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南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和土壤、农作物等方面来简述海南岛
首先你说的区位大概是中国的东部沿海区域,东西部的分异规律是不一样的,我的回答是我所知道的东区分异状况,仅作参考。
表现为纬度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地球上的分布具有沿着纬线方向(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条带状规律性。
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土壤:热带为砖红壤,南亚热带为赤红壤,中亚热带为红壤和黄壤,北亚热带为黄棕壤和黄褐土,暖温带为棕壤和褐土 ,温带为暗棕壤,寒温带为漂灰土
植被自北向南:针叶落叶林 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雨林.
B. 海南的相关地理知识谁有
【位置与疆域】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千米。 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东北至西南长约290千米,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千米,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大岛。环岛海岸线长1528千米。 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在海南岛东南面约300多千米的南海海面上。中沙群岛大部分淹没于水下,仅黄岩岛露出水面。西沙群岛有岛屿22座,陆地面积8平方千米,其中永兴岛最大(1.8平方千米)。南沙群岛位于南海的南部,是分布最广,暗礁、暗沙、暗滩最多的一组群岛,陆地面积仅2平方千米,其中曾母暗沙是我国最南的领土。 【地形与地貌】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的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着丘陵性的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西、南、中沙群岛地势较低平,一般在海拔4至5米之间,西沙群岛的石岛最高,海拔约14米。 【山脉】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属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猕岭、雅加大岭、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雅加大岭山脉:位于岛西部,主峰海拔1519.1米。 【河流水系】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集水面积均超过3000平方千米,3条大河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南峰山,斜贯岛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琼山至海口入海,全长311千米,流域面积7176.5平方千米。昌化江:发源于琼中空示岭,横贯岛西部,流经琼中、保亭、乐东、东方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千米,流域面积5070平方千米。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经琼中、万宁、屯昌至琼海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千米,总集水面积3693平方千米。
C. 海南岛是如何形成的
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
海南在地质上处于板块构造学说所揭示的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印板块的交汇处,地壳运动十分活跃。
自地质史上的中元古代以来,经历了中岳运动、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第四纪冰川活动等地质构造运动,造成雷琼之间多次发生断陷,使海南岛与大陆分离,成为位于南中国海北部大陆架上的“大陆型岛屿”,并分别留下各自的构造形态。
海南岛地质构造形态在空间分布上,以各种不同的方向、形迹和性质的构造组合,形成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西向构造等主要构造体系,成为陆地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岛陆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及晚近时期的山川地势的展布。
海南岛纵深地质构造表现为地幔隆起背景上的凹陷区,幔凹中心在琼中至乐东一带,幔凹深度为30多千米。由于岛内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的差异,在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征。
D. 海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位于东经108°37‘—117°50',北纬3°58’—20°20‘,面积3.4万多平方千米。地处我国最南部的南海之中,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对,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中部有五指山、黎母岭山地及台地,四周有宽窄不等的平原。本区属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3—25°C,最冷的2月平均16—20°C,最热的8月为25—29°C,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可以海浴。有汉、黎、回、苗、壮等民族。本区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尤其石油与天然气蕴藏量可观。
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1988年是由广东省设海南省。全省面积34万多平方千米。人口724万。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中部为五指山,沿海平原占全岛面积2/3。
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海水中的红树林犹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态。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海南属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长夏无冬,青山绿野生机盎然,森林覆盖率高达50%。热带雨林郁郁葱葱,藤蔓交错。海水中的红树林犹如海上森林,千姿百态。滨海大道椰树摇曳,热带风情浓郁。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气候,清新的空气使海南岛有“百果园”、“南药宝库”、“长寿岛”、“绿岛”的美称。游客可观赏热带作物,探险热带森林,游览火山口,观赏海上红树林,并且攀登石林。
海南岛有长达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沙岸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上千米不等,海的坡度一般为五度左右,平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至30℃,海边阳光充足,太阳光照很厉害。海南岛也是我国热带作物基地。橡胶产量占全国60%以上。此外还有剑麻,咖啡,椰子,菠萝等热带作物,热带雨林中盛产贵重木材,藤类,南药及珍贵鸟兽。海域盛产石斑鱼,海龟,龙虾等。海南资源丰富,正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建设中的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是一座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岛屿,四季如春,光照充足,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非常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包括:热带海滨、民族风情、地热温泉、文化古迹、珍稀动植物等。特别是海南岛海岸线漫长,海湾众多,海边大都是优质沙滩,椰风海韵为国内外旅游者所赞美。
海上交通和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环行线沿途经过多个自然保护区。东北部遍布椰林,田野泛绿,中部是热带雨林地带,东南部是椰林地带,西部多为橡胶林地带,热带水果终年不辍,有椰子、香蕉、菠萝等。
前往岛上各旅游景区,可以沿东、中、西三线公路,东线海岸区为富于热带情调的椰林及海滩,中线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西线则可参观盐场、自然保护区和水库。有海口、三亚、八所、清澜等海港。新建了洋浦,马村深水港。重要城市有省会海口,海岛港城三亚。名胜古迹有海口的五公祠、海瑞墓、三亚的天涯海角、大东海旅游中心、儋州东坡书院等。
海南被誉为“东方夏威夷”,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浩瀚的南海碧波之中。
海南,是东方的夏威夷。人们这里尽情的享受阳光、沙滩、大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你在海南可以参加各种海上娱乐活动。夜晚的海南更是具有海岛特色的美丽风景。海南的各种娱乐场里精彩的演出会令游人赏心悦目。东山还有更让你感到休闲娱乐的活动高尔夫球场,绿草如菌,环境幽雅在此足可以好好享受这个高雅的运动。琼海官塘温泉,还有一流的温泉,和完善的康乐设施。
旅游资源:海南岛的海岸线长达1584.8千米,适宜的气候和优良的沙滩,使这里遍布最理想的海滨浴场和避暑胜地,如三亚市的鹿回头、牙笼湾、大东海、天涯海角,海口市的秀英海,文昌县的清澜湾,琼海市长坡,铜鼓岭南北海岸,陵水县猴岛,东方县鱼鳞洲等。沿海还有火山爆发奇观(如琼山县“水下村庄”和马鞍岭熔岩洞穴等)和红树林海岸景观。陵水县南海猴岛常使人津津乐道。五指山为海南岛主峰,气势格外磅礴。琼中的琼崖纵队旧址则为现代革命纪念地。黎族惟独分布在海南岛,海南人善纺织、印染、服饰,饮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海南最主要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
地方文艺:有琼剧和黎族、苗族歌舞。
饮食文化:着名菜肴有文昌鸡、嘉积鸭、东山羊(万宁县)、曲口海鲜(琼山县)、万泉鲤鱼、五指山金钱龟和鳖、福山乳猪、东方白切羔羊、那犬狗肉等。海南粉则各地都有。到黎家品尝香饮则是一种难得享受。
E. 所有关于海南省的地理知识,高二会考的,比如海南岛的气候地形,看地图要知道a b c 省是哪是什么之类,...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表现海南地处热带,位于东经108°37′~111°05′,北纬3°30'~20°18',年平均气温23~25℃,最冷的1月平均16~20℃,最热的7月为35~39℃,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长夏无冬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雨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地形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
海南风景图片集(二)(15张)、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河流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着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
山脉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气候资源
位置与疆域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形似一个呈东北至西南向的椭圆形大雪梨,总面积(不包括卫星岛)3.3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岛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隔的琼州海峡宽约18海里,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是中国最南端的领土。是中国跨纬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看地图要知道a b c 省是哪是什么之类 要有具体的题目空说不行
国际旅游岛是以岛屿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分工合作中形成的.根据其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选择旅游产业作为其主要的产业,并依托此产业功能体系产生强大的国际客源聚集能力,而形成的岛屿经济文化发展形态。国际旅游岛包含两个其本要件,一个是旅游业主导,即旅游业成本岛的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二是国际化,即在旅游产业领域内,实现旅游服务自由、国际化,具有超国界吸引力,客源市场广泛且面向世界各地。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优势。海南旅游资源突出特点表现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全年无冬,年均温度22℃~26℃;滨海风景区面积大,所辖海域200万km2,海洋旅游潜力巨大;中西部有保存完好的大片热带原始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提供了优越的基础条件。
2.区位优势。海南地处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的前沿;内靠珠江三角洲,近傍广东、香港、澳门,遥望台湾,外邻东南亚,既靠近国内发达地区客源地,又毗邻欧亚大陆主要客源地;靠近东亚与东南亚之间的国际深水航道,是国际海运的必经通道。
3.旅游设施优势。海南初步建立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海南铁路也已融入全国铁路网。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海口美兰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经开通了国内和国际航线300多条,航权开放实现了新的突破。电信基础网络全部实现数字化,电话普及率在全国居于前列。海陆空全方位的立体交通、通讯网络形成,可进入性极大提高。目前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23家,其中五星级宾馆11家;已有2家5A级景区和10家4A级景区,一家全国国际百强和全国国内百强旅行社,全省已具备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的国际接待能力。
F. 海南省的自然地理
1.地形: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歌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2.河流:海南岛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北部的南渡江长314千米;西部的昌化江长230千米;东部的万泉河长162千米。海南岛上真正的湖泊很少,人工水库居多,着名的有松涛水库、牛路岭水库、大广坝水库和南丽湖等。(南丽湖位于定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南丽湖开发经省政府批准,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湖区面积26平方公里;水面面积12.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常年水温22-23℃,是琼北最大的人工淡水湖;这里年平均气温22.5-23.7℃,气候宜人。)3.面积:中国第二大岛屿,陆地面积3535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4. 气候资源: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6℃,≥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二月份温度仍达16℃—21℃,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光温充足,光合潜力高。海南岛入春早,升温快,日温差大,全年无霜冻,冬季温暖,稻可三熟,菜满四季,是我国南繁育种的理想基地。 海南省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雨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仅占全年降雨量的10—30%,少雨季干旱常常发生。5.山脉与河流: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海南岛中部,主峰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154条,其中水面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三条大河的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的 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北部,至琼山市入海,全长 311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海南岛西部, 至昌化港入海,全长 230公里;万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风门岭,两支流到琼海市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G. 海南西部热带沙漠的成因有哪些
海南西部热带沙漠的成因有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以及风力强盛的气候条件引起的。从地形角度,海南岛西部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减少,当地纬度低,太阳辐射强,且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H. 海南岛西部为何会出现热带沙漠,形成原理是什么
在我们的印象中,沙漠都是那种黄沙漫天的荒芜之地,面积一定要大,比如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面积超过900万平方公里,比巴西的面积都大。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到33万平方公里,比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大。我国八大沙漠中最小的乌兰布和沙漠面积也接近9000平方公里,四大沙地中最小的呼伦贝尔沙地面积也超过7000平方公里。
海南岛西部在上世纪确实存在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但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之后,沙漠化面积缩小了很多。不过由于岛西部特殊的气候,存在沙漠化的基础,如果土地开发不当,热带沙漠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I. 海南的气候类型。该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成因
热带季风
,只分布在南亚,东南亚,形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但是主要的是受
气压带
和
风带
的南北移动,夏季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
南半球
的东南
信风带
会移动到赤道附近,此时,风会越过赤道,在
地转偏向力
的影响下偏转成
西南季风
,但是,中国的海南会有两种风向的风,一种是
东南风
,一种是西南风,东南风就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J. 海南岛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相关数据。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其位于我国南部,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具体为:
1、海南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
2、海南气候。海南岛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这里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22~27℃,大于或等于10℃的积温为8200℃,最冷的一月份温度仍达17~24℃,年光照为1750~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
3、海南地形。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以五指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800米之间,实际上是丘陵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弥岭、雅加大岭和吊罗山等。
4、海南雨水情况。海南省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6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639毫米,有明显的多雨季和少雨季。每年的5~10月份是多雨季,总降水量达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90%,雨源主要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少雨季节,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30%,少雨季节干旱常常发生。
5、海南日照情况。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终年太阳高度角大。夏至前后有两次太阳位于天顶,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在84°45′~86°45′;即使在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照射的高度角也在46°05′到48°05′。各地夏至与冬至的昼长相差很小,因而,太阳辐射能相当丰富,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6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1793~2590小时.为热带气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海南岛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东风带系统和西风带系统对其均有影响。
6、海南气温。海南各地的年平均气温为22.5~25.6℃,以中部的琼中最低,南部的三亚最高。等温线向南弯曲呈弧线分布,从中部山区向四周沿海递增,23℃等温线在中部山区闭合。由于海洋的调节,海南气温年变差普遍较小,多数地区为8~10℃,三亚最小(7.6℃)。普遍比中国大陆地区低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