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地形概况:
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利于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三水")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2.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优势: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
劣势:耕地有限;阻碍交通
3.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 昆仑山-秦岭 ;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相连)
南北走向:贺兰山 ; 横断山脉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气候概况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平均20℃)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相差50℃)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 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着: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
3.气候特征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5.我国雨带的推移(副高对于中国东部影响;夏季风进退形成的锋面雨或锋面气旋)
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7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三)河流和湖泊
1.河流概况
外流河和外流区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
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
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2.湖泊概况
分类 咸水湖和淡水湖 ; 内流湖和外流湖
两大湖泊分布区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 太湖,洪泽湖 ,巢湖 ,鄱阳湖,洞庭湖,
3.主要河流
长江 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中国第一大河(世界上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蕴藏巨大的水能――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占1/2 ;
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
黄河 中国第二长河:流程5500千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母亲河的奉献:引黄灌溉,塑造的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华北平原.
珠江 珠江水系主要包括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珠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
B. 什么叫地理概况
首都:吉隆坡
面积:33. 025万平方千米
人口 :2773 万(2008 年9 月)
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全境被中国 南海分成东马来西亚(简称东马)和西 马来西亚(简称西马)两部分。西马为 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 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 海,南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望。东马 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 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印尼、菲律宾、文莱 相邻。全国海岸线长4192千米。西马 地势北高南低,山地贯穿中部,山脉东西 两侧的地貌不同,沿海为平原。东马的 地形由北向南升高,东部沙巴地区的北 端为基纳巴卢山,海拔4101米,是马来 西亚最高峰。沙巴地区西部沿海为平 原,内地多森林覆盖的丘陵和山地。马 来西亚河流密布,西马主要的河流有霹 雳河、彭亨河;东马主要的河流有拉让 河、基里巴甘河和卢帕河。马来西亚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 热多雨,无四季之分。森林面积约占全 国总面积的58. 7%,盛产多种热带硬木,其中的加里曼丹铁木是世界上最坚 实的木材之一。锡的储量达到150万吨 以上。农业以经济作物为主,油棕产量 居世界第一。可可、橡胶、椰子、胡椒的 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C. 地理是什么
地理:
1. 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易·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孔颖达 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汉书·郊祀志下》:“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人物咸沦,地理昭着。”
2. 指研究地理的学科。《旧唐书·隐逸传·孔述睿》:“ 述睿 精于地理,在馆乃重修《地理志》,时称详究。”《元史·刘秉忠传》:“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覃精 许 郑 ,尤长于地理。” 丁玲 《母亲》:“学堂里科目是很多的,国文、修身、地理、历史,总有十几门。”参见“ 地理学 ”。
3. 区域;区划。《汉书·王莽传下》:“ 莽 好空言,慕古法,多封爵人,性实遴啬,托以地理未定,故先赋茅土,用慰喜封者。”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地理广大,四海八方,遐远别域,略以难详。” 太平天囯 马之澐 《建天京于金陵论》:“ 金陵 地连 三楚 ,势控 长江 ,地理不为不延广矣。”
4. 地址。《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便教人来行在,取他丈人丈母,写了他地理角色与来人,到 临安府 寻他住处。”
5. 风水。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僧﹞ 文幼 薄能为诗,精阴阳地理。” 清 顾炎武 《昌平山水记》卷上:“皇后 徐氏 崩,上命礼部尚书 赵羾 以明地理者 廖均卿 等往,择地得吉于 昌平县 东 黄土山 。”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我们家祖坟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其形不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在我们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这个术语,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记述”,并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着《地理学》。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简单地说,地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D. 中国地理的特征与中国的地理特征是什么
中国地理的特征
1,地形: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2,人口: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中国的地理特征
1,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2,地貌:中国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3,自然资源: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
(4)地理状况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自然灾害状况:
中国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其中气象灾害包括旱涝、台风、寒潮,而地质灾害包括海啸、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E. 地理是什么意思
地理是世界或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经济因素(物产、交通、居民点)的总的情况。例如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现代汉语词典》[2])
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汉典》[1-2])
F. 什么是地理
地理是一门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由此就产生了地理的各个分支,例如气候现象、水文现象以及水环境、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现象,土壤的分布以及类型等等很多现象,除了这些以外,自然地理现象还关注于由于样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统现象以及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环境现象、气候现象.因此我们把这样的学科叫做自然地理.除了自然地理,人类具有社会性所以还包括各种人类社会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例如农业的分布、工业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现象,尤其注重人类的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但是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广阔,涉及的范围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区分,姑且称之为人文地理(包括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有一个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人类的各种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可持续发展.
G. 地理是什么
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7)地理状况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核心分支学科
1、自然地理学
地貌学、动力地貌学、构造地貌学、气候地貌学、应用地貌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等。
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生物,化学,物理,天文,数学,技术等。
2、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种地理学、聚落地理学、乡村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军事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灾害地理学等。
与人文地理相关的基础学科:经济,政治,历史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理
H. 如何描述一个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从它的:地理位置、自然气候、地质地貌、主要的生物种类、主产什么农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或者其他独有的资源,这些方面进行描述。
比如: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占地面积达到48万平方公里,盆地地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川最低海拔300-700米,最高海拔4000-4500米,是最典型的盆地地形。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产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毛竹等作物。同时,四川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等均有分布。
四川还是国宝熊猫的栖息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丰富的植被种类,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着名的卧龙熊猫基地就位于四川。
同时四川的是我国的气象灾害多发地之一,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同时地壳活动比较频繁,是近现代地震多发区之一。
不是很严谨,也不是特别全面,仅供参考。其实描述的语句尽量简单,易于阅读。
I. 地理状况
本研究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凝析气田处于天山戈壁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的沉积平原砂土地的自然地理地貌单元,从北向南由山前冲积-洪积平原逐渐过渡到塔里木河洪积平原。 其北缘为天山山脉,距天山南麓约120km,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河北界约30km,东距轮台县城约50km,西距库车县城约60km,地理坐标41°28′N~41°42′N,83°24′E~83°44′E,总面积为390km2。 地质地貌大部分为砂土地,土壤盐渍化严重,部分已演变为盐碱地。 土壤主要是潮土、残余盐土和龟裂土,以及相应的温暖带荒漠植被和盐生植被。 潮土盐渍化普遍和温暖带荒漠植被分布于山前-冲积平原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残余盐土和龟裂土以及盐生植被分布于山前-冲积平原中下部和洪积平原,过去受过地下水的影响,但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水位下降后,尚未经过脱盐过程(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