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汉书地理志在卷多少

汉书地理志在卷多少

发布时间:2022-05-13 11:19:35

‘壹’ 《汉书地理志》都记载了哪些内容

《汉书·地理志》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撰写的古代地理杰作,简称《汉志》。它记录有关郡国的矿产,以及管理矿产的铁官、铜官、金官、盐官所在的地方,对主要河流、湖海也有较详细的记载。

《汉书·地理志》是一篇具有重大价值的古代地理着作。此书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全国性地理着作,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着作。不仅首创“地理志”之先河,对于研究西汉的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汉代,我国渤海海域曾经发生鲸鱼游弋和集体自杀事件。据记载,公元前16年春,“北海出大鱼,长6丈,高一丈,4条,皆死”。又记载,公元前4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9丈,高1.1丈,7条,皆死。”

这两条记录,均来自于班固所着的《汉书·五行志》。文中的北海、东莱平度,都是指今天的渤海湾。汉代的一丈合2.3米。长6丈,即长达13.8米,

‘贰’ 《汉书·地理志》成书年代

《汉书·地理志》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着作。由东汉学者班固撰写,成书于公元54~92年间,为《汉书》十志之一。是中国最早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着作,开创了疆域地理志和沿革地理的体例, 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着作。

‘叁’ 《汉书·地理志》分为几卷

《汉书·地理志》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所着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分为上、下两卷。

由于历代编修的疆域政区地理志是古代地理着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具有传统特色。而这种传统的体系和古代地理学体系的形成正是从《汉书·地理志》开始的。

‘肆’ 汉书地理志的开创政区地理志

班固《汉书·地理志》的结构内容共分三部分:卷首(从“昔在黄帝”至“下及战国、秦、汉焉”)全录《禹贡》和《周礼·职方》这两篇,并依汉代语言作了文字上的修改;卷末(从“凡民函五常之性”至卷终)辑录了以《史记·货殖列传》为基础的刘向《域分》和朱赣《风俗》;正文(从“京兆尹”至“汉极盛矣”)主要写西汉政区,以郡为纲,以县为目,详述西汉地理概况。这部分是以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全国疆域、行政区划为基础,叙述了103个郡国及所辖1578县(县1356,相当县的道29,侯国193)的建置沿革、户口统计、山川泽薮、水利设施、古迹名胜、要邑关隘、物产、工矿、垦地等内容,篇幅占了《汉书·地理志》的三分之二。正文这种以疆域政区为框架,将西汉一代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分系于相关的政区之下,从政区角度来了解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编写体例,可以称之为政区地理志。这种体例创自班固,表现了他以人文地理为中心的新地理观。
班固以前的地理着作,如《山海经》《职方》等,一般都以山川为主体,将地理现象分列于作者所拟定的地理区域中,而不注重疆域政区的现实情况。《禹贡》虽然有了地域观念,以山川的自然界线来划分九州,分州叙述各地的地理。但“九州”仅是个理想的制度,并没有实现过。所以《禹贡》还不是以疆域、政区为主体、为纲领的地理着作。
班固之所以形成以人文地理为中心的新地理观,除了他本人的原因之外,还因为他生活在东汉这个具体的历史时代。我国行政区划起始于春秋战国之际,但尚未有统一四海的封建国家出现。随后的秦代虽然一统天下,但历时很短。自汉朝建立到班固生活的东汉,已经有了200多年长期稳定的历史,在疆域广袤的封建大帝国内,建置并完善了一套郡(王国)—县(邑、道、侯国)二级行政区划。长期实施的社会制度,促成了新地理观念的产生。班固的这种新地理观随着大一统观念的加强,随着重人文、轻自然、强调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巩固而一起被长期继承下去。不但各正史地理志都以《汉书·地理志》为蓝本,而且自唐《元和郡县志》以下的历代全国地理总志也无不仿效其体例。班固的地理观及其《汉书·地理志》模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是为我国保留了一大批极有价值的人文地理资料,另一方面也妨碍了自然地理观念的发展。直到明末《徐霞客游记》问世之前,我国始终缺乏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科学描述和研究的专着,至多只有记录自然地理现象分布和简单描述的作品,往往还是像《水经注》那样以人文地理资料的记录为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班固的地理观及其《汉书·地理志》模式的影响不能不说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班固不仅在《汉书·地理志》中首创了政区地理志的模式,同时也完成了首例沿革地理着作。《汉书》虽然是西汉一朝的断代史,但《汉书·地理志》记述的内容超出西汉一朝。它“因先王之迹既远,地名又数改易,是以采获旧闻,考迹诗书,推表山川,以缀《禹贡》、《周官》、《春秋》春秋,下及战国、秦、汉”。它是一部西汉的地理着作,又涉及到各郡国的古代历史、政区沿革等。比如,卷首写汉前历代疆域沿革,除全录《禹贡》、《职方》两篇外,班固还在《禹贡》前增以黄帝至大禹、《禹贡》与《职方》间加以大禹至周、《职方》后缀以周至秦汉的简略沿革,保持了汉以前区域沿革的连续性。又比如,卷末辑录了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分述以秦、魏、周、韩、郑、陈、赵、燕、齐、鲁、宋、卫、楚、吴、粤(越)等故国划分的各地区概况,其中沿革是重要内容之一。再比如,班固在正文中于政区地理的框架中纳入其他门类的地理现象,将其分系于各有关的郡国和县道之下,并主要采取注的形式叙述各郡国从秦代到王莽时的建置沿革。县一级政区并载明王莽的改名。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注重地理沿革的做法被以后的正史地理志、全国地理总志和大量的地方志所沿用,使后世的沿革地理着作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重要部分。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西汉的断代史,其中记载了当时大量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尤其集中在其中的《地理志》以及《沟洫志》和《西域列传》等篇目中。例如,仅《汉书·地理志》的正文中就记载川渠480个,泽薮59个,描述了全国300多条水道的源头、流向、归宿和长度,是《水经注》出现以前内容最丰富的水文地理着作。正文中还记载有153个重要山岳和139处工矿物产位置分布情况;有屯田的记录;有水利渠道的建设;有各郡国及首都长安、少数重要郡国治所及县的户数和人口数统计资料113个,是我国最早的人口分布记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人口统计资料。书中有陵邑、祖宗庙、神祠的分布;有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国、古城及其他古迹记录;有重要的关、塞、亭、障的分布以及通塞外道路的内容等。总之,《汉书》中所记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口地理、文化地理、军事交通地理等内容为今天研究汉代的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班固的《汉书》在《地理志》《西域列传》等篇中记载了大量的边疆地理资料。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幅员辽阔,交通、文化、经济发达。经过武帝时张骞的几次出使西域和汉军的几次出征,开通了丝绸之路;经过张骞等人的“通西南夷”,对当时西南地区有了一定了解。此外,西汉时对东南沿海、南海及印度洋的地理也有一定认识。这些在《汉书》中有丰富的记载。如《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了一条从今徐闻西出发到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航海线,对沿途各地的地理现象做了记录。又如,《汉书·严助传》记载淮南王说闽越(即福建)的情况是“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数寸,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着。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再如,《汉书·匈奴传》记载汉元帝时候应上书说:匈奴“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又说:“幕北地平,少草木,多大沙。”这些描述蒙古高原的内容说明汉代人们对边疆地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富的研究材料。
班固是我国东汉着名的学者,《汉书》中有关地理方面的记述是他根据档册进行抄录、编纂而成的,特别是《地理志》博采西汉以前的地理着作汇为一篇。着书的宗旨是“追述功德”、表彰汉朝使之“扬名于后世”,同时为当时行政管理服务。因此,地理的内容以政区沿革地理为框架,自然地理内容排在其次。这样以人文地理为主的地理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致,《汉书·地理志》的模式容易被后世的正史地理志、全国总志、地方志仿效,从而对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班固所开创的《汉书·地理志》模式对后世沿革地理的蓬勃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也阻碍了自然地理的进步;它记录了大量的人文和自然地理资料,但也阻碍了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自然地理学理论的发展。从《汉书·地理志》的内容来说,它是从事中国疆域政区沿革研究的基础,是研究我国疆域地理必读的书,是研究汉代地理必读的书。
总之,班固在沿革地理学的开创和地理资料的保存方面都是卓有成就的,他是中国封建社会颇有影响的历史地理学家。

‘伍’ 汉书地理志的内容介绍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历史的时、空不可分,故写历史必记及地理。此志,首先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并总记了西汉平帝时郡、国、县、道、侯国的总数,全国的幅员,土地面积,定垦田、不可垦地、可垦不可垦地,民户、人口总数等;再就是参考了《史记·货殖列传》写各地风俗特产的内容,汇总了刘向“略言其地分”、朱赣“条其风俗”的成果,加以班固本人对历史和地理的了解和研究,按经济和风俗特点区分地域,写了各个地域的范围、历史、地理、民生、风俗和特点,以及中外交通和交流的情况。从而大大地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对后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本志重点在“风俗”,意在说明地理与政治的关系,提示为政者注意各地风俗,从地理实际出发以施其政。
《汉书·地理志》由三部分组成,卷首收录我国古代地理名着《禹贡》和《职分》二篇,这是对前代沿革的简单交待;卷末有刘向的《域分》和朱赣的《风俗》,作为附录;中间是主体部分,是班固的创作,这部分以记述疆域政区的建制为主,为地理学着作开创了一种新的体制,即疆域地理志。作者根据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建制,以疆域政区为纲,依次叙述了103个郡国及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置沿革。在郡国项下,都记有户口数字,把这些数字加起来,就能得出汉平帝二年的全国人口数为59594978人,这个数字虽不能说十分准确,但它却是当时全国各郡县户口数汇总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也是最早的提供全国人口数字的一部史书。在县、道、邑、侯国的项下,则根据地区特点,分别选择有关山川河流、矿藏、物产、经济发展和民情风俗等等,各郡写法体例一致,便于对比、查找,为今天研究历史地理,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全书还记录了周秦以来许多宝贵的地理资料,如在上郡高奴县下记 有洧(wěi,音委,洧水,水名,在河南省)水,可(燃) ,这是最早的关于石油资源的记载;在西河郡鸿门县下记 有天封火井祠,火从地出也 ,这里所记的火井,就是天然气;据统计,它载有盐官共36处,铁官共48处,反映了当时盐、铁产地的分布情况;书中记水道和陂、泽、湖、池等,合计300多处,记在发源地所在的县下说明它的发源和流向,较大的河流还记所纳支流和经行里数,这为了解古今水道的改变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陆’ 汉书地理志的评价


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是从班固的《汉书·地理志[3]》开始的。班固生活的时代是汉朝已建立了200多年之际,王朝空前统一和强盛,经济发达,版图辽阔,陆海交通发达。地理知识的积累远非《山经》和《禹贡》时代可比,社会生活和管理对地理知识的需要也空前迫切。地理撰述不再近则凭证实,远则凭传闻,而是国家掌握的各地方当局的直接见闻,乃至相当准确的测绘和统计了。记录大量实际地理资料的地理着作的出现虽是那个时代的要求,但是,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却是班固对后世的重大贡献。封建时代,一般的地理着作很难流传到今天,但正史中的《地理志》,在后世王朝的保护下,较易流传下来。班固在正史中专列《地理志》的作法,被后世大部分正史及大量的地方志所遵奉。这样就为我们今天保留了丰富的地理资料,为研究中国古代地理学史及封建时代的社会、文化史提供了重要条件。班固对正史《地理志》的开创之功不可忽视。

‘柒’ 《汉书·地理志》写的是什么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着作,也是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始祖,为班固首创,这种体例为中国两千年来沿革地理着作树立了楷模。

《汉书·地理志》的内容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从黄帝时代到汉帝这一段时间疆域变迁概况,转录《禹贡》、《周礼·职方》的全文。第二部分叙述汉朝地理,这是《汉书·地理志》的主体。以汉平帝元始二年建置的行政区域为纲,按照行政区域大小的划分,一一叙述了当时的103个郡(国)及其所辖的1587个县(道、邑、侯国)的建制沿革以及各郡县的户口数字、山川湖泽、物产、水利工程、古今重要聚落、关塞和名胜古迹等。另外,《汉书·地理志》包括了许多珍贵的地理资料,比如它记载的石油产地是最早的,它记载的户数和人口数也是最早的。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的数据,可以给出西汉元始二年全国人口分布图,矿产分布图和手工业分布图等。第三部分转录刘向《域分》及朱赣《风俗》的有关内容。

《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为纲领的地理着作。它开创了我国撰写疆域地理志的新体例。《汉书·地理志》是二十四史内16部《地理志》中最好的一部。《汉书·地理志》又是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着作。不少汉以前古籍所记载的地名都是由于《汉书·地理志》用汉地名予以注释,后人才知道它们的正确位置。《汉书·地理志》是一篇史料价值很高的古代地理文献,是中国地理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代表作。

‘捌’ 《汉书·地理志》成书年代

《汉书》基本成书于汉章帝建初时期(公元80年)而最终成书于汉和帝时期.
班彪、班固、班昭及班昭的学生马续等完成.
汉和帝处死班固时,《汉书》整体已经完成,只留下八表及天文志由班昭及班昭的学生马续完成.
汉书包括其地理志应该在公元80年完成.

‘玖’ 《汉书·地理志》由谁创作,为何秦汉以来被各个朝代推崇

这个《汉书·地理志》是由班固所着,在那个年代,想要走个远门都困难,这个班固居然将天下近百分之八十的地理地貌都记录下来,汇成了一本图册再加上文字记述,这样的东西就相当于现在的卫星啊,虽然不能实时定位,但是这样一本地图类型的书籍,怎么可能不发扬光大呢。


对当时的政府来说,中原是地大物博,但是要是不知道自己地区里面有什么那是很可悲的,于是这本书应运而生,为秦汉统一的中原集权的多民族国家制度提供了历史依据,这就是它作为一部正史地理志而被秦汉及以后的王朝特别推崇的原因。

‘拾’ 邯郸在汉书地理志属于哪个州哪个郡

邯郸为邯郸郡首府,秦代邯郸郡存在约25年,其辖境相当于今河北省邯郸市辖区及河南安阳一带。郡治邯郸,故城在今邯郸市西南郊区赵王城遗址。汉景帝间复置邯郸郡存在二年即废。
《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
赵国,故秦邯郸郡,高帝四年为赵国。景帝三年复为邯郸郡,五年复故。莽曰桓亭。属冀州。户八万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二。县四:邯郸。堵山,牛首水所出,东入白渠。赵敬侯自中矣徙此。易阳,柏人,莽曰寿仁。襄国。故刑国。西山,渠水所出,东北至任入浸。又有蓼水、冯水,皆东至朝平入湡。

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废弃邯郸郡,恢复赵国之称,封张耳为赵王,建都邑于襄国(今邢台)。始置邯郸县,属赵国。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废赵国复置邯郸郡,辖邯郸县。
汉景帝五年(前152年),复分邯郸郡西北部为赵国。
1993年《邯郸县志》第一章建置沿革
东汉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废赵国。

阅读全文

与汉书地理志在卷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