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辽宁三角洲是什么地质形成的
三角洲:也称河流三角洲。顾名思义平面上呈三角形的分布。分为地理三角洲(多指现代沉积)和地质三角洲两个含义,一般不予区分,在不同的问题中加以区分(专业读者都清楚)。地理三角洲也称现代三角洲沉积。地质三角洲沉积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处形成的砂泥岩堆积体。2、沉积体系:主要形成于河流发源地(山麓根部,地质上的洪积锥或洪积扇位置)到深湖或深海的完整沉积区域。该区域的所有水系、植被和水体下的沉积或堆积物以及生物(或遗体)极其活动痕迹(或遗迹)都属于体系。3、沉积体系结构:洪积区(山麓相);泛滥平原;分流河道相(水上和水下两部分);指状前缘相;三角洲海相沉积区(或湖相区)。4、三角洲体系结构:主要是指地质历史沉积的岩石平面位置(区域部位)和纵向上的岩性变化组合特征。一般发育较全的(也称结构完整)体系结构平面上有三个带(三角洲核部、分流河道、指状前缘)垂向上有三层结构(岩性粗细变化导致。自下而上由粗到细或由细到粗变化,反映水体深浅变化)。5、概念:三角洲沉积体系内的水体、化石(生物)和岩性(堆积物)特征统称为三角洲沉积体系结构。地质上主要指岩性结构。地理上主要指水体和植被和生物以及堆积物等。
Ⅱ 关于辽宁省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辽。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省会沈阳。煤、铁、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钢都鞍山、大庆油田全国闻名。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冶金、机械、石化、电子等。主要城市有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铁岭、丹东、锦州、盘锦、营口等。农业主产大豆、玉米、水稻、棉花、油料等。辽宁是着名的柞蚕、苹果产地和海洋渔业生产区。沈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沈阳故宫、清代三陵、辽阳壁画墓群、鞍山千山、汤岗子温泉、义县奉国寺、凤凰山、本溪水洞等。辽宁境内有京哈、沈大等20多条铁路线。
地理概况
辽宁省南临渤海、黄海。隔鸭绿江与朝鲜为邻,东南隔海与日本相望,东、北、西三面与吉林、内蒙古、河北等省区接壤,靠近俄罗斯,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要地。辽宁省陆地面积占中国领土的1.5%。全省分为辽河平原、辽东丘陵(包括长白山延续部分及其余脉千山)、辽西丘陵(包括医巫间山、努鲁儿虎山等)三个地带。境内有辽河、鸭绿江(中朝界河)、大凌河、太子河、浑河、绕阳河等河流,还有海拔708米的千山(全称千朵莲花山)。辽宁省海域面积150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千米,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千米,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
气候特点
辽宁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月均温-18—-5℃,7月均温22~26℃。无霜期125~215天,日均温10℃以上,活动积温2700~3700℃,年降水量440~1130毫米,是东北地区光照最多、热量最富、降水最丰的省份。
自然资源
辽宁省已发现有益矿种110种,占全国的67%。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69种,其中铁矿、磷镁矿、金刚石、硼矿、滑石、玉石、石油、天然气、锰矿等22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7名。辽宁的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现有森林大都是茂密的天然次生林,草原、灌木丛、芦苇、谷地、沼泽等相互交替,植被类型较多。如此复杂的生态环境正是野生动物栖息生存的良好条件,各种陆栖脊椎动物达500多种。
交通运输
辽宁省现有公路里程9万多千米,以沈阳、铁岭、法库、锦州、朝阳、阜新等地为中心,联系全省各市县乡镇。国道有10条。铁路里程约4200千米,铁路运输量占货运总量的70%以上。辽宁内河航运里程750千米,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葫芦岛港等五个港口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其中大连港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航空方面,沈阳、大连、鞍山、锦州、丹东、朝阳等六个机场与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
经济概况
辽宁省工业、农业、交通也都很发达。主要工业有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煤炭、造纸、建材、纺织等,为国家重工业基地。辽宁省农牧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玉米、稻谷、大豆、棉花、油料、烟草。瓦房店、绥中、盖州是国家苹果生产基地,岫岩、开原是国家山楂优质产品基地。沿海渔场资源丰富。
文化习俗
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壮、苗、土家等4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70万,占全省的16%。
省会:沈阳
沈阳市为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中心、通讯枢纽及物资集散地,为中国重工业基地,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教育科研中心和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沈阳市位于辽河平原中部,人口698万。市府驻沈河区。辖和平、大东、皇姑等9区和辽中、康平、法库3县,代管新民市。以重工业、机械制造业为主,工业有机电、医药、汽车、石化等类。沈阳农业主产稻谷、玉米,是全国商品粮的重要产区。沈阳还是联系东北三省和关内的交通枢纽。
“北方明珠”:大连
“大连”这个名字源于大连湾,位于辽东半岛南端,西北濒临渤海。东南面向黄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对,是扼守京津的门户;北面背依东北大陆。腹地辽阔。堪称东北之窗。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大连是半岛城市,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素有北方明珠之美誉。大连自然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的苹果、黄桃、樱桃葡萄等水果和鲜美可口的鲍鱼、对虾、海参扇贝、螃蟹等海珍品远销海外。
千山
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有东北明珠之称。千山又名千华山、积翠山、千朵莲花山,是长白山辽东支脉主峰,海拔708米。千山群峰拔地,万笏朝天,“无松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无处不幽”,是全国着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沈阳故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两代皇帝当年居住的宫殿。占地约6万平方米,有房屋300余间。组成院落数十个。沈阳故宫分中、东、西三路:中路的主体建筑是崇政殿,又称正殿。俗称金銮殿,院落包括三进,南有大清门,北有清宁宫。大政殿是东路建筑的主体。又叫八角殿。大殿八角即是八旗的象征。大政殿周围还有被称为十王亭的十座方亭。文溯阁是西路的主体建筑。由前部分的戏台、嘉荫堂和后部分的仰熙斋构成。
蛇岛
位于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面渤海之中的小岛。又名小龙山岛。岛上有黑眉蝮蛇1.3万余条,而且只有这一种蛇,属剧毒蛇。蛇岛是世界上唯一的只生存单一蝮蛇的海岛。这里食物充足,各种昆虫、鼠类及每年迁徙在此停歇的多种候鸟,给蝮蛇提供了丰富的佳肴。岛上蝮蛇所产生的蛇毒是治疗各种神经肌肉、血液循环等疾病的宝贵药用资源。
旅顺口
旅顺口是大连市最大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244.22平方千米,包括8个景区、72个景点,一年四季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海滨的海岸线曲折,沙滩平缓,是进行海水沐浴的极佳场所,山、海、湾、滩、岛紧密相连,鸟岛、蛇岛、老铁山鸟栈和黄、渤海天然分界线等自然奇景堪为世界奇观;而且新石器时期遗址、汉代牧羊城、唐代鸿胪井和近代战争遗迹等人文景观也颇为丰富。以黑石礁上的石林、白云山上的莲花状地质景观构造等最具特色。
辽阳壁画墓群
辽阳壁画墓群是我国东汉和魏晋时代的墓室壁画群。主要分布于今辽宁省辽阳市北郊的太子河两岸。1961年国务院将这些壁画墓定名为“辽阳汉壁画墓群”。辽阳墓室壁画以表现墓主人生活为主,突出家居宴乐和车马出行等场面。构图比较严谨,形象颇为生动。还注意到了比例和透视关系。这些汉墓壁画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汉代墓室壁画,它通过反映当时地方政权显贵的生活,展现了当时东北地区的面貌。
笔架山
笔架山与葫芦岛隔海相望,海拔100余米。总面积8平方千米。山门上刻着“光耀家国”四个大字。悬崖峭壁的笔架山上有许多道教庙宇。神路又称天桥,是因潮汐冲击而成的一条卵石小路,长约1600米。宽约9米。连接着海岸和笔架山。神路潮涨隐,潮落现,像一条蜿蜒的蛟龙隐现在大海之中,神奇绝妙,堪称笔架山一绝。此外,石猴泅渡、仙女造桥、龟出海等景观也甚为壮观。
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又称九曲银河洞,是一个地下大型暗河岩溶洞穴。洞内各种溶岩景观千姿百态,地下暗河平稳流长,行船览胜,如入仙境。
Ⅲ 辽宁地理环境
辽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即东经118°50' ~ 125°47',北纬38°43'~43°29'之间。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部位,南临渤海、黄海,西南与河北省交界,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东北与吉林省接壤,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半岛相望,国境线长200多公里,南部辽东半岛插入黄海、渤海之间,与山东半岛构成犄角之势。海岸线总长2800多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1.5%。辽宁地势大体是由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山地和丘陵大致分列于东西两厢,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中部为东北向西南缓倾的长方形平原,面积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大部分河流自东、西、北三个方向往中南部汇集注入海洋。
辽宁的地貌可分为三大区域。东部山地丘陵区,为长白山脉向西南的延伸部分。这一地区以沈丹铁路为界划分为东北部低山地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区;西部山地丘陵区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的努鲁儿虎山、松岭、黑山、医巫闾山组成;中部平原区由辽河及其30余条支流冲击而成,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5%。地势从东北向西南由海拔250米向辽东湾缓缓倾斜。
辽宁地质构造多样,东部太古界分布广泛,属于辽宁省最古老的基底变质岩系,山地多为侵蚀山地丘陵,本区素称辽宁绿色障和水源涵养区;西部地质构造较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均有分布,是全省岩浆活动最剧烈地带,这一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加之气候干旱,成为省内主要贫困地区;中部平原为冲积平原和剥蚀低丘沙地,地面组成物质为冲积、洪积、海积相连,辽河及支流浑河、太子河、清河、柴河、柳河、招苏台河等,两岸形成沿河平原,南部形成辽河三角州,北部为辽北平原,本区煤矿、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藏资源丰富,土壤多种多样,是辽宁的商品粮基地。
辽宁共有大小河流36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至今5000平方公里之间的有52条,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有16条,主要水系有辽河、浑河 ?/FONT> 太子河、鸭绿江和大、小凌河及沿海诸河等。辽河是辽宁省的第一大河,全长1430公里,流域面积19.2万平方公里。
辽宁省海域广阔,是中国纬度最高、水温最低的海域。辽东半岛西侧为渤海,海水最深32米,冬季水温-1°C以下,盐度低于30‰。东侧为北黄海,平均海深38米,冬季水温0°C以上,盐度32‰。
辽宁省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止山海关老龙头,全长292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2292.4公里。海岸和滩涂类型齐全,功能多样。辽东半岛南部,基岩海岸广布,岸线曲折,潮滩狭窄,海湾众多;黄海北部东段和辽东湾顶部,淤泥质滩涂连片集中,滩面宽阔水浅;辽东湾东、西两侧,以砂砾海岸为特征,滩涂平地组成,水质清澈,深度适中。
辽宁省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丰富,春秋季短,四季分明,年降水量714.9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30天?/FONT>200天,年平均气温在5.4~11°C之间。春季平均气温在6.3~11°C之间,夏季平均气温在20.7~23.5 °C之间,秋季平均气温在5°C~13°C 之间,冬季平均气温在-12.9~-2°C之间。由于秋冬降水少, 入春后持续少雨,到4月份易发生干旱;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易出现阶段性阴雨天气和局部洪涝灾害。
Ⅳ (十五)辽宁省大台沟铁矿实物地质资料
辽宁省大台沟铁矿床位于本溪市桥头镇,是近年来发现的最大的鞍山式铁矿床。该矿床为隐伏的超大型铁矿床,埋深1100~1200m,已控制矿体延长2000m,最大延深840m,最宽处1100 m。矿体总体为近直立的厚板状体,夹石很少,为单一矿体。矿石类型为磁铁石英岩(磁铁矿石)、赤铁石英岩(赤铁矿石)及其过渡类型的磁铁赤铁石英岩(混合矿石)。矿石含量较均匀,矿床有害杂质含量低。初步估算333+332类资源量约34×108t。大台沟铁矿的实物地质资料的及时收集整理不仅展示了其成矿地质面貌及工作成果,更为今后的地质找矿及科研提供实物资料服务。
1.矿区地质
(1)构造背景
鞍山-本溪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华北陆块北缘东段,属胶辽台隆太子河-浑江台陷,四级构造单元为辽阳-本溪凹陷。大台沟铁矿区位于鞍山-本溪铁矿成矿带上,地处新太古代鞍山-本溪火山-沉积盆地的南西端。在区域上分布有樱桃园组、大峪沟组含铁矿层位,是目前已知鞍山式铁矿床规模最大资源量最多的地区,也是我国特大、大型铁矿床聚集区。
(2)矿区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震旦系康家组,寒武系碱厂组、馒头组等。太古宇鞍山群含铁岩系地表没有出露,含铁岩系及矿体顶部埋藏于地表以下1100~1200 m。其中鞍山群樱桃园组是区内最为有利的赋矿地层,地层包括条带状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赤铁磁铁石英岩、绿泥片岩等。
(3)矿区构造
大台沟铁矿区位于鞍山-本溪铁矿成矿带东部。南距南芬铁矿10km,西距弓长岭铁矿20km,东距思山岭铁矿10km,北距北台铁矿10km。矿区地表分布着大面积的沉积盖层,地质构造简单,断裂构造不发育,在矿区南部发育有北东向的台沟断裂。
(4)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地表没有岩体出露;仅见有零星的闪长玢岩脉体,规模小。钻孔中见到的岩体主要为太古宇花岗岩,以及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石英脉等。
(5)磁异常
大台沟航磁异常规模大,异常中心明显,异常中心ΔT>4000 nT。经地面1∶10000面积性高精度磁法测量,详细圈定了大台沟磁异常。ΔT异常平面等值线显示,异常形态呈椭圆状,走向北西,由南东向北西,异常逐渐变窄,形态似鸭梨状,异常最高值 ΔT 5990nT;以1000nT 等值线圈定,长轴约 8km,短轴最宽处(异常中心)约 4km;以1500nT等值线圈定,其长轴约4.8km,短轴约3.5km,长短轴之比为7∶5。从高磁剖面上看,曲线比较对称,几乎没有负值,表明矿体延深较大,并是较均匀的顺层磁化;经定量计算,推断矿体平均埋深1103m,宽1029m,推断矿体长大于5km。
2.矿床地质
(1)矿体特征
矿区5条勘探线(0、3、4、7、15 勘探线)20 个钻孔资料表明,矿体总体呈厚板状,走向北西,略倾向南西,倾角陡;向北西方向矿体逐渐收窄、倾伏。5条勘探线控制矿体走向长度2000 m(矿体向北西仍有延伸,暂没控制),0 勘探线通过磁异常的中心,控制矿体最宽处1100m,矿体最窄处650m(4 勘探线),控制矿体最大延深840m。矿体主要由条带状含铁石英岩组成,夹石很少。矿石类型主要为:条带状磁铁赤铁石英岩(混合矿),条带状赤铁石英岩、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以条带状磁铁赤铁石英岩居多,约占矿石总量的2/3。
矿体上部为条带状或角砾状赤铁石英岩(红矿),中部为磁铁赤铁石英岩(混合矿),下部多为磁铁石英岩(磁矿),即从矿头向深部磁铁矿逐渐增多;表明矿体上部受古风化及氧化作用较强,赤铁矿交代了磁铁矿,形成了赤铁矿或混合矿。赤矿在矿体的不同部位薄厚不一,形成了矿体中的红矿与混合矿或磁矿参差不齐的界线。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条带状铁矿石中矿物组合较简单,光、薄片研究表明,铁矿石中共有10 余种矿物,分别属于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四大类,其中碳酸盐、硫化物矿物含量甚微。
矿石的主要结构有镶嵌粒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柱粒状变晶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构造和条纹状构造为主,还见有片状、块状、角砾状、小揉皱状构造等。
3.项目进展和成果
(1)项目简介
辽宁省大台沟铁矿于2006年获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项目名称为:辽宁鞍山吴家台—辽阳孙家营一带铁矿评价,通过对本溪桥头大台沟、辽阳铧子、鞍山首山—腾鳌、鞍山高坨子—腾鳌、沈阳祝家屯—安家堡子、辽阳大胡沟等6处航磁异常的查证,最后确定对本溪桥头大台沟异常进行深部验证,最终发现了大台沟铁矿。
(2)项目部署及实物工作量
2008年以来,在0、3、4、7、15勘探线共施工17个钻孔,已控制矿体延长2000m,控制矿体最宽处为1031m,控制矿体最深处为-1770m,仍未穿透矿体。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85°±;矿体埋深1100~1200 m(标高-1000~-900 m),钻孔已基本控制了矿体边缘。累计完成进尺超过3×104m,均见到铁矿体。根据见矿的17个钻孔,5条勘探线(线距400m,7线至15线为800m),初步估算2000m以浅控制和推断(332+333)铁矿石资源量超过30×108t。
4.矿山岩心保存现状
自辽宁省鞍山吴家台—辽阳孙家营一带铁矿评价项目启动以来,产生了的大量岩矿心,由于时间较短且地勘单位对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的重视,这些岩心均很好保存于岩心库中,且按照钻孔、箱号的顺序整齐码放,产生的各种分析标本、副样均由勘查单位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保存。
5.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
大台沟铁矿区所有钻孔均见到铁矿体,且均未穿透铁矿体,说明铁矿矿体厚度巨大,含量均匀。根据目前施工的钻孔,已控制矿体走向长 1200m,控制矿水平宽度可达1036m,无论在走向还是倾向上,均未控制到矿体边界。根据铁矿厚度和范围,初步估算在2000m以上控制和推断的铁矿石资源总量超过30×108t,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资源量最大的铁矿。根据磁异常推断,矿体长可达1440m,宽1029m,延伸1500m,预测远景资源量为76.01×108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铁矿,其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非常重大。
ZK301钻孔,孔深2015.77 m。见矿良好,从孔深1745.05~2015.77 m段,见到了5层条带状赤铁石英岩,灰白钢灰色,花岗变晶结构,条带状构造。黑色条带主要由赤铁矿、镜铁矿组成,含少量石英。岩石无磁性。局部含少量磁铁矿,有弱磁性。赤铁矿,钢灰色、红褐色,他形粒状。全矿区TFe平均含量为29.34%,在孔深1865.84~1869.84 m段,TFe含量达到37.85%;在终孔孔深2012.98~2015.77 m段,TFe含量达到30.44%。
6.相关资料
1)辽宁省本溪大台沟铁矿概况;
2)桥头铁矿地质图;
3)ZK301柱状图;
4)3勘探线剖面图。
Ⅳ 在铁岭什么地方发现煤矿(详细地址)
昨日,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黄贵队长告诉记者,这是中国东北地区近20年来发现的最大煤田之一。
存储量如此巨大的煤田,位于昌图县以古榆树乡为中心的4个乡镇区域内。在面积650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内,发现煤田面积400平方公里。
昌图地下发现大量煤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技术人员告诉记者,2005年4月20日,勘探队在对昌图亮中煤田普查项时,就发现了煤炭资源量达2.3亿多吨的煤田,主要煤种为工业动力用长焰煤。“这次古榆树煤和煤层气综合普查项目是2008年开始的。 ”铁岭市国土资源局工程师李辉告诉记者,预查、普查阶段后,现已进入详查阶段。
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目前在该区域打了22孔钻井,根据钻井出煤的情况看,保守估算,当地的煤炭储量至少10亿吨,煤层气资源多达70—100亿立方米。这还不是最终勘探结果,因为这离预计钻井83孔还差了61孔。“这是辽宁省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所发现的唯一一个资源量超过10亿吨的大煤田。 ”101勘探队队长黄贵说,10亿吨是在200平方公里煤田面积内预查出的资源量,另外200平方公里还没有钻井勘探。后期随着勘探深入,煤田资源量数据有望进一步增加。“之前有消息称,古榆树煤田存储量为10亿吨,这是有出入的,另外200平方公里完全勘探完毕,古榆树煤田的存储量达到14亿吨没有问题。 ”黄贵队长说。
但即使这样,勘探队依然发现了7个可供开采的煤层,煤层的深度在地下的1200米到1500米,厚度从0.8米到9.13米。“这些煤层所出品的煤其中70%为长焰煤,30%为气煤,都是优质的动力煤。”黄贵队长说,古榆树煤田煤层的厚度大,分布的范围非常广泛。根据煤层分析,远古时代的石炭纪古榆树地理环境,植被极其丰富,地表应该被大量的森林所覆盖。
这也是辽宁省目前乃至最近一段时间内,在煤田地质勘探领域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因为它是钻到1500米以前所发现的唯一一个大煤田和煤层气的气田,对于保障辽宁省煤炭资源安全供应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黄贵队长强调,因为这个地区现在只有22个钻孔进行了试勘探和预勘探,所以还有很多的希望可以在钻到1500米以前找到更多更优质的煤炭,提供更多煤炭资源的丰富储量。
Ⅵ 辽宁省矿产资源分布图
黑色金属及冶辅助原料矿产产地127处(按截至2000年底有保有储量的矿产地统计,下同),有铁、锰、红柱石、菱镁矿、普通莹石、熔剂灰岩、熔剂 白云岩,冶金用石英岩、冶金用砂岩及耐火粘土共10种,其中铁矿储量占全国的 四分之一、菱镁矿储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铁矿:辽宁是全国铁矿集中产地之一,产地70处,保有储量109.48亿吨,其中工业储量56.48吨,占总量52%。矿石类型以含铁石英岩(贫矿)为主,矿体厚度大、埋藏浅,适于大规模露天开采。主要集中分布于鞍山、辽阳及本溪地区、约占全省总储量90%以上。主要生产矿山有鞍山齐大山南采区、齐大山北采区、眼前山(眼前山区)、东鞍山、大孤山;本溪南芬、歪头山、北台;辽阳弓长岭一、二矿区等。
锰矿:主要分布于辽西朝阳瓦房子及凌源太平沟、均为贫锰矿石、产地3处保有储量3814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134万吨,占总量的30%。
菱镁矿:主要分布于海城--营口一带,产地11处,保有储量25.6亿吨。其中工业储量11.2亿吨,占总量44%。
熔剂用灰岩: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及本溪地区,产地10处,保有储量14.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8.8亿吨,占总量61%。
冶金用白云岩:产地7处,保有储量5.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7亿吨,占总量的87%。
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
有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地148处,是全国有色金属重要产地之一。
铜:产地18处,保有储量铜27.0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2.8万吨,占总量的32%。
铅:产地20处,保有储量铅31.7万吨,其中工业储量7.7万吨,占总量的24%。
锌:产地22处,保有储量锌95.2万吨,其中工业储量30.4万吨,占总量的32%。
钼:产地8处,保有储量钼27.6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0.0万吨,占总量的36%。
金:分布遍及全省,相对集中于丹东、抚顺、阜新及朝阳等地区。岩金、砂金 、伴生金共55处。大多数产地已开发利用,主要生产矿山有五龙、四道沟、白云 、二道沟、新甸、柏杖子、红透山等。
银:产地11处,主要生产矿山有红透山及八家子等。
能源矿产
石油、天然气: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0.6亿吨、天然气21.9亿立方米。
煤:产地(井田)144处,保有储量60.2亿吨,其中工业储量53.9亿吨,占总量85%。
全省煤矿产地主要分布于沈阳、铁岭、抚顺、阜新、北票、锦州、朝阳等地区。省内煤种以气煤、长焰煤及长褐煤为主。
油页岩:产地3处,主要集中分布在抚顺,全省保有储量36.4亿吨,其中工业储量32.8亿吨,占总量90%。
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
化工、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34种,产地160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丰富。全省有探明储量的矿产为硼,硫铁矿、电石灰岩、含钾砂页岩、砷、磷、泥炭、金刚石、石墨、水晶、硅灰石、滑石、云母、长石、玉石、水泥原料、玻璃原料、饰面石材、高岭土、陶瓷土、膨润土、珍珠岩、沸石、透闪石等共三十多种,其中硼,金刚石、滑石、玉石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硼:集中分布于凤城、宽甸、大石桥一带。产地18处,保有储量B2O3为2611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569万吨。主要矿石类型为硼镁石及硼镁铁矿。主要生产矿山有杨木杆、二人沟、栾家沟、后仙峪等。
硫铁矿:产地10处(不含伴生硫产地),保有矿石储量3908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467万吨。
水泥灰岩: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及太子河流域,产地39处,保有储量19.6亿吨,其中工业储量12.7亿吨,主要生产矿山有周水子南山、周水子玉山、福金沟、火连寨、牛毛岭、下富尔沟、小屯、双庙子等。
金刚石:集中分布于瓦房店一带,原生金刚石产地6处、金刚石砂矿3处,保有储量金刚石2000千克。
玉石:保有储量8.3万吨,累计消耗储量占累计总储量95%以上。
膨润土:分布于黑山、凌源、建平及法库一带,产地4处,保有储量5391万吨,其中工业储量2349万吨。
饰面用石材:主要有饰面用辉长岩、饰面用大理岩等。
玻璃原料:主要有玻璃用石英岩、玻璃用白云岩、玻璃用砂等。其中玻璃用石英岩产地7处,保有储量2.6亿吨;玻璃用砂3处,保有储量1782万吨。
Ⅶ 辽宁海城的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海城市地貌复杂,全市有山地、丘陵、平原、洼地,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向南向西北倾斜。东部山区及丘陵地带绝大部分海拔高度在 60~500米之间,西部平原从海拔60米呈缓坡逐渐下倾至浑河、太子河平原。海城河上游诸支流呈树枝状发源于红旗岭、一棵树岭、唐帽山、海龙川山,诸山环抱海城河上游,形成接文、析木、马风等河谷平原。西部平原由海城河、五道河冲积而成,山麓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多系丘陵漫岗。海城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境内东部,群山起伏,山峦叠翠。千山山脉,犹如一条巨龙伏卧在东大门,形成天然屏障。
唐帽山扼东西江河之孔道;唐王山当南北海陆之要冲,故古有“辽左重地”之称,山脉的走向由东北向西南,群峰涌起之后,跌落数座孤山,互为觭角之势,对峙可观,市区就建在厝石山下。登高俯视,城廓尽收眼底;眺望营口港口,舟楫隐约可见;环顾四周,东依莽莽群山,中有坦荡平原,西临潆洄辽水,好似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气候特点:全境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0.4℃,降雨量721.3毫米,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的自然条件。
Ⅷ 辽宁省的地理知识
只能说一个最简单的 地方 鞍山
Ⅸ 辽宁的地理位置和特产资料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界于北纬38°43'至43°26',东经118°53'至125°46'之间,南濒黄海、渤海二海,西南与河北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毗连,东北与吉林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总面积14.86万平方公里。
辽宁省内主要物产有:秋白梨、冻秋子梨、孤山杏梅、丹东柞蚕丝绸、天女木兰、榛子、板栗、朝阳大枣、营口辽南苹果、营口熊岳葡萄、油桃、营口大闸蟹、丹东杜鹃、丹东黄蚬子、丹东草莓、丹东板栗、丹东面条鱼、大连贝雕画、软核杏、文蛤、鲍鱼、南果梨、苹果梨、香水梨、北镇鸭梨、刺嫩芽、酸枣仁、大连湾魁蚶、香螺、梭子蟹、芦苇、御赐枕、羽毛画、绢花、彩石镶嵌画、抚顺琥珀。 辽宁省省内特产一览沈阳 西塔大冷面、那家白肉血肠、杨家吊炉饼鸡蛋糕、老边饺子、马家烧麦、不老林糖、李连贵熏肉、四季抻面 大连 王麻子菜馆、天天渔港和付家庄小渔村的海鲜、北乐巴氏奶、金州樱桃 抚顺 麻辣拌、荷香蒸林蛙、黄金肉 丹东 酸汤子、炒杈子、韩式烧烤、河鲜海鲜 锦州 沟帮子熏鸡、北镇猪蹄、沟帮子水馅包子、锦州小菜、北镇面茶、锦州烧烤、锦州荣鹏烀饼 营口 金刚山烤牛肉、春华海鲜城、营口咸货、营口风味骚夹子豆腐 鞍山 南果梨、牛庄馅饼 辽阳 塔糖、香水梨干、老世泰糕点、汤河滋补鱼头、老杨头烧鸡、千层饼 本溪 长宽猪蹄、蝲蛄、泥鳅汤 阜新 蒙族馅饼、清沟鱼宴、全羊宴 葫芦岛 杏仁小米粥 朝阳 切糕、碗跎、豆腐脑、拔面条、榆钱大饼子 盘锦 河蟹、大米 铁岭 杨家老坛肉、丁记包子、大甸子羊汤
Ⅹ 辽宁地理概况有哪些
历史溯源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在营口大石桥南金牛山发现的金牛山人化石及其遗址,距今已有28万年,是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处人类栖息地。在朝阳市喀左县发现的鸽子洞遗址及出土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类遗址,距今有5万年左右。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2州之城,夏商为幽州、营州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燕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西、左北平郡。两汉、三国时隶属幽州。西晋隶属平州。东晋为营州。隋朝时置辽东郡、柳城郡、燕郡。唐朝时在安东都护府的管辖下。辽代为东京道、中京道、金代为东京路、北京路。元代置辽阳行省。明代时为辽东都司。
辽宁地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的发祥地,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民国初沿袭清制,公元1929年(民国18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辽宁地区曾一度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初期,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和辽西两省,以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
地理简报辽宁省简称辽,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地理座标处在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东西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50公里,南北端直线距离约550公里。辽宁省陆地面积14.5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1.5%。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近海分布大小岛屿506个,岛屿面积187.7平方公里。沿黄海的主要岛屿有外长山列岛、里长山列岛、石城列岛和大、小鹿岛等;沿渤海主要岛屿有菊花岛、大小笔架山、长兴岛、凤鸣岛、西中岛、东西蚂蚁岛、虎平岛、猪岛和蛇岛等。
辽宁省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南濒浩瀚的渤海和黄海。
气候点评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大陆型季风气候区。境内雨热同季,日照丰富,积温较高,冬长夏暖,春秋季短,雨量不均,东湿西干。全省阳光辐射年总量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间,年日照时数2100~2600小时。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地差较大,自西南向东北,自平原向山区递减。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一般无霜期均在150天以上。
辽宁省是东北地区降水量最多的省份,年降水量在600~1100毫米之间。东部山地丘陵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西部山地丘陵区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是全省降水最少的地区;中部平原降水量比较适中,年平均在600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