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地理课美国如何引入

地理课美国如何引入

发布时间:2022-05-17 16:18:39

A. 地理《美国》的教学反思谁有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作用及设计思路

《美国》是六年级第一册世界分国篇中的内容。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从面积来说,美国位居世界第四;从人口来说,美国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此教材把美国列为重点介绍也是北美洲中唯一介绍的国家。同时通过学习美国的地形地势特点可以了解整个北美洲的地形地势特点。

本教材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居民、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的特点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美国工农业的特点和美国的主要城市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很全面,所以《美国》一课至少需要二课时(第一课时:自然地理,可以从阅读分析各种地图来学习;第二课时:人文地理,不仅需要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还要有用地理思维去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分析都是针对第二课时)。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亚、非、欧洲的九个国家,所以学生对国家地理的学习过程、学习框架和学习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对美国多多少少有些了解,新闻中常常听到,日常生活中也会谈论到,较感兴趣,所以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的知识,便于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

2、 教学目标及依据

1) 知识目标

知道美国的农业构成和经营特点以及主要的农产品;了解美国的主要农业带;知道美国的主要工业部门和依托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工业特点;知道美国工业的地区分布;知道美国的着名城市和风景名胜。

2)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综合的观点,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认识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会读图获取农业带、工业区的分布,提高综合分析和识读各类图表的能力;学会读统计图了解能源消费的现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

3) 情感目标

从美国现代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新兴工业在世界的优势地位,使学生懂得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树立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观点。

4) 依据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有很有特点,要了解美国的经济,就必须了解美国的工农业特点,而且必须从各类图表的识读来综合分析,同时使学生懂得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从小热爱学习、好好学习。

3、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1) 教学重点

美国现代化工农业特点;美国农业带和工业区的分布;人地关系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展。

2) 教学难点

人地关系如何更好地协调发展

3) 依据

要说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就必须从美国的农业和工业入手,掌握美国现代化工农业特点,美国农业带和工业区的分布,所以这是本课的重点。

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世界各国包括美国都必须清楚地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促进人地关系更加协调地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 学法分析

学生学会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和书籍收集整理有关美国的资料,掌握这种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且课堂里让学生相互交流资料并讨论,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学生通过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意识到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用所学知识去揭示地理现象,并通过讨论分析,做出判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学生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对比我国与美国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国家间的地理差异,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并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联系实际的方法来学习,比如联系“孙桥农业区”的开发情况,引导学生可以了解我们上海的实际情况,或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三、 教法分析

学生对美国的情况是有较多的了解的,在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些已有的知识储备,充实讲课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学习国家地理,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地掌握一个国家的各方面的情况,而应突出重点,抓住这个国家的地理特色,归纳出其主要特征。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学生探究式教学方法,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作用,抓住重点,设计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环保意识。

通过各种地图和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能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获取新的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自制课件,利用大量相关的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 教学程序

1、 引入新课

第一课时已经分析了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而农业生产与这些自然因素关系密切,所以由复习提问美国的自然条件,引出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通过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意识到经济发展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

2、 讲授新课

由表格“美国农作物的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的地位”,让学生分析讨论美国农业的地位并得出结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是美国四大农作物。

提问:除了自然条件优越以外,还有什么因素为农业发展提供条件?让学生讨论美国高度现代化农业的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广泛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生产),同时让学生对比我国农业与美国农业的特点,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联系上海的“孙桥农业区”的开发情况。

看“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请学生说出美国由南往北和由东向西的不同农业带的名称,认识到美国农业生产地区分工明显的特点。

由说一说:生活中的美国工业产品,导出美国现代化工业。并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分析说明美国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先进,生产能力大,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并让学生再次感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看“美国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从资源和交通条件来分析美国工业区工业发展的原因并了解三个工业区的分布。

公路运输和交通促进了工业发展的速度,美国被称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是世界上公路建设最完备的国家,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世界石油产量”图和“世界石油消费量”图,提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业生产国,但它为什么每年仍需要进口大量的矿产品?学生可根据各国人均消费的石油量,交流自己的看法。同时,让学生思考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与能源消费会给美国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进一步思考哪些影响会牵涉到全球?(如温室效应、酸雨)该由谁来负责?培养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和环保意识。

学生相互交流课外查找到的美国的着名城市和风景名胜。

3、 总结

地区分工明显的农业: 1)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2)农业带的分布

依托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工业:1)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

2)布局日趋合理的工业区

3)世界公路建设最完备的国家

4)世界能源消费最多的国家

着名城市

4、 课后练习设计

继续收集关于美国的资料,以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并可在班内举行小型展览会。

B. 有趣实用,看看美国小学生地理课怎么上

一般都挺容易的~都是EarthScience看地球的层看石头的特质等等有时候会有少量的动物的解析

C. 谈谈地理课在中学课程体系中的突出特点。

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和实施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它对应了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什么是地理素养呢?地理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地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地理素养的人应当具有以下特征:(1)明白地理科学知识的本质;(2)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能准确运用合适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理论;(3)采用地理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增进其对世界的了解;(4)能够运用地图、略图、脑中地图作空间透视,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将其恰当归类,得出相关的解释与结论;(5)明白并接受地理学、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感受地理学的美、地理和社会之间的相关性;(6)对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更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7)具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可见,地理素养包括了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行为活动。在现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素养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思维活动、和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高中学生对地理学棵的兴趣趋于稳定,他们的兴趣程度反映出对于课程价值的认识,并会受到报考高校有关专业的考试科目以及向往的职业的影响。没有地理学习兴趣,就没有地理学习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地理学习的效果。所以,应尽可能的将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引入地理课程,如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地位及国际争端的地理背景、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我国的国土整治、经济区划、对外开放、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与其相关的自然地理原理,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精神。可以说,激发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地理学习动机的起点,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也是促使地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其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地理环境的性质及其时空变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是鲜活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注意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学习的内容。如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内容,建立地理课程与学生日长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有助于学生体验地理与现实的相关性,理解地理趣味性和挑战性,认识到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第三,深入实践,感受理解地理的价值。从本源上说,地理知识的获取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野外调查中得到的,通过野外考察、实际观测采样、社会调查获取地理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地理知识。可见,学习高中地理课程不能仅仅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取宜从社区、地区开始,逐渐扩展到国家、世界;同样,各种地理原理和方法都需要实践观察、动脑实际操作以帮助理解,各种地理理论需要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验证,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积极进行教材、课程、教学形式的改革,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与生产生活实践想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他们自己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去解决问题,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进一步认识地理的作用。
第四,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阔视野,注重学科间的结合。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如何选择对自己有用、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是一个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地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教学过程必然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实施教学。通过让学生分析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有助于正确审视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学会地理思维,提高地理学系的效率,扩展知识视野,增强终生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是异地球表层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与相邻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也关系到日后从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效率。地理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它可以将物理、化学、生物、经济、人口、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综合有关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如对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地理学有具有极强的学科渗透性,许多问题,如人口、经济、政治、疾病、竞技体育等,都可以纳入地理学的视角进行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国内外市场的分析预测,从区域经济贸易到文化往来的交流,从信息高速公路的利用到网络经济的开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者、消费者,都离不开对基本的地理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重视地理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尽可能发挥地理课程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学科渗透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地理课程的价值。这样,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展复杂问题的研究、拓展地理应用的范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五,多从地理学的视角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习一门科学,最重要的是学会这门科学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技术体系。美国科学院新出版的《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这样认为,地理学的视角有三:一是从相互联系上认识事物;二是从时间变化上认识事物;三是从空间分布和空间差异上认识事物,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地理学的世界观。它总结地理学的技术体系有三:一是通过观测调查获取地理信息;二是运用多种方法分析处理地理信息;三是运用地图等工具展示地理信息,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地理学的方法论体系。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地理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和地理思维去审视自然现象和社会实际问题;要有意识地了解反映地理学课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得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提高运用地理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现实中各类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六,改革传统的地理测评机制,促进知、能、情的协调和人的全面发展。考核与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传统的地理评价过多地侧重于知识的掌握,即学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的评价。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显然是不完整、不科学的,必然导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僵化,学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模仿,枯燥乏味的记忆。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荡然无从,地理学科的地位也与日俱降。改变传统以知识传授与知识测评为中心的教育测评机制,建立起知识与理解、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核心的三维课程目标,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共同发展,以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因此,中学地理的考试方式和测评体制应当进行彻底地改革,要将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环节包括进去,要把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内容包括进去,考试方式应该多样化,即使闭卷考试也应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从而加强其对学生能力的引导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即使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基本功能。地理课程的教与学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注意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注重发展学生获取与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处理好存量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从地理学课的特点出发,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D. 日本,美国是如何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

二楼正解哈、
我现在是在美国爱荷华的一所公立高中上课、
这里高中4年、
初中两年、
除了10年级的地理(GCS)是选修课、
其他年级都是必修课、
9年纪的地理课教的是地理没错、
可是和中国有很大的差异的地方就是、
这里更加注重对政治的教育、
也就是说、
这里的地理课是政治、地理、以及一切其它的社会因素的混合课程、
11年级或者12年级、
还有提供心理学的课程、
但那都是作为GCS课程的分支存在的、
有人也把GCS课称为social studies、
我们有教科书、
但是都是在做国家的基础了解的时候、
老师布置读一下的、
附加材料用的很多、
主要是想全面介绍国家的现貌、
哦对了、
国家的历史教科书里也会讲一点点、
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哈、

E. 1、印度工业布局 2、日本与澳大利亚经济异同点 3、美国经济特点 上地理课如何引导学生读图

1.看印度工业分布图、以及印度农作物分布图,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自己就可以得出靠近原料产地的结论!
2.日本为加工贸易型经济,国内资源缺乏,依靠海运条件,进口原料,加工,出口产品;而澳大利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经济发展依赖自己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广阔的草场资源!
3.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一方面要让学生看清三大工业区的分布,可以拿NBA球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休斯顿火箭队,明显以空间工业为主。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搞清主要的农业带,从图上分析即可!

F. 看美国孩子怎么学地理

如何将“死记硬背”的地理课学得有趣、实用?在陪孩子上到相关课题之前,中国妈妈还真没想过!美国小学的地理课不单列成一门课程,而是包含在名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课里,和历史、时事等内容一起上;地理学先从地图入手,教小孩子看懂地图,识别方向,继而是区分城市和乡村,高年级的小学生还必须自己组织材料,通过做手工的方式做州地图,通过这样的学习,小学生确实将地理学成了一门实用的“本领”。

G.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教

一、情感培育法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
而忽视了情感,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
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喜欢“地理课”呢?怎样才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至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
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
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精湛的语
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
“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情景引入法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是“讲”法,即“同学们,
今天我们讲……”,“同学们,现在老师讲……”,
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
书画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老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填“图”来替代翻“书”。虽然是“一字之差”,这也代表着地理课堂
的实质进步的一面。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引入”新课的新方法是多种多样。如在学习“世界人种”时,我引入故事趣闻法说:毛泽东主席在世时,有
一天,在他的书房会见了一位美国友人戴勒时,戴勒在盯看着主席,一句话都不说,主席见后就说,你为什么老盯看我。这时戴勒说,你具有一副东方人的脸。主席
听后直言,我是代表中国人的脸,我们可以演各国的戏,包括你们美国人的戏,你们鼻子长,我们可以加鼻子,可你们是演不了中国人的戏,不能把鼻子割掉,这故
事说明什么?等等,使学生联想到这是讲世界人种特征问题。

三、互动教学法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
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
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
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景,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
学民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
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
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
稚,而出乎课任老师的意料。但老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
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四、内容图解法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图解法就是将
没有地图或有地图需要转换的内容,通过描绘略图或变图进行知识信息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实际
上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
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讲解地球运动、地图知识、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等内容是,运用图解法可以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内容进行迁移突破,
就可以形象直观、化难为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目前地理教学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正视现实,顺应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地理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
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努力让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服务。

H. 世界上,那个国家最早地理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

英国。
英国小学的地理课将世界带入课堂,让课堂与身边的实际生活联接。
地理课(geography),中小学学科科目。17 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所着《大教学论》中首先提出在国语学校增设地理常识,在拉丁语学校增设地理等学科。中国学校设置地理课,始于 1839 年美国传教士布朗(S.R.Brown)创办的马礼逊小学堂。在中国人自办的学校中,京师同文馆于 1876 年后设有各国地图、地理金石等课。1878 年上海正蒙书院及其后许多新式学校均设舆地或地理。

I. 概括美国地理知识(初二地理)

(1)地理概况:

美利坚合众国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几乎横跨整个北美洲大陆,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四。它的领土还包括北极边缘的阿拉斯加以及远在太平洋赤道地区的夏威夷。美国广大土地上包含各种自然景观。从佛罗里达温暖的海滩到阿拉斯加寒冷的北国地带;从中西部平坦广阔的大草原到终年为冰雪覆盖的落矶山脉,其中尤其享誉全球的是壮观的大峡谷、伟大的密西西比河,及声如雷鸣的尼加拉大瀑布。 共有50个洲和一个首都所在地的哥伦比亚特区,有两个洲不在本土,是夏威夷和阿拉斯加。

(2)山河湖海:

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湾。全境由东向西可分为五个地理区:东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两部分。这一地带海拔在 200 米 以下,多数由河川冲积而成,特别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质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泽地。位于这一地理区的佛罗里达半岛是美国最大的半岛。

阿帕拉契山脉位于大西洋沿岸平原西侧,基本与海岸平行,长约 2300 多公里,一般海拔 1000 ~ 1500 米,由几条平行山脉组成。内地平原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长的美国与加拿大边界,南达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兰德河一带。西部山系由西部两条山脉所组成,东边为落矶山脉,西边为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山脉,乃旧褶曲运动后的产物。内华达山脉的惠特尼峰海拔 4418 米 ,为美国大陆最高点,喀斯喀特山脉的雷尼尔山海拔 4392 米 ,仅次于惠特尼峰。西部山间高原由科罗拉多高原、怀俄明高原、哥伦比亚高原与大峡谷组成,为美国西部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地区。大峡谷位于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回曲折、错综复杂的山峡和深谷组成,气势雄伟,岩壁陡峭,为世界上罕见的自然景观。美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系复杂,从总体上可分为三大水系:凡位于落矶山以东,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称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乃迪克河和哈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长 6020 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称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东部的大湖群,包括苏必略湖、密西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总面积 24.5 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 “ 北美地中海 ” 之称,其中密西根湖属美国,其余四湖为美国和加拿大共有。苏必略湖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在世界湖泊中仅次于里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3)气候天气:

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仅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 60 至 70 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区;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气候区。但由于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五个气候区。东北部沿海的温带气候区,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温度为 -6℃ 左右,夏季温和多雨, 7 月份平均温度为 16℃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 1000 公厘左右。东南部亚热带气候区,因受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1 月份平均温度为 16℃ , 7 月份平均温度为 24 ~ 27℃ ,年平均降雨量为 1500 公厘。中央平原的大陆性气候区呈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寒冷, 1 月份平均温度为 -14℃ 左右,夏季炎热, 7 月份平均气温高达 27 ~ 32℃ 。年平均降雨量为 1000 ~ 1500 公厘。西部高原干燥气候区为内陆性气候,高原上年温差较大,科罗拉多高原的年温差高达 25℃ ,年平均降雨量在 500 公厘以下,高原荒漠地带降雨量不到 250 公厘。太平洋沿岸的海洋性气候区冬暖夏凉,雨量充沛。 1 月份平均气温在 4℃ 以上, 7 月份平均气温在 20 ~ 22℃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 1500 公厘左右。

(4)自然资源:

美国的农业、矿产和森林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用地 ( 耕地和牧地 ) 约为 4. 3 亿公顷 ,占地球全部农业用地的10% 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粮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5 ,主要农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矿产方面,铁矿石、煤炭、天然气、铅、锌、银、铀、钼、锆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战略资源如钛、锰、锡、钴、铬、镍等则主要依赖进口。煤炭的总储量为 35996 亿吨,石油总储量为 240 多亿吨,天然气储量为 56034 亿立方米。美国拥有 18 亿公顷的森林,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1.5% 左右,主要树种有美洲松、黄松、白松和橡树类。

(5)人文地理:

17 世纪以前,北美广大原野仅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居住,但经过百余年的移民,这里已成为欧洲人的新家园,而其中最主要的为英国人所建立的 13 州殖民地。 1776 年 13 州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 1783 年美英签定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之后几经协商与改革,联邦体制的美国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19 世纪初的西拓运动和 1861 年的南北战争,不但拓展了疆土,也巩固了联邦政府的中央领导。

阅读全文

与地理课美国如何引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