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地理学的很不好啊,大家帮帮忙吧
1. 晨昏线判定极其特点口诀.
晨昏线圈过地心,昼夜跨度断晨昏。(断晨线还是昏线)
地球自转西向东,晨昏反转要记清。(判断晨昏线运动方向)
冬夏两至极圈切,与经重合春秋分。(断节气)
赤道交点很重要,6点18指示清。(断时辰)
经线平分昼夜球,晨昏转折纬最高,正午子夜在此经。(晨昏线、经纬线与时辰关系)
2. 地方时计算方法:
同侧相减异侧加,准确计算经度差。
相差一度四分钟,东早西晚算时空。
若遇值大或为负,加减24推天数。
3. 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星星绕外边。 冥王降级只因小,未将轨道障碍扫。
4.记特殊经纬线:
北回归线穿过地区:沙漠尼罗阿拉伯,印度河口恒三角。 孟湾北侧广台湾,古岛墨中回归穿。
北纬三十度线穿过地区:开罗运河波斯湾,伊朗高原长青川,杭州加洲夏威夷,墨湾北侧佛罗里。
北纬45度穿过地区:阿尔卑斯黑里咸,北疆蒙古千岛寒。西部海岸中平原,五湖渥太加美连。
赤道穿过地区:几内刚果维多湖,东非高原马代夫。印尼基多哥伦比,亚马河注赤道里。
南回归线穿过地区:南非马达澳洲沙,拉普平原河两巴,巴西首城圣保罗,南回归线脚下过。
北纬六十度穿过:北海波罗东欧平,西伯利亚连白令。阿拉斯加落基山,拉布拉多哈得湾。
5.“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地理解读:
巴山地区受地形影响,夜间盆地气温比较高,形成低压而两侧的山脉尤其是青藏高原东侧的山脉气温低,形成高压,导致晚上形成山风,当冷的山风吹到盆地将使原来的暖气团台升,上升过程中降温,冷凝成雨.故多夜雨.
“西窗”:特别是在我国北方的地区,在以前流行四合院式的建筑分东南西北四厢,北厢向光性最好,而且多住老人长者,而东厢多住儿子,西厢住女儿,而儿子结婚后,其妻子也自然住在了东厢,而东厢房的窗户自然就朝向了西边。故而说共剪西窗烛。
6. 我国东部雨带时空特点:
4.5登陆在东南,5.6移至江淮岸, 7月8月去“三北”(华北、东北和西北), 9月南撤10月退,北上缓慢南撤快。
7.东部季风分界:
大兴阴山贺兰山,巴颜岗底季风圈。
8.记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穿过的主要城市:
京广线-京哈线:京石郑汉长株广,郑交陇海株交湘,北通辽吉黑龙江(哈尔滨)。
京九线:北京霸任(人)交陇商,荷(喝)麻九南(男)赣圳香。
京沪线:京津济徐蚌,南京镇苏上。
陇海线:连云徐郑洛阳西,要达兰新过宝鸡。
浙赣湘黔线:沪杭金鹰株怀贵,贵昆中陷六盘水。
15. 中国的陆上邻国与海上邻国:
陆邻俄蒙和朝鲜,珠峰处在中尼边.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度越南不老缅.海上邻国又六员,印尼马文菲日韩。
16.昼夜长短的时空规律:
夏半年里白昼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冬半年里白昼短,纬度越高昼越短。
17. 秦淮分界线:
秦岭淮河分湿半,800mm降水线.温带亚热被分开,恰是冬季0°温线 。
18.微地貌判断:
远望俯瞰赏高山,地貌造型定点看.
山水交映乘船赏,仰望瀑布赛神仙.
峡谷溶洞一线天,身临其境好近观.
江河湖海借楼阁,登高远望好河川.
19.日期变更线:
向东跨过180, 日期倒退称人文.向东跨过0时经,日期必定往前增。
20.四川盆地地形:
川西横断在西边,东北大巴连巫山,南有云贵崎岖险,四条大河汇入川.(雅砻江起源于青藏高原,嘉陵江起源大巴山于重庆汇入长江,乌江起源云贵高原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岷江起源川西岷山流经成都在宜宾汇入长江)
21.我国主要铁矿地:
内蒙白云冀迁安,辽宁本溪和鞍山,海南石碌皖马鞍,湖北大冶攀枝川.
22. 我国有色金属产地:
水口铅锌金昌镍,白云鄂博稀土铁.
广西平果盛产铝,大余钨矿赣南侧.
铜仁无铜偏产汞,锡矿无锡锑味浓,
招远金德兴铜,个旧锡矿天下雄.
23.太阳能安装倾角:
安装倾角阿尔发,恰好等于纬度差.
24.等值线问题:
等大内大,等小内小(等值线通常情况满足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等的特点,但特殊的封闭区域要注意的是,如果封闭线上的值等于小的,封闭区域内的值会更小。反之更大。);高低高,低高低(高值弯向低值该处值高,低值弯向高值该处值低。)
25.地球上最近走法:
北北南南(北半球向更北走,即近北极走;南半球向更南走,即近南极走。即要沿地球大圆走为最近走法,南北方向可能转折)。
26.根据地形特点寻找地下水:
掌心地,最有利;两山夹沟,沟谷水流;两沟相交,泉水滔滔;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两山夹一嘴,下面有泉水;大山低嘴下,挖井水量大;山扭头,有水流;凸山对凹山,好水在凹间;大山突一嘴,打井多有水;湾对湾,水不干;两山相接头,下面泉水流;河漫滩上卵石多,地下潜水似暗河;大河沿岸古河道,沙砾岩下有潜水。
27.根据地质构造寻找地下水:
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断层一线天,有水在里面;岩层像个坡,地下水很多;河流两旁河漫滩,阶地普遍有水源;山口以远冲积扇;地下普遍有水源;滑坡半个圆,有水在里面;石灰岩溶洞听声响,水口地下有水源。
☆常用的地理口诀在解题中的应用
1.在地球侧视图中晨昏线的判读: “左夜晨,右夜昏”
即在地球侧视图中,晨昏线的左侧为夜半球,则该线为晨线;晨昏线的右侧为夜半球,则该线为昏线。
2.在地球公转图中“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左斜左冬,右斜右冬” 侧为冬至日。只要判读出冬至日,就可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出春分、夏至、秋分三个节气。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求出时差,东加西减”
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时刻要更早一些。计算的方法分两步:(1)根据经度每隔 15°时间相差1 小时,经度每隔1′时间相差4 分钟,求出两地的时间差;(2)未知时间=已知时间±时差。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东面,则相加;若未知时间在已知时间的西面,则相减。
4.气压高低的比较:“上低下高,高高低低”
垂直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符合“上低下高”原则,即越往上,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越往下,气压越高。水平方向气压高低的比较,看等压面的弯曲状况,符合“高高低低”原则,即等压面向高处弯曲为高压,向低处弯曲为低压。
5.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两个 8 字,上逆下顺”
全球大洋环流分为两大环流:一是以副热带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二是以副极地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可在南北半球各写一个“8”字来掌握其运动方向,两个“8”字以赤道为界。每个“8”字,上面那个圈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和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下面那个圈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可表示北半球的中低纬环流的运动方向。
6.北印度洋季风环流运动方向:“夏 p 冬 b,夏顺冬逆”
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吹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p”;冬季吹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像字母“b”。用字母的线段表示季风的风向,用弧线表示洋流的流向,形象直观,便于理解掌握。
7.等高线图的判读:“凸高则低,凸低则高”
“凸高则低”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低处凸向数值高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低,为山谷:“凸低则高”是指一组等高线由数值高处凸向数值停薪留职处,则该地区地势比相邻地区更高,为山脊。
8.在等温线图中气温高低的判读: “高低低高”
即与同纬度相比,等温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低;等温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表示温度比同纬度高。运用“高低低高”的口诀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山脊、山谷时同样也可实用。即: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向高处(数值大)的方向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数值向低处(数值小)的方向凸出的为山脊。
9.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数值的判读: “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即闭合等值线数值若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大值,则其内侧数值大于大值;若数值等于两条等值线中的小值,则其内侧数值应小于小值。
10.洋流对等温线影响的判读:“寒低暖高”(低、高指纬度而言)
即寒流使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使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贰’ 普高地理必修一第一第二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分类 特点 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外部条件 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 适于呼吸的大气 体积、质量适中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 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日冕 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
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
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
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
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
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⑴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
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
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 慢 固体 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纵波 快 固体、液体、气体 2.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位置 厚度 特点 地壳 莫霍界面以上 平均厚度17千米 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地幔 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2800多千米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地核 古登堡界面以下 3400多千米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水圈 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
大气受热过程 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
‘叁’ 求助大神: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http://wenku..com/view/1f40be265901020207409c8d.html
‘肆’ 地理题:左倾左冬,右倾右冬。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不是只适用于北半球,南半球要反过来
这个口令非常地死板,不利于地理空间思维发挥!
你记住一点吧,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假如只存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点,那么只要太阳和地球的水平连线落在南半球,就是冬至日!只要太阳和地球的水平连线落在北半球,就是夏至日!还有,只要太阳离地球距离最近,就是近日点,一月初!只要太阳离地球最远,就是远日点,七月初。
在高考当中,关键是千方百计地把太阳光线和直射点的大概位置判断出来,然后在确定时间,时间要么是那四个特殊日子和远近日点,要么就是其他日子。
给你两个数据你可以大概推算日期
因为从3月21到9月23,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走了1个来回,所以太阳直射点走了2倍的23度26分,就是大概为47度,且用了6个月时间,即平均用大概3.5-4天的时间移动一个纬度。
上面这个公式对你推算日期很有用的!
‘伍’ 凤凰新闻:初中地理:怎样用"1句话"的口诀学好地理
1.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2.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3.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4.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5.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6.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7.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8.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9.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10.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
‘陆’ 地理中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什么意思特别是左右焦。
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求助关于"地理中左焦左..."的问题
‘柒’ 地理中有北北对话吗
哈萨克斯坦
中亚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内陆国;
民族俄罗哈萨克①,耕地草原面积阔,
能源采矿工业体,石油煤矿储产多,
卡拉干达工业地,阿拉木图为国都。
①俄罗,俄罗斯。
西亚和北非居民及地理位置
西亚和北非,阿拉伯人多;
教奉伊斯兰,西亚除四国①。
五海三洲地,西亚交通活;
古有丝绸路,海陆空今说。
北非国六个,临海港口多,
塞亚的阿卡②,苏伊士运河,
沟通两大洋,运油经此过。
①四国,指以色列、塞浦路斯、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筹四国。这几个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
②塞,塞得港,亚,亚历山大。的,的黎波里。阿,阿尔及尔。卡,卡萨布兰卡。
西亚北非的地形和气候
两区地形高原主,北回归线过中部;
副高东北信风带,炎热干燥沙漠布;
农业主要靠灌溉,山地绿洲可放牧;
冬季降水地中海,西亚北非均分布。
西亚和北非石油
两区石油最富饶,储产出口世最高。
七大石油生产国①,埋藏浅且油质好。
输往西欧和美日,方式油船和管道。
到日须经马六甲,欧美多绕好望角。
①七大石油生产国,指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
西亚北非各国物产
西亚北非好物产,紫羔皮产阿富汗;
安拉羊毛土耳其①,伊朗羊毛织地毯;
椰枣特产伊拉克,摩哥盛产油橄榄②。
①安拉,安卡拉。
②摩哥,摩洛哥。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热带沙漠国。
地形高原主,淡水资源薄。
储产居世先,石油之王国。
沙土变农田,投资举新措。
麦加称圣城,首都利雅得。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群岛国最大。
产量世界首,木胡藤金纳①;
石油输出口,本区亦最大;
热带雨林景,翡翠链项挂;
万隆环境雅,疗养旅游佳;
都城雅加达,位于岛爪哇。
①木,木棉,胡,胡椒。金纳,金鸡纳。
南亚地理气候
南亚次大陆,地形分三部:
北部为山地,三国居内陆;
南德干高原,土肥矿产富;
中间农业区,平原连成弧。
三条大河流,冲积平原出;
印河便灌溉,恒布下游汇①。
气候热季风,降水有偏护。
①恒,恒河。布,布拉马普特拉河;本河源于中国境内,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印度
南亚最大国,首都新德里;
人口世居二,耕地亚洲一;
麻茶世界首,棉蔗属经济;
孟加两大港①,棉麻工业地。
①孟,孟买。加,加尔各答。
印度主要作物
水稻小麦棉花茶,还有花生甘蔗和黄麻。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南亚西,工业棉纺织第一;
农业主要靠灌溉,干旱恒河解危机;
伊斯兰堡为首都,最大城港卡拉奇。
中亚
中亚有五国,哈塔吉土乌①。
欧亚铁路桥,“丝绸之路”古;
五国内陆居,高原平原主;
气候多干旱,卡拉沙漠着②;
河湖多内流,灌溉引阿姆③。
民族一百三,奉教伊斯兰。
“白金之国”乌④,产棉世第三。
矿产储量大,煤铁石油天⑤。
乌都塔什干,大城枢纽站。
①哈,哈萨克斯坦。塔,塔吉克斯坦斯坦。吉,吉尔吉斯斯坦。
土,土库曼斯坦。乌,乌兹别克斯坦;下面④也指此国,不再另注。
②卡拉沙漠,卡拉库姆沙漠。
③阿姆,阿姆河。⑤天,天然气
===========分割线=================
高中地理学习中,有许多规律性知识需要记忆和理解,如果运用口诀记忆,在做题时,就能立竿见影,出奇制胜,省去繁琐的思考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我在平时教学中就非常注意运用这个方法,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一近快,七远慢。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公转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特别注意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而非远日点;冬至日在近日点附近,而非近日点。由此可以分析出北半球夏半年时间比冬半年长,北极极昼时间比南极极昼长。
2.左焦左倾左冬,右焦右倾右冬。在地球绕日公转示意中,如果太阳在左焦点,地轴向左倾斜,左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如果太阳在右焦点,地轴向右倾斜,右边的那个位置就为冬至。冬至位置确定了,其余三个分至点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3.点北北升落,点南南升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从偏北的方向升起,从偏北的方向落下,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从偏南的方向升起,从偏南的方向落下,即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北昼越长;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向南昼越长。
5.纬度差余角——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H=90°-|α±β|。由公式可知α±β绝对值为某地到直射点的纬度差,它和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
6.180°经线为几点(地方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地区面积就占全球24分之几。国际日期变更线基本上和180°经线重合。当180°经线地方时
为0∶00时,全球处于同一日期,之后,全球新的一天是从180°经线开始以每小时扩大15°的速度向西逐渐扩大,所以当180°经线为几点(地方时)
时,全球进入新的一天的地区面积就占全球24分之几。
7.极昼区一天最小(地方时24∶00)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最小太阳高度为0°,最大太阳高度(正午
太阳高度)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其他极昼区,纬度增高1°,最小太阳高度增大1°,最大太阳高度减小1°。所以最大和最小太阳高度之和仍为直射点纬度的2
倍。
8.上上西西,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西方天空,月面朝西为正D;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东方天空,月面朝东为反D。
9.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在等值线图上,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低值;等值线向低值凸出,则中间的数值和两边相比为高值。这种方法对所有等值线都适用。
10.大小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和小小。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数,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读数。
11.凹坡通视,凸坡不通视。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由高向低,等高线由密变疏为凹坡可通视;等高线由疏变密为凸坡不能通视。
12.河流向凹,洋流向凸。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在等温线图上,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相同的,即等温线往哪个方向凸,洋流就往哪个方向流。
13.凹岸冲刷坡度陡,凸岸堆积坡度缓。较弯曲的河流,由于河水运动的惯性,河流对凹岸冲刷严重,凹岸坡度较陡;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坡度较缓。特别注意曲流处不能用地转偏向力。另外,凹凸岸的判断必须站在河中来看。
14.一陆南,七陆北。全球各地,无论南北半球,1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出;7月份陆地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出。
15.东南西北风,向后退一风。在北半球,判断台风风向时,台风东部吹东南风,南部吹西南风,西部吹西北风,北部吹东北风。
16.北逆南顺,冬逆夏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看为顺时针;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冬季呈逆时针方向。
17.低反高同。①受洋流影响,在中低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凸出方向相同。②中低
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反;在中高纬度海区,海水等温线与等盐度线的数值变化趋势相同。③中低纬度洋流呈现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
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中高纬度洋流呈现气旋型洋流。
18.左增右平,右增左平。在三角坐标图上,读取某一数轴上的坐标时,若该轴的数值向右增大(即逆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左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若该轴的数值向左增大(即顺时针增大),则作该轴右轴的平行线,平行线与该轴的交点即为读数。
19.暖前薄宽,冷后厚窄。锋面雨的降雨位置,暖锋降雨在锋前,而且云层薄,降雨区域宽;冷锋降雨在锋后,而且云层厚,降雨区域窄。
20.夏季上山林带上,冬季下川林带下。新疆天山北侧的牧场,受地势影响,夏季在森林带以上放牧;冬季在森林带以下牧场放牧。
地理知识的记忆除用口诀外,还可用其他的方法如:谐音、歌诀、对联等。只要灵活掌握,运用得当,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方法对快速提高地理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捌’ 高一地理地球的转动的大纲可以看看特别是有关时区和等各种数据计算一类的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
地月系 (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 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1/15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
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一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2/15
★二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三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四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⑴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 ⑵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 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3.时间计算: ⑴ 找特殊时刻点:
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点; ②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③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
④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
⑵依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⑴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⑵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15
★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 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 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 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 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 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 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 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 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 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
★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
‘玖’ 地理中的风向和地转偏向力怎样判断
地理中的风向和地转偏向力判断方法:
1、判断某处的风向,先在最靠近的等压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再考虑该地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南半球,风向画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北半球,风向就画在风向右侧,风的来向就是风向。
2、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根据半球画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指向相同。(可以根据左右手定则判断)风向就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之间。
注意:风向,高压指向低压,画一个十字,箭头指向低压,然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偏差不超过45度。 地转偏向力用左右手判断,手心面向自己,大拇指所指方向为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具体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
(9)地理如何理解左偏左冬扩展阅读:
地理中风向的画法:
1、高空的风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90度,平行于等压线;南半球向左偏转90度,平行于等压线。
2、近地面的风: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然后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转约40度,斜穿等压线;南半球向左偏转40度,斜穿等压线。
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判断风向,例如在北半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甲地为高压中心、乙地为低压中心,根据风向定义,那么地盛行西北风、地盛行西南风。
利用气旋和反气旋图判断,例如在右面的北半球气旋示意图中,在判断风向时,要注意在气旋的什么方位。一般在气旋南方则刮偏西风,在北方刮偏东风;在气旋西侧刮偏北风,在气旋东侧刮偏南风。
利用季风气候的特征来判断,中国的冬季,主要刮偏北风;夏季,主要刮偏南风。南亚地区的冬季,刮东北风;夏季,刮西南风。
‘拾’ 左倾左冬右倾右冬,求解释,最好附图,详细点的。
地理中好多所谓的口诀一般都是别人自己整理的,对你自己不一定适用。有些时候一个口诀会涉及到多个知识点,所以你的描述最好具体点。你这个估计与光照图有关,但实在不知道是要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