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们以1天为单位的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有关,但是1天24小时并非自转周期,我们的一天其实是一昼夜,是昼夜交替周期,而昼夜交替的这个周期是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
㈡ 高一地理
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初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告诉等于2度,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度,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此外,太阳日时间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当某地太阳升起到一天中最高位置时,太阳只射在该地所处的经线上,这时就是当地的正午.这样确定的时间叫做地方时(local time).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由于地轴是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太阳终年斜射,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还会出现太阳终日不落或终日不出的现象,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这就是极地地区的“极昼”和“极夜”现象。在南北极点,有长达半年的极昼和极夜。
地球每小时自转过的角度为15个经度,每转度需4分钟,且在同一纬线上东早西晚。根据这一原理,地方时的求法是:
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土4分×两地经度差。
这里必须明确三点:
(1)、式中加减号的选用:如果所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加号;如果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度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如果两地在0度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经度相加,即“同减异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代入公式计算。
(4)、已知两地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的方法步骤是:
①求出两地的地方时差;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③求经度(东加西减)。
区时
一种按全球统一的时区系统计量的时间。每当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就是中午12点钟。但不同地方看到太阳当头照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例如,上海已是中午12点时,莫斯科的居民还要经过5个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当头照;而澳大利亚的悉尼人早已是下午2点钟了。所以如果各地方都使用当地的时间标准,将会给行政管理、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带来很多不便。为了克服这个困难,天文学家就商量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将全世界经度每相隔15度划一个区域,这样一共有24个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都采用统一的时间标准,称为“区时’。而相邻区域的区时则相差1个小时。当人们向东从一个区域到相邻的区域时,就将自己的钟表拨快1小时;走过几个区域就拨快几个小时。相反当人们向西从一个区域到相邻的区域时,就将自己的钟表拨慢1小时;走过几个区域就拨慢几个小时。在飞机场等交通中心,常将世界各大城市所对应的区时,用图表示出来,以方便旅客。
㈢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
一、宇宙环境:
案例1.读太阳系图:
1.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2.A、B、C、D中,和地球相邻的是B、C。
3.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共面、近圆的特点,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同时给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还有……P.6。
注意:要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由于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周围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由于有适宜的温度)地球表面有液态水存在。
案例2.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它们都有11年的周期。太阳活动爆发时,对地球的影响是干扰电离层,引起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地球中高纬地区出现极光;和地球上一些自然灾害有关系。
注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为地球提供光热、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能(如风能、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等)。
案例3.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
(1)数码①和②中,表示赤道平面的是②。
(2)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23°26′。(2分)
(3)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往返运动。
(4)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G点时,全球昼夜长短状况是等长。
案例4.读地球光照图,回答:
(1)A、B两点此时是日出还是日落:日落,A点昼长4小时,这一天B点正午太阳高度是90°。A、B中,线速度A小于B,角速度A小于B。
(2)此时,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22时。
(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白昼变长、黑夜变短。此时,苏州是冬季。
注意: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地球自转有两个周期:自转360°的正真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昼夜交替的周期(人类起居作息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
案例5.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在地表移动的轨迹图:从A到B、C、D。
1.今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在向北移动。今天苏州的昼长大于夜长。
2.今天和明天相比,白昼在变长,黑夜在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在变大。
3.在图上写出二分二至的名称和日期。
拓展: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
1.此日在(C )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
㈣ 地理问题
一、宇航员的爸爸说的话是真的。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公转一圈是一年(约数)。他爸爸60岁了。
二、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自转一周为一昼夜,耗时23小时56分,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
地球如果不自转也不公转,那地球上就没有了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没有了气候变化,生命应该也要消失了。
㈤ 人们以一天为单位的起居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
24小时也就是一天,指的是地球自转的太阳日周期。一般来说我们把一天中太阳升到天空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时,当太阳第二次声道天空最高位置的时刻即定为第二天的正午12时,这一段时间,地球相对于太阳正好自转一周
㈥ 我们以一天为单位的起居和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虽然和一天24小时有差别,但我们的一天其实是一昼夜,是昼夜交替周期,而昼夜交替的这个周期是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所以才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㈦ 人的正常作息时间
夜间的时间段:
1.
正常人睡眠时间为6--8小时、有的是10小时2.
22点--凌晨2点是美容时间段.
2.长时间熬夜.就算是有睡足8小时,几年下来会容易内分泌失调生理时钟也会乱掉。
小孩最好在晚上8:30之前睡觉,因为这是长身体的时候.
3.
青少年在晚上10:00左右睡觉最佳.
4.凌晨1:00至2:00是皮肤新陈代谢的时间段.
5.老人应该在晚上9:00--10:00之间睡觉比较好。到了晚上12:00一定要去睡觉,每个人的体内都有生理时钟,在不同时间担负着不同的生理作息使命,可别轻易忽视了哦!
6.生理时钟说明:
00:00--01:00
浅眠期--多梦而敏感,身体不适者易在此时痛醒。
01:00--02:00
排毒期--此时肝脏为排除毒素而活动旺盛,应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让肝脏得以完成代谢废物的作用。3.
03:00--04:00
休眠期--重症病人最易发病的时刻,常有患病者在此时死亡,熬夜最好勿超过这个时间。
09:00--11:00
精华期--此时为注意力及记忆力最好,为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
12:00--13:00
午休期--最好静坐或闭目休息一下再进餐,正午不可饮酒,易醉又伤肝哦!
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淋漓的极致时段!
16:00--17:00
低潮期--体力耗弱的阶段,最好补充水果来解馋,避免因饥饿而贪食致肥胖。
17:00--18:00
松散期--此时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以准备晚膳来提振精神。
19:00--20:00
暂憩期--最好能在饭后30分钟去散个步或沐浴,放松一下,纾解一日的疲倦困顿。
10.
20:00--22:00
夜修期--此为晚上活动的巅峰时段,建议您善用此时段进行商议,进修等需要思虑周密的活动。
11.
23:00--24:00
夜眠期--经过镇日忙碌,此时应该放松心情进入梦乡,千万别让身体过度负荷,那可得不偿失哦!
希望各位朋友们看到这篇文稿后,要多多爱惜自己的身体哦!
生命与健康是最宝贵的!!!
㈧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
一、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昼夜交替影响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太阳日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二、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送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送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在北半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右侧;在南球,它指向运动方向的左倒。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三、产生时差:
1、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2、各地的地方时与它们的地理位置相关: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②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3、时差: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4、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5、区时的换算:一般而言,位于同一个时区内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