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自然地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观测和分析手段的应用把遥感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应用于地理研究,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其中前者包括航空摄影、雷达、红外成像、卫星图像等的新观测技术.其意义,一可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人们的地理视野;二可获得自然环境的综合信息(这对于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三可获得自然地理现象的动态信息(在短期内提供大范围的对比资料,对分析和预测自然环境演化尤其必要);四可改进野外调查和制图方法.因此,有效地应用遥感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广大自然地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同样地,他们对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地理分析,也倾注了很大的热情.传统地理学偏重于定性研究,而缺乏定量分析.本世纪60 年代以来,数学方法开始渗入地理研究领域,曾引起所谓“计量革命”.综合自然地理学应用多元分析、系统分析、数量分类、集合论、概率统计分析以及模糊数学等数学方法武装自己,将可逐步从原先对表象的描述及定性分析转入朝看抽象概括和数量表达的方向上发展,使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并可借助电子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式,进行模拟试验,使综合自然地理学跨入地理预测的新时代.
目前,这些现代观测和分析手段在本学科的应用研究正蓬勃展开,方兴未艾.这将极大地促进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的发展.
B. 如何追踪研究地理学的发展前沿
1当代地理科学的前沿领域与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为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超级科学计划。
第四纪研究,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远古时期的气候变化,以期能对现代气候变化做出指导性决策打下基矗另外现在环境保护非常热,所以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结合也是比较前沿的。
C. 地球科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当代地球科学关注哪些前沿领域
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
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
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
.自然地理研究不应该是纯自然主义的,它也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其反馈,人文地理研究也离不开自然系统和生态学的基础.多数学者认为,无论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思维和社会实践看,统一的地理学或综合地理学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这种综合在地理学内部表现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渗透,重大的自然地理过程纳入了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力研究,而人文地理研究也将资源环境作为作用因素和决策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理学外部则更多地强调地球4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成为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的共同主题,表现在以人地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区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现资源、人口、环境、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GIS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从外部看表现为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GIS的主要特征,使GIS得以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分析。
世界上第一个GIS是在1963年由加拿大测量学家R.F.托姆林森提出并建立的,称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与规划。稍后,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出SY-MAP系统软件。但当时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高、存储容量小、磁带存储速度慢,使得GIS带有更多的机助制图色彩,用于地学分析和空间数据模拟的功能极为简单。
进入70年代以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大容量的存储设备——硬盘的使用,为空间数据的输入、存储、检索和输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高性能的图形显示器的发展,增强了人机对话和高质量图形显示功能,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在此阶段的标志是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据统计70年代大约有300个系统投入使用,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从1970年到1976年建立了50多个信息系统,用于获取和处理地质、地理、地形和水资源信息;日本国土地理院从1974年开始建立数字国土信息系统,存储、处理和检索测量数据、航空像片信息、行政区划、土地利用、地形、地质等信息,为国家和地区土地规划服务;瑞典在中央、区域和城市三级建立了许多信息系统。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活跃起来,软件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重视GIS软件设计和应用研究,成立了各种GIS研究实验室。
80年代是GIS普及和推广应用阶段。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地理信息系统也逐步走向成熟,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全面地推向应用阶段,第三世界国家也开始引进、应用和发展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微型计算机的问世,使得微机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蓬勃发展,并使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具有更高的效率、更强的通用性和独立性,更少地依赖于应用领域和计算机硬件环境,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GIS的应用从解决比较简单的规划管理问题(如道路、输电线等)转为更复杂的区域开发和决策问题,例如土地利用、沙漠化、城市化、环境与资源评价等。随着GIS与卫星遥感技术的结合,GIS开始用于全球变化与全球监测。80年代是GIS发展具有突破性的年代,仅1989年市场上有报价的GIS软件就达70多家,并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GIS软件,如:ARC/IN-FO、MicrostationSICAD、Genamap、System9等。
进入90年代以后,微机地理信息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性能也得到了极大加强,向综合性、智能性发展。GIS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确定性产业,投入使用的GIS系统,每2~3年就翻一番,GIS市场的年增长率大于35%,从事GIS的厂家超过300家。GIS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愈来愈多的国际性会议以GIS为主题,愈来愈多的学术刊物以GIS为标题,愈来愈多的学科,如地理学、工程学、森林学、城乡规划、计算机科学、测绘学、航天遥感、矿床地质、水资源等都把GIS作为发展方向。国家和地区性的GIS研究中心在美、英等主要西方国家中建立。
二、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始于70年代末期,它的发展基础是计算机制图、计算机技术、计量地理和遥感技术。
1978~1980年为准备阶段,主要是进行舆论准备,正式提出倡议,开始组建队伍和实验研究。
1981~1985年为起步阶段,主要是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理论探索和区域性实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地理信息系统规范。1981年在四川渡口二滩进行实验,以航空遥感资料为基础,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库模型设计;1984年开始,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着手组建国土基础信息系统;1985年国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实验室成立。
1986~1993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地理信息系统被列入国家“七五”攻关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实际效益,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计划:研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规范和标准,解决信息共享和系统兼容问题;开展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模式研究;研制和开发软件系统与专家系统,全国建成了一批数据库、开发了一系列的空间信息处理与制图软件;完成了一批综合性、区域性和专题性的信息系统。
1994年以来为软件商品化阶段,在国外成熟软件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带动了具有自主版权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的的崛起,一批起点高、功能强、价格低廉的国产软件相继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为客观地了解我国GIS基础软件的开发水平、开发现状和产业化前景,推动具有我国自主版权的GIS基础软件的健康发展,国家遥感中心、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中国海外信息系统协会从1996年开始对国产GIS基础软件和专项应用软件进行测评,从四年的测评结果来看,国产GIS软件的发展情况喜人,软件的功能、性能、品种和商品化程度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完全可以在相关领域内实际应用,与国外优秀GIS软件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个别领域已经超过了国外GIS软件,在微机(PC)GIS软件和某些应用领域具备了与国外软件竞争的实力。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趋势
GIS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对人们的期望和要求来讲还远远不够,GIS的进一步发展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地理数据的管理与操作管理
在一个多种数据类型并存的混合系统中,如何实现各类数据的随意操作和有效管理,这是现今信息媒体多元化新时代的一个突出问题,它比单一地图数据库的操作要复杂得多。信息资源库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地理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图像库、文件库和声音库等。
2.数字制图技术
纸基地图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利用数字地图库直接生产纸基地图,即数字地图环境下的自动编图的核心是数字地图的自动制图综合技术,它比屏幕显示为目的的电子地图的制作要复杂得多,要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目前仍视为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此外,还应包括建立基于地图数据库和GIS技术集成的地图生产系统。
3.“3S”集成技术
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时间不一,理论基础和技术特点也不尽一致,但它们的学科性质是相通的,即共同研究、表达和分析地球科学信息,在逐步发展过程中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三者的结合覆盖了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使GPS、RS、GIS构成的卫星对地观测系统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4.空间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
可视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将复杂的科学现象或自然景观,甚至十分抽象的概念图形化,以便于理解现象、发现规律和传播知识。虚拟现实也称虚拟环境或人工现实,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级人机交互系统,构成一个以视觉为主的可感知环境。空间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可用于制作动态地图、地形环境仿真、地图设计制作等方面。
5.三维GIS和时态GIS技术
在地质、矿山、地下水、大气、环境等方面,人们不仅需要研究现象的二维分布,更需要研究其三维空间分布甚至与时间有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因此,对于真三维和四维GIS的需求更加迫切,而真四维是在真三维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维。
6.网络GIS和WWW GIS技术
由于万维网具有开放性和友好的用户界面,它迅速成为网络信息处理和分布的主要工具。在服务器端,GIS软件系统通过CGi(连接器)与万维网的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服务器相连;在客户端,有万维网浏览器以HTML(超文本标注语言)建立用户界面。
E. 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其一、
随着地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对于“人地”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其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宇宙深空探测领域的不断深入,
对于“地外”星体及其空间环境的探索研究,
也将成为地理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
F. 现代地理学发展有哪些趋势
近代地理学
(一)创立:洪堡、李特尔(德)
洪堡
正确揭示了自然界各种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把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统一的、充满内在联系的、永恒运动的整体;
探讨了地形、气候与植物的关系,创立了植物地理学;
制作了世界第一幅等温线图,提出了大陆性的概念;
提出花岗岩、片麻岩等岩石的火成岩成因;
提出“磁暴”这一科学术语,发现地磁强度从极地到赤道递减的规律。
李特尔
确立了地理学的概念体系,把地理学从博物学、一般的自然科学中分立出来,将地球表面作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他倡导近代地理学的因果关系研究,比较研究和形态地理研究,在地理学科学体系、科学思想的建设上做了奠基性的贡献。
(二)西欧、北美近代地理学
英:麦金德、奇泽姆、赫伯森
法:白兰士、白吕纳
美:戴维斯、哈特向、巴罗斯、鲍曼、索尔
(三)俄罗斯及前苏联近代地理学
道库恰耶夫、巴朗斯基
(四)中国近代地理学
张相文
我国第一批近代地理学家:竺可桢(气候学)、翁文灏
G. 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对于这个问题,地理知识与旅行资讯专家——地理答啦认为,地理科学大有可为,但应该大处着眼,细微着手。
以下来谈谈地理答啦对地理的认识。
首先说说地理科学的重要性。地理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人们常用“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广博,可见地理代表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在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中,人类社会的城市规划、农业生产、工业布局、交通物流、军事行动、地质勘探、天气预报等,都离不开地理,可以说,离开地理人类将寸步难行。但是尴尬的是,地理对与人类的重要性,恰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它无处不在,顷刻不离,但却又很难直接转换成经济利益,这就让很多喜欢地里的人面临艰难的选择——喜欢地理,却又不能拿地理当饭吃,怎么办呢?也正是这种尴尬,才会让人产生题目中的困惑:地理科学的前景如何?
对于地理科学的前景,地理答啦认为:地理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必定大有作为!但在实践中,不能简单地把地理作为研究对象或事业来干。因为地理是一门庞杂的学科,包含了太多内容,对着地理这个概念,会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
立志于地理学科的人,可以参考立志于音乐的人——对于音乐学科来说,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很难、很空。但是要成为一名歌手、作曲家、钢琴家、乐队指挥,却是相对容易,也比较可行的事。因为音乐这个概念涵盖的子门类也很庞杂。同理返回来说地理,地理子门类庞杂,涵盖地形地貌、地质矿产、气候气象、生态植被、交通物流、城市建设、行政区划、地图绘制等等,大而空泛的研究地理很难,拿地理当职业很难。但选择其中一个子项,去深入学习研究其中一门,成为地质学家、城市规划师、地图绘制员、旅行家、物流师、地理教师等等却是相对容易的。
这就是我说的大处着眼,细微入手。
以上。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热爱地理。
H. 现代地理学发展有哪些趋势
世纪的地理学,将成为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回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举答的科学。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1)地理学与相邻学科交叉、渗透、汇合的趋势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
(2)地理学内部分支学科间的发展更趋合理、协调和统一;
(3)地理学中微观机制的地理过程研究将进一步深入发展;
(4)紧密结合实际,不断拓宽应用研究领域;
I.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该如何了解地理学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求教!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了解最新动态当然就要看论文了,看现在的科研情况,看现在专家都在研究着什么,这代表这方面的发展动态。多看看《地理科学》期刊。
J. 自然地理学学科发展趋势有哪些
1、自然地理学的“多元化”发展:
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扰动强度的不断增大,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体特征被重新解构,自然地理学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表现为自然地理学的“文化转向”、自然地理学“政治化”和“生态化”倾向等。
2、自然地理学的“全球化”视角:
自然地理学认识到传统小尺度、短时期和当时状态的研究,既导致学科分裂,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所局限。
3、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多学科之间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丰富了自然地理学学科内涵,提高了研究水平,并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4、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
自然地理学为社会服务的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趋向于多元化。可以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发挥作用,为国家建设和人类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