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它有两种表现: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各地区内环境要素之间有一种协调或平衡,如果某个要素的变化超过了其限度,就会导致彼此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有时甚至带来环境灾害。
例如人类大面积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增加,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盛行,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等。
Ⅱ 如何正确理解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存在
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自然环境或者说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活动相互起作用的那些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复杂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舞台,是人类创造活动重要的对象。自然环境通过人类劳动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自然环境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以人类劳动为中介,自然环境在各个不同阶段对社会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马克思指出,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地理环境是生产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马克思强调一切社会生产力都可归结为自然力。
Ⅲ 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西方社会学理论。地理环境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内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矿藏、生物等。地理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他们认为人同植物一样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的生理、心理,人口分布,种族优劣,文化高低,国家强弱,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等,无不听命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支配。这种理论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产生,当时对否定封建社会关于神的意旨决定社会发展的观念,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用地理环境这种外因论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用自然规律代替社会规律,不仅不能正确解释社会现象,而且必然陷入唯心主义。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孟德斯鸠、美国的布克尔和森帕尔、德国的拉采尔等
Ⅳ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正确性
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是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这一论点萌芽于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人类特性产生于气候,曾广泛流行于社会学、哲学、地理学、历史学的研究中。
正确地阐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助于发展地理学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应用。毫无疑问,主宰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人类社会活动与地理环境发生联系并能加以利用与改造时,才能显示其特性并对社会发展产生加速或延缓的影响。社会发展阶段越古老,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大;即使在原始阶段,社会发展速度也并非与地理环境优越性程度成正比。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均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而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之中。走向另一极端主张无视地理环境和随心所欲地践踏地理环境的地理环境虚无主义,均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也必然在实践中碰壁。
Ⅳ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发展变化的。各个要素通过特殊的网络关系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作为系统有机联系的反映,各个要素亚系统都从属于自然环境系统本身,各个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第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通过系统内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而得以表现的,某一自然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例如,滥伐森林、植树种草对自然地理环境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却是绝对的。一方面,不可能找到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再小的区域,其内部仍然存在着差异。所以,区域才可以一直逐级划分下去。因为各个自然要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们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地域分异上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地域分异规律是研究特定区域自然现象以及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和依据,它是建立在理想条件下的理想模式。
Ⅵ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不同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圈: 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
水圈: 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岩石圈: 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促进土壤的形成
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 山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城市--------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Ⅶ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举例说明
(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五要素组成,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8分)
(2)举例: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气候极其干燥(气候)。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很少或全无(水文),风化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地貌、土壤),动植物极少(生物)。(12分)
(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Ⅷ 如何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或可能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地理环境是上述诸方面及其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复杂系统.不仅如此,不能只从自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来看待地理环境,还应当从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来看待.这样,地理环境不仅和各个地区、各个国家的人类活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而且在今天,整个人类社会和整个地球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复杂的更大系统.
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似乎就是人类活动的背景,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但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或者说,通过对自然物质的调整、控制和改造,以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地理环境不单是人类历史活动的沉默背景和消极的旁观者,它本身就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参与者,是这种活动的对象和材料.地理环境不仅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或不利的条件,它自身也在与人类活动的交互作用中不断改变面貌.自有人类以来,地理环境因自然本身的发展而引起的变化一般来说是缓慢的,而在人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下引起的变化,却随社会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加强而不断扩大、加剧和加深[2].因此,作为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的地理环境主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更具体些说,第一,自然界本身由于自己内部原因而在发生变化,尽管这种变化一般来说是缓慢的,但其中有一些变化终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当的影响.一两千万年至几百万年前的亚非大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某些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给古猿向人的演化带来了有利的自然条件.我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已经为人所习知.而气候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后果,也开始有人探索[4].至于局部地区,短暂时间内的地理环境由于自身原因而引起的剧烈变化,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海啸、洪水、大旱等等,往往对该地区的人类活动产生重大的有时竟是决定性的影响.至于局部地区地理环境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缓慢变化,虽然不那么惊心触目,但也对历史的发展起过或大或小的影响.像唐后期非常繁荣,被称为“扬一益二”的扬州,在这以后由于长江航道的淤塞和海岸线的延伸,失去了海港河港的优势而趋衰落,在历史上并非少见的现象.
第二,在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简单和狭隘的.最早,人们所利用的更多的是获得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随着人类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瀑布、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获得了更重要的意义.如今,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的范围已从陆地表面伸展到了外层空间、洋底和地层深处.而人类所能利用的自然物质、自然力和自然条件也日益增多、扩大和深化.原先不知其性质与用途,或限于技术水平而无法利用的自然物质、自然力和自然条件,像低品位矿石,工业废料,稀有金属,潮汐力,缺乏引力接近于真空的外层空间等被利用起来,参加到人与地理环境交互作用的大系统中来.
第三,自从人类摆脱动物状态,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就通过劳动从单纯依赖于自然界,利用现成的自然条件逐渐走上了改造与支配自然的道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改造的规模日益扩大,程度日益加深,以致今天的地球上遍布着整治过的土地,人工驯化的动物,经过育种的栽培植物,巨大的堤坝,无数的城市村镇,四通八达的道路和运河等,和远古的面貌已经大不相同.后人就在先辈改造过的地理环境中活动,并继续先辈从事地理环境的改造.而这种经过人类改变过了的地理环境,又会给活动在其间的人类带来新的巨大的影响和前所未有的问题.人和自然的关系就是这样不断地扩展、深化和交融.人类控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发展,就越能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克服地理环境对自己的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地理环境的作用是反比关系,仿佛人类社会越发展,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就愈小.事实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和自然的关系逐步进入更宽、更深和更高的层次.许多新的自然条件和人们尚未认识或尚未充分认识的自然规律,随着人和自然关系的扩展和深化而加入到这种关系中来,使人类征服自然的活动出现了新的局面,新的动力,也带来了始料所未及的后果.例如农业的发展带来森林和草原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工业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乃至大气层二氧化碳增加这类全球性的长远问题等.人类对自然的斗争永无止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始终在进行,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历久而又常新的过程.
第四,即使是同样不变的自然条件,在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起着不同甚至相反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洋曾经妨碍了人们的交往,但当帆船、轮船相继出现以后,它就成了人类最重要的交往途径之一.多少年来,外层空间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几乎毫不相关,今天由于火箭及人造卫星的发明,它已经深深进入人类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领域.
总之,地理环境的范围、深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不相同,它是随人类发展而变化的,是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的产物.之所以如此,不仅是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和社会制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人类改造、利用、控制地理环境的能力.因此,我们说地理环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正因为这样,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绝不能忽视地理环境及其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说:“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Ⅸ 怎样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的关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种类的生物。随着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人类。因此大量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自然资源、清洁的空//生产和生活空间和水源,能够容纳人类的代谢废物、生产废弃物,加以清除的改变。
对立的关系:环境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如果人类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出现资源短缺问题;如果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过多,超过环境容纳、清除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Ⅹ 怎样理解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
从人类总体历史发展来看,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形成及文化的传承都有关键性的作用。如黄河流域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2、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气候,恶劣的地理环境阻碍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影响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撒哈拉沙漠区域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又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建设的资源。例如长江、黄河为中国人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河流资源和交通资源,促进了中国水运、贸易的发展。
4、地理环境对国家政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自古以来,地形平缓,依山傍水,周围地势险要是选择政权所在地的重要条件之一。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是中国统一集权封建国家形成的一个有利条件,着名古都洛阳、长安均是地势条件优良的城市,历代以来多次被定为都城。
5、地理环境可以提升经济效益。
优越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社会发展速度;恶劣的地理环境可使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从而延缓社会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