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湖泊所自然地理哪个老师好

湖泊所自然地理哪个老师好

发布时间:2022-05-07 14:35:35

‘壹’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自然地理方面哪个专业方向好

建议楼主根据自身爱好和就业前景考虑——

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
回答如下:
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地理学专业方向分为三支: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遥感、GIS等)。具体考试科目不同招考学校也不同,建议进一步咨询,有的放矢。

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
1、中学教师(初中、高中地理教师)
2、大学教师(城乡规划、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
2、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3、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
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5、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
6、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等)
7、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气候学等)
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各专业均需求)
9、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

3、从考不考高等数学考虑:据我了解东北师大三专业都考高数(二),不考高数的我知道两所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当然到相关网站查询各校的招生简章才是关键。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贰’ 请教湖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导师有哪些比较牛的又有哪些啊

都是教过我们的老师。像前面那位同学说的没错,人我就直接复制黏贴了~韩广教授,吕殿清副教授,李景宝教授,彭勃教授,谭长银副教授,章新平教授。
在我们眼里,地位最牛逼的是章新平老师。他基本上就是以科研为主的吧。人很耿直,考试从不划重点....教的课程都是我们专业最难的几门之二。
李景宝老师就要退休了....应该你就不用考虑了。
彭勃老师搞矿产的,也很牛
谭长银老师教土壤,搞环境这一块。人很幽默,非常喜欢他。也比较富有人情味
韩广老师主要搞植物学研究的。人慢条慢理的,但又很有原则性,从牛逼程度上讲也比较靠前
吕殿清老师是这些里面最年轻的,而且是唯一一个女老师。主要针对水文,水利这一块。本科主要教授水文学,高等数学二。
个人看法,如有不妥请勿介意~

‘叁’ 《自然地理学》买伍光和的好还是刘南威的好

建议买伍光和老师的,这么多年来自然地理的学生都是看他的书出来的,本人今年自然地理即将毕业,大可放心

‘肆’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陈效逑谁主编的好

伍光和!我们学的自然地理是伍光和编的

‘伍’ 叶良辅:我国地貌学的一代宗师

浦庆余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学界的老人都知道叶良辅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地质学家,袁复礼是我国地貌学的一代宗师,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叶良辅也是我国地貌学的一代宗师。为什么呢,私以为叶良辅长期患肺病,又长期在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他培养的地貌学研究生又大多任职于地理界。一位地质学者任职于地理界,往往非但不被地质界而且也不被地理界重视,而横跨学科的人才却是最难得的人才。

一、叶良辅的生平概要

叶良辅(1894~1949),字左之,祖籍浙江杭县,出生在杭州,从杭州盐务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南洋中学。在读中学期间,深为在该校任教的丁文江器重。丁文江于1913年受聘为工商部矿政司佥事、地质科科长,创办地质研究所,专事培养地质人才,叶良辅即考进地质研究所学习。三年后,叶良辅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入工商部地质调查所,任调查员。他在毕业时撰写的《北京西山地质志》于1920年出版。同年1月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系进修,除了学习地质方面的课程外,还随D.W.Johnson教授学习地形学。192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并于当年7月回国,仍在地质调查所工作。其间曾一度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27年至1928年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和教授,并受同学朱庭祜之邀,共同创建两广地质调查所。1928~1937年受聘担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员。李四光有病时和去北京大学讲课时,由叶代理所长职务。后因工作劳累、生活艰苦,叶良辅在1936年患了肺病,不得已在杭州家中养病。

1937年夏,抗战爆发,淞沪沦陷,叶良辅举家避居诸暨乡下,1938年初应聘担任浙江大学史地系地质学教授。于当年4月携眷随校西迁,先至江西泰和,再至广西宜山,最后抵达贵州遵义,沿途饱受风霜,备受艰难,以致病又加剧,但他一直带病工作。1943年暑期后,史地系主任张其盷赴美讲学,校长竺可桢改聘叶良辅为史地系主任,并负责史地研究所工作。叶良辅一般主持系务会议和所务会议,研究处理重大问题,而将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具体系务工作分别交给李洁非和严德一帮助办理。1945年张其盷返校后,叶良辅才得以卸去重担。抗战胜利后,1946年暑期,浙江大学迁回杭州,叶随校东返。按学校规定,回杭州后休假一年,但叶良辅的研究工作却一直没有间断。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不久受聘为浙江大学地理系主任,羸弱之体承受不了繁忙劳累的工作和学习,终因大病,于1949年8月17日下午2时溘然长逝,享年56岁。

二、叶良辅在地貌学方面的成就

讲叶良辅在地质学上的成就,就会想到我国首部区域地质着作《北京西山地质志》和《扬子江流域巫山以下之地质构造及地文史》,以及他在火成岩方面的成就。对他在地貌学方面的成就,几乎无人提及,或只是一般性地提及,着墨不多。

《北京西山地质志》分五章,引言,第一章地层系统,第二章火成岩,第三章构造地质,第四章地文,第五章经济地质,附录石景山附近永定河迁流辩。有将近1/5的篇幅论述地文发育,这在区域地质着作中是少见的。北京西山的地文期,叶良辅多参照维理士和安得生的研究。与谢家荣合着之《扬子江流域巫山以下之地质构造及地文史》主要讲的是地文史,实际上是一篇长江中下游古地理发展史和地貌发育史的论文。还有与喻德渊合着的《山东海岸变迁之初步观察及青岛一带火成岩之研究》等。编着《瀚海盆地》一书。叶良辅在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干燥区地貌,以及新生代古气候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叶良辅为研究生编写的《地形研究指要》是他研究地形的方法论总结,也是一篇地形研究法的简论。他在引言中说:“地形研究,除基本学识之外,有两个必要的条件:一、头脑清楚,思虑周密;二、身体强健。更有附带条件:地形测量准确,地图精良。在决定地形之因素一节指出决定地形的基本因素有三:①内外营力及其作用;②岩石性质;③地质构造。在成因的地形态一节,将地形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类,又可概括为侵蚀类和沉积类。在地形发育阶段与侵蚀轮回一节,阐述了平衡剖面、准平原、泛平原的概念,介绍了台维斯的河成侵蚀轮回、风成侵蚀轮回、海成侵蚀轮回和冰成侵蚀轮回等。在地文史一节阐述了地文史可分为单式地形和区域地形变迁史,‘地文史之重心’,在于地形史实之继承程序每期之史实,现在确有地形现象为之证明者。按地形现象,为地质历史最近之一幕,故地文史与地质史应有互相重复之处,或畛域固难分清。”还指出“地文史与古地理学又有重复”。还意味深长地说:“区域地形之变迁,非始于内营力之消长,如造山陆诸运动,岩浆侵入喷出之类。即基于外营力之变换,如河流作用之继以冰川作用,冰川作用之继以海蚀作用等是也,变迁之时代,地形学者可以不问,而变迁之先后,不能不顾。兼长地质史者,序述地文,不妨涉及地质史,以收引证之效,但莫忘以地形为目标。专攻地形学者,亦不能完全脱离地质史而独立”。这里,他论述了地形学与地质学的关系,地质学者和地理学者研究地文可能根据各自的专长有所侧重,但都要注意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结合。这是很有见地的,意味深长的。对后学有着刻骨铭心的教益。在准平面之比较一节中,以美国东部新英格兰高地的准平面研究历史为例,说明准平面的先后与交接问题。以此推知相隔千里不同区域准平面的对比,必须审慎。在河成梯阶地之比较一节,分别指出冲积阶(含纯由冲积物组成和有薄层冲积物覆盖的岩阶)和岩阶的地文意义,对称的和不对称的冲积阶的成因,地壳运动和河流水量增减在冲积阶形成中的作用,要区别对待。还指出河成阶地的区域对比要小心谨慎。最后,在地文区一节,将地文区定义为:“地质构造、自然作用与发育阶段,三者相同之区域。其主要地形现象,必是一致之状态。质言之,亦即地文发育史相同之区域也。是为地文区,亦称自然区。”他还以美国地文区划分为例,说明不同级别地文区的划分原则。而“地形过于错综复杂,不易集合成区者,则以土壤气候地形及地质构造合而观之,以求其共同之特点可也。”他转而述说:“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故于地文区之分析,颇有研究余地。”接着他列举翁文灏着述矿产地质志,先叙述全国地形区,张其盷编述本国地理,亦先分全国为若干地形区,克雷曼编着中国地理基础,梭颇编着中国土壤,均涉及中国地形区。“最近黄秉维编着高中本国地理亦按自然区叙述一切,参考不谓不周。然对于区域地形之材料,略嫌缺乏。”叶良辅此文发表于1940年,而李四光的《中国地质学》英文原着于193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当时叶是不可能见到的。李四光在这部着作中也是以中国自然(地形)区为开篇的。叶良辅在文末指出:“总之中国地形之可以分区毋论矣。蒙新高原、康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河平原、皆是荦荦卓着也。但各区之详情如何,地文史如何,其他各地以如何分区为最合理,则处处有困难,有问题。据黄先生参考所及,关于边疆区域之地文材料反优于本部各省,而国人对于本部之地质工作实多于边疆区之工作,此中参差,必是工作时之目标不同有以致之。试查地质报告,往往有地形一章叙述山河形势,但于山河与地质构造之关系,有详明之叙述者,则甚鲜。故吾辈以后欲于地形学有所贡献,当知如何致力也。”

这就是叶良辅下决心培养20名中国地形学者的原动力。

叶良辅还有《科学方法之研讨》和《科学方法与地学研究》诸文,当另行介绍。

三、培养我国一代地貌学家

叶良辅从1938年起就一直在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浙大史地系由竺可桢首创,以历史与地理合一系,在国内谨有。系主任张其盷是人文地理学家,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叶良辅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在史地系任教,实属不易,他曾开设普通地质学、历史地质学、经济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质课程,还开设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的教授较为稀缺,地形学是介于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学问。叶良辅留美时除学习地质学以外,还随美国着名地形学家D.W.Johnson学习地形学,打下了这方面的基础。叶良辅还是浙江大学研究院史地学部的地形学组首席导师,精心培养了一批青年学者,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地貌学的骨干力量,并开拓了地貌学的若干新领域,他们又培养了大量新一代的中国地貌学家。

1938年以前,我国地貌研究大多在地质调查时,由地质工作者附带进行,编写地质报告时列为地文期一节,而且是很不起眼的一节,或作为新生代地层的一部分——更新统也是一笔带过而已。这些论述是零碎的、片段的,显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对区域地貌发育很少作全面的揭示。然而,区域地貌发育的研究这一现代地貌学的重要方面,当时在国外已经开展,涌现了不少着名的地貌学家,例如,叶良辅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曾随D.W.Johnson教授学习地貌学,D.W.Johnson 教授是着名的地貌学大师Davse 教授的学生,他自己也是着名地貌学家,更专长海岸地貌。而我国当时还没有一位专门从事地貌学研究的人员,叶良辅在浙江大学史地系担任教授,不时有一些部门聘他高就,都被婉辞。他常说:我国地质学界现在已经人才辈出,没有他的服务,地质学的进步不会受到重大的影响,但我国地理学正急需进步,因人才较少,他在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对国家或许会有更大的贡献。他有多么敏锐的洞察力,有甘为人梯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贡献的精神。叶良辅曾对他的弟子说,他计划培养20名左右的中国地貌学家,以推动中国地貌学的发展。

叶良辅培养地貌学研究人才的办法是招收研究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高等地貌学课并开专题讲座,如“地形研究指要”、“科学方法与地学研究”、“中国瀚海盆地”、“美国阿帕拉契亚山”等。这些讲座贯穿地质史、地文史,从内动力构造变化到外动力流水和风沙等地貌过程,全面地加以分析和总结,还传播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理念,使学子终生受用。

叶良辅在浙江大学任教从1938年至1949年,在11年时间里培养了地貌学研究生9人,他们是严钦尚、丁锡祉、沈玉昌、杨怀仁、施雅风、蔡仲瑞、陈述彭、陈吉余和李治孝。他们研究论文都是由叶良辅根据当时的条件,学生情况与本人商量而定。叶良辅特别重视学生的野外调查能力的培养和室内分析能力的训练,对论文认真审读,后发式地进行指导,反复修改。这批20世纪40年代毕业的研究生大多在地理界服务。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地理界的后起之秀,研究中国地貌学的骨干。

严钦尚是叶良辅培养的第一位地貌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时,随地理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后一度调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任教。他是华东师范地理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第四纪沉积学。

丁锡祉为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曾在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授。他在区域地貌、冰缘地貌方面有很深造诣。

沈玉昌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地貌研究室主任,长期致力于河流地貌学研究。如果他不是过早逝世,或许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合适人选。

杨怀仁是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教研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毅然从英国回来,在南京大学创建我国第一个地貌学专业,从1954年开始至今已培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本科生60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20多名。他在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领域做了不少开拓性的研究,如第四纪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第四纪冰川与冰缘地貌、构造地貌等。

陈述彭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地貌区划和地貌制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有很深造诣。他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遥感研究所。

施雅风是中国科学院寒区和旱区地理研究所和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现代冰川调查和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由他主持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冰川与冻土研究所,该所后与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合并为寒区和旱区研究所,他任名誉所长。

陈吉余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河口与海岸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在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随地理系调入华东师大。他开创了我国河口与海岸动力地貌研究的新领域,为海港建设和滩涂利用及开发作出了贡献。

蔡仲瑞为原水电部水电总局总工程师,是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主持编制了我国第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与谷德振共同组织工程地质人员,根据水电单位提供的120项工程的总结资料(到现场查勘30项),总结出版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一书。

李治孝是原浙江省地质矿产厅教授级工程师,新中国成立后,曾参与负责筹建浙江大学地质系,一度担任副系主任。他在浙江地质矿产的调查、研究和应用,地质教育方面,均卓有成绩。

此外,叶良辅在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任主任兼代所长时,曾对丁骕从事地貌研究给以鼓励和掖助,丁骕后来在地貌学上的成就一部分实出于叶良辅之赐。其他如地理学家赵松乔、谢觉民、杨利普和海洋学家毛汉礼等,也都在浙大史地系就读时,得到过叶良辅的指导。

叶良辅生前曾对他的学生说过:“我们教导的诸位,是否成功,要看诸位毕业之后,做人做事的成绩如何。诸位的成绩远在若干年后,才可明白,所以我们是否成功,亦须等到若干年后,才见分晓。”我们可以告慰他的是,他的学生真的在若干年后个个作出了骄人的成绩,他学生的学生也作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叶良辅不愧是中国地貌学的一代宗师,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几点说明

1)有人在阐述丁文江、翁文灏与李四光的友谊时,举例说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刚成立时,缺少高级研究人员,翁文灏将叶良辅与李捷从中央地质调查所调动到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这件事有些出入,中研院地质所成立于1928年1月,李四光和翁文灏都是筹备委员,李四光兼任所长。李捷当时在周口店主持发掘,将李捷调给中研院地质所,发掘工作交给了贾兰坡主持。然而,叶良辅1927年已离开地质调查所,1927~1928年担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教授,并受同学朱庭祜之邀筹建两广地质调查所,1928年,中研院地质所成立后,才调任该所研究员。所以,叶良辅在中研院地质所任职,不能说是翁文灏支持李四光。

2)叶良辅的学生、在天津做中学教师的张颖秋回忆叶师时写道:“叶师有学识,有能力,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这在旧社会里常会遭到人们的嫉妒和受压制。据说他曾因一句什么话得罪过翁文灏,以致后来处处受刁难,永无出头之日。”我们推想,叶良辅离开地质调查所,去中山大学地质系任职,是否是这个原因,或是原因之一,尚待有更可靠的资料才能弄清。可是,当时中山大学的校长是朱家骅,朱与翁是好友,而叶去中大是任教授兼系主任,后来在中研院地质所任研究员,李四光离所时代行所长职务。也就是说朱家骅和李四光是看重叶良辅,在浙大史地系,系主任张其盷赴美深造时,竺可桢校长任命叶良辅为史地系系主任,可见在浙大他也是受到重视的。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受聘为浙大地理系主任。因此,张颖秋所说得罪了翁文灏,以致后来处处受刁难,永无出头之日,是张长期在天津的中学任教,对地质地理界的情况不熟悉的缘故。

3)本文的写作参考了我的老师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杨怀仁为他的老师逝世40周年主编的《叶良辅与中国地貌学》。由于这本书出版较早,又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的书,印数又少,地质界读到的人不多。而地质界撰写叶良辅生平的文章在叶对中国地貌学的贡献又了解不多,笔墨较少。因此,我不揣冒昧,除了参阅该书外,将我所知叶的学生的情况补充进去,说明中国地貌学的主要力量在地理界,以使读者了解叶良辅确是中国地貌学的一代宗师。

‘陆’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你想的太多了,不会是这样的,你要先联系好导师,然后考就行了。我同学啥关系也没有,而且不是特别好的学校,就考上南京所了。不过南京所的数学很难,这一点你要有准备才行。不是笔试第一名的话,机会也不大。

‘柒’ 中科院地理所 地理专业 哪个方向的 导师 和 就业 比较好 请知情人士回答,谢谢!!!

我个人认为是自然地理方面好,人文地理虽然好,但是难就业

‘捌’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建议当然首选是中科院地理所 院士 牛人都在那边 但是说句实话的如果不和导师很熟悉 你是很难考上的 保送的比较多 南京湖泊所和新疆地理所都是自然地理见长的
南湖所也有区域经济方面的 比如姚士谋等人 搞得城市群研究还是比较有名的 个人认为选南湖所 不如选南大的人文地理 或者华师大

‘玖’ 杨桂山的媒体专访

——访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桂山
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六朝古都南京城的繁华喧嚣令人叹为观止,而坐落在北京东路73号的一处院落,以其清静雅致,演绎着另一种美。花影藤荫里的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实在是让人不能小窥的科学殿堂——它的前身是中国地理研究所,黄国璋、林超、竺可桢、黄秉维、任美锷、周立三等巨匠名流曾先后在此执印。
其室虽陋,却是群星璀璨
杨桂山在此登堂入室,这不仅是他的骄傲,更是楚水大地的自豪。
现任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的杨桂山,是我市大营镇经瞿村人,出生于1965年仲秋之季。云及故乡,坐在办公桌前的他动了真情实感。因为是从偏僻的农村出来的,杨桂山承袭了父老乡亲们纯朴善良的天性和吃苦耐劳的韧劲。他在安丰中学相继读完了初、高中,于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读的是自然资源专业。杨桂山笑插了一段往事:“当时兴化总共录取4人,县广播站——播报了姓名,我是第二天才听到村上人告诉我的。”
能考上大学,应该归功于父亲的严厉,“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人”这句话,也许杨桂山有比我们更深切的体会。
小时候,父亲对杨桂山管教得很严,并不因为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而有丝毫懈怠。那时,游泳、斗腿等农村孩子常见的玩法对杨桂山来说是绝对行不通的,父亲坚决反对,他放学回家要做的事是先下田挑猪草,要完成定量。接着把大门口打扫一遍。然后是烧晚饭。这些都完成了,才可以下河游泳、看小人书。有时候,找杨桂山玩耍的小朋友们必须帮助他干完既定的活计后,才能使他解脱出来。最让杨桂山感到委屈的事是正当和一群伙伴们玩在兴头上时,父亲只揪住他一人的耳朵往家拎,他只能在别人同情的目光中,可怜兮兮地随父亲回家。
多年后的今天,戴着一副眼镜学者气十足的杨桂山深情地说:“那是一种棒打出孝子式的教育,我认为这是原始的也是有效的教育,我感谢父母对我的从严要求。”
杨桂山13岁离开老家,去40余里外的安丰读书,那时交通落后,既无轮船,更无汽车,星期天回家只能徒步行走。路途遥远加之年岁偏小,这样,回家便成了梦境中的美味。时间一长,十分想家。有时村中来人,顺便看看自己,杨桂山心中酸酸的,眼泪控制不住就下来了。家中有时带些鱼、肉来学校,懂事的杨桂山一边吃,一边想着家中的难处。他想,只有把成绩搞好,考上大学,才是对吃尽千辛万苦培养自己的父母的最好报答。
杨桂山把理想变为现实
1987年毕业后,杨桂山进入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杨桂山遇到了他治学之路上的两位好导师。1990年,杨桂山考入本所在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朱志文,为人厚道,口碑极佳,治学严谨,杨桂山在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在读硕士时,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发表论文多篇。1993年,杨桂山开始读博士,博导施雅风院士给他的又是另一番教益。杨桂山用尊崇的口吻告诉我们:“施博导具有战略眼光,待人诚恳,作为中科院院士,他反对夸夸其谈,对第一手野外调研材料、对积累要求非常严格。使自己看到差距,准确定位,从而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师恩难忘呵!”
因为老师的指点,因为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配合,更因为杨桂山的刻苦,他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区域地理学及相关资源环境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区域资源利用与效应、海岸环境变化与区域影响研究方面富有专长,尤其是工作伊始便参与的“中国气候与海洋面变化及其趋势与影响”的重大科研课题中,杨桂山除承担一个项目外,还协助导师进行协作、组织,结识了许多大家学者,自我认识有了质的提高。“长江产业带建设”项目是杨桂山参与的另一重大课题,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和项目的研究,他在丰富了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了实践的锻炼。
耕耘之后是沉甸甸的收获。杨桂山曾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三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等,公开发表论文近50篇。他现任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哪个游子不怀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杨桂山10余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朝南的窗外,一丛雪松的斑驳之影在阳光下投射过来,杨桂山在陆离的光影中一腔真情地谈及故乡的经济发展,兴化作为农业大市、鱼米之乡,水乡养殖面广量大,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淘汰大众化,多搞精加工。他举例说,“荷兰的经济发达,靠的不是工业,而是农业,关键是它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兴化农业大有文章可做,如产品品质、精加工、销售等,把这些文章做好做足,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衷心祝愿故乡兴旺繁荣!”
我们感激并有理由相信杨桂山真诚的话语,他的殷殷桑梓之情和户外明媚的阳光一样,那样真切深刻地温暖着我们的心房。

阅读全文

与湖泊所自然地理哪个老师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