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地理

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地理

发布时间:2022-05-02 19:28:43

① 形成雾的四个条件是

形成雾只需要三个条件:微风、水汽充足、近地层空气形成下冷上暖的稳定层。

雾形成的气象条件一是微风,二是水汽充足,即大气中水汽含量达到90%以上至100%,并且伴有冷凝,产生雾滴。三是近地层空气形成下冷上暖的稳定层,或称逆温层,空气流动性差。

雾一般是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夜间和清晨,即具备形成雾的气象条件。有各种气象条件形成的雾,如辐射冷却形成的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等。还有锋面雾、坡面雾等。

大雾天出行注意安全

1、车速和可视距离不可小歔。大雾天气,能见度较低,所以要放慢车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限速行驶,千万不可开快车。可视距离越短,车速就必须越低。

2、合理使用前后大灯和雾灯,雾很浓时可打开双闪灯前进。但是千万不要开远光灯了,远光灯很容易遮住雾灯而进入驾驶者的视线中,造成其他驾驶者视线受阻,车前形成白茫茫一片,开车时反而什么都看不见了。

3、勤按车喇叭,表明自己的位置。在雾天的时候能见度低,喇叭在空气中的穿透力很强,声音的传播代表了前方有车。也可以提醒路上的行人有车过来了,注意躲避。

4、无法分辨车距的雾天,千万不要猛踩刹车。雾天极易出现追尾的情况。如果非要紧急刹车,试试连续轻踩刹车,逐渐放慢车速。

② 雾是如何分类的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雾的形成条件是冷却加湿增加水汽含量。这是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发生在夜间和清晨地表附近水汽丰富稳定时,或者有逆温时,气象学上称为辐射雾;另一种是水平移动的暖湿空气,穿过冷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形成雾,气象学上称为平流雾;有时候两个原因形成的雾叫做混合雾。可见这些条件在深秋和初冬是满足的,尤其是深秋和初冬的早晨。

平流雾:当暖湿气流通过冷水或陆地平流时,暖湿气流与冷空气混合凝结成雾。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冬季,持续时间很长,有时甚至达到数百米的厚度。平流雾的发生时间是不确定的,往往会持续很长时间。除非风向改变或停止,否则平流雾会消散,一般发生在春季的夜间。

上坡雾:风把空气吹到山坡上,使其向上流动,然后由于绝热膨胀而凝结,产生上坡雾。

③ 用地理知识解释雾的形成

悬浮在近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小水滴组成。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液态的。

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二是加湿,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等。

④ 大雾天气是怎么形成的 大雾的形成条件

雾的形成原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4℃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它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也可以说是靠近地面的云。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

⑤ 雾是怎么形成的,雾是哪种自然现象形成的

雾是液化这种自然现象形成的。雾的形成方式:

1、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

2、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平流雾。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雾的出现便是一种液化物理现象。所谓的液化是指气态物质转变为液化的一个过程。水汽在蒸发上升的过程中是一种气态,而期间遇到了低温冷却变成了水滴,这就是一种液态。即气态到液态的变化。

(5)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地理扩展阅读:

雾与霾的区别:

1、水平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

2、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80%~90%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3000米。

4、边界特征不同。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而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雾是乳白色、青白色,霾是黄色、橙灰色。

⑥ 雾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

白天温度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间,温度下降了,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的能力减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会凝结成为雾。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

⑦ 雾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空气中水汽的含量。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和烟尘雾等。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大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

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结合在一起,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如果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又相当潮湿,那么当它冷却到一定的程度时,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和云都是由于温度下降而造成的,雾实际上就是靠近地面的云。

在我国,特别在秋冬季节,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比夏天更迅速,地面温度急剧下降使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里清晨气温低,是雾最浓的时刻。还有一种蒸发雾,这种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气相结合,较容易形成持续时间较长的烟尘,即雾。

⑧ 雾是怎样形成的

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小水滴组成。雾主要有辐射雾(radiation fog)及平流雾(advection fog)两种。

辐射雾的形成,是由于夜间时地面辐射不断散热,使近地面空气逐步冷却,较潮湿的空气很快便降温至露点,形成无数的小水珠悬浮于空气中。辐射雾多出现于晴朗而风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清晨,于日出后一至三小时或风力加强后,雾便会消散。

平流雾的形成,是由于湿暖空气流经较冷的地面或水面,气团底层降温至露点,水汽便凝结于尘粒之上。平流雾一般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不分昼夜,以春夏较多。

(8)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地理扩展阅读: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蒸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如被称为“雾都”的伦敦(注:伦敦现在已经不再有严重的雾霾现象了)。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⑨ 地理上产生雾或多雾的原因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 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城市中的烟雾是另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类的活动。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锅炉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烟尘悬浮物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不易扩散,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比较容易形成烟尘(雾),而这种烟尘(雾)持续时间往往较长。

雾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1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6小时左右。

总的来说
1 水汽冷却,潮湿
2 风小,无风
3 空气中悬浮颗粒多

⑩ 浓雾是在什么地理环境下形成

浓雾:在春秋及梅雨季时,在锋面到达前的高压回流影响下,就常会有大范围而且持续久的浓雾出现.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阅读全文

与雾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7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