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求赤道和纬度,经度的公式是什么,我忘记了,求个答案
地理
地球面距离的计算(1)赤道和经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2)纬线上的距离=111Km×度数•COSθ(θ为当地的纬度)(3)对趾点的计算:经度互补,一东一西;纬度相等,一南一北。地理坐标的计算(1)利用正午太阳公式求当地纬度(2)当地纬度=北极星的仰角(3)当地经度=已知经度±1°∕4分钟×时差其它:时间的计算1、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2、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3、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太阳高度的计算1、求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纬度差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差)2、求子夜太阳高度:H=︱纬度和︱-90°(纬度和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之间的和)3、求南北两楼的楼间距:L=h•cotH
(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计算1、求昼长:(1)昼长=昼弧∕15°(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昼长=24-夜长(4)昼长=(12-日出地方时)×2(5)昼长=(日落地方时-12)2、求夜长(1)夜长=夜弧∕15°(2)夜长=24-昼长(3)夜长=(24-日落地方时)×2(4)北半球某纬度的夜长=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1、求日出时刻:(1)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2)日出时刻=12-昼长∕22、求日落时刻:(1)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2)日落时刻=12+昼长∕2比例尺的计算(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缩放图幅面积=原图幅面积×比例尺缩放的平方相对高度的计算(1)陡崖相对高度:(n-1)d≤H<(n+1)d
(n为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2)H=T∕6°×1000米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有关人口的计算(1)人口密度=人口数∕总面积(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生育率=出生人口数∕育龄妇女数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1)角速度=360°∕24小时=15°∕小时(2)线速度=周长∕时间=2∏RCOSθ∕24小时 (R为地球半径,
θ为当地纬度)
2. coth是什么意思
1、L=h*cotH(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2、可以,因为tanA与cotA互为倒数.
3、cot是余切.
4、cot不是tan,tan是正切.
5、tg是正切,即tan.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正切函数是用tgθ来表示的,现在改为tan
3. 地理楼见距计算中cotH怎么算
楼间距L=h(前方楼房高度)乘以cotH.
说明:H为当地一年中最低的正午太阳高度.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cotH可以利用数学用表或互联网查询.
4. Tanh和coth是什么意思
coth缩写词 abbr.
=hyperbolic cotangent 【数】双曲余切
tanh:双曲正切
5. hcot什么意思
地理公式计算楼间距L=h*cotH(h为楼高,H为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6. 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什么
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不一定连续。
初等函数是由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与常数经过有限次的有理运算及有限次函数复合所产生,并且能用一个解析式表示的函数。非初等函数是指凡不是初等函数的函数。
概念:
它是最常用的一类函数,包括常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以上是基本初等函数),以及由这些函数经过有限次四则运算或函数的复合而得的所有函数。
即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或有限次的函数复合所构成并可以用一个解析式表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
还有一系列双曲函数也是初等函数,如sinh的名称是双曲正弦或超正弦,cosh是双曲余弦或超余弦,tanh是双曲正切,coth是双曲余切,sech是双曲正割,csch是双曲余割。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一定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