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地理北极和地磁北极问题
地球是一个具有磁场强度不均匀变化的球体,北半球的地磁极称为地磁北极(南半球的地磁称为地磁南极),1996年地磁北极的坐标为79.3°N ,71.5°W
㈡ 北极是用N还是S表示
地理:北极N 南极S
地磁:北极S 南极N
㈢ 地球的北极和地理的北极有区别吗
地理北极是地磁南极
地球好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具有磁性,并在它的周围形成永久性的磁场。地球的磁场具有正极(磁北极)和负极(磁南极),是一个偶极磁场.1975<年测得的地磁南极位于北半球2N,100.6W离地理北极约1600<公里,在加拿大北部巴瑟斯特岛的西北;地磁北极位于南半球65,139,离地理南极约1600<公里,在南极洲大陆边缘威尔克斯地东北。习惯上人们把位于北半球的地磁南极叫北磁极,位于南半球的地磁北极叫南磁极。可见地磁的南极和北极与地理的南极和北极是不一致的,所以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有个交角,这个角称磁偏角。以指北针为准,偏东为正,偏西为负。如果地球是个均匀磁球体,在两地磁极所在的地理经线上,地磁偏角应为0或180,这条经线叫无偏线。无偏线把全球分为东偏半球和西偏半球两大部分。实际上地球不是个均匀磁体,磁偏角的分布也较复杂。磁针只能在地磁道地区保持水平,在其他地区都是倾斜的,而在两极则为直立状态。磁针在各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称磁倾角,在不同纬度上磁倾角不同,以指北针为准,下倾者为正,上仰者为负。磁偏角与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有较密切关系,用指南针定方向时,首先要知道当地的磁偏角,进行校正后,才能确定该地的真正南北方向。从理论上可以推算出地面上每一点的磁偏角和磁倾角,如果在某地实测的磁偏角、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时,称为地磁异常。如果地下存在磁铁矿和其它有磁性矿物质时,常常引起地磁异常,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进行探矿,这是地球物理探矿方法之一。通过研究古老岩石中保存下来的剩余磁性,可以推断地质时代地球磁场方向的变化及磁极移动等,称为古地磁学。古地磁资料常为地壳构造运动提供证据。本世纪60年代以来,获得大量海底磁场资料,发现在海岭两侧地磁异常带对称排列,这为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
㈣ 北极南极用什么表示
北极Northpole南极southpole.故北极用N表示南极用S表示
㈤ 地理北极和地磁北(南)极的区别指南(北)针指的是地磁的南北极吧,那我们平常所说的南北是什么
地理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与地面的交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正北方向。指南针指向的南,是指地磁的南极。地磁极与地级有个夹角。
㈥ 指南针指示北极时,指示的是磁北极还是地理北极
指南针是利用地球磁场来指示南北方向的,因此实际指示的是地磁南北极的方向。
地磁场的磁北极位于南极附近,磁南极位于磁北极附近。
但是你说的N指的是“磁南极”的方向,也就是地磁场在地球北极附近那一极。并非地理北极,也不是磁北极。
由于为了使用者方便,都近似把指针N指的方向当做地理北极方向,实际它指示的是地磁场靠近地理北极的那一极,是磁南极。
㈦ 地理北极与地磁北极的区别
区别一、位置不同
地球的地磁北极与地球北极并不一致,其间存在11°30'的夹角。
区别二、位置移动不同
地磁北极点随时间不停的变化;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不随时间变化。
区别三、研发背景不同
地磁北极:19世纪20年代,德国着名数学家高斯(K. F. Gauss)发表了关于地球磁场的理论,将地球视为一个具有均匀磁场强度的球体而用数学推导出的磁极;
北极:北极圈首先是由古希腊人确定出来的。他们当时发现,天上的星星可以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处在世界的北方,一年到头都能看得见。而另外一组则在天顶附近及偏南的位置,它们只是随着季节周期性地循环出现。
这两组星星之间的分界线是由大熊星座所划出来的一个圆,而这个圆正好是北纬66°33′的纬度圈,也就是北极圈。
(7)地理的北极用什么确定扩展阅读:
北极名称的由来:
当你从赤道越往北走,你会发现天空的星星在你的头顶上越悬越高。直到你发现北半球天空中最大的星座——大熊星座(在我国称为北斗七星)正好悬在你的头顶上,你所站的位置也就是北极了。
所以古希腊人说到北方总要和熊——arktos联系起来。而北极的名称"Arctic"的意思就是"熊站在头顶的地方"。
北极:指的是诺森德,在WLK预告片里知道在原来艾泽拉斯大陆和东部王国中上方出现了一片大陆,根据地理常识判断那边应该是北边,而且那片大陆是被冰雪覆盖,所以北极就是这样得来的!
㈧ 指南针的北极指的是地理北极还是地磁北极
地理北极,地磁南极。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位置是相反的,用地磁北极吸引指南针从而确定了地理南北极。
㈨ 高一地理:如何判断图中极点是南极还是北极
看自转方向,南极顺时针转,北极逆时针转。
从90°E到180°很明显沿顺时针方向增大,因此此时地球的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为南极。
㈩ 北极点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北极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北端,也就是北纬90°的那一点。北极地区是指北极附近北纬66°34′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图11-1)。北冰洋是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周围是众多的岛屿以及北美洲和亚洲北部的沿海地区。冰冷的海水携带着冰山从北冰洋流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冬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大海完全封冻结冰。夏季,气温上升到冰点以上,北冰洋的边缘地带融化,太阳连续几个星期都挂在天空。北冰洋中有丰富的鱼类和浮游生物,这为夏季在这里筑巢的数百万只海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是海豹、鲸和其他海洋动物的食物。北冰洋周围的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平坦,没有树木生长。冬季大地封冻,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夏季积雪融化,表层土解冻,植物生长开花,为驯鹿和麝牛等动物提供了食物。同时,狼和北极熊等食肉动物也依靠捕食其他动物得以存活。北极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在北极圈内有8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分别为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美国和俄罗斯。
北极地区是不折不扣的冰雪世界,但由于洋流的运动,北冰洋表面的海冰总在不停地漂移、裂解与融化,因而不可能像南极大陆那样经历数百万年积累起数千米厚的冰雪。所以,北极地区的冰雪总量只接近于南极的1/10,大部分集中在格陵兰岛的大陆性冰盖中,而北冰洋海冰、其他岛屿及周边陆地的永久性冰雪量仅占很小部分。
北冰洋表面的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是地球上唯一的白色海洋。北冰洋海冰平均厚3米,冬季覆盖海洋总面积的73%,有1000万~1100万平方千米,夏季覆盖53%,有750万~800万平方千米。中央北冰洋的海冰已持续存在300万年,属永久性海冰。
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而夏季仅有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的最低温度,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的气温。
图11-1北极地理位置图
越是接近极点,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越明显。在那里,一年的时光只有一天一夜。即使在仲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太阳升起的高度从不会超过23.5°,它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几个月之后,太阳运行的轨迹渐渐地向地平线接近,于是开始了北极的黄昏季节。
北极有无边的冰雪,漫长的冬季。北极与南极一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越接近北极点越明显。北极的冬天是漫长、寒冷而黑暗的,从每年的11月23日开始,有接近半年时间将是完全看不见太阳的。温度会降到-50℃以下。此时所有海浪和潮汐都消失了,因为海岸已冰封,只有风裹着雪四处扫荡。
到了4月份天气才慢慢暖和起来,冰雪逐渐消融,大块的冰开始融化、碎裂、碰撞发出巨响;小溪出现潺潺的流水;天空变得明亮起来,太阳普照大地。5、6月份植物披上了生命的绿色,动物开始活跃,并忙着繁殖后代。在这个季节动物们可获得充足的食物,积累足够的营养和脂肪以度过漫长的冬季。
北极的秋季非常短暂,在9月初第一场暴风雪就会降临。北极很快又回到寒冷、黑暗的冬季。北极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在格陵兰海域可达500毫米,降水集中在近海陆地上,最主要的形式是夏季的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