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2-05-19 02:55:57

A. 什么是经济环境,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出模式的因素,它包括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等。

B. 经济地理主要研究什么

主要关注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传统经济地理问题,专注于应用和发展经济地理学的定量方法,以及在新经济地理学和机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领域推动学科的发展界限。其中一个研究重点是房地产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监管及其与环境外部/公共产物(如教育和犯罪)和基本城市经济理论的关系。

C. 回答地理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一、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自然资源则是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然环境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

2)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供自然基础;

3)它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4)它影响着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

总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业活动及其分布具有重大影响,但它们最终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与产业布局。

二、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或称人文地理要素)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经济、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如居民地、交通网、行政境界线、人口、历史、文化、政治、军事、企事业单位、

工农业产值、商务、贸易、通信、电力、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疾病与防治、旅游设施,等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的程度。

(3)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地理条件

1、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分布:西部高原(畜牧业)、中部和东北部平原(种植业)、周围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

(1)良好的工业基础;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

(1)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2、林业和特产区:

(1)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2)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

(1)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2)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D. 环境因素包括哪些

1.社会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年龄结构,职业结构,民族结构和特性,生活习惯,道德风尚,以及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历史上形成的文化传统。
2.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规定。
3.科学技术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充分运用,对新技术的开发。
4.经济环境 :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国民经济结构,经济法令和经济政策。以及这会的供求状况。
5.文化教育环境:是指人民的教育水平,对知识技术的掌握程度。
6.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国家的资源状况,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地理气候和环境。

E. 地理环境包括 经济环境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环境包括市场、交通、政策、政治因素、人口、技术、等。环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是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1环境最基本的特征

环境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整体性、区域性、变动性。

1、整体性――指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环境的区域性――在于各个不同层次或不同空间的地域,其结构方式、组成程序、能量物质流动规模和途径、稳定程度等都具有相对的特殊性,从而显示出区域的特征。

3、环境的变动性――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2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1、气候多变,季风影响显着 。

2、地势西高东低,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环境整体(系统)。

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整体。

F. 地理环境包括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是能量的交错带,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壤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交错带上,其厚度约10—30千米。自然环境是由岩石、地貌、土壤、水、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同人类社会直接有关的地球自然环境部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它既区别于作为地球存在条件的宇宙空间环境和地外环境,也区别于人们周围的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而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这一位置上的地形、土壤、气候、水系、矿藏、动物、植物以及其他生态条件等等,是一种社会物质前提的因素。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和经常的物质条件,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它为社会物质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地理环境不能对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方向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的变化极其缓慢,而社会的发展则比较迅速,对于极不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大体相同的社会制度,基本相同的地理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很不相同的社会制度等现象,单从地理环境方面是无法说明的。把地理环境夸大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人类依赖于地理环境,同时又能动地改造它,使之成为人化自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发展,地理环境的面貌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地理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相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实践。

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由于水分不足,地表径流浅或全无,物理风化强烈,风成作用盛行,形成大片沙漠、砾漠,植被稀疏,动物则因食物不足而相当贫乏。以上各要素之间是一环扣一环,一个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当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其它要素因受其影响,相应的也会发生变化。

其次,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再次,全球大小各级自然综合体内部,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整体的制约。自然综合体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其内部各要素和各部分是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要单独改变其中任一要素和部分是困难的。当然,在人类强有力的影响下,地理环境也会发生局部的变化,如由于人工灌溉、沙漠地区可以出现局部绿洲;由于人为滥伐,热带雨林可以局部出现草原及半荒漠景观,但一旦人类的影响停止,让其自然发展,只要大气环流形势不变,最终地理环境仍然要恢复它原来的面貌。这表明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要受到地理环境整体的制约。

G.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定义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对象
1.经济活动内容
2.经济活动区位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关注重点
认识与模拟、规划与调控
学科性质
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于研究对象的客观性质。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存在3种观点:
观点一: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产业布局规律是一种社会现象。
观点二:认为经济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地理学中的技术经济科学分支,因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环境,具体地说是生产力的地域组合。
观点三:认为经济地理学是介于自然、技术、经济3者之间的边缘科学,因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发展受这3方面的因素所制约。多数学者同意第3种观点。
学科特性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地域性 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地域指的是地表的空间。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就是地域性。
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综合性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具有3层涵义:
涵义一,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
涵义二,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
涵义三,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H. 如何理解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从“人地关系”角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②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即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和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
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它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规律。
(2)从经济活动组织过程角度:经济地理学也可表述为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决策的学科,研究如何将经济活动组织落实到地理空间中,也就是确定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位置、强度和关系强调的是组织的原理、过程与方式。其研究任务可概括为:①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
②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方式
③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也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
④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也要分别针对不同尺度的地理空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的组织,更要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I. 经济地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上个学期刚学完,虽然可能每个学校版本不一样,但内容应该差不多的。
绪论就只是介绍一下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整个的体系与其他学科的大概联系。
然后学习经济活动区位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本身也是一个概念,然后结合经济与地理区位来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如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资源等)、交通、整个的人文与自然环境;还会介绍经典的经济学和地理学上的着名区位论,比如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等,也会讲一下关于多部门企业和跨国公司区位。
接着就是经济活动区域分析,分析区域的结构组织、区域经济的发展包括产业集群和经济地域综合体等,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这些,主要就是围绕经济与区域。
以上基本上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当然也会学到经济活动的全球化,那些趋势还有经典的行业案例比如汽车制造、服装加工,也会提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问题。
最后就会介绍一下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进展什么的,其实就是讲讲经典的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还有目前经济学家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路什么。

希望能帮到你啦。

J. 影响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主要有哪些

水陆交通、气候、海运条件、矿藏、农产品产地。

阅读全文

与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