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盐碱地如何治理高中地理

盐碱地如何治理高中地理

发布时间:2022-05-07 23:07:48

㈠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高中地理

1、自然原因:气候: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地形: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2、人为原因: 排水系统不完善,缺乏完善灌溉技术,耕作技术不当,过度垦殖,长期引用咸水进行灌溉 。危害:盐碱地的危害造成大量低产田和农民贫困,使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的组织,而且还影响了植物的正常营养和植物气孔关闭。如在我国的滨海地区多方面阐述了土壤盐分对作物的危害,它使作物的种子在土内霉烂变黑不发芽,迟迟不能变绿;还影响作物体内正常的离子平衡遭受破坏,造成作物生长衰退。且土壤盐分过多会还会发生根腐,最后导致作物脱水枯死等。
措施:井排井灌措施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对地下水位的控制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防治具有显
着作用。在我国新疆农二师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充分考虑地下水垂向排泄量较大、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的现实情况,农二师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开发灌区地下水,以集中开采为主、分散开采为辅,分多种形式布置水源。农二师已建成11个水源地,加上其它分散布井,现状机井数量为459
眼,到2020年,在发展以上11个水源地的基础上,新建排灌井540眼。http://wenku..com/view/b9201b2b2af90242a895e530.html详情参考

㈡ 如何治理盐碱地如何有效地利用盐碱地的资源

1、利用新技术改良盐碱地
通过政府渠道聘请专家、引进技术,对土地进行科学检测,然后因地制宜得进行改良调治。
2、在盐碱地上植树。
3、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
4、合理土地规划,变废为宝
可以顺从土地自身的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调节,将种植土地开发规划为工业园区甚至商品用地,这样既提高了原来盐碱地的土地价值,又降低了工业开发的土地成本,缓解了经济发展工程中土地紧张问题,可谓变废为宝,实现了盐碱地的“脱胎换骨”“转型升级”。

㈢ 盐碱地的治理的措施

1、适时耙地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2、洗盐

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3、非化学手段防治

可以用盐碱地专用土壤调理剂“治碱”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先将准备施用治碱的土地深翻、耙平,然后将定量治碱加水稀释(稀释倍数不限,以省时、省力为宜),均匀喷于地表后再灌水,并且防止跑水、串灌。

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

5、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 深耕深翻。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

㈣ 盐碱地土壤如何改良

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并且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首先,我们围垦一块盐碱地(淤积型海岸带,如江苏大丰等地),这里没有沟渠道路,那么先要规划围垦面积,建设好沟渠设施,这样来开发的大户才会来肯来。
沟渠起的作用就是降盐!!
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发展海水养殖、阴阳水养殖等等。
部分土地先进行稻麦两季,麦子三年不要指望产量,因为盐碱比较大,长到50cm左右直接翻压作底肥。
也可以生长如田青等作物翻压培土!现在也有盐土农业(利用盐土资源发展盐土农业,已成为保护和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的一种新模式。)
这样有5年左右,就可以生长棉花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大量使用农家肥(成本低)如:畜禽粪便等,稍微有钱的可以用点有机肥、饼肥等,当然生长大麦、田青等绿肥时,用点尿素瀌瀌,让他们在返碱前长的好一点!

㈤ 谁能说说盐碱地的有效治理方法

此地区土壤水盐运动的规律是: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动机相对稳定.
整治盐碱地的核心是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的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其关键是脱盐.
方法:
1.引淡淋盐---龈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2.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3.覆盖---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
4.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国与椿棉间作等

㈥ 土壤盐碱化为什么要防渗

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在土壤中积聚的盐分不能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去,而是在土壤表层积累;

二是保护地往往经常灌溉,土壤长期处于湿润状态,作物生长旺盛,土壤水分的蒸发量和作物的蒸腾量都很大,促进了盐份向土壤表层积累;

三是超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尤其是氮肥的酸根离子过量,使土壤酸化,又活化了一些阳离子,这些酸根离子和活化了的阳离子随水运动而聚集于土表;

四是多年连作形成的特殊环境,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使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限制,而有害的细菌却活跃起来,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和无机养分的自然平衡,影响肥料分解。
土地盐碱化的治理措施
一、改良水利

主要从灌溉、排水、放淤、种稻和防渗等几个关键管理入手。

二、改良农业措施

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作、套种等方面进行操作,加强农业管理,尽量合理化种植。

三、生物改良

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者是种植牧草、绿肥、造林,尽可能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四、化学改良

采用化学改良的方法,见效相对较快,但是并不是长久之计。化学改良主要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改良。

这四种方法各有各的好处,而且每个地区的盐碱地情况也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具体如何操作,采用何种方式,要结合当地的耕作条件以及土壤盐碱化性质来进行。

㈦ 土地盐碱化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盐碱灾害是指土壤盐含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二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治理盐碱地的措施主要有(丁海荣等,2010)以下几点。
(一)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
1)灌溉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中的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淋洗出去,再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它既要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又要淋洗土壤的盐分,以调节土壤盐度,并结合其他农业技术措施,巩固和提高土壤的脱盐效果。洗盐效果与浇水适期关系很大。浇水太早,出苗期返盐,成苗率差;灌溉太晚,又影响播种。具体适期要根据当地气候及作物品种而定。
2)排水除涝。及时排水可以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含盐地下水向地表运行,引起土壤积盐和地表返盐;及时排水还能加速排除降雨、灌溉和洗盐过程所带的盐分。同时配合农业措施(如耕作改良、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还能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
(二)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
1.深耕
土壤耕作的实质是通过机械作用,创造良好的耕层构造和孔隙度,调节土壤中水分与空气状况,增加土壤的蓄水、保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耕地时将耕作层上下翻转,调整耕作层养分的垂直分布,使土壤肥力均匀。通过耕地混拌土壤,掩埋肥料、秸秆、绿肥和田间杂草,可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2.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越提高。秸秆还田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土壤水、肥、气、热4性得以很好的协调,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涝的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3.增施有机肥
土地的掠夺性使用,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生物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对氮、磷、钾的释放作用减弱。通过增施饼肥、农肥及有机生物肥并非单纯的补充田地营养问题,它也是实现土壤溶液动态平衡,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提高土壤供肥强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重要措施。
4.轮作
轮作具有减少虫害发生率和病菌聚积的巨大潜力。在连作种植时,昆虫和病源物可能会聚积在土壤中,耕作简单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轮作打破了充当寄主的某一植物物种特有的许多病源菌的周期,从而使新生昆虫更难找到它们偏好的食物,因而轮作是预防和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主要措施。另外,轮作是对土地的用养结合,是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不同作物吸收的土壤养分数量不同,因而轮作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1.种植耐盐树木
如沙枣、胡杨等。树木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树木的庞大根系和大量的枯枝落叶也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抑制表面积盐。同时,枝繁叶茂的树冠可蒸发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减轻表面积盐。
2.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牧草
我国的耐盐牧草资源比较丰富。尤其近年来随着盐碱土壤的改良需要,人们对耐盐品种进行了广泛地筛选,从文献统计来看,涉及的品种近70个,其中,禾本科植物约49种,豆科植物约17种,还有其他科的一些植物。盐碱草地种植牧草,可以疏松土壤,减少表面土壤积盐,待秋天枯草腐烂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可起中和改碱的作用,此外,还可促进成土母质石灰质的溶解。由于牧草有较好的覆盖度,使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减少,土表积盐降低。与此同时,土壤的物理性状也得到改善,土壤总孔隙度和毛孔隙度增加,透水性能改善。此外,若在轻度盐渍地种植豆科牧草,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利用高抗盐植物
例如,盐地碱蓬、盐角草等。这些高抗盐植物为退化盐碱地的代表植物,它们本身的盐分含量很高(27%~39%),当枯枝叶腐烂时,其所含的大量盐分就会遗留在土壤表面,而且,这些植物也不具备饲用价值。因此,利用这类植物来改良盐碱土壤应保持慎重。
4.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
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比降低土壤的盐含量更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难度也很大,这需要培育新的抗盐品种或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目前,这种方法正处于研究阶段。
(四)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1)增施酸性磷肥可以改善土壤的钙素营养,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加强淋盐的效果,还可减轻可溶性钠盐对作物的危害。
2)增施硫酸亚铁可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的碳酸钙变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增加土壤中的活性钙含量,同时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3)增施土壤结构改良剂。

㈧ 华北地区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1、气候条件。华北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2、地理条件。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从大地形看,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在低洼地带积聚。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一般来说,壤质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积盐均慢些。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4、河流和海水的影响。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积盐。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5、耕作管理的不当。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8)盐碱地如何治理高中地理扩展阅读:

治理措施:

1、洗盐。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

2、平整土地。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可深耕深翻盐碱地。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

3、适时耙地。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4、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因此,增施有机肥料是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化肥对改良盐碱的作用也受到人们重视,施用化肥可以改变土壤盐分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当然,盐碱地施用化肥时要避免施用碱性肥料,而应以中性和酸性肥料为好。

5、非化学手段防治,可以用盐碱地专用土壤调理剂“治碱”对土壤进行有效改良,能促进土壤中金属离子交换释放出来,降低盐分含量。

㈨ 高中地理 土地盐碱化形成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原因:

1、气候因素。

土壤盐碱化过程是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逐步积累的过程,地表蒸发、入渗过程是盐分在土体中迁移运动的重要驱动力,直接控制着盐分在土体中分布、存在状态。

2、地形和地貌因素。

地形和地貌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径流途中,溶解了上壤和地层中盐分,加之蒸发浓缩,溶解性总固体不断增高。因此,土壤盐渍化程度表现为随地形从高到低、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加剧的趋势。

措施:

1、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施用化学改良剂及矿质化肥改良盐渍土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有机或无机肥料、矿质化肥、亚硫酸钙、脱硫石膏、磷石膏、硫酸亚铁、高聚物改良剂及土壤综合改良剂等。

2、生物改良措施。植物地上生长部分具有遮蔽作用,能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弱地表积盐速度植物吸收盐分能降低土壤盐含量植物根系穿插土壤中能改变土壤物理性质。

(9)盐碱地如何治理高中地理扩展阅读

危害:

土壤盐渍化对作物直接危害的典型标志是,植株生长纤弱,滞育。在温度、水分、肥料供应方面没有多大欠缺的前提下,棚内蔬菜植株根系发育不良,老根与新根比例失衡,对肥水吸收能力较差,使生长发育期明显延后,特别是前期和中期产量平平。

中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总面积约1亿公顷。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阅读全文

与盐碱地如何治理高中地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