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年降水量多少是多较多较少少的划分
一般而言,我国以年降水量800毫米为界,作为划分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主要依据。以400毫米区分干旱和半干旱区。大于800毫米可以说降水丰富,再多的话,比如热带雨林的年降水量2000毫米,那就是降水充沛。
‘贰’ 中国降水分界线
气候分界线
降水和气温构成气候的重要因素,也是气候的表现形式。气候分界线主要为大家介绍1月份0℃等温线和降水区分等温线。
(1)我国1月0℃等温线,也是传统南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主要是以降水量为区分,传统的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界线,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区分,基本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区分,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叁’ 我国东西南北大致以多少毫米年降水量为界限
400mm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以农耕为主,人口众多;西北半壁地处内陆,大多数地区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所以,我国主要农耕区与畜牧区的界线大致为年降水量400毫米线.
故选:B.
‘肆’ 地理学上年降雨量的多少的划分标准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降水量一般用雨量筒测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6小时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6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24小时降水量;一个旬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 液态降水量称为雨量,有时两者也作为同义词。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常用mm/h或mm/min为单位。单位时间的雨量称为雨强。
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644.2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23.7毫米。
‘伍’ 年降水量是根据什么指标被分为丰水年,偏丰,平水,偏枯,枯水年五个等级
一般情况小于-25%枯水;小于-10%偏枯;-10~10%平水;大于10%偏丰;大于25%丰水年。
‘陆’ 降水量的划分多少毫米到多少毫米算大雨,小雨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降水量(precipitation )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以mm为单位,气象观测中取一位小数。
气象学中常有年、月、日、12小时、6小时甚至1小时的降水量。一年中降下来的雨雪统统融化为水,称为年降水量。把一个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来,就称为这个地方的平均年雨量。
降水量因素:
(1) 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 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 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4) 洋流: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澳大利亚的荒漠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的广大地区,除副高控制外,还受信风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再如,英国和挪威的海港终年不冻就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柒’ 年降水量是如何划分干旱
湿润半湿润 ,依秦岭为分界线也就是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南为湿润,以北为湿润半湿润
‘捌’ 每个气候带的降水量是多少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15°,年降水>2000mm,全年高温多雨;纬度低,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分布于赤道附近;
2、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750-1000,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分布在热带雨林南北两侧;
3、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200,全年高温少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3、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1500-2000,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分布仅亚州南部;
4、亚热带季风:>0°,年降水>10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分布于南北纬30°的大陆东岸;
5、地中海气候:年降水300-1000,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6、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700-1000,全年温和,降水均匀;全年受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控制;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7、温带季风气候:冬季<0°,年降水500-6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亚洲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8、温大陆:冬季<0°,年降水<200,全年降水少,冬季温差大;中纬度,距海洋远;分布于中纬度大陆内部;
(8)地理年降水量的多少怎么划分扩展阅读:
在生活的地球上,由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角度不同,因此,在各个地区吸收到的太阳热量有明显的不同,这就产生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
科学家们把一种气温、降水特征和自然景观相似的地带,归结为同一气候类型,而把另一种气温、降水特征和自然景观相似的地带,归结为另一气候类型,这就产生了不同的气候带。
根据气候,把地球划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由于温带和寒带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这样地球上就分成了五个气候带。
‘玖’ 高考地理大题中“年降水多”的标准是每年多少毫米
年降水量的多少是一个比较值,就全球来说,达到年降水量1000mm的地区并不多,所以在初中阶段,可以用它来作为参照。高中的要求高一些,应该分清楚不同的【地带】
就纬度地带性而言,热带一般以1500mm为界去衡量多与少;亚热带一般以800mm,温带以400mm 亚寒带以200mm 寒带以50mm为参照值去确定多少。
经度地带性差异大致相当。
某个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区别,一般是通过季节性变化去描述的;同一类气候在不同地区的比较,主要通过气候统计图的细节去看季节性变化的差异。
痴哥好久没有接触高中地理,不了解高中地理关于“气候类型”是不是有【热带海洋气候】这个分类,可以借【热带雨林气候】来讨论怎么理解“气候”分类的问题:
广义的热带雨林气候包括两种:赤道地带(辐合带内)的热带雨林气候和信风带迎风坡的热带海洋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东北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西印度群岛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地峡等地);我国地理学界根据西双版纳地区的植被特征,将这个地区也划为“热带雨林气候”。按照这个规则,就可以推定“中南半岛的热带季风气候也应该划分到热带雨林气候【季雨林】”。
‘拾’ 湿润,干旱,半干旱的降水量分界是多少
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
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端 一线,它同时也是我国的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也是中国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
(10)地理年降水量的多少怎么划分扩展阅读:
以月为单位进行对降水的收集刻画形成的线。一般而言,主要是取多年相同月份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进行工作。由于这种线反应的趋势较为稳定,人们在很多地方开始运用,解读一个地方的季节性降水规律。
年等降水量线有不同的运用。如果是研究宏观意义上的普遍规律,则这些线都是根据多年的年降水量的平均值而形成的。如果是研究一个地方的降水年际变化,则是需要掌握具体的年份降水情况而形成,用以与年平均降水量线布局比较弯曲方向和程度,分析其年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