㈠ 地理大发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什么是由葡萄牙和西班牙来领头进行
(1)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这是因为:
第一,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使得他们先天的倾向于向海外发展。两国海上发展的第一步就是在15世纪先后攫取了距非洲西海岸不远的一字排开的四个群岛。葡萄牙占领了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和福德角群岛,西班牙占领了加那利群岛。这四个群岛不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有可以泊船的港口,而且也有很大的经济价值,他们土地肥沃,盛产甘蔗、葡萄及木材。在得到这几个群岛作为海上据点之后,两国向海外发展更为便利。
第二,两国都掌握了航海技术,特别是葡萄牙。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为航海事业铺平了道路。他使得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
第三,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的宗教热情特别强烈。这是在与伊斯兰教的斗争中形成的。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这种信念是推动他们积极寻求东方新航路的一种精神动力。
(2)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两雄并立,展开了争霸斗争。西班牙获胜并于1580年合并了葡萄牙。葡萄牙虽在1640年恢复独立,但其地位一落千丈,海上贸易衰落,许多海外殖民地被后起的荷兰夺走。葡萄牙争霸失败及衰落的原因,首先是本国缺乏雄厚的工业基础,其次是没有军事实力去保卫海外基地。最后,葡萄牙的东方商业帝国是有分散于许多地方的要塞、据点及港口组成,最容易被各个击破,而荷兰人就利用了葡萄牙的这个弱点。
西班牙也好景不长,从16世纪末开始走下坡路。尼德兰革命使西班牙失去了荷兰这个富庶的属地,这是对他霸权的一个沉重打击。1588年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有力的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实力。1655年,英军攻占了西班牙西印度群岛的重要海岛牙买加。1658年对应战争中又失去了欧洲西海岸的重要上岗敦刻尔克。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的结果,又使西班牙进一步丧失了欧洲的属地,把南尼德兰和在意大利的领地割让给奥地利,把对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奴隶贸易独占权送给英国。这样,西班牙一步步衰落下去。
西班牙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在16世纪,西班牙一方时常卷入欧洲大陆的王朝战争与宗教战争,另一方面又进行多次海上战争,这样就分散了力量。这与英国后来所奉行的方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置身于欧洲大陆的事务之外,只是在大陆均势遭到威胁时才介入欧洲事务,这个方针使英国有可能集中全力去从事海外殖民扩张。第二,西班牙对于殖民地的统治和限制太严,这足以了殖民地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从而使西班牙在争霸战争中得不到殖民地的有力帮助。第三,西班牙的工业落后,造成国力不振,在争霸战争中缺乏经济基础。
㈡ 为什么是葡萄牙开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15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尚鏖战于百年战争,葡萄牙人在亨利王子的组织下探索大西洋非洲海岸,相继发现并占领了亚速尔、佛得角等群岛。地理大发现的帷幕徐徐拉开,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也由此发端。
里斯本大航海纪念碑
葡萄牙与地理大发现
亨利王子是地理大发现早期的旗帜性人物。他领导葡萄牙海外探险四十五年(1415?1460年),拥有最优秀的探险家和航海家,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船队,控制了西非3500公里海岸线,为葡萄牙成为第一个全球性帝国奠定了基础。
1460年以后,葡萄牙王室以更大规模的资源投入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他们不满足于西非沿海,而向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拓展。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南海岸,大西洋和印度洋航路联通,奥斯曼和威尼斯控制的欧亚商路被突破。欧洲经济贸易中心逐渐转向大西洋,地中海世界无可奈何花落去。
达·伽马
16世纪中前期,葡萄牙的控制范围已触及西太平洋,大西洋西岸的巴西也被收入囊中。在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广阔海域内,葡萄牙修建殖民点和军事据点,设立商站,舰队巡航于三大洋,世界的香料、食糖和奴隶贸易一度被葡萄牙垄断,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为什?是人口仅150万的小国葡萄牙开创了地理大发现时代,而非强大的威尼斯、西班牙或其他国家?
从地缘视角看,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拜占庭帝国之前,威尼斯和热那亚主宰了欧洲最繁荣的地中海贸易,无动力向外探索,欧洲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也基本被汉萨同盟垄断。土地贫瘠、资源有限的葡萄牙人只能向西边和南边的大西洋拓展,而且葡萄牙开始航海事业时,邻国西班牙尚未实现国家统一。
葡萄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民族国家(12世纪),在驱逐信奉伊斯兰教的摩尔人、成功收复失地的过程中,葡萄牙人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强化了基督教传统中的扩张精神。宗教热情是葡萄牙以及其后的西班牙海外冒险和殖民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实际上,罗马教皇不但承认葡萄牙对其占领地区的殖民权,还多次呼吁基督教国家支持葡萄牙讨伐异教徒。
葡萄牙殖民下的西非
葡萄牙海外探险最深刻的动力是经济因素。14世纪以后,欧洲从东方大量购入香料和其他奢侈品,贸易增长令欧洲的黄金持续流向东方,而欧洲本来金矿就不多,葡萄牙更是极端缺乏,地理大发现之前葡萄牙的大部分黄金都是从非洲进口。正是对黄金的疯狂追求,驱使葡萄牙探索西非沿海,开辟海路将非洲内地的黄金直接输入欧洲。
亨利王子的个人贡献亦不可或缺。亨利王子终生不娶、献身航海事业的一大动机是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对科学知识的渴求,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诸多杰出人物的典型特征。亨利王子广泛搜集地理、造船、天文、航海、制图等文献资料,创建了第一所航海学院,亲自授课,并聘请地中海地区的专家讲授相关知识,为葡萄牙培养了大量专业熟练的海员,乃至杰出的航海家。
亨利王子晚年,葡萄牙人在阿拉伯独桅三角帆船的基础上,改进建造出两桅和三桅帆船。这种帆船所需海员较少,操纵灵活,质量优良,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深为航海家所喜。
葡萄牙改进的卡拉维尔船
西班牙崛起与葡西争霸
地理大发现早期,西班牙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摩尔人仍盘踞在南部,因此虽然也濒临大西洋,却并不能全力投入海外探险。不过葡萄牙在海外获取暴利,西班牙也虎视眈眈,1478年的几内亚海战,西班牙败给葡萄牙,后者保住了独霸大西洋和非洲沿岸的地位。西班牙统一并收复全部失地后,大力发展航海事业,与葡萄牙激烈竞争。
1492年10月,哥伦布登上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美洲被欧洲人“发现”,新旧大陆建立起联系,地理大发现达到一个高峰,西班牙也开始了其对美洲数百年的殖民历史。西班牙探索美洲触犯了葡萄牙的全球海上霸权,两国几乎兵戎相见。在教皇的调解下,葡西签订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以佛得角附近为界,瓜分了新世界,确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地理大发现线路图
1521年麦哲伦率西班牙船队环球航行后,地理大发现再达高潮,葡西冲突又起。这次起因于麦哲伦经过的香料群岛,双方各执一词,长期争论不休。趁西班牙在意大利战争中军费告急,葡萄牙花钱签下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条约。在葡萄牙扩展非洲、南亚和东亚的贸易和殖民点的同时,西班牙竭力拓殖拉丁美洲,墨西哥和秘鲁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一部分通过与东亚的贸易流入中国。
卡拉克帆船
葡萄牙人的多桅帆船虽然易于操纵,但货舱太小,不能容纳大量货物,充当远洋贸易主力的卡拉克船笨重缓慢,容易触礁,甚至翻船。16世纪,西班牙大帆船登场,这种帆船拥有多层甲板和三根以上的主桅杆,体积庞大,排水量可达1000吨以上,并能携带重型武器。西班牙大帆船作为远洋商船载货量大,航行稳定,而且改造成战船也极具威力。
西班牙大帆船
国土接壤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竞争霸权,为何直到1580年前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一个原因是两者都处于快速扩张过程中,抢占广袤富饶的“新世界”尚且来不及,自然没有动机消耗资金和人力进行很可能两败俱伤的战争。而且,西班牙深度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争,并与奥斯曼争夺地中海,无暇收拾葡萄牙。
16世纪中期开始,葡萄牙屡遭奥斯曼帝国和其他伊斯兰国家联合攻击,国势开始走下坡路,大量香料通过葡萄牙人无力控制的陆上贸易路线被运往欧洲。1578年的三王战役,葡萄牙败给摩洛哥,国王被涨潮的河水淹死,军队伤亡惨重。为赎回被俘的数百名贵族,葡萄牙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西班牙趁葡萄牙国力衰落和继承人危机,大举入侵,强行合并了葡萄牙。
本土被征服后,葡萄牙海外的亚速尔群岛仍然负隅顽抗了三年,终于在1583年被西班牙完全占领。西班牙除在欧洲拥有庞大的领地,还占据巴西之外的全部中南美洲以及原属葡萄牙的菲律宾群岛等地,是英国之前的“日不落帝国”。
葡萄牙丧失了霸主地位,但衰落过程是漫长的,17世纪葡萄牙人遭到后起的荷兰和英国攻击,亚洲重要殖民地和港口全数尽失。不过凭借巴西发现的金矿,葡萄牙仍然是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直到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
都铎王朝前期,英国开始海上发力
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君主基本不再觊觎欧洲大陆的土地。都铎王朝第一任国王亨利七世在位期间(1485?1509年),地理大发现已经如火如荼,英国改弦更张,开始扶持航海探险并加强海军建设。
1497年,在亨利七世的资助下,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伯特率领18名水手乘坐小帆船,向北大西洋进发。他们最终到达了纽芬兰南岸,这是自维京人后欧洲人第一次登上北美大陆。两年后,卡伯特率5艘帆船,再次远航美洲,不过,卡伯特及其儿子后来的探险并未给英国带来经济利益,他们的贡献是地理意义上的。英国人地理大发现的更多成就在16世纪中叶之后。
约翰·卡伯特
亨利七世一共建造了6艘舰船,其中最大的一艘“伟大的亨利号”重达1500吨,是当时最大的军舰之一。亨利七世其他的重要举措包括建设海军基础设施,比如在朴茨茅斯和格林尼治开辟皇家船坞。
亨利八世登基后王权加强,能调动更多的资源投入海军。亨利八世号称英国“舰队的创始人”,一度拥有86艘战船,其中有47艘自建。第一艘在船舷两侧安装重炮的战船就是英国的“玛丽玫瑰”号,舷侧炮代表海军战术的发展趋势,不过英国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英国战舰船员中,步兵仍然占大多数。当时英国的国家财富积累不足,国王征税受到议会的限制,其舰队仍以武装商船为主。
亨利还成立了“海上事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后来皇家海军行政中心海军部的前身。
亨利八世登船
1571年,地中海上发生了一场重要战役——勒班陀海战。以威尼斯为首的基督教神圣同盟舰队大胜奥斯曼帝国海军,威尼斯的衰落暂时延缓了,奥斯曼在地中海的霸权地位遭到严重挑战。但是这次战役是旧世界的权力斗争,十七年后的那场海战才关乎新贸易路线和新世界的未来。
勒班陀海战
㈢ “地理大发现”开始于哪个世纪又有哪些主要事件
地理大发现,又名探索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指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欧洲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欧洲涌现出了许多着名的航海家,有哥伦布、达伽马、卡布拉尔、迪亚士、德莱昂、麦哲伦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新航路的发现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新大陆的发现
在葡萄牙组织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力图寻求前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即古都塞维尔,今称塞维利亚)出发,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中美洲和南美大陆的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白银和黄金之后返回西班牙。这就是人们所称谓的“新大陆的发现”。
第一次环球航行
1519年9月20日,葡葡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探险队从巴罗斯港出发,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即后来所称的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死于此地。其后,麦哲伦的同伴继续航行,终于到达了“香料群岛”(今马鲁古群岛)中的哈马黑拉岛。之后,满载香料又经小巽他群岛,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循非洲西海岸北行,于1522年9月7日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应封建社会日趋衰落、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代要求,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对于扩大原料产地、市场以及交换手段的必然需要。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对世界生产力分布也有重大影响。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开创了欧洲主导世界的世纪,但是其主要的诱导动因确是由于原来的传统东西方经济交流道路被当时强悍的奥斯曼帝国阻碍而被迫进行的。通常改革都是因为现有的社会形态不能进一步前进成为了桎梏而进行的,这是很有趣的一点。即便是在被纪念的哥伦布也是怀着寻找东方的梦想经过了偶然的巧合才发现了美洲的,他在登陆了古巴后就认为自己到了日本附近。历史的巧合就是这样。
同时期亚洲航海发展
中国人进行了世界航海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次壮举,郑和下西洋,同样性质的封建国家的不同性质的航海壮举产生了不同的后果。当今的中国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假设,如果当年郑和像西方殖民侵略扩张一样,那么当今的中国就是另外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