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什么是政治地理学

什么是政治地理学

发布时间:2022-05-05 17:11:59

⑴ 什么是政治地理

政治定义的不同表述

由于政治是社会管理,它所涉及到的是社会科学的根本学问,如果我们不是抓住政治即社会管理这个本质,就政治的表现形式给政治下定义,就会有很多很多的定义:

第一,在一个社会内部,有权力的取得方式、权力的存在形态、权力的运用、权力的目的;政府的构架;由于权力的取得方式和运用方式不同,而形成集权政治和民主政治,在集权政治下就有阶级、统治、反抗、斗争、起义、革命、……及各种专制形态;在民主政治下就有议会、选举、集会、集社、党派等;

第二,当社会的区域界定并与其它社会人口群接触的时候,政治就有国家独立、主权,及与之相适应的外交方针、政策、各种条约等;

第三,社会的存在形式是变化的,其管理方式也是变化的;

第四,人自身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变化的,政治思想也会随着人类自身的变化及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规范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下对政治的表述就不同。但是,只要我们抓住政治即社会管理这个实质,对现存的政治的表述就会纲举目张。

政治的不同表述:

A、在集权社会主义的建立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理论框架内,我们把政治概括为四个方面:政治的核心是谁掌握国家政权(权力斗争);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对阶级的统治;政治的目的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领导艺术。

列宁认为:“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列宁选集》P4-370)--这是(马克思理论)特定条件下对统治与革命的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广……,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列宁选集》P4-441)--这是针对集权政治经济目的的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立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列宁选集》俄文版P21-14)--这是就人民主权的一种形式的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应该是人民的事,应该是无产阶级的事。”(《列宁选集》P4-370)--这是特定条件(马克思理论)下对政治的本质的一种表述。

列宁认为:“政治是一种科学,是一种艺术……”(《列宁选集》P4-42)--这是政治作为一种手段的表述。

毛泽东说:“政治,不论革命的和反革命的,都是阶级对阶级的斗争,不是少数个人的行为。”(《毛泽东选集》P3-868)--这是就集权政治下统治与革命之间的表述。

《辞海》(1978年上海版):“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指阶级斗争,包括阶级内部的关系、阶级间的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

[苏]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辞典》:“政治就是参预国事、指导国家,确定国家活动的方式、任务和内容”。

B、孔子说:“政者,正也”(《论语·颜渊》),也就是率领人民走他们所谓的正道。--这是就政治的内涵来说的。

孙中山说,“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这是就政治的本质的表述。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说:政治是实现正义、为民谋利,以达到最高“善业”的行为。——这是就政治的目的来说的。

C、十六至十七世纪初英国专制君主詹姆土一世,认为政治是君王接受天命来统治愚民的。——这是专制政治下的代天牧民思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克伦威尔以及法国大革命后复辟帝制的拿破仑,则认为政治是历代英雄耀武扬威,远征近伐的豪举。--这是就个人政治行为一种动机的表述。

D、[英]R·J·劳伦理斯:“政治是这样一种活动,它说服人民组成可以作出集体决定的团体,诱使其成员接受或者反对那种以团体名义实行改革的建议。”——这是政治运用手段的一种表述。

韩非和意大利的马基雅弗里等曾认为政治不过是宦海中纵横捭阖所玩弄的权术。--这是对政治手段的一种表述。

E、还有人如英国的葛德文,俄国的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则诅咒政治是人间的罪恶、肮脏的勾当等等。我国也有人说政治是“厚黑”,政治学是“厚黑学”。——这是对专制政治结果的一种表述。

当代国内外学者中还有许多人认为政治作用在于政党间的互相倾轧和争权夺利:操纵选举,赢得议席和夺取政权。——它是对现代政党政治一种现象的表述。

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山先生等对政治的解释最接近真实,是从政治的自然本源或一般形态出发研究政治的,而其他解释则是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或特殊形态出发研究政治的。我们不能说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前提的特殊形态出发研究政治就不科学,但是,我们不能把特殊夸大,以偏概全。

关于政治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如:居民、民族、公民、阶级、阶层、社会集团、民族矛盾和斗争、阶级矛盾和斗争、各社会集团间的矛盾和斗争、国家机器、国体、政体、君主制、共和制、虚君共和制、中央集权制、民主集中制、联邦制、邦联制、资产阶级专政、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工农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自治、民族自决、地方自治、民主、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民主、专政、镇压、独裁、专制、平等、压迫、自由、纪律、权利、义务,人权、统治、宪法、法律、法治、法制、立法、司法、社会秩序、政治秩序、社会治安、警察(公安)、议会、议员(人民代表)、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权组织、官员(政府干部)、官僚、政客、政治家、政府首脑、国家元首、阁僚、革命领袖、国家领导人、政党、政治团体、社会团体、人民团体、选举、任命、任期制、终身制、制衡、集权、分权、政治战略和策略、政策、政治方针、路线、法令、政令、行政管理、革命、反革命、复辟、改良、改革、保守、政变、暴乱、内乱、……,等等。从政治的词性看,既是名词,也是动词,还可以与许多许多的词性搭配,如:政治理论、政治问题、政治观点、政治领域、政治原则、政治理性、政治家、政治性、政治科学、政治出版物、政治精神、政治方面、政治会议、政治意义、政治周刊、政治理性、政治倾向、政治力量、政治迷信、政治上的不信、寡头政治、本国政治、政治智慧、政治产业、政治语言、政治地理、政治真理、政治文章、政治因素、政治对象、政治德行、政治自由、政治人、政治历史、政治基础、政治辩论、政治过错、政治小说、政治活动、……、等等。真是举不胜举。政治一词是用得很广泛的一个词汇,但是,过去要给政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政治是人类社会共同生活的特有产物,人类社会从诞生开始,发展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运动变化的,认识是变化的,社会管理方式是变化的,政治思想是变化的。当我们总是站在人类社会发展长河的特定的时间去观察考察政治,我们对政治自然就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定义。尤其是在集权社会,政治是政治家的事,百姓休谈政治,政治就成了领导的掌上玩物,领导需要什么,政治就是什么,自然不能从一般形态上考察政治了。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门基础学科。
这门学科具有多项分支,例如自然地理学,经济(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遥感学等等,
学术有专攻,一个人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精通。

⑵ 政治地理学的性质

政治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性质是由其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概括起来,政治地理学的性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和其他许多学科相同,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就是它的历史性或时代性。这种时代性或历史性是由其研究对象本身的特征决定的。
政治区域本身之所以具有历史性,是因为其组成要素是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其内容的,并改变其形式。如政治系统,作为政治区域的组成要素,它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地变化。在二战之前,国家是主要的政治组织形式,而战后出现的国际组织和地区群体改变了政治系统旧的存在形式,丰富了政治系统的内容。
人口作为政治区域的一个要素,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诸如大量移民、难民以及城市化都丰富了人口的内容。仅就数量而言,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其人口增长的幅度也不同。当前世界出现了3种人口增长类型:西欧的零增长型、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增长型以及发达国家的低速增长型。而地理区域的形式则更是变化不断,如有形区、无形区等。这就告诉我们,任何政治区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政治区域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就世界政区而言,19世纪的世界政区图和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政区图相比,以国家为尺度的政治区域的数量明显地增加了。就某一国家内部而言,其行政区划也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建设需要不断变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适应当时建设的需要,曾对旧中国行政区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在省和中央之间设立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大行政区,1954年又撤销了6大行政区,恢复省作为一级地方政权,同时增设了民族自治区域等。
政治区域的这种历史性并不意味着政治地理学不是一门科学,因为,无论组成政治区域的3个要素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如何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这3个要素作为政治区域的组成部分本身是不改变的,这就决定了政治地理学这门学科的理论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可以说,政治区域的历史性或时代性并没有改变政治地理学这门学科作为一门科学。相反,正是这种历史性或时代性不断地丰富了政治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内容。 政治区域另一个特征就是综合性。没有纯粹的政治,政治总是和某些集团的利益,特别是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除此之外,政治也和军事、思想意识形态相联系,政治正是这些因素的集中体现。区域也不是纯粹的空间,而是自然资源、人口等分布的空间。所谓政治区域的综合性就是指任何一个政治区域都是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意识形态、资源、人口等的综合体。政治区域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在研究政治区域时,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如当我们把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区域加以研究时,不但要研究政党、政府的空间结构,而且要研究国家的经济、军事、思想意识形态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同时还要研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人口分布的政治意义。

⑶ 什么是政治地理学

比如说为什么会爆发海湾战争? 中东地区的复杂关系...====

⑷ 有关政治与军事的问题

军事斗争永远是政治斗争的延续
想要了解军事斗争,就要先了解政治斗争及其出现的原因
通常国家政治涉及政治学许多科目,比如:

一、政治地理学

(一)概念和研究范围

拉采尔认为,政治地理学是“阐明国家和土地之间存在关系的科学”。

中国大网络全书地理学卷:“研究国家与地区等各种类型的领土内与领土间的政治活动现象的地理分布或空间布局”

美国《地理学的科学》:“政治地理学研究地理区与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曰研究政治过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

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一国际政治地理:世界性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地缘政治因素分析,世界政治地图的形成与演变,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发展变化与各国在地球上所处的政治经济态势,国际政治关系与政治现象(如地区冲突)的地理背景,国家集团与国际组织的组合与作用等。

二国家政治地理:国家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国家政治空间的形成与发展,领土的结构与特征,疆界的职能划分与变动,地理因素对国家体制、内外政策和国防战略的影响,国家政治行为和政府决策的地理背景,核心地区与国家首都的位置与功能,人口和民族的构成与分布及其对国家稳定性的影响,推动国家统一与团结的向心力与导致国家分裂的离心力的研究,等。

三国内政治地理:国家内部的地方性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政治地理学对内的任务:为国家改革和调整行政区划,提高施政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制订和实施正确的社会发展战略、民族政策与边疆政策,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整治国土等提供决策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案。

(二)政治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人很早就重视政治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1750年法国学者托哥特首次使用“政治地理学”一词。(一说19C康德)。

1857年英国历史学家巴克尔《英国文明的历史》一书也讨论过地理因素对政治组织和个人气质的影响。

1897的拉采尔《政治地理学》首次将政治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把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空间现象来描述,提出“国家有机论”,因而被称为是近代政治地理学的奠基人。后来又发表了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认为:国家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生、盛、衰的过程;国家必然要为生存空间和资源而斗争;国家向外扩张是国家强盛有活力的表现,是自然而合理的;优胜的国家将是欧洲的日耳曼人国家。此说经瑞典的契伦发挥,成为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这一时期的西方政治地理学理论主要有三个: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二国家有机体论

三生存空间论

他们从基本正确的前提出发,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忽视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2.迅速发展时期(20C初-30S)

这一时期,地缘政治学得以迅速发展,政治地理学的学科结构体系与内容确定了。许多学者研究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变、人口和种族构成与分布,以及这些地区在战略上的的意义,并关注政治事件与区域地理特征的关系、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资源供给能力、领土的封闭性和海陆效应等。另一方面,一些地缘政治学却为法西斯侵略服务。

地缘政治学的迅速发展,使它成为政治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由于地缘政治学被法西斯用作侵略别国的理论,二战后地缘政治学乃至整个政治地理学都掉入低谷。

3.进展甚微时期(40-60S)

提出职能论与统一场理论,有利于动态分析。

4.重趋活跃时期(70S以来)

一更注重国际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因素。

二研究领域扩大到许多社会领域,分出一批新学科:选举地理、城市地理等。

三研究方法论有突破,与行为论、系统论相结合。

二.地缘政治学

(一)概念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它依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人口、民族、资源、经济实力、战略军备等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对外政治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此种观点也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吸收。

斯皮克曼认为:地缘政治学是“一个国家依据地理因素对于安全政策的统筹规划”。

美国学者佩尔蒂尔和潘赛认为,地缘政治学是“运用地理学为政治目的寻求指导方针的艺术或科学”。因此,它也是一种战略地理学,是研究国家的对外政治战略(包括国防和外交)决策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1917年契伦(1864-1922)在《论国家》一书中首先提出“地缘政治学”一词,称它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 他认为,一个强国的主要条件是其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交通的流畅。

豪斯霍弗…

70年代以来,地缘政治学的科学地位得到恢复,并更受重视。这与一系列的国际政治事件与地缘政治理论家的判断相关:苏联的扩张,美国的遏制战略,以色列的“安全边界”论调,美苏对中东的争夺,美苏中与越南战争,等等。地缘政治学已成为西方国际关系学的一个理论分支。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地缘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并无区别。

(二)主要流派

1、海权论

马汉(1840-1914)两度出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1890《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创立其海权论。其思想也受到德国等许多国家的重视。

1986年美国公然宣称要控制16个全球性海上航道咽喉。马汉忽略了大陆的作用,早在马汉之前,英国人早就意识到只有控制海权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霸主。英国通过三次荷兰战争,击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取得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使得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进入20世纪以后,连续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英国实力的削弱,英国海上霸主地位正式让位于美国。

海洋经济发展的三个时代:地中海时代→北大西洋时代→环太平洋时代(正在形成)。其实对于美国来说,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英国实力的衰退,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海洋的霸主。而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又使得美国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有了一条便捷的通道。目前美国的地位更是得益于美国十二艘航空母舰,正因为美国强大的海上实力,使得大西洋和太平洋成为他的两个内湖。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逐步把重点的方向放到太平洋,美国的战略逐步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通过一系列岛链遏制我国。

2、陆权论

麦金德(1861-1947)是英国政治地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地理系主任、伦敦经济政治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副会长。

1904年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首提,1919年的《民主的理想和现实》一书补充修正“大陆腹地说”。…此学说本为英国服务,但德国很高兴研究它。

1943年麦《世界地理与和平实现》一文提出以北大西洋及其属海和与之连接的江河流域为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为桥头堡、美国和加拿大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概念,认为这一地区不久就可以同心脏地带分庭抗礼。1949年北约的建立被认为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的。

麦的理论有很大局限性,但现在多数西方战略家仍继续按照他的理论来观察世界。如对东欧的争夺一直激烈。

斯皮克曼(1893-1943)是美国地缘政治学家,耶鲁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耶鲁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他批判、继承和发展了麦金德的陆心说,于1944年《和平地理学》一书提出了边缘地带说。

3、空权论

意大利人J杜黑(1869-1930)是空军战略理论家,制空权理论的创始人。1921年《制空权》一书,认为:天空比海洋更重要,战争取胜的关键是掌握制空权;制空权包括空中交通控制权和空中作战成功两部分。他的理论影响很大,对一些没有陆上腹地或海上良港的国家的意义尤其大。

美国人塞维尔斯基于1950年《空军:生存的关键》一书提出了航天理论和北极中心思想,发展了杜黑的空权论。塞氏强调制空权在航空时代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认为北极可能是控制心脏地带乃至控制世界的关键。80年代美国的高边疆战略及星球大战计划是空权思想在航天时代的体现。

事实上,空权论是海权论的延伸,没有制空权,也就谈不上制海权。太平洋战争的例子,就是一个极好的教训:庞大的战列舰逐步退出海上霸主的地位,让位于新兴的航空母舰。

其实,在人类走向海洋之前,主要还是以控制陆地为主。在航海业高度发展之前,大唐和蒙古曾经叱咤风云,依靠的就是他们强大的陆军。到后来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无一不是凭借强大的陆军称霸欧亚大陆。随着十五世纪航海业高度的发达,陆权论才逐步让位于海权论。

纵观陆权、海权和空权论,事实上三者是有机的相结合的:首先,现在的世界已经进入海洋时代,由于航海运输能力极大高于陆地运输能力,所以谁控制了大洋就是控制了贸易,就是控制了别国的咽喉。而海权又离不开空权,没有制空权就不存在制海权是总所周知的。同时,作为海权国家,要面对挑战自己海权地位的新型大国,又离不开自己陆地的盟友从陆权来削弱潜在对手。譬如说:当年英国获得海上霸主地位之后,就一直在利用欧洲大陆各国之间的矛盾,英国牢牢的把法国控制在自己手上,使得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对抗挑战德、俄等国的一个重要盟友。

而沙俄时代,为了能使得自己获得一个出海口,一方面通过和瑞典的陆战,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同时又通过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战争,获得黑海的出海口;最后,又从腐朽的满清政府手里获得海参崴,使得沙俄又打通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没有那一系列的陆上争夺,沙俄只能永远是一个“内陆”国家。

二战后发生在边缘地带的局部战争多:朝鲜、印支、三次印巴、五次中东、两伊、阿富汗、海湾、科索沃等;边缘地带国家集中了2/3人口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

再说当今美国,为了维护他们海上霸主的地位,他们一样离不开在太平洋的日本和在大西洋的英国。同时,他们通过北约东扩来压缩俄罗斯生存空间,这就是从陆地上遏制潜在对手,使得对手必须疲于应付陆上敌人而无法放手发展能对抗自己的海军。而太平洋上的一系列岛链,更是美国的以空制海的基地。

4、德国地缘政治学

豪斯霍弗是一战时的陆军少将,1923年希坐牢时,他曾多次到狱中看望他。后豪当德国科学院院长,协助建立了慕尼黑地缘政治研究所,从1924年起任《地缘政治学刊》主编。他成为德国地缘政治学的主要代言人。豪的生存空间说是建立在歪曲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和生存空间概念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生存空间需要是国家最基本的需要;传播民族文化是征服空间的最有效的方法;生机盎然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会吸收周围的政治结构不成熟的小国;占领海洋是进一步扩张的跳板。

1931年豪提出泛区说,1941将世界划分为四个各由一强国控制的泛区:泛美利坚区、泛亚细亚区、泛欧非大陆区和正在形成中的泛俄罗斯区,主张德、日、俄联合起来向大英帝国进行全球挑战。

“地理条件决定历史发生的地点,但创造历史的永远是人”――《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81页。

而德国之所以无法登上霸主地位,因为德国的地理位置极其不利:在他的东面有强大的苏联,而西面又是在英国操纵下的法国。随着二战的失败,德国不但没有登上霸主地位,自己的实力却遭到极大的打击。但是一战和二战削弱了英国的实力,从而把美国送上海上霸主的宝座。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说当年德国如果不急于撕毁条约发动苏德战争,专心消灭英国也许历史就将改写。其实不然,作为苏联领导人的斯大林是不可能坐视德国灭亡整个欧洲之后再从容的来对付自己的,即使德国不发动苏德战争,苏联也迟早将对德国动手。

5、新型地缘政治学

随着冷战的结束,出现了新型的地缘政治学理论,这一理论侧重于研究统治兴衰的地缘政治条件和国际新秩序的地缘政治基础,它以人道主义为基础,认为意识形态、组织和制度决不可具有些许脱离人类本身而独立的成分。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杰弗里 帕克、P奥沙利文等,结合众人观点,笔者得出具体结论:

一任何统治权力者不是永恒的。过度扩张不行。

二主宰和霸权时期的结束通常会带来一个领土调整的变动时期,直到新的秩序的确立。

三确保世界和平秩序要通过协商与共识而不是武力与主宰。

(三)其他思想流派

1、环带论

1938年首先由英国的费尔格里夫提出,认为气候是地缘政治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世界权力中心肯定在北半球的温带和亚热带,最重要的是北美、欧洲各国,以及前苏联及日本。

2、中心论

1979年英国的沃勒斯坦代表。认为欧美富国为中心,与外围地带的欠发达国家形成了对抗。

3、多元论

代表人物为美国学者科恩(初见于1964年的《分裂世界的地理和政治》一书),他认为世界权力中心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转移,“动态平衡”有利于维持稳定的世界秩序,全球均势的保证在于世界权力中心的多极化。

概而言之,“政治地理学”与“地缘政治学”是两个极相似的概念,它们有许多相同点。政治地理学的范畴更广,而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核心部分。

⑸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政治地理学为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之一学科,其着重分析政治区域之结构及功能与政治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人文地理学及政治学之一学科分支。

政治地理学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早期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政治制度和人的政治行为的影响。19世纪以后转为研究地缘政治、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海外属地等政治现象及国际政治关系格局与发展变化趋势等。

政治地理也探讨选举在不同区域中的政党倾向、支持候选人倾向的差异及其原因。

中文名

政治地理学

外文名

political geography

释义

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位

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快速
导航

研究领域 发展历程 研究对象 性质 分支学科

简介

政治地理学,研究世界政治现象的分布、联系和差异,以及政治地区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疆界、政治区域的形成与演变;划分政治地区类型、论述其相似性与差异性;探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其对当代世界政治趋势的影响等。

研究领域

政治地理学主要研究国家的领土疆界、首都、行政区划等政治现象,国际政治关系的格局及其发展变化,为国家的政治决策、国际事务等工作提供依据。

政治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国家和政治区域的面积、形状、功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领土特征,疆界的进退变动,以及社会性质、政治体制、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构成、资源的开发、产业结构及其地理布局、公民的生活水平情况;首都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建立及其作用;国际政治关系的地理背景,根据对于领土(包括领海、领空)主权和国界划分的理论研究以及有关国界变动的史实考证,确定在本国与邻国以及其他国家之间关于边界问题的争端中的立场和依据,探讨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协作,包括军事冲突、外交斗争、国际移民、贸易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分析比较世界各个国家集团的组合和演变,以及公海问题等。

⑹ geopolitical意为‘地理政治学的’,那么什么是地理政治学呢

地理政治学【Geopolitics】(英文)注重研究国际和国内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既包含对政治活动进行定向分析,又研究政治决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它还深刻触及到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西方学者则认为地缘政治学【Geopolitik】是研究国家的对外政治战略(国防、军事、外交战略)、决策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关系。故有人称它是一种战略地理学。当今世界的许多国际活动都有其特定的地缘政治背景。

⑺ 系统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对吗

不能这么分,它是现代地理学的一个单独分支
系统地理学是运用系统观念、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属性、地理过程乃至地理区域的一个地理学现代分支学科。地理学家哈特向在1959年指出:系统地理学强调了它与“系统科学的显然相似性。系统地理学如果作为一系列对个别因子在世界上的特性、过程和分布的研究,就在逻辑上与相应的系统科学类似。”

⑻ 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已对国家与其地理区域的关系进行探讨。在其着作《理想国》中,提出了理想国家的模式。以后,古罗马学者斯特拉波在其着作《地理学》中,也论述了大政治区域有效功能的必要条件。
古代所有主要区域地理着作中,政治地理的内容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记述国家疆域、边界、首都、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城市、交通以及与邻国的敌友关系等有关政治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以及后来历代史书和方志中,都有这方面记述。
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顾祖禹分别撰写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读史方舆纪要》,论述了中国古代利用区域地理特点经营边防、保卫疆土的历史。到了近代,西方不少地理学家根据大量历史资料和当时的政治状况,进行理论探索。
拉采尔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第一次把政治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进行研究。他还提出了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及政治地理学的空间和区位分析因素。瑞典的谢伦进一步发展了国家有机说,并提出了地缘政治学这个名称。以后麦金德提出了陆心说,斯皮克曼提出陆缘说,鲍曼提出“民族自决论”。他们的政治地理学论述,在不同时期的国际问题讨论和国际形势决策中,起过相当重要的作用。
20世纪20~40年代,豪斯霍弗等德国地缘政治学者歪曲拉采尔的“生存空间”的概念,使地缘政治学成为纳粹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致使政治地理学的名声一度深受损害。为使政治地理学复兴为真正的科学,一些政治地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开始探讨新的研究方法。
1950年,哈特向提出政治地理学应当研究政治区域内的区域异同,强调向心力和离心力对政治单元结合的作用。以后,工戈特芒提出引起国家不稳定的流通或运动和促进国家稳定的国家意识,是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因素。70年代以来,研究多集中在政治过程和政治行为方面,更为关注较小的政治区域,如城市政治地理、隔离区、选举地理等。

⑼ 地缘政治学是如何学地缘政治学

一: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项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
二:美国和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定了5025、5026、5027、5028、5029、5030等一系列的作战方案。这一系列的作战方案很多了,有的是在朝鲜半岛登陆,有的是空袭,但是这些作战方案联合起来想,确实是有美韩联合日本一块摧毁朝鲜、实现南北朝鲜统一这样的一种战争构想。这样的一种战争构想能不能实现,美国敢不敢实现,想不想陷入这样一个战争泥潭里面,这个我感觉美国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胆量。
一个是美国的政治上,要看国内的民意调查,国内是不是多数人都赞成打第二场朝鲜战争,因为第一场朝鲜战争失败了,美国人想起来到现在都肝儿颤。
第二个要看这场战争的性质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现在主要法律判据就是说联合国安理会是不是授权,中俄两个常任理事国是否支持,这两个硬条件估计很难达成,安理会会授权美国带着日本、韩国去打一场第二次朝鲜战争吗?中俄会同意这帮家伙在自己家门口打一场现代化战争吗?万一战火扩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怎么办?想想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就让人担心。
即便是这两个条件都满足了,根据1973年战争审查法案,美国国会还要给总统授权才行,所以这一套法律程序走下来不太容易。
另外一个更为可行的办法是,在东北亚建立一个由六方会谈中除美国之外的五方组成的“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可以直接拉动东三省的经济发展,在日本海找一个出海口,实现五国海上通商;二是可以实现地区优势互补,日本和韩国的共同特点是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工业制造能力很强,但资源匮乏,市场狭小,而中俄朝恰好可以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最重要的这些国家相互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依存(俄除外),例如朝韩是兄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让经济贸易占主导,区域内采取零关税,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仿照欧元那样推行亚元,建立经济贸易金融共同体,大家经济依存度大了以后安全上就有了保障。改打经济牌,别老整天拿着航空母舰、拿着大炮、坦克去吓唬别人,用经济和贸易的方式去影响朝鲜。这些做法能够大大拉动朝鲜经济的发展,也顺应朝鲜提出的“2012年打开强盛大国之门、202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
如果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东北亚就会出现和平繁荣的大好局面,但朝鲜明显不希望向这个方向发展,如果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可能就不太好管控了,现在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更有利于内部管控维系政权。所以,朝鲜不顾民生,不管国际社会反对,公然违反安理会一系列制裁决议,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验,这必然遭到安理会的进一步强硬制裁。但是制裁是没有用的,有可能逼迫朝鲜硬碰硬,继续较劲,开展新一轮核试验和导弹试验。如果陷入这种怪圈儿,谁说都不听,一意孤行,公然与国际社会叫板,战争将在所难免。
朝鲜胡作非为引发东北亚乱局虽然对东北亚地区各国是一件坏事儿,但朝鲜却帮了美国日本很大的忙,凭借“朝鲜威胁论”日本已经快速崛起,美国也能够在韩国长期驻军,并通过部署各种武器、开展各种军事演习把兵力直接摆在中国的正面,敲山震虎,对中国进行威慑。这转了一圈儿仔细想想,实际上朝鲜帮了日本和美国的大忙,但对中国的危害却是最大的。

⑽ 地缘政治、地理政治、政治地理、地政学、地略学,这些概念的由来和确切解释。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他的理论被称为陆权论,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很大。到40年代,N.J.斯皮克曼强调边缘地带的重要性,提出陆缘说,为陆权论中的另一派地缘政治理论。50年代,A.de塞维尔斯基根据空军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美国、苏联空军控制范围重叠的地区,提出北极地区对美国争夺制空权十分重要的理论,被称为空权论。1973年S.B.科恩提出地缘政治战略模型,将世界分为海洋贸易区和欧亚大陆区两个地缘战略区。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政治地理是来分析国家的产生、发展和其特征,并探讨地理环境对国家制度与政治决策的影响,同时也研究国际关系,探讨大国和小国、富国和贫国之间的矛盾和协调。这对世界人类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衡量国家的政治地理,我们先要评估国家的面积、形状、疆界、位置和国都。在地理位置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位于滨海之城,可称为海都;一为处于内陆,可称为陆都。
其他没找到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政治地理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1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