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在地理上比立起如何计算

在地理上比立起如何计算

发布时间:2022-05-13 23:38:12

㈠ 在地理当中,比例尺的实际距离怎么求

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抄尺求实地距离,用基本公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当然可以,但很麻烦,稍不注意还容易错误。现在给你个简便方法:如果有线段比例尺或者文字比例尺,那直接用图上距离的厘米数乘上一厘米代表的千米数,就算出实地距离(单位千米)了。如果是数字比例尺(分子是1或者前项是1)光要分母(或者后项),通常末尾够5个zd0,把这分母的末尾去掉5个0,剩余部分乘上图上的厘米数就得到实地的千米数了。如果比例尺太大,分母末尾不够5个0,就去掉2个0,同样计算,计算的单位是米。这样计算简便而且不容易错误。

㈡ 地理中计算距离的公式

同纬度时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111X两点间的经度距离(千米)
同经度时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111*cosA*两点间的纬度距离(千米)
同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同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㈢ 七年级上地理 知道地图比例尺,实际距离怎么算

实际距离=图例距离/比例尺譬如:比例尺是1:10000地图上两点距离是30MM(0.03M)实际距离就是0.03/1:10000=300米

高中地理时间计算题,有关地方时与区时计算的

A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PST是西五区(-8),两地的时差是16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6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5小时。美国夏令时期间:4月的第一个星期日~10月最后的星期日

一、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

1.找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在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180°—两经度和。(两经度和大于180°时)

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

3.根据要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要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要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二.东西位置关系的判断:

(1)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即:度数大的在东。

(2)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即:度数大的在西。

(3)一个东经一个西经,如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如果和大于180°,则经度差=(360°—和),且东经在西,西经在东;如果和等于180,则亦东亦西。

三、应用举例:

【例1】已知:A点120°E,地方时为10:00,求B点60°E的地方时。

分析: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所以,A、B两点的经度差=120°-60°=60°,地方时差=60°÷15°/H=4小时,因为A、B两点同是东经,度数越大越靠东,要求B点60°E比A点120°E小,所以,B点在A点的西方,应减地方时差。所以,B点地方时为10:00—4小时=6:00

【例2】已知:A点100°W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B两点同在西经,则:A、B两点的经度差=100°—80°=20°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20°÷15°/H=1小时20分 因为A、B两点同是西经,度数越大越靠西,B点80°W在A点100°W的东方,应加地方时差.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小时20分=9:20

【例3】已知:A点110°E的地方时为10:00,求B点30°W的地方时.

分析:A在东经,B在西经,110°+30°=140°<180°,所以 经度差=140°,且A点东经在东,B点西经在西,A、B两点的地方时差=140°÷15°/H=9小时20分,B点在西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10:00—9小时20分=00:40。

【例4】已知A点100°E的地方时为8:00,求B点9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东经,B点为西经,100°+90°=190°>180°,则A、B两点的经度差=360°—190°=170°,且A点东经在西,B点西经在东。所以,A、B两点的地方时差=170°÷15°/H=11小时20分,B点在A点的东方,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1小时20分=19:20。

【例5】已知A点100°E的地方 8:00,求B点80°W的地方时。

分析:A点为100°E,B点为80°W,则100°+80°=180°,亦东亦西,即:可以说B点在A点东方,也可以说B点在A点的西方,A、B两点的地方时差为180÷15/H=12小时。所以B点的地方时为8:00+12小时=20:00或8:00—12小时,不够减,在日期中借一天24小时来,即24小时 +8:00—12小时=20:00。

地球有东西半球之分,它自转一周迎来了白天和黑夜,需要花费24小时。当东半球在阳光照跃下处在白昼时,西半球却是一片漆黑;随着地球的自转,东半球将进入黑夜,西半球就迎来了新的曙光。东西半球之间存在着时差,如何计算这种时差得从日界线说起。

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或国际改日线。地球上各处因东西位置不同,日出时刻有早有晚。为了避免这种差异造成日期上的紊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子午线(此线也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之一)作为日期变更的界线。这是地球上的一条无形的又富有神奇色彩的线,其东西两侧相距咫尺,但日期却相差一整天。因此,舰船飞机由西向东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减去一天;由东向西航行过这一线时须增加一天。由于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子午线划分,有小部分线段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由北往南通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而达新西兰的东边。

㈤ 地理的经纬度的记算

东经度东加西减,西经度西加东减,跨东西半球则经度相加

㈥ 地理的比例尺怎么计算

500000000:x=15000000:1
x=500/15≈33.33cm 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 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 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统一)
2、经纬网距离的计算
(1)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2)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3)纬度相差为φ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
(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①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
② 陡崖高度计算:(n-1)d≤△H< (n+1)d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A≤H< A+ d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B-d

㈦ 地理的比例尺怎么计算

500000000:x=15000000:1
x=500/15≈33.33cm 比例尺的计算
(1)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
① 将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② 将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
③ 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④ 原比例尺缩小了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
(2)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比例尺的放缩指长度的放缩,图幅的放缩指面积的放缩。
(3)经纬网图上的比例尺计算:
利用同一经线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与纬度差×111千米的同单位之比。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单位统一)
2、经纬网距离的计算
(1)赤道上经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2)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弧长为111千米。
(3)纬度相差为φ的纬线上,经度1°所对应的弧长为111×cosφ千米。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1)海拔高度是某一地点垂至于海平面的距离。
(2)相对高度是一地相对于另一地的垂直距离。
①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 (n+1)d
② 陡崖高度计算:(n-1)d≤△H< (n+1)d
崖顶处海拔高度的计算:A≤H< A+ d
崖底处海拔高度的计算: B-d<H≤B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A表示崖顶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㈧ 求高中必修一所有的地理计算公式(有图解就最好了)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14青云花园(38°N)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豪华典雅.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西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80米高,楼距约60米;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布有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当地人们购买踊跃.然而一年以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其告上法庭.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用户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上述材料,你能说一说住户们拿出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吗

(2)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从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的角度,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一年中,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阳光能够照射到室内,那么在其余的时间里,房间内都会得到太阳光的照射.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A楼高为M,楼距为N时,B楼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对于青云小区(38°N)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值最小时(冬至日)应为:

α=90°—纬差

=90°—(38°+23°26′)

=28°34′

那么,它的楼距应为:

N=M·cot28°34′

=80×1.837

=146.96(米)而青云小区的楼距实为60米,显然是由于青云花园的楼距太近(或者说楼层太高)造成了低层住宅的光照不好——这就是住户们打赢这场官司的有力证据.

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足够大,可以考虑降低楼层(多盖几幢),拉大楼距的办法;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不允许,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办法来布局.同时,也可以考虑把住宅楼的走向定为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走向.

15,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6,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17.人口计算公式,与上面第11点呼吸版主有所不同.

什么是人口出生率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死亡率 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8.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9.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0 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21 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 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22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 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 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 R为某日日期, (R-6月22日)为该日与6 月22 相差的天数, (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4 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 思维力 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什么是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什么是被抚养人口

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什么是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 106.74.

25.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6.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㈨ 在地理中怎样计算比例尺

若图上两点间距离为2.5cm,而比例尺为1:100,则2.5×100=250m,所以实际两点间距离是250米。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值比例尺、图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一般来讲,大比例尺地图,内容详细,几何精度高,可用于图上测量。小比例尺地图,内容概括性强,不宜于进行量况。

(9)在地理上比立起如何计算扩展阅读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㈩ 地理 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某一地方的经度除以15所得的商,整数部分就是当地的时区(但要注意,如果商大于几点五的话,则要给整数部分加一)当地是东经就是东几区,西经就是西几区.区时是某个经线上的具体时间,与时区无关.两地时差的算法为:两地经度差除以15(关于两地经度差: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用大减小,一东经一西经将二者相加,但若二者和大于360择要将和减去360)比如,北京为东经120,则北京为东120除15即东八区。伦敦为0度,则与北京时差为(120-0)除以15=8小时

阅读全文

与在地理上比立起如何计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