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济南的历史发展地理情况有哪些

济南的历史发展地理情况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29 23:56:02

A. 济南的历史简介。

历史概况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夏代,龙山镇城子崖一带建有较大规模的城市。

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东方方国,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带)地。春秋战国时代,济南属齐国,称“泺”“鞍”“历下”等邑,为齐国西南边陲重镇。秦代,地属济北郡(郡治博阳,即今泰安)。

西汉始置济南郡,郡治东平陵(今济南市章丘平陵城)。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设济南国,首府东平陵。前154年,废济南国,复置济南郡。汉武帝时,济南郡辖东平陵、历城等14县,属青州刺史部。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济南郡复称济南国,辖14县,后改辖10县。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屡屡更替,济南先后为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东晋、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辖境,置郡置国,变化频繁。

其间,济南郡治于西晋永嘉末年(313年前)从平陵(即东平陵)迁至历城。从此,今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刘宋元嘉九年(432年)在济南郡侨置冀州,济南为州、郡两级治所。北魏皇兴三年(469年),改侨冀州为齐州,辖济南郡、东魏郡、太原郡等6郡35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郡并县,齐州仍治济南,辖历城等10县。大业三年(607年)齐州改称齐郡。唐朝建立后,复称齐州,辖历城、章丘、长清等6县。唐中叶天宝年间,齐州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五代时期,仍称齐州,先后为梁、唐、晋、汉、周的辖境。

北宋,齐州先后属京东路和京东东路。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章丘、长清等5县。建炎二年(1128年)后,被金朝所据,仍为济南府,辖7县,属山东东路。其间,曾一度为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的伪齐辖境。

元初,改为济南路,直隶于中央中书省。至元二年(1265年),辖棣州、滨州2州及历城、章丘、济阳、商河等11县。金元时期,济南先后为金山东东西路提刑司、元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是山东地区的监察中心。

明初,复称济南府,辖泰安、德州、武定、滨州4州及历城、章丘、长清、济阳、商河等26县。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济南,济南成为山东省会,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调整区划,济南府改辖德州和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州15县。

民国初年,撤销济南府,置岱北道,辖27县。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辖县未变。1925年改辖历城、章丘、长清、济阳等10县。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厢及其四郊,正式设立济南市。时济南市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

194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解放济南,设立济南特别市。1949年5月复称济南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的济南,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1958年,历城县划归济南市。其后,章丘、长清县于1978年,平阴县于1985年,济阳、商河县于1990年陆续划归济南市管辖。

1994年2月,济南市被正式确定为副省级城市。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设区。济南市现辖7区3县。

济南历史悠长,人才辈出。属今济南市籍的历史名人主要有:

中国传统医学的杰出代表、战国时代神医“扁鹊”(本名秦越人),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思想家邹衍,口授今文《尚书》28篇于世的汉代学者伏生,请缨出使南越、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贡献的汉代外交家终军,隋末农民大起义的起义军领袖杜伏威、辅公祏;

唐朝开国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龄和名将秦琼,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唐人义净(俗名张文明),宋代中华词坛“婉约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辛弃疾,金元散曲家张养浩、杜仁杰,宋、辽、金三部正史的总裁官张起岩,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边贡、后“七子”之一李攀龙;

明《宝剑记》等剧的作者、戏曲家李开先,明万历年间文学为一时之冠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清经学家张尔岐,清《四库全书》主要编纂人、藏书家周永年,古文献学家、清《玉函山房辑佚书》的纂辑人马国翰,近代民族实业家、“祥”字号商业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1)济南的历史发展地理情况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文学

济南历史上涌现了很多文人墨客,最着名的就是所谓的“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和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女词人,词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创造了“易安体”,同时也被称为“婉约派”之宗。

辛弃疾被认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多表现其爱国热情,被誉为“词中之龙”。元代的张养浩,散曲造诣极高,元曲在他的时期达到顶峰。

历代许多墨客骚人也曾造访济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巩、苏轼,金元时期的元好问,明代的李攀龙、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祯、蒲松龄,民国的老舍等。杜甫曾诗曰:“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岛上历下亭。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已被选进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纪念馆。


二、民俗

1、千佛山庙会

济南自元代开始,就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在千佛山上举行庙会。旧时赶庙会者大多会购买一定数量的柿子,遂有“柿子节”之称。

庙会鼎盛时段,千佛山上的各种摊位可以达到1000以上。全国各地的药商会趁此时机在山上进行药材交易,此被单独成为“药市会”。

庙会期间亦有各种杂技、马戏、歌舞表演等。

近年来,千佛山庙会依然兴盛,举办时间为农历春节期间、农历三月初三、重阳节。以春节庙会为例,众多市民前来上香祈福,并有各色民俗活动,敲大鼓等活动亦允许市民参与。商贩亦借此机会在上山步道两侧摆摊设点贩卖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艺品为主,亦有书摊及其他特色摊位。

2、放河灯

据济南当地的传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他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为“超度亡魂”,每逢农历七月三十日晚,济南市民以及寺庙的僧侣会制作众多的河灯及纸船,放入护城河及大明湖水中。

北极庙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们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并在岸边做法,后将“法船”一一烧毁,场面壮观。这个习俗在文化大革命后彻底消失。

3、曲水流觞

从魏晋开始,济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农历的三月初三上巳节会举行一种名叫“曲水流觞”的诗酒宴会。人们围坐在溪水周围,把置有酒杯的托盘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盘若停下,则谁离停下的酒杯近,谁就得饮酒作诗,若作诗未果则要被罚酒。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写道:“历祠下泉源竞发,北流经历城东又北,引水为流杯池,州僚宾宴公私多萃其上”。后经考证,“流杯池”即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举行诗酒宴会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称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习俗止于清末民初。

4、趵突泉灯会

自1980年起,济南每逢元宵节和中秋节,会在趵突泉公园举行灯会,从未中断。灯会以老济南特色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国游客。近年来之灯会,强调环保、创新、参与,不仅逐渐使用LED灯替换原有卤素灯,还制作如扫码抽奖、头像合成等供市民参与的灯组。

三、语言

济南话属北方官话体系,与普通话相差不大,会普通话的很容易听懂济南话。而由于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来济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后出生的“新济南人”在家庭和学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话,因而导致了济南话使用者的逐渐减少,传统济南词汇逐渐流失。

济南话的语调相对简单。一般在双音节词中首字为普通话的一声,济南话则为三声,普通话的三声济南话为一声(即一三对换),如末字为一声多数情况下保持一声,末字普通话为二声济南话则为四声,四声调基本相似。

句法方面济南方言在比较句、反复问句和补语结构等方面有自己的特点,但其基本语序和句子的主要组织方式上与普通话差异不大。因此大多数人可以听懂济南话,但有很多方言性词组及俚语需要额外解释。



B. 济南自古是诗城 济南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3]
折叠地形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C. 介绍济南的历史 地理位置 气候特点 名人 景色的导游词

泉城济南 简介

景点关键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
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新有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现在中国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筑汉代孝堂山郭氏墓,单层古塔四门塔,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

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着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有72名泉之说,而趵突泉为名泉之首。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周围千佛山、五峰山、灵岩寺云山等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济南交通、餐饮、购物提示:

济南的主要旅游景点(大明湖、趵突泉、泉城广场、千佛山)沿南北带状分布,彼此相距不足三公里,景区之间交通,散客选择打的比较快捷。
由火车站去大明湖,乘11路公交可至公园西南门、南门;乘31、36、37路公交车可达公园东门;乘6路可到达北门;乘坐41、66路旅游公交车可达大明湖西南门。
趵突泉公园位于市中心,在大明湖以南一公里处,与泉城广场隔路为邻,距最繁华的商业街泉城路也仅一华里左右,交通方便。乘坐K51、K52、K54、66、72、82、85、101、102、103、104路公交车均可直达。
千佛山公园在趵突泉以南二公里,可乘2、16、31、48、62、79、K51、K54、K56路公交车到千佛山站。
出租车:起步价6元,外加1元钱油费。3公里后1.5元/公里。
济南公交车一律自动投币,不找零钱。普通车1元,K系列空调车2元,注意备好零钱。
济南美食:黄河鲤鱼、宫保鸡丁、九转大肠、黄家烤肉。明湖三美:蒲菜、茭白、白莲藕等。

D. 济南的地理特点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

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4)济南的历史发展地理情况有哪些扩展阅读

济南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中西部、华北平原东部边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E. 济南有多少年历史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黄河中下游和环渤海经济带南翼的重要战略城市,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山东政治、文化、经济、金融、教育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济南军区和济南铁路局本部位于济南。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具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城市,和第七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的主办城市。济南的名字来源于西汉时设立的济南郡,含义为“济水之南”,是地理方位形成的地名。济水即俗称大清河,古济水(音己,三声)发源于现河南省济源市,流域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黄河山东段。后因黄河改道被其夺取河床,成为了黄河下游的干流河道。而济南、济源、济阳、济宁等地名还是保存了下来。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有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舜曾在历山耕作,而历山即现在的千佛山。趵突泉边有娥皇、女英祠(约创建于2000年前),又有祀尧、舜、禹的三圣宫。泉水流经之护城河,即是北魏时期的娥英河,河水东流,经过舜井街的南端,北为舜井。如果再往东北远眺,便可以指向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也令人想起了制陶能手大舜了。
济南历史悠久,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F. 济南的历史文化

济南的主要历史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言

济南话属北方语言,冀鲁官话-石济片。而伴随着城区的拓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外来人口的拥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语言中,济南的母语正走向消隐。

2、城市象征

济南市市树:柳树。济南市市花:荷花。

3、饮食文化

济南是八大菜系的鲁菜发祥地,历来传承有序。

泉城大包:选料精细,做工考究,配料丰富有特色,而且味道醇厚,花色品种多。

名士多烤全羊:泉城“十大名吃之一”,清朝末期即名声大起。

黄家烤肉:济南名吃黄家烤肉起源于章丘,以猪肉为主料,秘方配料,用水果树枝熏烤制成,口味略咸。

烧烤:回民小区、纸箱厂烧烤、啊里吧吧烧烤、一九烧烤、馕食烤吧、好旺角、良田烧烤、新疆食府等。

4、史前文化

济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6)济南的历史发展地理情况有哪些扩展阅读:

济南的主要地方特产:

1、章丘大葱

济南种植大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优良品种“大梧桐”,一般株高150至170厘米,最高达到2米,单株重1斤左右,有的达到3斤多,章丘大葱被称誉为“世界葱王”。

2、龙山小米

济南名产“龙山小米”,从清朝干隆年间开始向皇帝进贡。

3、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因产于济南市章丘区明水地带(明水街道)而得名,是山东省的着名特产之一。

4、黄河大米

位于鲁北平原南部,濒临黄河,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是济阳县发展水稻生产的一大优势.以优质黄河大米水灌溉产出的济阳大米,被成为济阳黄河大米。

5、平阴阿胶

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因产于老东阿县(今平阴县东阿镇)而得名。现东阿镇已被认定为“中国阿胶之乡”,具备“阿胶原产地”标志认证。

6、红玉杏

红玉杏又称“金杏”,主产于济南市历城、长清,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为山东杏中之魁。

7、长清木鱼石

木鱼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空心的石头,学名“太一余粮”、“禹余粮”、“石中黄子”,俗称“还魂石”、“凤凰蛋”,象征着吉祥如意、佛力无边,可护佑众生、辟邪消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济南

G. 济南的资料

济南的什么资料?历史?
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商周时代,济南为古谭国地。春秋战国时属齐地,秦代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汉初,设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隋改济南郡为齐州。宋徽宗时升州为府。元代设济南路,属中书省。明初置承宣布政使司,治济南府。清沿明制。1929年,济南正式设市。1948年9月,济南解放,成立济南特别市市政府。 地理概貌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东平湖等
济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济南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隋建四门塔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石塔,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诞生了许多中国历史上的着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公元618-907年)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着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开先,中国公共图书馆的首倡者周永年,着名建筑师魏祥等。另外,李白、杜甫、苏轼、曾巩等历代杰出的作家学者,都先后在济南生活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佳誉。 济南的市树是柳树,市花是荷花。 济南是山东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大学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等一系列大专院校,每年为国家输送大量人才 行政区划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2600多年前,就建有城廓。最早出现史册上的名称为“泺”(《春秋左传》),系因本市诸泉汇为泺水,故名。春秋战国时代,济南为齐国之泺邑。随后,齐国又把泺邑改为历下。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因地济水之南,故名。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公元 前154年又废国改郡。到了宋代至道三年 (公元997年),分全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等五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治。自明清以来,一直是山东省省会。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 新中国成立后,济南成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目前济南是国家批准的副省级城市,现辖历下、历城、槐荫、天桥、市中、长清六区和平阴、商河、济阳三县及章丘市,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万,其中市区人口254万。

H. 济南的地理环境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摄氏度) -3.2 0.3 6.5 15.4 22.1 25.9 27.2 26.2 21.9 15.8 7.3 -0.2 13.8 降水量(mm)7 10 15 28 51 80 196 165 55 35 18 9 669 泉城济南,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在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老城,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除市区四大泉群,在济南市市区周边还分布着另外六大泉群:济南东郊白泉泉群、章丘明水的百脉泉泉群、历城彩石的玉河泉泉群、历城柳端口的涌泉泉群、长清万德的袈裟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属广义“济南泉群”,自东向西又依次划分为四大泉域,分别是:明水泉域、白泉泉域、济南泉域、长孝泉域。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流传甚广。今人探访整理,又评选出新七十二名泉。
除此之外,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市内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市辖的白云湖;百脉泉,黑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

I. 济南的历史

济南名字的由来

济南1904年开端口通商,是我国内陆城市开端口最早的城市,至今已有百年,但济南作为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城之一,历史已远过千年,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说2600年,一说4600年,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足以表明济南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但千百年来,济南的名字历经变迁更改,济南市区的面积也日益扩大。济南名称变化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济南发展的历史。

济南这个名字最初来源是因为它位于济水(河流)之南,(这就如河南河北在古时指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一样),是一个大致的地理方位,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古时所说的济水是由趵突泉等泉水汇聚而成,位置大致在现在的济南北部,由于年代久远,它的河道已被现在的黄河河道所侵蚀,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但从人文这方面讲,济南和山东历来被奉为礼仪之邦,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济南东面是齐国,西面是鲁国,位于两国交界之处,深受齐鲁文化的熏陶,但从行政区划上隶属于齐国,时称泺邑,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又改为历下邑。西汉时,改为济南郡,从此“济南”这个名字见诸史册。西汉文帝时又将济南改郡为国。

南北朝时期及以后的隋唐时期,又将济南改称齐州或齐郡。但从北宋开始,又设济南府,随后的南宋、元、明、清各朝历代均没有大的改变。

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省省府,大约可以追溯到清初。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将济南府改为济南道,但这次改称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1928年,张学良将军率部在东北改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遂于1929年,将济南道改为济南市,现代意义上的济南市正式形成。但辖区和现在有很大不同。

1948年济南获得解放,成为特别市,并将历城划入济南市,济南市区面积扩大。上个世纪80年代,长清、章丘划归济南管理,作为济南的两个郊县;90年代,商河、平阴、济阳又先后划入济南市管辖,济南所辖面积进一步扩大。进入新世纪的2002年,长清由济南市辖县升格为济南的一个区,为济南市西部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济南自古民风朴实,物产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东临黄海,背依中原,南连华东,北达平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随着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战略规划的实施,济南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济南街名的由来

“经三纬二”、“经七纬一”、“经三纬八”……如果是第一次来济南的话,你也许会感到好奇:“济南人怎么想起用经纬来命名道路呢?”“为什么济南的经纬路与地理坐标的经纬正好相反呢?”这就要从济南的开端口说起了。
1904年,为发展济南经济,当时的清政府将济南东起十王殿(今纬一路),西至北大槐树(今纬十路),南沿赴长清大道(今经七路),北以铁路为限(今经一路),计东西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的区域划作商端口,用以商货转输、发展商业。同时,规划了商端口区的经纬马路。我们知道,远古时代我国的纺织业即很发达,祖先把长的线称为经线,短的为纬线。因此,依“织物”“长者为经,短者为纬”的称说,命名东西向道路为“经”, 南北向道路为“纬”,与经路基本垂直相交。经纬路的命名,体现了当时济南纺织业的繁荣景象。一百多年前用纺织物来命名道路,不仅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即便是现在仍是独具特色的。

J. 济南市的地理概括

济南,地处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天下第一山”——泰山,北跨“母亲河”——黄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分,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650到700毫米。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又称“泉城”,有“天下泉城”、“世界泉水之都”美誉。下辖6区、3县、1市,总面积8227k㎡,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近400万。济南是“中国城市综合实力1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10优”城市之一。

阅读全文

与济南的历史发展地理情况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