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便于理解古诗有哪几种好办法
首先,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例如,作者,时代,生平,思想。
然后,了解古诗的基础知识,例如,标题,字义,句读,主旨.。
接着,了解古诗的延伸知识,例如,风格,流派,影响,传承。
仔细体会古诗的意境,意象,情感,韵律,艺术手法,艺术特色,炼字炼句等.。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品味,感悟,升华。
解读古诗,正如了解一个人,不仅要看外在,也要看内涵。
解读古诗,好比做任何一件事,要有始有终,还要选择值得的,去付出行动。
解读古诗,就像与作者和所处的时代对话,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古风含蓄,都和他当时的情境有关,我们可以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个人,可以通过一本诗集,把握一个时代.。
解读古诗,最怕的就是断章取义,只寻访美词佳句,却忽略了古诗通篇的意义,也忽略了一首诗只是作者某一阶段某一瞬间的表达,不要因为某一句,就妄下论断。
诗无达诂,名家翻译注解,不一定能够道出诗人原本的寓意,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让所有读者满意的程度,所以,诗似乎更适合独自品读、玩味,一时一处之景,也能因不同境遇的人,生出不同的感触,何况飘渺蕴藉的文字呢?
说了这么多,要解读古诗,似乎无从下手,但是世事因果相随,既然诗人此刻作成此篇,定然有其缘由,所以,追本溯源即可。
例如,因潦倒而生怀才不遇之感,因遭贬而作忧愤之诉,等等.理解了成诗背景,我们大体就可以领会古诗的大意。
我还有一点建议,就是可以作本类文学中的比较文学。
例如把几个作家,相似的作品作对比,把同一个作家同类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选取某一角度,做对比,以此类推,以至无穷,能够对以往的注解和权威的观点,有新的见解,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论证充分,没准你也能成为学术大师.我这就是一个小小构想,怕见笑于方家,还是说归正题。
Ⅱ 我们在读古诗词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意思
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深入学习研讨。原课标“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古诗文作为新课标重点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情怀。
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在今日头条大会上分享如何欣赏古诗词时表示:诗词是古人表达个人情怀的一种方式,我们在面对古诗词时,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通读一遍,就能大概了解它想表达的大概意思了。
一、先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
盛唐时期,边塞战争和田园山水题材的诗词比较多,有“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的高适,也有“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的王维,更有“诗仙”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而到了晚唐时期,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浓郁感伤情绪的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杜牧。因此,在学习诗歌的同时,要求我们对历史也要有清晰的了解。
二、通读诗歌并体会作者感受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也是汉语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精华。在拿到一篇陌生的古诗词后,通读一遍,认真体会才能明白其语言中表达的深意。“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看似写景色,在通读完全篇后,也可看出作者是在表达内心的孤独;“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这是李贺的《北中寒》,通过对北国冬日的景致描写,道出酷寒难耐的感受。
三、多读古诗词,培养自身的文化涵养
Ⅲ 怎么样才能理解一首古诗词的意思
1、要践行,可读不懂怎么办?那就学!听别人讲总比不学好,自己学总比听别人讲好。学总比不学好,早晨学总比中午学要好!因此,从现在开始,拿起诗词,一首一首自己钻研。达到看懂一般的古文的水平并不需要多少功夫。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
2、那么,我们需要做哪些热身准备了?很简单,《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样的畅销书到处都可以买到。再买一本普通的《古汉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有了这两个东西就够了。一个是学习的材料,一个是学习的工具。
3、有了这些东西之后怎么着手?这是最麻烦的,也是最重要的。空洞的理论是没用的。我下面通过具体的诗词来讲解如何学习,如何自主学习,如何针对普通大众的自主学习。让人们拿起一首陌生的诗词的时候,能讲出个一二三来。
4、我们许多在职老师,在讲解诗歌时候,口若悬河,但却文不对题,讲了一大通学生还是不理解,考试的时候照样不会分析一首诗词。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分析与讲解不是从诗词本身出发的,而是从资料出发的。
5、如果他们没有对资料的充分占有,甚至是丰富的占有的话,他们自己能否理解我想是个问题。从这我们也可以归纳出诗词鉴赏的第一条总原则:对任何一首诗词都要从诗词本身出发,而不要从资料出发,资料的作用在于验证我们的理解,而不是从资料中去了解诗词本身。反之,本末倒置。
Ⅳ 理解古诗的方法。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古诗的学习方法
学习古诗可以采取“四步走”的方法:
一、初读古诗,知其概貌。
它要求从读入手,大体了解、感知全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对不懂的字词,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
二、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要从词到句、从句到篇连起来,由部分到整体把全诗的意思弄清楚。
三、诵读古诗,品味诗境。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要通过诵读,咀嚼诗味,想象诗的意境。
四、体味情感,勾画诗境。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当你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时,可通过自身的丰富想象,用笔简要地勾画出诗的意境。
这样,由诗到画,将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就会逐步取得学习古诗的最佳效果。
Ⅳ 理解诗意的小妙招有什么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Ⅵ 怎么样才能很好的理解一首古诗词
1.理解法
一首古诗词,要理解这首诗词的内容,了解诗词的思想。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逻辑性,要将诗中的意思背记下来,到用的时候,再还原成诗词的语言,这样就比较好记了。
例如:“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希”这句诗,如果你不理解它的意思,是很难记住的。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颈子远望寄意。
2.想象法
所谓的想象法,就是发挥想象力,来想象下诗词中描述的景色或人物的原貌,这样帮助记忆。
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记这首诗的时候,可以想象有一位衣着褴褛,但悠然自得的老人,在一排竹篱旁欣赏并采摘着菊花,他身后是轮廓清晰的南山。脑海想象出这样的一幅图画,那么这首诗在你脑海里就有不可磨灭的印象。
3.韵脚法
古诗都有严格的韵律,这是古诗对美学的一种回归。在背记古诗的过程中,可以重读韵脚。
例如:“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句诗的韵脚是韵母“an”,以此来深刻的理解古诗。
Ⅶ 怎样更好的理解古诗文
可以看一下古诗翻译是最好的方法,这样的话,你就能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然后通过慢慢去解读,感受一下它诗句的美丽,从而理解更多她的文章,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看一下作者的故事什么的。也可以帮助你提高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Ⅷ 该如何精读和理解古诗
十岁左右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时候可以开始精读诗词了。精读诗词很难,却是诗词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说背诵是种下一颗种子,那么精读、理解便是给予种子土埌、养分和生长环境。
精读诗词,对孩子平时的学习帮助也非常大。可以通过精读诗词,积累词汇量,提升理解能力,还可以了解很多历史知识,甚至是地理知识。
精读诗词,可以提升孩子的见识,可以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涵养,也可以从诗中学会很多为人处事之道。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一诗中写道: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孔圣人也说过: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