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理:干湿季交替什么意思
干湿季交替指的是某些气候类型的典型特征。比如所有的季风气候,草原气候就是干湿季明显,也就是分旱季和雨季。有些气候是年雨型的就没有干湿季了,比如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等。
❷ 地理知识,什么是干湿季,有什么影响
基本气候类型中,如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其降水季节变化非常大,也就是说一年中有一段时间降水异常多,但也在一段时间降水异常少,那么其降水多的那段时间就是湿季,降水少的那段时间就是干季,这种一年中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现象就可以说是干湿季分明。(另:在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这句话往往用来形容热带草原气候)
❸ 地理气候的湿润,温和,炎热,干燥,多雨,少雨,高温,是指气候或温度多少具体的!要季节的!
降雨量(单位为mm):
0~50mm为干燥,51~99mm为湿润(少雨介于干燥和湿润之间,很难分得清,大概是35~65mm吧,不准确),100mm及以上为多雨。
气温(单位为℃)
0℃以下为寒冷,以上至22℃为温和,23℃以上为高温、炎热。
季节受气候的影响,但大多数为: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但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各气候的季节都不一样,很难说得清。
亲,望采纳!
❹ 干湿状况中什么地区和什么地区的分界线气候分类中什么气候和什么气候的分界线
读图分析可知:
(1)图中干湿地区的名称:A是湿润地区,B是半湿润地区.
(2)图中气候类型的名称:C地属于高山高原气候,D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水稻、小麦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4)图中①和②表示的是夏季风,其中①是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②是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夏季风给我国带来丰富的降水.
(5)我们把受①和②气流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6)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从东南沿海行西北内陆递减.
故答案为:(1)湿润;半湿润;(2)高山高原;温带大陆性;(3)800;亚热;暖温;(4)东南;印度;(5)季风;(6)从东南沿海行西北内陆递减.
❺ 地理:什么是旱雨两季,分旱两季,干湿两季
只是一种气候名词,指的是一个地方的局部气候。比如说
热带季风气候仅分部在亚洲南部,南半球没有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多雨。
成因:夏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所以,夏季热带季风气候受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交替控制。
冬季,主要由海陆热力差异的原因形成。
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的均温值>15℃。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季节分配为夏雨型。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大致每年5-10月大陆低气压北移,这时北半球热带草原上
降水和气温分布图
盛行从几内亚湾吹来的西南季风(又称几内亚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湿季。11月到次年4月,大陆低气压南移,北半球热带草原盛行来自北回归高气压带的信风(哈马丹风),十分干燥,形成干季。南半球热草带草原的干、湿季节时间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而如果干季延长会出现旱灾情况。
❻ 什么是干湿区(干湿区定义)
一般是从干旱到湿润过渡的一片区域
❼ 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情况!
正确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
在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下册驾驶教学用书》中,气候对城市区位影响有以下的表述:“我国气候的巨大差异影响着城市的分布。教材突出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两侧城市的分布情况。若以400毫米和1 0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的话,可以把全国分成3部分,45.4%(212个)的城市分布在面积占全国约1/5的南方湿润地区,有同样多的城市(212个)分布在面积占1/3的北方半湿润地区,9.2%(43个)的城市分布在面积占2/5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此使人感到困惑:我国的干湿地区的界线到底是多少毫米降水两线。
其实关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在初中地理中明确提出了干湿地区划分的标准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也就是说划分干湿地区不能单纯分析降水量的多少,而应该同时分析这一地区的蒸发状况。同时在初中教师用书中还有:“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时,应该叠加年降水量分布图,特别是对应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应地形区、温度带分布等,以加深印象,此图中还有一个特别应该注意的地方,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区,其原因是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因此较为湿润,这是干湿地区划分标准的最好佐证。”
严格的说干湿状况的划分采用的是干燥度。干燥度指有植被地段的最大可能蒸发量①与降水量之比值。比值小于1,表示降水有余,气候湿润;比值大于1,表示降水量不敷蒸发与蒸腾所需的水量,气候干旱。
在我国其划分大体如下:①秦岭-淮河以南、川西山地以东的广大地区,还包括东北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干燥度小于1,是我国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多为森林,农田以水田为主;②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干燥度1.00—1.49,属半湿润区,区内自然植被为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农田以旱田为主,水田只出现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③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天山山地等,干燥度1.5—4.0,属半干旱区,区内自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农田以旱地为主;④我国西北部的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阿拉善等地,干燥度大于4,区内自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和荒漠,以畜牧业为主。
❽ 中国地理:干湿地区的划分(具体到省份)
干湿地区划分:
1. 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2. 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3.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
(8)地理干湿状况是指什么扩展阅读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中国的“旱极”。
参考资料网络——中国地理
❾ 中国地理:干湿地区的划分(具体到农业)
干湿地区 年降水量 分布地区 植被景观 农业特色
湿润地区 800毫米以上 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森林 水田耕作业为主
半湿润地区 400—800毫米之间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的东南部 森林草原 以旱作为主
半干旱地区 200-400毫米之间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 草原 牧区与半农半牧区
干旱地区 200毫米以下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绿洲 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
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❿ 请问一下地理中的干湿与暧湿的区别!
冷与暖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湿”参与其中,与其说它们是地理的概念,不如说是生活中的人体感受:摄氏15-25度人体感觉最舒服,我们称之为“暖和”(15-20度叫温和),如果稍加运动,就会出汗,感觉为热,这种热是人体发热,加上自己汗液蒸发形成了人体周围的湿度大(发汗不容易停止就表现为“湿热”),当一个人在地理环境中经常表现为“有汗难干”的感觉时,我们称之为“湿热”,同样在这个地方,当我们感觉不热,皮肤或者衣物经常有湿漉漉的时候,那就是“冷湿”。
地理角度的“冷湿”与“暖湿”是相对于地区与季节之间的气候(天气)变化而言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同一个地方,因为天气状况或者天气趋势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感觉:春秋两季因为冷锋云系产生的降水天气给人们的感觉往往是“冷湿”,暖锋云系产生的雨天给人的感觉是“暖湿”;
二是在东西南北不同的地方,空气的湿度本来就不一样(沿海湿内陆干,多雨多林区湿,少雨少林区干),因此同样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沿海地区多表现为“冷湿”,内陆地区表现为“干冷”,同样在暖空气作用下,在低纬度可以表现为“暖湿”、“干热”,在中高纬度则表现为“冷湿”或者“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