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相关数据。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其位于我国南部,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具体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
2、海南气候。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4、海南雨水情况。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5、海南日照情况。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终年太阳高度角大。夏至前后有两次太阳位于天顶,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与冬至的昼长相差很小,因而,太阳辐射能相当丰富,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1793~2590小时.为热带气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海南岛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东风带系统和西风带系统对其均有影响。
6、海南气温。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22.5~25.6℃,以中部的琼中最低,南部的三亚最高。等温线向南弯曲呈弧线分布,从中部山区向四周沿海递增,23℃等温线在中部山区闭合。由于海洋的调节,海南气温年变差普遍较小,多数地区为8~10℃,三亚最小(7.6℃)。普遍比中国大陆地区低5~10℃。
Ⅱ 关于海南岛的地理区位优势!
海南岛近似椭圆,五指山为最高峰。北面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向望。
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2.靠近港澳台及东南亚,离珠江三角洲近。
3.位于西太平洋重要国际深水航线上
4.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中转站。
1.改革开放前的国防前哨,经济发展较落后。
2.改革开放后,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A.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开放窗口。
B.1988年建省,海南岛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省于1988 年3月成立,是我国最南的一个省份。海南省辖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601万人。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黎族等。海南是黎族唯一的聚居地,建立经济特区后,依托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农、贸、旅均得到迅速发展。发展最快行业是国内旅游业。
1987年:经济以农业为主(占一半)
1999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比重增长迅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变化不大。
海南现有787万人口,而在台湾几乎与海南相同的面积有2000多万人口,海南的人口是台湾的三分之一;台湾十分之七是山地,海南十分之七是耕地,如果再将沿海滩涂利用起来,海南热带农业土地资源的前景非常广阔。
Ⅲ 海南坐拥独特的地域优势,却和其他沿海省天差地别,为何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海南可以说是我国最南部的一个省份了,而且海南省是一个岛屿,四面环海,热带季风气候,并且有着“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它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却并没有令人满意,和其他沿海的省份简直天差地别,那为何海南拥有一手好牌却打的稀烂呢?
其实海南岛在旅游方面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但是现在的优势好像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不论是地理条件,还是气候条件,亦或是人文建设,海南都是具备优势的,这就是一手的好牌,只要合理的打出去,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果的。希望海南岛越来越有魅力!
Ⅳ 海南岛的自然条件优势是什么
海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地形中间高四周低这样四周就能形成许多河流,导致沿海形成许多河流冲击性平原,土壤肥沃。这样海南岛就成为了我国最主要的反季节蔬果基地,农验基地,热带农场品基地;沿海沙滩很多风景迷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海南岛位于中国至东南亚
南亚
非洲
欧洲的航线上,这样海运很发;海南岛热量足沿海地势平这样海盐的形成十分有利,盐的产量十分丰富。
Ⅳ 简述海南岛的地理位置和地势地形特征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相望,南临广阔的南海,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18°10′-20°10′之间,与美国夏威夷处在相近纬度。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岛地势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地形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5)如何分析海南岛的地理优势扩展阅读:
海南岛地质构造形态在空间分布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向、形迹和性质的构造组合,形成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等主要构造体系,成为陆地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岛陆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晚近时期的山川地势的展布。
海南岛纵深地质构造表现为地幔隆起背景上的凹陷区,幔凹中心在琼中至乐东一带,幔凹深度为30多千米。由于岛内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差异,在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
海南岩石有火成岩(岩浆岩)、水成岩(沉积岩)、变质岩3大类,遍布全省各地。
海岸线都分布在:
先说滩涂和礁石,它们分布在整个海南岛的大部分海岸线上,尤其是儋州,从临高到儋州两百多近三百公里这么长的海岸线上,都没有什么沙滩,基本上都是滩涂。
所以好的沙滩是海岸线上少数的存在,前面我也提到过整个海南岛,优质的海滩不超过二十个,比如说三亚着名的三亚湾、亚龙湾、大东海,再往北像海棠湾、清水湾;万宁的石梅湾;博鳌的玉带湾;文昌的高隆湾、月亮湾;临高的临高角。
还有海口的白沙门和昌江的棋子湾也有些沙子质量不错的沙滩。海南岛其他海滩可以说是一般,不能算是太优质的了。
民族风俗: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
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苗族风俗: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与黎家人一样,盛装欢庆节日。各家还制作五色饭,(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纪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
五色饭是苗族人将山兰稻米,分别用桑等植物叶浸染成黑,红、绿、黄四色米,与白色米共煮,混合制成特香佳肴。苗族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Ⅵ 海南岛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南岛在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控制明显,纬度低,年均气温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交通便利,适合旅游业的发展。附近海域上鱼类群聚,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Ⅶ 海南岛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有哪些
海南岛发展经济有如下区位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
1、南部大岛,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意义: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2、经济区位: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珠江三角洲,外邻东南亚。意义:既有经济腹地的依托,又受到经济发达区的辐射和带动,便于内引外联,发展经济。
3.交通区位: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印度洋直到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海运便利)意义: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二、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除了海南岛外,还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岛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南海的绝大部分都属海南省,所辖面积2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一半,辖区大小岛礁600多个,如此广阔的海城,为海南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7)如何分析海南岛的地理优势扩展阅读:
区位优势构成:
区位优势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
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主要就是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决定。同时区位优势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有关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土地资源是经济的基础,决定农牧产品产量的土地资源与影响农牧业的集约程度、技术传播与市场的距离是区位优势的主要方面。
工业革命后,新技术和新市场的出现,由工业社会初期的自然资源、劳力、运输优势发展到后期的技术、市场、政策、企业关联等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区位优势不同于传统的区位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从理论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为何不一定是穷国,领先国家最有效的是持续发展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人的流动性,尤其是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才的流动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并吸引高科技人员就成为发展经济、提高区位优势的关键。
Ⅷ 海南岛 地理分析
海南岛是仅次于台湾岛的中国第二大岛。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成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
Ⅸ 海南有着怎样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资源状况
土地资源
海南岛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约42.5%。可用于农、林、牧、渔的土地人均约 0.48公顷。由 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 生物生长繁殖速率较温带和亚热带为优,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可收获2至3次。按适宜性划分,海南岛的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它用地。目前, 海南岛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15.2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约26万公顷,其中 可用于大农业开发利用的约占90%。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 主要有水稻、 旱稻、山兰坡稻、小麦,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高粱、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栽 培和野生果类29科、53属,栽培形成商品的水果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 大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等; 蔬菜有120多个品种。海南岛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岛上原来生长有3000多种热带植物,建国后,从国外引进1000多 种,并从国外野生资源中发掘出1000多种有用植物进行栽培试验,均取得显着成 绩。目前,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 槟榔、胡椒、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资源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 1/7,其中600 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在4000多种植物资源中,药用植物2500多种;乔灌木2000多种,其中 8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特产与珍稀树木20多种; 果树(包括野生果树)142种;芳香植物 7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 树木200多种。 植物资源的最大藏量在热带森林植物群落类型中, 热带森林植被 垂直分带明显, 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 霸王岭、 吊罗山、 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 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全国,在1400多种 针阔叶树种中,乔木达800种,其中458种被列为国家的商品材,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等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 种,适于造船和制造名贵家具的高级木材有85种,珍稀树种45种。
动物资源
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500多种,其中,两栖类37种(11种仅见于海 南,8种列为国家特产动物);爬行类104种;鸟类344种;哺乳类82种(21种为海 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的黑冠长臂猿和坡鹿。 水鹿、猕猴、云豹等亦很珍贵。
南药资源
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4000多种 物中可入药的约有2000种,占全国的40%,药典收载的有500种,经过筛选的抗癌植物有137种、南药30多种,最着名的是4大南药: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猴膏、牛黄、穿山甲、玳瑁、海龙、海马、海蛇、 琥珀、珍珠、海参、珊瑚、哈壳、牡蛎、石决明、鱼翅、海龟板等近50种。
水产资源
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中国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全省海洋渔场面积近30万平方公里,可供养殖的沿海滩涂面积 2.57万公顷。海洋水产在 800种以上,鱼类就有600多种,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40多种。 许多珍贵的海特产品种已在浅海养殖,可供人工养殖的浅海滩涂约 2.5万多公顷,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鱼、 虾、 贝、澡类等20多种。海南岛的淡水鱼(不包括溯河性的鱼)有15科57属72种。
海盐资源
海南岛是我国理想的天然盐场,沿海港湾滩涂许多地方都可以晒盐,目前集中于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是我国南方少有的大盐场。
矿产资源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至1991年,全国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148种矿产中,海南已探明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 57种(若按工业用途可分为65种);探明有各级储量规模的矿床 126个(含大型地下水源地6处),其中大型矿床31个,中型矿床31个,小型矿床 64个。在国内占有重要位置的优势矿产主要有玻璃石英砂、天然气、钛铁砂、锆英石、蓝宝石、水晶、三水型铝土、油页岩、化肥灰岩、沸石等10多种。其中,石碌铁矿的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0%,品位居全国第一;钛矿储量占全国的70%;锆英石储量占全国的60%。
能源资源
经地质普查勘探证实海南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先后圈定了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3个大型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其中,对油气勘探有利的远景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水力资源: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约100万千瓦,可供开发的约6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6亿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总水资源的2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亿立方米。目前尚未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能源资源还有海洋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旅游资源
海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海岸带景观:在海南长达1528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 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 18- 30℃,阳光充足明媚, 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 2、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有的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歌岭, 海南的山岳最具有特色的是密布着热带原始森林, 最着名的有乐东县尖峰岭、 昌江县霸王岭、陵水县吊罗山和琼中县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尖峰岭最为典型。 3、珍禽异兽:为了保护物种,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其中有昌江县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 东方县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市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县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等。 4、大河、瀑布、水库风光: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闻名全国的"万泉河风光"最佳。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洄于深山密林之中,中间大石迭置,瀑布众多,尤其通什市的太平山瀑布、琼中县的百花岭瀑布、五指山瀑布等久负盛名。 5、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一座是位于琼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该岭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而奇妙。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也有不少,着名的有三亚市的落笔洞、保亭县的千龙洞、昌江县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 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 6、沙滩、潜水、海鲜是三亚旅游度假的三大永恒主题。地处中国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四季如夏,鲜花盛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在三亚约两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了亚龙湾、大东海、三亚湾等众多海湾,椰树成林;海上有东、西两岛为碧波万顷的海面增加层次,互掩其中。蜈支洲岛享有“中国第一潜水基地”美誉,有中国保护最完好的生态珊瑚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