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淮河为什么能成为南北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故称之为我国南北方分界线。
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淮河下游主要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四条出路。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主要流经山东、江苏两省,经新沭河、新沂河东流入海。
B. 为什么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一条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
C.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为什么很重要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山脉,大致位于32°N~34°N,103°E~113°E。其北侧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南侧为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介于31°N~36°N,112°E~121°E之间,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北麓,流经豫、皖至江苏扬州的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约1 000千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六、其他人文地理方面。
1.秦岭—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带状分布居多。房屋墙体较薄,屋顶坡度较陡,以通风散热为主。私家园林建筑规模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为主色调,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楼、侗族的鼓楼等都比较淡雅,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秦岭—淮河以北聚落集中。房屋墙体较厚,有院落,防风保暖。皇家园林建筑以红黄为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互辉映。
2.秦岭—淮河以南水路运输占很大比重;秦岭—淮河以北以陆路运输为主。
3.秦岭—淮河以南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较多。秦岭—淮河以北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方言较少。
4.秦岭—淮河以南人体平均身高较矮,男子聪明智慧,善于经商;女子婀娜多姿,心灵手巧。秦岭—淮河以北人体平均身高较高,男子粗犷豪放,女子英姿飒爽。
5.秦岭—淮河以南民族服饰以蓝、青等素淡颜色为主,夏天的炎热使得南方人更偏向白色和杏色。秦岭—淮河以北民族服饰以红、白、黑、绿等颜色居多。
D. 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为何能成为南北分界线呢
因为秦岭淮河两岸的自然条件、温度差异、地理风貌、农作物生产、土壤变化、植被差异、百姓生活习性不同,所以以此为分界线。
作为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着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最早提出的。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中,记载:“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
“秦岭——淮河”一线不仅仅是南方北方分界线,还是1月份0℃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也是水田与旱地界线;农作物一年两熟和两年三熟分界线;是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还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的等等.
因此 “秦岭——淮河”一线,在现如今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中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毋庸置疑,绝对正确,这就是中国要以秦岭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
E. 秦岭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南北分界线
在我们国家因为地形比较复杂,所以有很多的一些地表特征都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些分界线,像我们国家的第一,二,三层阶梯就是由不同的地貌特征作为分界线的,国家也有着南方和北方这样两个不同的地区,南北方两个地区在一些文化,还有日常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南北方的分界线就是秦岭和淮河一带。秦岭淮河之所以能够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就是因为它在气候,包括湿度,温度等方面都起到了分割的作用。
秦岭淮河这一个地带之所以能够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就是因为它代表了很多不同地理特征界域的区分。首先,秦岭淮河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自然就是半湿润地区,包括半干旱以及干旱地区,而秦岭淮河以南,全部都是湿润地区。除此之外,秦岭淮河还是温度的一条分界线,所以它能够成为我们的南北分界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F. 为什么中国地理界线是淮河
我想是这个原因:
淮河和秦岭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均等降水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
原因就是温度。
G. 为什么中国会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着差异.
H. 为什么秦岭淮河一线被认为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 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 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I. 淮河为什么是南北的分界线
淮河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从气候方面来看,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零度等温线)。其南侧属亚热带范围,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且雨季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300毫米,以北属暖温带范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底于0℃的寒冷期,普遍在30天以上,雨季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
(9)为什么淮河会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扩展阅读:
淮河的水系构成:
1、淮河水系
淮河干流自西向东,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中部,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km,地面落差178m,流域面积3.06万k㎡;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km,地面落差16m,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k㎡。
2、洪河水系
洪河水系:洪河发源于舞钢市龙头山,流经舞阳、西平、上蔡、平舆、新蔡,于淮滨县洪河口汇入淮河,全长326km,流域面积12325km2。为淮河主要支流。
3、沂沭泗水
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大都属苏、鲁两省,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总面积近8万k㎡。泗河流经南四湖,汇集蒙山西部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后,经韩庄运河、中运河、骆马湖、新沂河于灌河口燕尾港入海。
4、沿淮行蓄洪区
寿西湖行洪区、城西湖蓄洪区、城东湖蓄洪区、方邱湖行洪区、蒙洼蓄洪区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淮河
J. 为什么淮河是地理的南北分界线
LZ您好
淮河本身成为南北分界线是没有理由的.
而成为主要依据的东西是秦岭,淮河只是秦岭这个边界的自然延伸
这条边界线
北侧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度,南侧冬季气温高于0度,是气候上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该条线大致与10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重合,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历史上,秦岭淮河也是古代诸多王国与朝代的分界线(春秋时期齐国与吴国/越国/楚国;三国时期魏国与吴国;东晋时期前燕/前秦/后燕与东晋,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北齐与宋齐梁[陈朝北周/隋是以长江为界],五代十国后梁与杨吴,后唐梁汉周与南唐,金与南宋分界)
秦淮南北,居民体质,民居,饮食结构,群众性格差异颇大
大致也以秦淮为界,南方地方语种类别种数显着多于北方.不少古汉语的发音较好地保留残存于南方口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