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哪个省最多历史文物古迹
河南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上文物陕西第一)
所以说:知中原者知中华
自1990年我国开始评选年度十大考古发现以来,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已有24项名列其中,几乎每年都有一至两项考古发现入选,充分显示了河南文物大省的地位。
有着“中国历史天然博物馆”之称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夏商到宋金时期,河南长期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其四。河南省文物部门不久前对全省文物资源进行的调查显示,其地下埋藏的文物数量居中国之首,馆藏文物高达140万件,将近占到全中国馆藏文物的十分之一,并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
河南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是各类文物遗存最多的省份之一。全省现存有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点30000余处。全省现已查明的有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造像等不可移动文物3万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各类可移动文物140多万件。全省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即洛阳龙门石窟)、9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8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20座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镇)。在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座。河南文物数量多、分布广、品类全、价值高、历史跨度长,奠定了全国文物大省的坚实地位。
一、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之冠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自夏商以降到宋金为止,这里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河南地下埋藏文物的数量居于全国首位。河南地下文物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特点:一是数量多,种类全。二是时间跨度大,时代相蝉联。三是价值大,知名度高。四是分布地域广,密度大。五是蕴藏文物特别丰富的古代大型遗址所占比例大。
(一)史前遗址
河南先后发现旧石器地点和古人类化石地点50多处。其中灵宝营里、三门峡水磨沟和会兴沟、渑池青山和任村、洛阳北窑、南召杏花山和小空山、安阳小南海、许昌灵井、舞阳大岗等,都是名满全国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构成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完整的发展序列。尤其是南召猿人化石,其时代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相当。这里与陕西蓝田猿人、湖北郧县和郧西猿人出土地点相距不远,证明古人类在豫鄂陕三省邻接的广大地区长期生活着。
以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命名的裴李岗文化,距今约八千余年,是我国着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全省已发现120多处裴李岗文化遗址。其中舞阳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和近似文字的甲骨契刻符号,以及人工栽培稻等,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轰动。
河南是仰韶文化的故乡,该文化即是以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命名的,那里又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轫之地。全省已发现同类遗址800余处,诸如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古城址、郑州大河村和汝州洪山庙的彩陶、濮阳西水坡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淅川下王岗和邓州八里岗数十间房基组成的连间长屋等,都是罕见的考古大发现。
河南发现龙山文化遗址1000多处,其中包括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郾城郝家台、辉县孟庄和新密古城寨等多处龙山文化城址,还有铸造青铜器和原始文字的遗存发现,为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和寻找早期夏文化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实物资料。
(二)帝王都城
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夏商部分都在河南。夏都中的绝大多数,如阳城(今登封)、阳翟(今禹州)、帝丘(今濮阳)、斟鄩(今偃师)、原(今济源)、老丘(今开封县)等均在河南。其中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偃师二里头等遗址经过考古发掘,都属于夏代王都。
商都大多也在河南,其中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经过多年考古发掘,均为商代王都。近年在安阳殷墟洹北一带发现大型城垣,更有重大学术价值。
西周虽都陕西,但在洛阳修建陪都成周,成为控制东方的重镇。并在河南分封了蔡(今上蔡)、管(今郑州)、卫(今淇县)、陈(今淮阳)、宋(今商丘)、许(今许昌)、杞(今杞县)、应(今平顶山)、房(今遂平)、虢(今三门峡)、申(今南阳)、息(今息县)、黄(今潢川)等一大批诸侯国。平王东迁,洛阳遂为东周王都。而各诸侯国都邑也日渐扩充。到了战国时期,宜阳(今宜阳)、阳翟(今禹州)、韩(今新郑)均曾作过韩国都城,大梁(今开封)为魏国都城,中牟(今鹤壁)曾为赵国都城,陈(今淮阳)曾为楚国都城,如今在河南保留的周代城址尚有30多座。
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历经30多个统一的或地方割据的王朝,其中有二十余个在河南建都。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占其四,即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国务院公布的102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河南有8座,即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濮阳。
(三)考古发掘
我省文物工作者认真贯彻“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基本建设”、“重点保护,重点发掘”的两重两利原则,认真开展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揭示了许多重要的遗迹现象,展示了河南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填补了许多历史空白,为我国的文物考古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仅在自1990年以来国家文物局通过考古专家组和《中国文物报》评选的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我省就有殷墟160号墓、三门峡上村岭周代虢国墓、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仲墓、永城芒山汉梁王陵、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洛阳北宋衙署庭院遗址、邓州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辉县孟庄遗址、永城汉梁孝王寝园、郑州西山仰韶文化遗址、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孟津妯娌新石器时代遗址、平顶山应国墓地、偃师商城内城、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新安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基址、焦作府城商代早期遗址、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禹州神垕钧官窑遗址、郑州大师故夏代城址、偃师二里头宫殿区遗址等24项考古成果入选,数量居全国各省首位。另外,殷墟宫殿基址和160号墓、清凉寺宋汝官窑址和蛮子营汝窑瓷器窖藏获“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永城汉梁王陵及梁孝王寝园获“八五” 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鹿邑隐山遗址商周青铜墓获1998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荣誉奖。
在考古研究方面,河南在全国各省同行中也位居第一。仅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例,全所累计出版学术专着60余部,发表考古报告和研究论文1500余篇。中国考古最高奖—夏鼐考古学基金奖,全国共评出16项,该所中选5项。该所承担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中的“商前期年代学研究”课题和“夏早期年代学研究”专题成绩显着,受到国家科委的表彰。若再加上洛阳、南阳、三门峡、安阳、开封、商丘和其他地市的考古科研成果,其专着、论文和考古报告的数量就更多了。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中原文物》、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的《华夏考古》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为繁荣和发展文物考古科学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河南的地下出土文物通过国家和省市博物馆的陈列,通过多次在国外举办的文物展览,通过广播电视,介绍给中国和世界人民,这无疑大大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让人们在看到日新月异实现现代化河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河南。
安阳殷墟出土的国宝司母戊鼎
② 在当今中国,地质研究做的最多的省是哪个省
西藏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它地域辽阔,地貌壮观、资源丰富。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
青藏高原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景象万千,有高峻逶迤的山脉,陡峭深切的沟峡以及冰川、裸石、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分属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和珍稀野生动物,还有垂直分布的“一山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奇观等。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
西藏自治区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西藏能源资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2005年,地质勘探部门在藏北西部探明含油气远景资源量为1亿至1.5亿吨的中型油田。
③ 中国的哪个地理位置考古工作最多
不光文物修复保护的人才缺乏,一线考古人员同样紧缺。省内一位知名考古专家说,近些年,山东重大考古发现不断,成果丰硕。目前已经连续4年获得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两次获得“全国考古六大发现”,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寿光双王城水库盐业考古发掘获得全国野外考古二等奖。但是,我省考古力量很弱,全省考古力量甚至赶不上河南郑州一个市,赶不上洛阳一个工作队。2012年,山东省文物考古所勘探面积约600万平方米,实际考古发掘约5万平方米,而全所有编制的在职工作人员仅30多人,均摊到每个人头上工作强度非常大。
“目前文物保护最大的难题就是人才不足。”省文物局副局长孙世勤在会上提出,为弥补专业人才的不足,呼吁已经离退休的文博工作老专家、老技工,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发挥余热,培养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尽快成长。省外有资质的机构可在我省进行考古发掘。
④ 在中国,哪两个省的文物最多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是陕西和北京。我们都知道北京一汉代古墓中发现龙头枕估值超24亿。随着盗墓笔记这一影视剧的热播,而是盗墓一类的影视作品,或者电视连续剧,最近都是风靡一时,很多人都沉迷在盗墓的惊险刺激剧情环节,还有缤纷夺目的电视特效当中,而墓穴当中的宝贝随意拿出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而在众多的宝物当中,到底哪一样价值最高呢?或者说哪一件宝贝最值钱呢?有一些考古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大多数的墓穴中陪葬品之所以有个牌子。
在墓穴当中出现了,一件比金缕玉衣还要值钱的物件,撤令当时的考古人员兴奋不已。因为这件物价做工精美,品质极高,现场的估价便超过了金缕玉衣,这便是墓主人棺椁当中的,龙台镇枕,这件枕头由玉石所作两头刻着龙头,墓主人的陪葬品中也有一件金缕玉衣,但是无论是错工还是材料上,都远远不如这一块,墓主人的枕头,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技术的精湛,竟能做出如此精美的枕头。
⑤ 中国哪里最适合考古最好人少一些的地方。
你好!我是考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田野考古的发掘地点遍布全国各地,不存在适不适合这一说。哪里有遗迹、墓葬,哪里就需要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的地点通常在比较偏僻的乡村,但并不代表城市就没有可供发掘的地方。不在城市搞发掘主要是因为很多开发商在搞基建的时候,即便发现有遗迹,也不愿意上报给文物部门,通常会就地掩埋,继续施工。所以在城市搞考古发掘比较少。
⑥ 中国最长时间的考古遗址是在哪里
中国最长时间的考古遗址是在殷墟。殷墟发掘,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200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⑦ 中国古墓哪里最多
湖北江陵和荆门那里的墓特多。上世纪70年代,湖北荆州江陵九店公社砖瓦厂在取土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一些陶片。工人们把此时上报了当地的文物部门,考古专家闻讯赶到,并对现场进行封闭进行考古性发掘。功夫不负有心人,专家在发现陶片的地方发现课一座古墓,经过考古专家的研究发现这座古墓不是一般的古墓,墓主人绝非等闲之辈。03月13日讯,荆门市在维修灌溉水渠时,意外发现一座战国古墓,并已由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目前
⑧ 宁夏最牛的一条沟,中国考古的发祥地,是3万年前的雅丹地貌吗
你听说过宁夏的水洞沟吗?水洞沟旅游景区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水洞沟独特的雅丹地貌,记录了三万年前人类生生不息的活动轨迹。我喜欢这种厚重朴实的感觉。这里没有江南小桥流水的柔美,雕梁画栋的精致,也没有打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的是让你落地生根的踏实感与农耕民族骨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归属感。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看着真的很壮观呐,对于长城从小就有一种敬畏之情,看到这种远古时代存留下来的遗址,也是内心激动不已!在这里,有一种交通工具叫做骆驼车,比起直接骑在骆驼的身上,这种骆驼车感觉可以帮助那些害怕和动物直接接触的人,载客也更多!
水洞沟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互动娱乐于一体,内容丰富多彩。一天跨越三万年,一脚踏两省(宁夏、内蒙古),非常有特色。现在已是淡季,景区暂不提供各类互动娱乐项目,但自然与人文景观已足以令人流连忘返。我在里面玩了四小时,依旧意犹未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土夯明长城和藏兵洞,前者苍凉雄壮,后者巧思奇工。
⑨ 我国近年5大考古发现有哪些
其实近年还有很多考古发现,只列举下面几例:
2010年度古新发现:“南澳1号”明代沉船:
“南澳Ⅰ号”是我国沿海经过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明代沉船,它为解决中国海外贸易、航海、制瓷等诸多学术课题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材料,研究明代中国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以陶瓷为例,沉船中大量的漳州窑系产品极富特色。由于漳州窑的属性,目前国内传世与出土的器物均不多见,窑址发掘亦多为残件;本次发掘不仅提供了品种极为丰富的成品,同时也填补了16-17世纪间大航海时代我国海外贸易政策转变、东南沿海经济结构变化等资料的空白。
2011年考古发现:河南郑州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
老奶奶庙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郊、二七区侯寨乡的樱桃沟景区内。在50平方米发掘范围内,发现3000多件石制品、12000多件动物骨骼及碎片、20余处用火遗迹,以及多层迭压、连续分布的古人类居住面。这处新发现非常清楚地展示了当时人类在中心营地连续居住的活动细节,同时也发掘出土一系列与现代人行为密切相关的文化遗存。老奶奶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将近年来在嵩山东南麓调查及发掘的数量众多的旧石器地点完整地连接起来。这些地点既有临时活动场所,也有长期居住的中心营地,还有专门的石器加工场所,以及摆放石堆与大象头骨的特殊活动遗迹。其分布明显成群组聚集,构成多个以基本营地为中心,各类临时活动地点成放射状分布的遗址群。遗址群沿古代河流两侧分布,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新发现确切证明,早在距今3~5万年前中原地区已有繁荣的旧石器文化与复杂的栖居形态。
2012年考古发现:内蒙古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
辽上京城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由皇城(北)和汉城(南)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西山坡是上京皇城西南的一处自然高地,也是全城的制高点,尚存三组东向的建筑基址。其中北组的中部偏后,有三座地面保存较高的圆台形建筑基址,编号为YT1、YT2和YT3。
根据发掘的遗迹形制和遗物可知,YT1应是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六角形佛教建筑基址。于辽代始建,至少进行过两次大规模修筑,金代以后才逐渐废弃。YT2和YT3可确认是六角形塔基,二塔基的包砖、散水的做法和规格均与YT1相同。本次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辽代都城遗址考古。根据考古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可以确认西山坡是一处辽代始建的佛教寺院遗址,位置重要,规模庞大。佛寺北组为东向的长方形院落,四周有院墙。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为大型的六角形砖木混合结构建筑(YT1),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小型的六角形砖塔(YT2、YT3),前有小型建筑基址和广场。YT1建筑结构特殊,柱础雕刻莲花纹、龙凤纹,出土刻画写实、彩绘贴金的泥塑造像,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座基址的等级和功能。这次发掘成果确认了西山坡建筑遗址是佛教寺院的建筑性质,对重新认识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形制布局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本次考古新发现为研究辽代考古、历史、佛教和建筑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考古发现: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地点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抢救发掘工作,共发掘了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墓葬均早期被盗。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分为有底箱和无底箱两类。墓葬方向和大小相近。方向为南北向,椁室长5~7米、宽3~4.5米、高2~2.2米。共出土遗物620余件,其中陶器有罐、鼎、盆、钵、瓮、壶、井、灶等;漆木器有耳杯、奁、几、盘、盒、木俑、马、璧、杖、器座、案、半圆形器、织机模型等;铜器有弩机、带钩、扣饰、钱币有“半两”和“五铢”;另有少量铁器、竹编器、草(棕)编器等。重要收获有M1出土的50余支木牍、M2出土的玉质印章和4件竹木制织机模型、M3出土的920余支(编号数量)竹简及人体经穴漆人像等。M1出土木牍书写内容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类。M3竹简为医简,经初步整理,医书暂定名为《五色脉诊》《敝昔医论》《脉死侯》《六十病方》《病源》《经脉书》《诸病症侯》《脉数》《医马书》。墓葬年代初步推测为西汉景帝、武帝时期。出土四部织机模型应是迄今国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多综多蹑织机,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研究的空白;首次在四川出土的医简是继马王堆之后出土的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医简医学文物。
2014年考古发现: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郁南县。该遗址是广东省首次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类型遗址。4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取得突破性收获——这里是广东目前确认年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一发现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将该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大幅提前至数十万年前,是广东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该遗址的发现既是岭南及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进展,为华南乃至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同时也为深入研究华南—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区域人类起源与演化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比较等国际热点课题提供了重要的新契机。
2015年考古发现:郭家庙曾国墓: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家庙曾国墓地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墓地,总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为郭家庙曾国墓地和曹门庙墓区。郭家庙墓地分布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山岗上,北岗为郭家庙墓区,南岗为曹门湾墓区,总面积达120万平方米以上。墓地东距周台遗址、忠义寨城址1公里,西距九连墩战国楚墓群1.5公里。2002年和2014年对郭家庙墓地的两次发掘,证实这一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曾国高等级贵族墓地。2014年的考古发掘,因其重大的学术价值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此次展览是首次将2002年和2014年郭家庙墓地的发掘成果展出。郭家庙曾国墓地与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文峰塔曾国墓地、擂鼓墩曾国墓群共同构建了曾国考古学的年代序列,为研究曾国历史与周代封国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考古发掘的文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