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图、地理图像、地理图表有何区别
1、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信息量大,知识密度高,同样篇幅的地图和文字,往往地图的容量要大得多。而且地图的定位定量准确,形象易记。
2、地理图像即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将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内部特征、运动规律等形象地展现出来,便于理解,有助于培养观察、想象、分析、应用等能力。
3、地理统计图表。图表是把地理数据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理解数量意义、比较异同、分析变化、概括特点等。可以根据定量分析作出定性结论。地理统计图表有折线、曲线、柱状、扇状、饼状及三角形等多种形式,可反映绝对数据、比例数据、多项对比、时间变化等。判读统计图表要看清图例、了解坐标、注意数量单位。根据比较差异分析原因,根据变化幅度分析趋势,根据数量以说明某项论证等。
❷ 地理中的试题“图”,主要有哪些类型
1区域分布图:
突出“知地明理”,是提供地理信息的重要方式,可以涉及到全球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这类图用各种图例、符号、文字、数字来记载和传递地理信息。其内容丰富,直观明了,是地理学习和评价考查的重要工具,是地理学科最为基础的图形语言,也是学科技能考核的重点内容。
2数据统计图:
突出“以量说理”,多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或事物间的比例构成的情况。包括柱状统计图(有纵向的和横向的)、折线统计图、扇状统计图、饼状统计图、三角状统计图等。对这类图形,无论哪一种都是从“定量”到理性的分析过程。
3等数值线图:
突出“以线释理”,如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一环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线状图。等深线与等高线是反映地表和海面以下地理事物整体态势和局部特征的重要手段,具备考查地理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特殊优势。其他等值线图,也多用来反映地理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示意图,是反映某地理事象在一定地域内存在和发展的规模、范围、等级或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地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日期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
4地形剖面图:
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地形图是在两维空间表示三维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能够显示地表形态和地势起伏。剖面图一般是沿某一线段向下作垂直切面形成的更直观形象的解剖,它因为更能从某个角度突出地表现地理特征,所以是高考命题重要取材。
5地理示意图:
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最常见的是显示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因果关系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一般有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通常是借助线段,特别是带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发展趋势之要素等组合成图。它一方面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建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前赡性特征。
6地理景观图:
是具有时间属性的,能够反映地表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其画面(画片、照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直接表示地理事物,更形象、直观,能够反映地理景观的空间分布,显示区域内各种地理组成要素的发展规律,揭示各要素间的深刻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便于对具体区域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研究。景观图中的事物往往具有代表性,所反映的区域较小。要想获得同类地理事物大范围的地理信息,需在从图中仔细提取和总结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丰富联想和借助系统的地理知识,不断使问题升华,使技能提高。地理景观图分为自然景观图和人文景观图。自然景观图,常见的有地质景观图(名山、断层等)、气候景观图、自然灾害景观图(火山喷发、地震照片等)、生物群落景观图(动植物图片和自然带景观)等。人文景观图,常见的有聚落景观图(城市、村落)、农业景观图(耕地、林地和水稻种植业等)、工业景观图(采矿厂、生产车间等)、民族风情、建筑景观图、名胜古迹等。
7变式组合图:
地理试题图像大多是经命题者裁减、叠加或变形变式的“新品种”。由于教材或地图册中的图像,所载区域、信息量、比例尺等因素限制和纸笔测试的制约,往往不能满足命题者的要求,试题图像就需要进行加工,通常采取裁减、变形、抽取、叠加等方法进行图像变异,力求创新,避免重复,也体现考试的公平及能力立意试题的需要。这类图有的是由整体变局部、由综合到专题,也有由单一到叠加、由现实到模式等。另外,还出现多幅图的组合并用。其取材丰富,综合性强,倍受命题者的青睐,而且学科特色与能力也能很好地体现。
在地理学科的复习备考中要重视地理图像的利用,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掌握阅读观察地理图像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图像说明地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对比不同地理景观图片来观察不同地区某一方面的地理特征,也可用地理语言描述或解释地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现象。
❸ 图表的类型有哪些
图表的类型:
1、柱形图
柱形图通常沿水平轴组织类别,而沿垂直轴组织数值,利用柱子的高度,反映数据的差异。人类肉眼对高度差异很敏感,辨识效果非常好,所以非常容易解读。柱形图的局限在于只适用中小规模的数据集。
❹ 古地理图的类型
古地理图有两种类型:①比例尺越大越能反映更多的沉积相类型,甚至微相的细节,以编制沉积相图为宜;②比例尺越小一般只能反映古地理概括性面貌,如一些大规模的板块轮廓和分布、大洋盆地、洋中脊、俯冲带、深断裂、岛弧、碰撞带以及主要沉积类型(组合)等,以编制古地理图为宜。由于古地理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它是一套综合性图件。
古地理图各种类型界线的确定,多依赖于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相互参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条件下,沉积相组合特点不同。特别是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进行矿物成因组合、生物化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对推断历史地理环境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性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可靠的古生物种属所断定的时代和分层,可分析各时代生态环境特征。古地理图多以时代为序分阶段表示古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背景的变化。表示相关物源古代剥蚀区和堆积区的范围及其沉积厚度,有助于分析外生矿床的形成规律。
❺ 地理图例的种类有哪些
集中于地图一角或一侧的地图上各种符号和颜色所代表内容与指标的说明。有些地图集还有图例专页。是识别地图内容的主要工具。图例内容由地图主题及其表现形式和表示方法决定。但其本身应内容完整,结构严谨;符号和颜色的含义要明确,命名应科学、简练、通俗,便于理解和记忆。图例的编排要合乎逻辑。在地形图、普通地图上,编排次序一般为居民地、交通、境界、水系、地貌、植被土质等。在专题地图上,应先主后次,先排第一层平面,然后安排第二、三层平面的内容。类型图、区划图等图例排列应根据一定的分类体系和分级顺序。表示自然要素质量特征的,一般先安排地带性,后安排非地带性类型,水平地带类型一般从北到南按顺序排列,垂直地带类型从高到低排列。凡反映时代年龄和发育程度的地图均由新到老、由发育不成熟到成熟顺序排列。表示数量分级的图例,一般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顺序排列。当制图对象严格按2种指标划分类型时,图例如用表格式排列组合,更能直观地体现其分类原则和指标
❻ 可视化图表类型有哪些
常见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地理图、散点图、气泡图、词云图、热力图桑基图、旭辉图等等
❼ 地图分为几种类型的地图啊
1、区域范围分
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2、专题学科分
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
3、应用分
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4、使用形式分
挂图、桌面图、地图集(册)、野外用图等。
5、表现形式分
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
(7)地理图表有哪些类型扩展阅读:
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
是地图根据制图的要求所表达的内容。包括注记、地学基础。
数学要素:
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的要素。
辅助要素:
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
补充说明:
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题图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可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
❽ 什么叫地理图表
地理图表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和表格,主要有柱状图、面积图、曲线图、折线图、平面直角坐标图、三角形坐标图等,主要用来考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认识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二是根据图表和数据解释说明有关概念的能力;三是根据有关数据和信息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考查形式常以选择题背景材料出现。
❾ 高三的地理学习方法
对高三地理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是准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时间的运算、地球运动的意义(特别是公转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舍得下功夫,准确地理解其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的回答好问题。
如北京卷36题PQ线的东南部属于____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______。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地形区,如何概括气温降水特征,不知道内力作用的具体形式,这些问题是无法准确完整回答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我们不鼓励同学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是保证答题完整、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
二是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
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题中就有4道等高线地形图。二是统计图表,是人文地理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如老课程卷中就有6幅统计图表,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征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你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对区域图,除了从海陆分布、国界、省界、河湖特征、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征外,对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烂熟于心,如天津卷的11题,如果你对中国版图的经纬线分布不熟悉,很难判断该城在天津的东北方向。
三是科学对待热点问题。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如WTO对我国三大产业的影响APEC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欧盟与欧元,印巴问题等都不能不关注。但地理复习中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不同于政治历史等学科,地理试题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地区为载体,考查的内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干知识,如文科综合(1)36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地理的主干知识,河流的补给、气候特征、生态问题等。但你能说它没关注热点吗?它考查的地区是靠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是近年重要的热点地区。第39题关注的东北振兴,但考查的内容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如果单独考查你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如果政治、历史也围绕东北来设问,它就是一个重大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往往成为文科综合命题的核心,但由于复习时间紧,课时少,许多老师和同学就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忽视了全面打基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到头来得不偿失。
综观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题,总的来看命题技巧日益成熟,基本上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对中学地理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试卷偏难、偏怪,特别是今年的文科综合(2),其中的济南泉水题、人造卫星题等,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批评;有些试题知识点分布不平衡,选修内容一点没有,如文科综合(2)、(3)和北京卷;有些试题的答案设计也有问题,如文科综合(2)中的36题的水文特征的答案是: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这显然与中学课本上流量、汛期、含沙量和有无冰期等相差大太。这些对于高三地理复习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地理在文综中的地位认识的偏差造成的,将地理用来拉开分数差距、提高区分度的手段,是中学地理不能承受之重。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中学地理老师应该通过适当的途径来与命题人沟通,也希望命题人能注意倾听来自一线的老师的声音,而不能用三个月不得对试题进行评价来掩盖其中的问题。但命题人能否听到我们的声音,接受我们的意见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认真学、学得较好的同学也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头脑中“印下”地图
从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主要考查方式有识图、填图和绘图。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经常运用图表,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如复习中国行政区时,要掌握各省级行政区轮廓形状、位置和邻省、邻国等情况。
关注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
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特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高三地理,就有必要回顾今年的高考试题,并进行针对性分析,这有利于我们明确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地复习。
注重基础
高考地理内容包括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以基础知识为主,重点掌握区域地理知识。
突出能力
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除了注重基础知识外,还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包括地理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地理成因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和地理评价等。
关注热点
社会热点问题在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考查方式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为切入点,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产生地理背景和原因。
高考地理复习的对策
从上述可知,2004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是注重基础、突出能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在地理复习中应采取以下对策。
建构体系
高考地理知识涉及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和高中地理三大部分内容,知识多而庞杂。如何将复杂知识牢牢掌握是我们复习中应该关注的问题。复习时,一方面要记住一些基本地理事实、基本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要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高中地理《工业地域体系和地域类型》一节知识体系。经常有意识地整理知识,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方法
高考试题中能力型试题比重越来越多。如何提高能力是每一位考生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要想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必须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很多,尽管每位同学方法都不尽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的方法,如分析法、比较法和综合归纳法。最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屡见运用这些方法考查的试题。如2004年高考第二大题第(二)题是分析图表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第(三)题运用比较方法来比较上海和巴黎两城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题分析比较马六甲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地理差异。所以要经常运用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复习。
比较分析法可以是某项地理要素进行比较,如比较中国冬、夏季风的异同点;也可以是两个不同地区之间进行比较,如比较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差异。综合分析法是要学会综合的思维方式,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如2004年高考试题中第49题,分析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化工业基地原因。要从地理位置和交通、资源、能源、劳动力和人才、原有基础等多方面进行分析。2004年高考试题中第46~48题冰岛地理的考查,是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分析该国特色的经济部门,这里考查的就是典型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