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贺兰山地理意义
当我们把贺兰山看作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山时,就相当于把我国半干旱区的界线向西推进了100多公里,贺兰山和银川平原就由绿岛 和绿洲变成了半岛。这就低估了银川平原的珍稀性,降低了银川平原的意义。因为我们把银川平原与贺兰山看作是半岛时,似乎银川平原是背靠湿润的农业区,前面 是沙漠。或者说银川平原一半是塞北,一半是江南;这样宁夏似乎是我国漫长的农牧交错带中的一环。其实宁夏的自然环境分为三大块:一块是北部的贺兰山区与银 川平原,贺兰山是荒漠中的山地,因为山高,降水增加,成为绿岛,银川平原则是用黄河水浇灌出来的干旱区中的绿洲;一块是南部的六盘山地区,六盘山本来就处 于半干旱地区,再加上山高,降水增加,因此六盘山地区是宁夏最为湿润的地区,当地称作阴湿区;中间的一块则是风起沙扬的荒漠,即灵武与盐池所在的干旱台地 和中卫市与同心县所在的干旱的黄土丘陵和山地。由此可以看出贺兰山与银川平原早已是远离了湿润驶入了旱海沙漠中的绿岛。
‘贰’ 贺兰山被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1)读图,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山脉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祁连山是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分界线.
(2)贺兰山是东北-西南(也可以说南北走向)走向,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减少了北方冷空气的影响. 阻止西部沙漠入侵,避免了土地被沙漠侵吞.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提供了灌溉水源.所以称为宁夏平原的“守护神”.
(3)根据图中河流形状判断,甲是河套平原. 乙是河西走廊. 两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源.
故答案为:
(1)西北一东南走向.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分界线.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北方冷空气); 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甲:河套平原;乙:河西走廊;水源.
‘叁’ 贺兰山的地位和作用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贺兰山的中段东侧,并以山脊为界与西侧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区内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是我国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高等植物有655种, 其中国家保护植物有沙冬青等6种;陆栖脊椎动物有1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兰马鸡等16种。该保护区的建立对研究半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平原西北边缘贺兰山的中段,跨石嘴山、平罗、贺兰、银川、永宁五个市、县。西坡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坡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段为贺兰山的主体。
‘肆’ 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发展称为“塞上江南”起着怎样的作用
1,贺兰山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阻挡了来自于西北部冷空气对于宁夏平原的袭扰。
3,阻挡了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继续向西发展,使得宁夏平原获得丰富的降水。
4,贺兰山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形成的积水对东麓的土地涵养水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5,减轻了冬春季沙尘暴对于平原的影响。
(4)贺兰山的地理意义有哪些扩展阅读:
贺兰山气候特点:
贺兰山地势高峻,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温凉,降水偏多,年日较差小,气候多变等特点。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多,即山下200毫米逐渐增加到山顶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山下为8度左右,山顶为负1度。无霜期较短,山下180天左右,山顶只有124天。
一年四季以冬季最长,山下187天,山顶为316天;夏季最短,山下部仅出现3至31天;海拔2100米以上无夏季,春秋相联,夏季气候宜人。
贺兰山日照充足,热量资源比较丰富,根据2010年统计,年平均日照在3000小时以上。历年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海拔2900米处为38.2天,积温478℃;海拔1112米的银川平均气温稳定≥10℃的天数为172天,积温为3298.1℃,平均无霜期122-170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贺兰山
‘伍’ 大兴安岭和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各有哪些地理意义
1、大兴安岭: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与温带草原的分界线;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分界线
2、贺兰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分界线;草原畜牧业与山地畜牧业分界线
‘陆’ 为什么古代必须拿下贺兰山
贺兰山是古代中原王朝的一道天然屏障,由东北向西南绵延,长220公里,宽20—40公里,位于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关于它名字的由来,历史上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是:相传鲜卑族的贺兰氏曾居于此地,由此得名。
第二种:贺兰山地处塞外,古时大多是蒙古人的游牧区,由于它形状如同一匹骏马,在蒙古语中,骏马的发音就是贺兰,因此当地汉人叫它贺兰山。明朝末年,即便北方游牧民族已经逐渐没落,不敢再踏进贺兰山,这里的百姓也没闲着,只要一声令下全村都会出击作战,从普通农民转眼变成骁勇善战的将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来到这里时,就被贺兰山的百姓迎头痛击碰了一鼻子灰,仅仅一个小村子,就让他上万大军围攻了八天。
经此一战,贺兰山百姓骁勇善战的名气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满清入关后,铁蹄几乎踏遍全国,但唯独对贺兰山一带的百姓采取招抚制度。在清朝时期,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清军,都没践踏过这片土地,贺兰山才从此平息了数千年的战火。
‘柒’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贺兰山,南岭的地理意义
他们都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太行山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第三阶梯,西侧是第二阶梯
武夷山东侧是福建省,西侧是江西省
贺兰山东侧是季风区,西侧是非季风区
南岭南侧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希望对你有帮助
‘捌’ 贺兰山地理位置特征及气候特征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地势高峻,具有独特的山地气候特征,冬季严寒,夏季温凉,降水偏多,年日较差小,气候多变等特点。降水量由山麓向山顶逐渐增多,即山下200毫米逐渐增加到山顶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山下为8度左右,山顶为负1度。无霜期较短,山下180天左右,山顶只有124天。一年四季以冬季最长,山下187天,山顶为316天;夏季最短,山下部仅出现3至31天;海拔2100米以上无夏季,春秋相联,夏季气候宜人。
贺兰山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西两侧气候、水源、植被有着显着的差别,贺兰山东侧是温带季风性草原气候、西侧是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贺兰山是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半农半牧区和牧区的分界线。
‘玖’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1.我国干旱大陆性气候和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分界线
2.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分界线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之一
4.我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
5.纯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分界线
6.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拾’ 贺兰山的地理意义
贺兰山脉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圪垯位于银川西北,海拔3556米,是宁夏与内蒙古的最高峰。贺兰山脉为近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宽约30公里,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界线。山体东侧巍峨壮观,峰峦重叠,崖谷险峻。向东俯瞰黄河河套和鄂尔多斯高原。山体西侧地势和缓,没入阿拉善高原。
贺兰山山间有数个东西向山谷,着名者有贺兰口、苏峪口、
三关口、拜寺口,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带西夏名胜古迹丰富多彩,有西夏陵园、滚钟口、拜寺口双塔等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沙湖风景区。贺兰山东南端为青铜峡,峡谷在蓝天和黄河映衬下呈现出青铜色。相传大禹治水时,劈开贺兰山,引黄河水北流。现建有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贺兰山西侧有内蒙重镇巴彦浩特,蒙古语为“富饶的城”。
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土地瘠薄,多岩石裸露,植被类型较简单,植被覆盖度低,为野生动物提供的食物很有限,不能满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迅速增长。而马鹿、岩羊喜食的灌木枝叶和草本植物在贺兰山主要有小叶金露梅、绣线菊、虎榛子、忍冬等,由于野生动物的长期啃食,造成植物的退化和草场的沙化。
贺兰山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对银川平原发 展成为"塞北江南"有着显赫功劳。它不但是中国河流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水岭,也是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也是中国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山势的阻挡,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的东袭,阻止了潮湿的东南季风西进,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东西两侧的气候差异颇大。贺兰山还是中国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东部为半农半牧区,西部为纯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