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地理尺度问题:谁能告诉我地理的尺度是如何划分的
首先 地理分区的标准不一样,所得的地理范围也不一样,关于中国怎么分区,地理学家间有不同的观点,其实他们都是正确的。我们地理教科书只是选择了其中一种较明了易懂的分法。
地理尺度是指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出发,基于规划地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区域景观规划着眼于在更大范围内,从普遍联系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研究某一点(譬如城市)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条件对城市的影响,从而更加科学、严谨、系统地规划区域景观。区域景观规划概念的提出应该说是对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内容的有力补充,区域景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景观规划是更大范围和尺度的景观规划,有价值的区域规划应该从对人类的需求和景观的理解开始。因此区域规划,区域景观规划,景观规划是对土地利用和景观的不同层次上的规划。是指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的景观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出发,基于规划地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
主要分区:
【地理地形单元分区】 指 一个比较独立的地理地形区。比如:
华北平原区——他包括 海河平原、黄河平原、淮河平原,华北平原也叫做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所涉及的省区就比我们所说的华北五省市(京津冀晋鲁)的范围大。这样的还有很多,
再如,青藏高原区,要比青藏地区范围大,青藏高原包括四川西部,而青藏区是行政上的,指西藏青海。等等很多。
【经济地理分区】指 按照经济发达程度、交流相对联系密切程度 所划分的区域
如 我国的 东中西部划分
再如, 内蒙古 横亘我国北部,在地理方位上,既处与西北、华北、东北、三个地理地区,经济联系上。内蒙古东部与东北区联系密切,属于东北经济区,但我们习惯上说得东三省就是行政上的,你不能说东北四省区吧,因为内蒙古只有一少部分位于东北。
同样内蒙古中部与华北联系密切,但行政上不能说内蒙古是华北省区,同上理由。
内蒙古西部与西北联系密切。
等等……经济地理分区是复杂的,现在说看到的很多什么华东五省一市之类,既结合了经济地理又联系了区域地理(位置),所以版本就多了。
【四大地理分区】既楼上说的 北方区、南方区、西北区、青藏区,划分较大,主要是按照自然界限划分的,在经济、旅游地理处理上没有太大意义。有的一省跨三区,跨两区 。在行政上也没有大意义,就是单单的 自然地理界线
【区域地理】华东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上海)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 、内蒙古 部分)
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内蒙古部分)
西南地区(【大西南】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传统的西南】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部分)
台港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东北地区:地理上包括内蒙古高东部,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三江平 原,黑龙江水系,松花江水系,乌苏里江水系,辽河水系,鸭绿江水系。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
华北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 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
华中地区:中国中部地区的简称。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东地区:中国东部地区的简称。“华东六省一市”包括: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湾省金门县)和上海市。
华南地区:中国南部地区的简称。华南三省(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义上的华南地区还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湾、香港、澳门。
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区)一市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和重庆市。
西北地区: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理上包括黄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内蒙古高原西部,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广大区域。通常简称“西北”。 西北五省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
江南: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西南部、福建北部
江淮:长江到淮河之间的区域:苏皖中部、河南南部 黄淮:黄河到淮河之间的区域: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苏皖北部
渭水流域: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
汉水流域:陕西南部、湖北的长江以北
西北东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 西南东部:云南、贵州、四川 四川盆地:四川东部、重庆
云贵高原(云南、贵州的高原部分) 青藏高原东部:青海东南部、川西高原、西藏东部 沿海:靠近海的陆地
按经济概念划分中东西部:
西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内蒙古广西12省区
东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11省区市
中部: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六省(本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也属于中部,因中央提出“振兴东北”战略,从中部划出)
㈡ 地球科学的研究尺度是什么
这个范围比较大。大地构造学把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岩石矿物学里经常在显微镜下观察毫米级别的矿物,这些比较常见;在一此结晶矿物研究里还有更小的尺度的。以上是地质学的,地球科学实还应该包括地理学、遥感、地球物理。另外,在地球科学的研究里还可以关注一下垂直面上的尺度。
㈢ 水文地质观测尺度
描述地下水的学科——水文地质学也有大、中、小三种尺度之分,大尺度依据按气候、水文地质、含水介质、地形、地貌类型等条件综合后进行分区,如西北内陆干旱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黄淮海冲积平原区、丘陵山区和岩溶区等,区内往往包含有多个生态景观类型或生态系统;中尺度通常是指区域地下水系统,如塔里木盆地地下水系统、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系统等;小尺度通常指某一小型河流形成的洪、冲积成因的地下水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水文地质学已有成熟、规范的观测空间尺度。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先后完成了1∶100万、1∶50万全国性的水文地质普查。除青藏高原的部分无人区外,1∶20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调查范围几乎涵盖全国。在一些重要城市还进行过1∶1万~1∶5万的水文地质详细调查。上述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调查,均提供了相应的报告和综合图件,刻画、描述了调查区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系统空间分布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状况,可基本满足不同尺度的生态调查和研究对地下水因素观察尺度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已开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逐步得到完善,已有中、小比例尺数字地形图。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形模型(DTM)基础上建立的数字地形图,使水文地质学及其相关问题可以做到可视化和定量模拟。
地下水系统往往与地表水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转化,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的江、河流域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地下水系统,在中、上游地区,大多数情况下,地下水向河流排泄,成为河流径流量的重要组成;在下游地区河流对地下水进行补给。例如:黄河径流途径五千余千米,流域内涵括多个自然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复杂多样,群落特征复杂,数百个不同介质类型的地下水系统与河流水力联系密切,构成一个巨大而有序的地表水-地下水-植被生态系统。
黄河主要支流河段上均设有水文站监测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数据,并且流域内的县、市气象站也不间断地采集降水量、蒸发器蒸发量等气象数据。国内其他地区也相似,水文和气象观测网所提供的数据,基本上可满足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大、中尺度描述和预测的要求。但在西北偏远地区控制程度还比较差。
㈣ 什么是地理中的空间尺度思想
地理空间
简介:地理空间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及行为在地理范畴中的广延性存在形式。特指形态、结构、过程、关系、功能的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同时在“暂时”时间的延续(抽象意义上的静止态),讨论所表达出的“断片图景”。地理空间的研究是地理学的基本核心之一。
主要内容:
①地理空间的宏观分异规律与微观变化特征;
②地理事物在空间中的分布形态、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
③地理事物在空间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特点;
④地理事物在空间中所表现的基本关系以及此种关系随距离的变化状况;
⑤地理事物的空间效应特征;
⑥地理事物的空间充填原理及规则;
⑦地理事物的空间行为表现;
⑧地理空间对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再分配问题;
⑨地理事物的空间特征与时间要素的耦合;
⑩地理空间的优化及区位选择的经济价值。
㈤ 地理中什么是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的区域名称
从物理学观点看地理问题,我们从受“干扰”的可忽视性,可以把地理学的不同尺度划分。王铮在《地理科学导论》中写道:在地理学分析中,尺度选择并非是任意的。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球观的,如地球表层系统、地缘问题、全球环境演变等。球观问题是唯一的,一般讲它的时间尺度≥102年,空间尺度≥103公里。球观问题一般只能发展学说,因为没有第二个例证来检验‘模型”或“理论”。第二级是宏观的,如区位现象、景观生态现象,这一级现象是大量的可重复的.因此尽管个体之间有差异,但可以有统计规律,可以忽视细节。它的时间尺度约为10^-1~10^2年,空间尺度为10~10^2公里。地理学的理论,如区位论、景观生态学说主要是针对这一层次的。局地观的时间尺度约为旬到年,空间尺度约为10^1一10^3米,但也不尽然,其主要特征是认为对象既有统计性也有唯一性,如土地问题,景观系统分带现象、河道演变、海岸的年周期性侵蚀进退。它的系统性特别是巨系统性(复杂类型大量单元构成)显着地突出,因此,系统分析最适合于这一层次的现象。微观的地理分析本质上已经不针对或不完全针对地理现象,如大气湍流及其产生的污染扩散、地气系统热交换、人口增长与就业问题,但这类现象又是局地地理现象的基础,同时正确的局地系统模型必须借助微观分析才能科学地建立。因此,地理学家不得不朝前跨出一步,注意纯物理、纯化学、纯生物、纯经济性质的现象。诚然,这种注意更多地是从地理系统性或综合性的角度去抽取特性和动力机理,识别局地观的模式。没有微观的观念,可能给其它层次的地理学分析带来不可越逾的障碍。微观观念带来了地理学理论的开放性,因为微观分析的理论或定则,几乎全部来自其它专门的学科,地理学者仅在应用它们时起到了综合提纯的作用。出书的1993年我还没有认识求出中观问题,另外球观问题认识也不足。希望新版中改进。于球观问题,是科学发展从地理学角度提出的经济学问题和自然科学问题。人类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点,就是人类可以干扰世界了,人的经济行为已经改变这地球。在经济学领域,这时人类发现资源的有限性,资源有限性是地理学为经济思想带来的新贡献。有人说,经济学不是已经说资源是“稀缺的”吗?稀缺性不是有限性吗?我说不是的或者准确的讲不完全是。Samuelson的《经济学》(16版)对它的理解是”不能无限量生产出各种物品“使”人们拥有一切想要的东西“,因为这个生产企业要花费成本支付职工的健康保健。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说法,稀缺是有价值的根源,叫”劳动创造价值“。凯恩斯懂不懂稀缺性,当然懂,正是懂他才提倡刺激消费来解决就业问题,刺激经济增长。因为消费就会刺激生产,稀缺性决定生产需要劳动,需要资源,于是就业就解决了,资源开发活动兴起了,经济增长了。可是在全球尺度下,消费越多,资源耗损越多,增长就越接近极限。凯恩斯在宏观经济学学中,没有考虑有限性。可见球观的资源有限性概念没有出现在宏观经济学中。地理学在长期的发展中清晰地认识到了资源的有限性,这就为地理学丰富经济学提供了科学概念。球观问题,不仅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表现出来,而且在经济地理中表现出来,就是一个一个国家、一个一个区域的独特性,在经济冲击下各自有自己的响应行为,因为区域的结构不一样,演化的路径依赖不一样。新经济地理学或者地理经济学的做法,想抽象统一模式,象气象学一样,不可能解决全球问题。从地理学分离出去气象学最后从她的母体学科地理学吸收了新概念,发展出了更全面的大气科学或者说地球系统科学,地理学与经济学结合也要发展出一个新的学科,至少在广义的区域科学内部孕育着这样的学科。由于可持续发展问题揭发了资源有限性的作用,经济地理学正在面临着一场创新,自己创新,学科发展,让其他学科创新,自己毁灭。参考网页: http://www.plansky.net/bbs/archiver/?tid-5198.html
㈥ 什么是地理学上中小尺度
所谓的地理学上中小尺度,那就是说在上地理学的时候,所有使用到的比例尺分为上刻度和下刻度,还有钟刻度
㈦ 地理学中的 尺度是什么意思
尺度——学习进度、海拔高度、比例尺、掌握课本知识的力度...都是学科中的“尺度”。
㈧ ,地理课本上的不同尺度是什么意思不同尺度
尺度是我国古时候的数理术语,相当于“尺寸”“尺码”。中学地理课本上所说的【不同尺度】,是指地区的等级差别(有数理上的大洲和大洋,也有文化上的地区和国家,还有政治上的省市区,还有自然意义的地形气候区。地理的许多概念都有一些相对应有区别的辅助性概念,这些概念上的区别,往往反映了【尺度】的不同。
例如:【大陆-岛-屿-礁】;【国家-省-区-市-县-乡-村】;【亚洲-东亚-日本-九州岛】它们都是【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
㈨ 区域空间尺度是什么
地理中的区域可大可小!所以对区域空间尺度的定义没有绝对的!比如经纬度,山脉,或抽象中的等降水量线或是等高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