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理:长江上中下游各段主要特征会的来!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从囊极巴陇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腹地内。因在高原顶部,河谷开阔,河槽宽浅,一般河宽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散乱,汊流很多。从巴塘河口到宜宾称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地形突变,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云南石鼓以下,突然转向东北流,着名的虎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峡长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出虎跳峡后、穿越云贵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之间长1030千米,习惯上称川江。河道蜿蜒于四川盆地之内,河床平缓,沿途接纳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众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宽。过奉节白帝城,长江穿行在第二阶梯至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切过七岳、巫山和黄陵3个背斜,两个向斜,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约200千米,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其中,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千米,因古代为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荆江又分长为上荆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两段。下荆江河弯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构成庞大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长江接纳两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来水后,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进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江苏省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得名于这一带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长江口的平均潮流量达26.6万立方米/秒,是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进潮总量约为32.5亿立方米,大潮时可达45亿立方米。由于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便在下游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积下来,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
‘贰’ 长江的地理位置优势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域全部位于我国境内,不与他国有任何纠纷。2.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宜宾以下全年可以通航。3.三峡,虎跳峡都蕴藏大量的水利资源。4.沿岸植被丰富,对其水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5.支流多而水量大,为其充沛的水流提供保证。6.跨省市多,沿岸平原广布,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希望采纳
‘叁’ 长江三峡的地理特点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的奉节县,东至湖北省的宜昌市,全长204千米。自西向东主要有三个大的峡谷地段: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因而得名。三峡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水力资源极为丰富
‘肆’ 概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特征
长江中下游两岸平原和丘陵海拔较低,冷暖空气南北活动无阻,东亚季风活动非常明显,气候四季分明。河道特征时束时放,形似藕节,开阔河段多有心滩出露,河道分汊。长江中下游两岸有干堤3100余公里。支民堤和海塘数万公里,还建有大小40处蓄洪区,以减缓洪水威胁。至1992年底止,已建大中小型水库4.5万座,总库容近1400亿立方米,发挥着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综合效益。
‘伍’ 长江上中下游特点简述
1、长江上游,这一河段长约4500公里,河流大部分流经高原、高山、峡谷地带,特别是通天河、金沙江和三峡地区,具有明显的高原山地峡谷河流特征。这里河床比降大,仅金沙江干流落差即达3000米。河流水量丰沛,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城市分散,人口稀少。
2、长江中游长约1000公里,流经江汉平原,那里河道迂回曲折,江面宽展,河床比降锐减,冰流迟缓,平均流速只有1米/秒。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人口密集。
3、长江下游长800多公里,江阔水深,支流短小,河网稠密,纵横交织。城市形态呈团块状或组团状,城市分布密集,人口密布。
‘陆’ 长江的地理位置 长江在哪,流经哪些地区
长江
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的西南侧.干流自青藏高原蜿蜒东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10个省、区、市,在上海市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1/5.
河源 长江的源头,自古以来有不同说法.近代在一些地理着作中有关长江河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江河同源于一山”,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巴颜喀拉山,长江发源于南麓,黄河发源于北麓.另一种是长江发源于可可西里山.源流有两支:南支木鲁乌苏河,北支楚玛尔河.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先后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查清了江源水系和源头情况.长江上源位于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这里河流众多,较大的有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3条.其中无论流域面积或水量都是当曲最大,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了沱沱河为正源.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江源地区,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40多座.气温低,四季如冬.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且以降雪为主.7月份的平均气温低于0℃,只有白天在太阳的强烈辐射之下,气温才能达到0℃以上,冰雪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就成为长江的最初水源.
干流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形上的三级巨大阶梯,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支流的汇入,对长江的河谷形态和水流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按水文、地貌特点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3段: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从囊极巴陇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腹地内.因在高原顶部,河谷开阔,河槽宽浅,一般河宽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散乱,汊流很多.从巴塘河口到宜宾称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地形突变,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云南石鼓以下,突然转向东北流,着名的虎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峡长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出虎跳峡后、穿越云贵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之间长1030千米,习惯上称川江.河道蜿蜒于四川盆地之内,河床平缓,沿途接纳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众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宽.过川东奉节白帝城,长江穿行在第二阶梯至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切过七岳、巫山和黄陵3个背斜,两个向斜,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约200千米,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其中,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千米,因古代为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荆江又分为上荆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两段.下荆江河弯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构成庞大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长江接纳两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来水后,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进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江苏省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得名于这一带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长江口的平均潮流量达26.6万立方米/秒,是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进潮总量约为32.5亿立方米,大潮时可达45亿立方米.由于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便在下游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积下来,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
径流资源和水力资源流 域处北纬24°27′~35°54′,东经90°33′~122°19′.位于东亚季风区内,除小部分属高原寒冷气候外,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流域平均降水量达1057毫米.除青藏高原江源地区降雪较多外,大都以降雨为主,雨水成为大部分河流的主要补给源.径流量主要来自上游和中游,分别占径流量的47.1%和47.2%,下游仅占5.7%.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9755亿立方米.可能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约可装机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占全国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53.4%.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宜昌以上的上游地区,占流域的81.5%.
长江干流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全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7万千米,约有3万千米航道可以通行机动船,宜昌以下3000千米的干流可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同时,干流与海洋相通,不但便利流域内部与沿海各地的联系,而且,也可以与国外进行经济贸易上的交往,因而有黄金水道之称.
源头: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8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附:世界河流的排名: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 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古名为,又称“大江”.流经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各省区,在上海汇入东海,流域共有742个市县,总人口近4亿,总面积180余万平方千米.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
长江在江苏省镇江市同大运河相交.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向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击而成的崇明岛.
长江水量和水力资源丰富,水盛时,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昌宜.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长江干流各河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30种.宜宾至湖北宜昌市,因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俗称川江.长江在四川江津附近弯曲成几字形,又称“几江”.四川奉节县白帝城至宜昌三峡河段,俗称峡江.湖北枝城至湖南岳阳市城陵矶,因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这段河流迂回曲折,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江西九江市古称浔阳,附近江段又称“浔阳江”.
不久前,科学家对长江重新测量后发现,它的长度为6211.3千米,比公认的6300千米短了80多千米,但这一结果并没有改变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和世界第三长河的位置.长江分段的长度如下:当曲(由源头至囊极巴陇)360.8千米、沱沱河357.6千米、通天河787.7千米、金沙江2322.2千米、宜宾一下2740.6千米.
长江以其丰富的资源,灌溉祖国大地,哺育各族儿女;长江以其宽广的流域,将西部巍巍群山和东部浩瀚的大海连成一片;在新的时代,长江之水把祖国大地灌溉得更加肥沃,并以崭新的姿态为推动四化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可以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经当曲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柒’ 话说长江地理特征
由江源至河口,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形成三级巨大阶梯。第一阶梯由青海南部和四川西部高原和横断山区组成,一般高程在3500~5000m。
第二阶梯为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和鄂黔山地,一般高程在500~2000m。第三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高程在500m以下。流域内的地貌类型众多,有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和平原。
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许多山峰海拔达6000m以上,终年积雪。
‘捌’ 长江的地理特点和历史
1、长江(the Changjiang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以沱沱河为源),一般称6300公里。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约九千六百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
2、长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称黄埔江。长江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区,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和黄浦江等支流。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3、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以上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间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鄱阳、洞庭两湖最大);湖口以下为下游,江宽,江口有冲积而成的崇明岛。长江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盛水期,万吨轮可通武汉,小轮可上溯宜昌。
4、 长江流域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沿江重要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5、 长江可供开发的水能总量达二亿千瓦,是中国水能最富集的河流。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达二千八百多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6、 长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
‘玖’ 长江流域有哪些特点
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
‘拾’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是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于地形,较为平坦,尤其中下游地区,红壤地带性土壤,平原地区水稻土,河流水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