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是用经度、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
㈡ GPS坐标包含北纬东经
全球定位系统(GPS)坐标的简称,一般由经度和纬度两个参数组成,也叫经纬度。地球从格林尼治向东、西各划分180个经度;从赤道起,向南、北也各划分90个纬度。单位是六十进制(度:分:秒,字母表示方向)或十进制(正/负十进制度)的。也可称为真实世界的坐标系,是用于确定地物在地球上位置的坐标系。
经纬,按照中国的地理位置,一般是指东经北纬
㈢ 什么叫60进制
六十进制是以60为基数的进位制,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闪族,后传至巴比伦,现仍用作纪录时间、角度和地理坐标。其他文明也有使用六十进制,如西新几内亚的Ekagi族。
数字60有12个因子,即1、2、3、4、5、6、10、12、15、20、30和60,其中2、3和5是质数。由于拥有较多因子,六十进制的数可被较多数整除;换言之,可以分拆成多种不同的时间长度,例如一小时可以被看作2个30分钟、3个20分钟、4个15分钟等。60也是可同时被1至6整除的最小的数字。
(3)地理坐标是多少进制啊为什么扩展阅读
中国人在公元二世纪才发明造纸术,在纸张传遍欧亚大陆之前,任何足以长期保存的书写工具都是很昂贵的。而古巴比伦时代已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及频繁的商业往来,再加上早熟的天象观察,使得记载庞大数字并长久保存有其必要。
当时捏制一块泥板,把一些文字与数字小心地用一跟尖尖的棍子刻上去,再将之烘培定型保存起来,是十分费时的工作,可见书写文字在当时是很“昂贵”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在四千多年前,巴比伦人就发展出这种与现代位值系统相似的六十进位法的原因。
古人的天文测量活动促进了几何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常需要等分角,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当然他们要先解决等分的数量小的情况,从二,三,四,五开始,如果采用60进制。
由于60是2,3,4,5,6的公倍数,可以等分这些角,而如果用100进制,三等分和六等分就不能实现。古人定角度为60进制的原因很朴素,就是为了测量和作图方便,做一个量角尺,就可以按照读数来把角等分成很多份。
㈣ 北坐标是x还是y
测量中的坐标是北X。
全站仪里的N输入的是坐标X。
全站仪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测量领域。电子全站仪由电源部分、测角系统、测距系统、数据处理部分、通讯接口、及显示屏、键盘等组成。
同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相比,全站仪增加了许多特殊部件,因此而使得全站仪具有比其它测角、测距仪器更多的功能,使用也更方便。这些特殊部件构成了全站仪在结构方面独树一帜的特点。
(4)地理坐标是多少进制啊为什么扩展阅读:
N 是北向的意思,E 是东向的意思,工程用是坐标与平常我们用的数学坐标是反的,所以N=X,E=Y。
全站仪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
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㈤ 地理坐标单位中度分秒后下一个单位名称是什么,进制是多少
地理经纬度坐标,单位就只有度分秒。如你所说的AA°BB′CC〃833。其实是AA°BB′CC.833〃是小数,如120°30'30.833"。进制跟小数一样,是十进制。
㈥ 地理坐标的单位是什么
地理坐标是由经纬度确定的
经纬度的单位为度、分、秒,再精确的要求由秒单位的小数点后的数字来控制.经度和纬度都是以AA°BB′CC.CC"的形式,即AA度BB分CC.CC秒。
度分秒的换算单位是60进制,1度=60分,1分=60秒
㈦ 地理坐标系的原理
地理坐标系依据其所选用的本初子午线、参考椭球的不同而略有区别。
地理坐标系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首先将地球抽象成一个规则的逼近原始自然地球表面的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然后在参考椭球体上定义一系列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经纬网,从而达到通过经纬度来描述地表点位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经纬地理坐标系不是平面坐标系,因为度不是标准的长度单位,不可用其直接量测面积长度。
经纬度通常分为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常用的经度和纬度是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上某点的测量角。通常以度或百分度为单位来测量该角度。
在球面系统中,水平线(或东西线)是等纬度线或纬线。垂直线(或南北线)是等经度线或经线。这些线包络着地球,构成了一个称为经纬网的格网化网络。
位于两极点中间的纬线称为赤道。它定义的是零纬度线。零经度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对于绝大多数地理坐标系,本初子午线是指通过英国格林尼治的经线。其他国家/地区使用通过伯尔尼、波哥大和巴黎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经纬网的原点 (0,0) 定义在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处。这样,地球就被分为了四个地理象限,它们均基于与原点所成的罗盘方位角。南和北分别位于赤道的下方和上方,而西和东分别位于本初子午线的左侧和右侧。
通常,经度和纬度值以十进制度为单位或以度、分和秒 (DMS) 为单位进行测量。纬度值相对于赤道进行测量,其范围是 -90°(南极点)到 +90°(北极点)。经度值相对于本初子午线进行测量。其范围是 -180°(向西行进时)到 180°(向东行进时)。如果本初子午线是格林尼治子午线,则对于位于赤道南部和格林尼治东部的澳大利亚,其经度为正值,纬度为负值。
㈧ 地理坐标是什么
地理坐标是用纬度、经度表示地面点位置的球面坐标。地理坐标系以地轴为极轴,所有通过地球南北极的平面均称为子午面。地理坐标,就是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在大地测量学中,对于地理坐标系统中的经纬度有三种提法: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地理坐标分为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与地心坐标系。
(1)天文坐标系
天文坐标系是以铅垂线为基准、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建立的坐标系,它以天文经纬度(λ,ψ)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其中天文经度λ是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二面角,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二面角;天文纬度ψ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2)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以椭球面法线为基准线,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的坐标系,它以大地坐标(L,B,h)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其中大地经度L为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二面角,大地纬度B为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北纬为正,南纬为负;为h为大地高,即从观测点沿椭球法线方向到椭球面的距离 [3] 。我国常用坐标系为1954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以及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3)地心坐标系
地心坐标系是地固坐标系的一种,是指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原点与质心重合的坐标系,它与地球体固连在一起,与地球同步运动。 [3] 它以(L,B)来表示点的位置,其中L为地心经度,与大地经度一致;B为地心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观测点与椭球质心或中心连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㈨ 经纬度的度分秒怎么算
经纬度的度和度分秒之间的换算:
将度(DDD)换算成度分秒(DMS)。例如东经108.90593度,转换方法是将108.90593整数位不变取108(度),用0.90593*60=54.3558,取整数位54(分),0.3558*60=21.348再取整数位21(秒),故转化为东经108度54分21秒。
将度分秒(DMS)换算成度(DDD)。例如东经108度54分21秒,转换成度(DDD)的方法:108度54分22.2秒=108+(54/60)+(22.2/3600)=108.90616度。
因为计算时小数位保留的原因,导致正反计算存在一定误差,但误差影响不是很大。1秒的误差就是几米的距离。
经纬度是经度与纬度的合称组成一个坐标系统。称为地理坐标系统,它是一种利用三度空间的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空间的球面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位置。
㈩ 地理坐标系的经纬介绍
地理坐标系对地球椭球体而言,其围绕旋转的轴叫地轴。地轴的北端称为地球的北极,南端称为南极;过地心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是一个圆,这就是地球的赤道;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和地轴的平面与椭球面的交线称为本初子午线。以地球的北极、南极、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等作为基本要素,即可构成地球椭球面的地理坐标系统。其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之东为东经,之西为西经;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了90°,之北为北纬,之南为南纬。
地理坐标系是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在大地测量学中,对于地理坐标系统中的经纬度有三种描述:即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和地心经纬度。 投影坐标系在二维平面中进行定义。与地理坐标系不同,在二维空间范围内,投影坐标系的长度、角度和面积恒定。投影坐标系始终基于地理坐标系,而后者则是基于球体或旋转椭球体的。
在投影坐标系中,通过格网上的 x,y 坐标来标识位置,其原点位于格网中心。每个位置均具有两个值,这两个值是相对于该中心位置的坐标。一个指定其水平位置,另一个指定其垂直位置。这两个值称为 x 坐标和 y 坐标。采用此标记法,原点坐标是 x = 0 和 y = 0。
在等间隔水平线和垂直线的格网化网络中,中央水平线称为 x 轴,而中央垂直线称为 y 轴。在 x 和 y 的整个范围内,单位保持不变且间隔相等。原点上方的水平线和原点右侧的垂直线具有正值;下方或左侧的线具有负值。四个象限分别表示正负 X 坐标和 Y 坐标的四种可能组合。
在地理坐标系中处理数据时,有时用 X 轴表示经度值并用 Y 轴表示纬度值很有用。 地理坐标系 (GCS) 使用三维球面来定义地球上的位置。GCS 往往被误称为基准面,而基准面仅是 GCS 的一部分。GCS 包括角度测量单位、本初子午线和基准面(基于旋转椭球体)。
可通过其经度和纬度值对点进行引用。经度和纬度是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上某点的测量角。通常以度或百分度为单位来测量该角度。下图将地球显示为具有经度和纬度值的地球。
在球面系统中,水平线(或东西线)是等纬度线或纬线。垂直线(或南北线)是等经度线或经线。这些线包络着地球,构成了一个称为经纬网的格网化网络。
位于两极点中间的纬线称为赤道。它定义的是零纬度线。零经度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对于绝大多数地理坐标系,本初子午线是指通过英国格林尼治的经线。其他国家/地区使用通过伯尔尼、波哥大和巴黎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经纬网的原点 (0,0) 定义在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处。这样,地球就被分为了四个地理象限,它们均基于与原点所成的罗盘方位角。南和北分别位于赤道的下方和上方,而西和东分别位于本初子午线的左侧和右侧。
通常,经度和纬度值以十进制度为单位或以度、分和秒 (DMS) 为单位进行测量。维度值相对于赤道进行测量,其范围是 -90°(南极点)到 +90°(北极点)。经度值相对于本初子午线进行测量。其范围是 -180°(向西行进时)到 180°(向东行进时)。如果本初子午线是格林尼治子午线,则对于位于赤道南部和格林尼治东部的澳大利亚,其经度为正值,纬度为负值。
用 X 表示经度值并用 Y 表示纬度值可能会有帮助。这样,显示在地理坐标系上定义的数据就如同度是线性测量单位一样。此方法与普通圆柱投影基本相同。
尽管使用经度和纬度可在地球表面上定位确切位置,但二者的测量单位是不同的。只有在赤道上,一经度所表示的距离才约等于一纬度所表示的距离。这是因为,赤道是唯一一条长度与经线相同的纬线。(其半径与球面地球半径相同的圆称为大圆。赤道和所有经线都是大圆。)
在赤道上方和下方,用来定义纬度线的圆将逐渐变小,直到最终在南极点和北极点处变为一个点,所有经线均在此处相交。由于经线沿极点方向逐渐集中,所以一经度所表示的距离最终将减小为零。在 Clarke 1866 旋转椭圆体上,赤道上的一经度等于 111.321 km,而在纬度为 60° 度位置,只有 55.802 km。因为经度和纬度不具有标准长度,所以无法对距离或面积进行精确测量,或者无法很容易地在平面地图或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数据。 垂直坐标系可以定义高度或深度值的原点。与水平坐标系类似,除非要显示数据集或者要将数据集与使用不同垂直坐标系的其他数据合并,否则不需要使用垂直坐标系中的大多数信息。
测量单位可能是垂直坐标系最重要的部分。测量单位始终是线性的(例如,国际英尺或米)。另一个重要部分是 z 值究竟代表高度(高程)还是深度。对于每种类型,z 轴方向分别为正“北”或正“南”。下图显示了两种垂直坐标系:平均海平面和平均低潮面。平均海平面用作高度值的零水平面。平均低潮面则是基于深度的垂直坐标系。
基于高度和深度的垂直坐标系。
基于高度的平均海平面坐标系显示一个 z 值。落到平均海平线以下且以其为参照的任何点都具有负 z 值。平均低潮面具有两个与之关联的 z 值。由于平均低潮面是基于深度的,因此 z 值为正。落到平均低潮面以上且以其为参照的任何点都具有负 z 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