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中国用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中国地理南北方的分界线,按照现在中国的领土,它是当今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同样是以下几个重要的区域的界限:
1、 在气候上,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和温带季风气候(北方)的分界线;
2 、在气温上,秦岭淮河是1月均温0℃以上(南方)和0℃以下(北方)区域的分界线;
3 、在降水上,秦岭淮河是水量800毫米以上(南方)和800毫米以下以下的分界线;
4 、在自然带上,秦岭淮河是温带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北方)的分界线;
5 、在农业环境上,秦岭淮河是以水田为主(南方)和以旱地(北方)为主的分界线;
6 、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秦岭淮河是水稻(南方)和 小麦(北方)的分界线。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秦岭-淮河不仅仅体现在南北差异从地理方面,到人文、经济乃至政局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划分作用。本文以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关系为主,探讨秦岭淮河一线在中国南北方历史中的作用。
在南北政权对峙的时期,秦岭淮河常常作为南北政权的分界线;在大一统的王朝时期,秦岭淮河常作为王朝的行政区域界限。在中国的习惯用语上,将渭河-黄河下游的区域称为“中原”。在本文中,南方按照通常的定义,指将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北方指秦岭淮河到长城一线的地区,包括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
从总体和宏观上看,秦岭淮河为界的地区有着以下的一些特点:
① 北方的通常以今黄河(山西-陕西北部段)为界限,分成西部地区[A]和东部地区[B];
② 北方西部的中心为关中地区;北方东部的核心地区为河洛地区;
③ 关中地区的核心为长安(今西安);河洛地区的核心为洛阳;
④ 南方的长江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分成三个部分
⑤ 南方长江上游的核心为成都一带;中游为荆州(江陵)一带;下游为南京一带
⑥ 统一南方政权通常以长江下游为核心,因此通常有“重东轻西”的特点
2. 为什么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我国以秦岭-准河为南北分界线。主要是因为秦岭-准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准河的地理分界线主要有:
(1)800毫米等降水量以南地区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以北地区小于800毫米。
(2)冬季(1月)0度等温线以南地区1月气温高于0度,以北地区低于0度。
(3)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以南地区为湿润区,以北为半湿润区。
(4)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以南地区为水田,以北为旱地。
(5)冬季河流结冰与否的分界线以南地区的河流冬季不结冰,以北地区(含准河)河流冬季结冰。
(6)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以南地区为亚热带,以北地区为暖温带。
(7)地形完整与否的分界线以南地区为平原、山地、丘陵相间分布,地形支离破碎,以北地区地势平坦,形成一个整体。
综上所述,秦岭-准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3. 为什么会形成秦岭淮河这条南北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无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都将这条分界线作为南北分界线是因为这条线的南北差异巨大,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农业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都有明显的不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八百毫米等降水量线,市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旱地作物和水田作物的分界线,0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的分界
主要作物是水稻以及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一般一年两熟的三熟。由于作物生长周期不同,接受光合作用不同,南方的稻米普遍没有北方的香。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大米,在经历了漫长的生长周期之后,味道绝美。
4. 秦岭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南北分界线
在我们国家因为地形比较复杂,所以有很多的一些地表特征都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些分界线,像我们国家的第一,二,三层阶梯就是由不同的地貌特征作为分界线的,国家也有着南方和北方这样两个不同的地区,南北方两个地区在一些文化,还有日常生活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南北方的分界线就是秦岭和淮河一带。秦岭淮河之所以能够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就是因为它在气候,包括湿度,温度等方面都起到了分割的作用。
秦岭淮河这一个地带之所以能够成为南北方的分界线,就是因为它代表了很多不同地理特征界域的区分。首先,秦岭淮河是我国的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北自然就是半湿润地区,包括半干旱以及干旱地区,而秦岭淮河以南,全部都是湿润地区。除此之外,秦岭淮河还是温度的一条分界线,所以它能够成为我们的南北分界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5. 为什么我国要以秦岭淮河来作为南北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6. 为什么中国会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
中国人南北意识之强可谓有目共睹。小到豆腐脑甜咸、大到国民性格异同。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如此强烈的南北意识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吗?分割中国的为什么是秦岭、淮河。而不是别的山脉、水系呢?历史上作为南北分界最先出场的是淮河。它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脉。之后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约1000千米
7. 为什么中国会以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着差异.
8. 为什么秦岭跟淮河是南北地理的分界线
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是传统意义上南北方分界线,
水田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
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以及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和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9. 为何秦岭淮河这一带,可以称作为南北方划分线呢
为何秦岭淮河这一带,可以称作为南北方划分线呢?
秦岭是横贯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它主体位于陕西南部与四川北部交界处,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达100至150千米,海拔在1500至2500米,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了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了夏季东南风北上,因而被作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之一。
至于文化,也是因为天然屏障的阻碍,很久以前,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天然的大山或者大型水系都会阻挡人类的脚步,很自然的就阻碍了南北方人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自然就会形成地域性的文化差异,随着交通和通讯的迅猛发展,现在的南北方差异正在慢慢减小!
10. 为什么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一条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