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为什么现在有些往乡村转移

地理为什么现在有些往乡村转移

发布时间:2022-05-17 11:40:41

‘壹’ 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什么乡村人口要向城市迁移

你这样写好了 因为中国人2000年的封建思想依旧没变 大多树农民都认为自己现在的人说不够好所以才回去过好的生活而什么是好的生活呢就是去城市,在他们的眼里城里人似乎比他们要有钱,生活条件好,不关是吃的住的穿的都要比他们现在要好的多所以居于现在的农民来说能去城里就能过上好日子的想法的人还是有不少的,但是他们的真的过上好的生活了吗 .....有的家搬到了城市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 又要吃饭养家糊口所以只有去做小商贩 去卖菜的收破烂的工地上搞建筑的都有相反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打破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收政策免去了农民的税以及给了相映的补贴 现在有些在农村的种粮大户们比当年在城市的那些人要富裕的多,我们国家政府现在就是在大力发展农业注重粮食增收所以要改变的就是现在这个现象.
看见了你的问题虽然才5分我晕不错不错拉能 把我写的给个准确答案都不错了...

‘贰’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最主要是影响 多说但别说废话

农村人口城市迁移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80年代以来,从不同学科研究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①的成果迅速涌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的色彩。在经过早期以数量型为主的迅速发展后,现在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本身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本文将对1978至1998年中国(大陆)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专题②,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也补充了一些《人口学》专题中没有收录的论文,由于迁移研究、特别是城市化研究散布于众多学科,以及检索手段的不完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

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科学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由宏观背景和政策需要等因素所决定,早期人口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口再生产方面,有关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研究很少见,只有一些介绍国外人口迁移状况和政策的资料零星散布于各类期刊。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迁移特别是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迁移调配纳入了国家计划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口自由流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有关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显化及其转移问题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逐步向相关问题和学科扩展,形成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格局。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人口流动问题的关注,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东中部若干特大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流动人口调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首次全面调查了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为迁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进入90年代以来,政策研究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继续对80年代后期开始对社会形成强烈冲击的“民工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带有浓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特色。

‘叁’ 现在农村里的“一户多宅”真的都要拆吗

应该要拆的吧,毕竟这几乎算是违章建筑了。农村的宅基地政策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发生着变化,变得越来越规范了,在农村当中,由于以前一些历史遗留的因素,一户多宅的情况非常的多见,很多农民都是有两处以上的宅基地的,现在明确要求农民要一户一宅,一户多宅的情况不允许了,多出来的宅基地建造的房屋是要被拆除的,那么农村“一户多宅”都要被拆吗?其实有3种情况能幸免,快看看你在其中吗?

这个还是要看所处的地理位置吧,有些是需要拆的。农村一户多宅的现象,会被村委重点关注,如果是一户多宅,而不符合相关规定,是有可能被拆除的。但是上文给大家介绍的这三种情况,是不用被拆的,所以农民朋友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自己被误拆。

‘肆’ 地理作业:为什么农村人迁入城市,这样会给城市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又有什么解决方法300字文章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在对三种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各种形式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一).集中型城市化
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国所实行的户籍制度在特定时期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扩展,这一制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3]。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众所周知,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导农民进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量人口滞留农村的局面如不尽快扭转,不仅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还将长期抑制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所以,我国应尽快逐步改变现有的落后的户籍制度,为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2 .进城外来工的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
城市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建筑业、工业等就业岗位;进城的外来工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北京市2003年统计资料显示,进城外来农民工对北京市2003年GDP的贡献率在10%左右。同时,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就业学到了各项非农就业技能,感受到了城市文化,领略到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样,进城务工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中农民进城打工却受到很多不合理的限制,而且他们的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同样另外一个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也成为诸多媒体所关注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一个长远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如2004年初开始报道的泉州工人严重短缺的情况,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城市信用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招工春荒”现象在福建省泉州市2004年再次出现。原因何在?泉州市有关官员认为:一是有些小企业拖欠工人工资;二是劳动环境差;三是工资待遇低。创造好的“打工环境”,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是从关怀弱势群体、以人为本的要求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政府都应该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尤其是在当前打工者尚没有完全组织起来与强势力量进行博弈时,政府的作用更显得重要。
(二). 分散型城市化
分散型城市化是指城市经济活动、人口向外扩散。它意味着大城市城郊及其周围非城市地域的迅速发展。分散型城市化在空间形态上又可分为两种形式:(1)外延型(或连续型)城市化。即城市从地域上逐渐延伸,形成规模不等的“城市带”或“城市群”。(2)飞地型(或跳跃型)城市化。即大城市为了长远发展的需要,在距自己一定距离处新建一个城市或使原有居民点发展为城市[4]。分散型城市化在城市的中级乃至高级阶段占主导地位。而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分散城市化的问题。
1.大城市病日益突出
当今中国的大城市病已经相当严重。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困扰着城市的进步[5]。今年来我国大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圈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而许多特大城市也开始着手兴建“卫星城”希望能解决大城市病的诸多问题。如北京市改委主任丁向杨在北京市十二届人大会议上向市人大作报告时提到,北京市将按照现代化生态城市的标准,公开招标确定高水平规划设计,建设几个适合五十万以上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卫星城”,借以来疏散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但是,实际运行中发展“卫星城”很多的时候却是使城市更加“臃肿”,“城市病”的现象更加突出。因此,解决城市病问题,在发展“卫星城”进行分散型城市化的时候同时应注意不要把城市变的更“臃肿”。
2.城市职能转化不明显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集中化”为特征,第二阶段则以“分散化”为特征。于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或“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我国一些发达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已出现了生活富裕起来的阶层从城里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也就是说,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市郊化阶段”。发展“城市圈”“卫星城”需要注意到城市职能和周边郊区职能的转化和协调发展。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中心城市应该不断加强“城市带”和“区域经济”的规模、布局、功能的完善。城市职能的不断演进,是中心城市良好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大城市病、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旧地型城市化
旧地型城市化是指原来的农村地区,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或者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建立,或者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就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 、城乡劳动力严重过剩;中国农村的繁荣,必然要通过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来实现,现有的大城市无力吸收数以亿级的农村人口,只能以投资少、设施简单的小城镇、小城市起步。通过对我国现实的分析,就可以暴露出农村地区城镇化中的一些问题。很多问题产生于农村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同时又阻碍着本地区城镇化的进行[6]。
1.农村地区区域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初见成果,在进行新一轮深化改革成果的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摸索前进。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面临着新一轮城镇建设的高潮。我们知道,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中介,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同时也应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现在很多地区仍存在盲目上项目、造成重复投资的情况;不仅造成了很多浪费,更重要的是贻误了时机,使城镇化现代化过程滞后。由此,作为与农村紧密相连的城镇建设,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切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模式。比如在一些西部落后地区,因为其经济基础薄弱、资源短缺,开发初期启动相当困难。为迅速提高落后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可建立优化的产业发展顺序,即首先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第三产业,如旅游、商贸等产业,以其促进地区发展资金的原始积累,并沟通外界,为合理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打下基础。而后相应发展其他适合本地区的产业和相关工业,由此带动本地区的合理持续健康发展,切忌急于求成。
2.注意城镇化中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
农村地区的城镇化,是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生产在农村地区的普遍和发展,与此相适应的是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化服务的完备。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城市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我们不仅要加快农民进城,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培训就业以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人口综合素质,使村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基础教育是影响我国未来综合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教育资源呈不均分布,地区的文化水平低下势必影响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加强对农村人口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对城市化主体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城镇(市)化进程中需要长期重视和亟需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伍’ 分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高中地理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 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标志,这种因社会进步而推动劳动力必须转移到具有更高劳动生产率的活动,。所以无论是流入城市还是从事农村其它产业,农村劳动力都将取得更高的收入。
但是由于河南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还没有完全从传统农业经济和农业社会中脱胎换骨出来,第二、三产业和城镇的接纳能力弱小,所以河南省大部分农村劳动力主要转向东部沿海城市,以增加收入。
(二) 加快农业现代化
自由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的平均利润率必须提高到全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否则就没有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这种内在的推动力促使着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来提高生产率。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土地承包经营后便可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促进了社会劳动力的分工。并且由于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促使政府对劳动力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务市场法规制度以及户籍管理制度、住房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有利于维护更多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我国后续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不高,规模不大,所以城镇发展空间还很大。
(四) 提高农民素质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只有具有一定能力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够顺利脱离农村进入城市,这就迫使农村劳动力加快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之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虽然河南农村劳动力素质一般较低,转移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和技能培训人员的比例小,但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素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 造成农村家庭结构不合理
中国即将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由于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大部分农村出现了“空巢老人”的现象;另外,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平均收入低及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难等一系列问题,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老人被迫承担教育孙辈的“隔代责任”,孩子得不到父爱母爱,老人得不到关注,农村家庭结构很不合理,由于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所以该现象特别严重,急需解决。
(二) 并不是真正的转移
现实情况是,中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不是真正的转移,他们在城市只是简单地打工挣钱,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中去,这些剩余劳动力在城市没有住房,也不能享受关于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这也是河南省的外出务工人员在东部沿海城市的生活现状。
(三) 导致部分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外流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失去强大的动力。在某些区域甚至大部分土地荒芜,无人耕种,成了名副其实的“空村”。但是这种情况也为我国加快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河南省要在这当面加紧探索,争取为其他地区的在处理类似问题上做好榜样。 (四) 是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难以消除的症结所在
中国经济的外延增长很大程度来源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在这种结构下,只要付出高于农村收入水平的工资,就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这种转移是低层次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使企业采取雇佣更多劳动力的方法完成对技术进步的替代,这样不仅不利于第一产业的发展,反而更加阻碍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是未来河南省在处理劳动力转移问题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陆’ 高中地理里面的城市化是什么意思呀

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
这是高中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大批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的最明显表示是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大
表现为:一、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出现城市群
会,由于城市人口增多,环境恶化,城市人口向乡村转移,称之逆城市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柒’ 产业转移多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为什么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于转移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承接地可以加快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移可经使各地区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产业的分工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地理景观,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往往由乡村地区变为高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也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产业转移地往往会出现就业机会减少,出现失业人口增加的现象;而对于产业承接地则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捌’ 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

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政策性限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进程与增加就业成正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从业人员就增长6%以上。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难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减少政策性限制,为农民进城、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降低成本提供方便。工业化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力量,但目前我国乡村企业分散,不利于城镇规模的扩大,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不利于吸纳大批剩余劳动力。因此,要注意引导乡村企业向城镇集中发展。

‘玖’ 乡村地理学在政治上的变化

近年来,乡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主要有:乡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以集镇为中心的乡村居民点结构体系的改造和建设;乡村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及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利用与保护;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关键词  乡村,资源,劳动力,经济,社会,结构,效益。

‘拾’ 【地理】人口迁移对迁入区(城市)和迁出区(农村)的分别的好处和坏处

迁入地:
好处:1.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了经济发展;2.提高了人口迁入地的城市化水平,促进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3.提高了人口迁入地的经济竞争力,活跃了市场;4.有利于人口迁入区与迁出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坏处:1.增加了迁入区教育、交通等公共设施的负担及城市管理的难度;2.增加了人口迁入地区环境的压力,加大了人口迁入地区的就业压力和社会治安压力;3.加大了迁入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
迁出区:
好处:加大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的联系,增加了经济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2.缓解了人口迁出地区的人地矛盾,减轻了就业压力,有利于广大农村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坏处:1.导致人口迁出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人口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导致人口迁出地区性别比例失调及“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问题。

阅读全文

与地理为什么现在有些往乡村转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