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北斗导航运用了哪些地理技术

北斗导航运用了哪些地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2-05-23 01:43:16

㈠ 北斗导航有怎样的应用领域

1、“授时”作用,即将我国的标准时间告知各类用户,以便使用。

2、交通运输行业。

3、北斗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

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卢晓春表示,我国授时中心除了参与北斗系统建设,给北斗系统提供标准时间之外,本身也是北斗的用户。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也是一个国际的标准时间,是与国际上其它相关机构一起来联合解算出来的,供全世界统一使用,叫协调世界时,获得协调世界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时间比对,我们目前所用的共视比对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比对,就是利用北斗系统而获得的。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刘昕表示,在综合交通的大框架下,全国已有超过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5万辆邮政和快递运输车辆、36个中心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370艘交通运输公务船舶安装使用或兼容北斗系统,国产民航运输飞机首次搭载北斗系统,近期我们还针对长江航运等重点领域,研究出台了具体措施,分阶段稳步推动北斗系统在行业全覆盖。

此外,全国各省也在逐步探索北斗系统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例如江西省就成立了江西省北斗应用研究院,未来将建设江西北斗高精度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卫星导航人才、企业、资金等入赣,在全省大力推广北斗、高分技术等特色应用,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推广。

(1)北斗导航运用了哪些地理技术扩展阅读:

据了解,北斗系统将于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前还将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届时将会为全球提供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质量的服务。2018年11月19日02时,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将部署完成,将进一步提升该系统对中国和全球的服务能力。

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是基准站接受卫星导航信号后,会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形成相应的信息,再由卫星、广播、移动通信等手段将信息实时发送至应用终端,实现定位服务。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时精度为10纳秒。

北斗导航为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美国的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都属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NGSS)。

北斗导航系统的构成。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据《兰州晚报》报道,空间段由若干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地面段包括基准站、主控站、时间同步/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地面站;

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通过这三部分实现精准定位。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精准定位就是它的最强技能


㈢ 北斗导航独有的创新技术有哪些

北斗-3相对其他4大全球定位系统,至少可以数出5个全球唯一

1.全球唯一的通导遥及搜效一体化的卫星导航系统

2.全球唯一标准位置服务精度优于5米的卫星导航系统

3.全球唯一能提供两类区域星基增强服的卫星导航系统

4.全球唯一全星座开通了星间通信和测距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

5.全球唯一可同时提供全球短报文和中国周边大容量高并发报文通信的卫星导抗系统

北斗3的创新设计、服务能力、精度优势、运行稳健构成了她强劲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为世界同行钦羡,为一带一路各国接受。无愧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美誉!体现了北斗导航,世界共享,品牌无双!

北斗作为时空技术,既是对地球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文动态及其变化信息感知认知,也是实现对所感知对象精准时空、调配管控不可或缺的赋能技术和智能技术。

㈣ 北斗导航定位与服务应用了哪些技术

北斗全称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缩写BDS。北斗作为我国自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内基本分为三大应用领域:大众应用、行业应用以及特殊应用。
大众应用和行业应用就是通俗所说的北斗民用。大众应用就是指汽车导航、车辆信息服务、跟踪监控、紧急救援、移动位置服务等;行业应用一般是电力、水利等的网路系统中心、应用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等。特殊应用即军工类应用,不属于民用范畴。
而普通群众接触最多应该就是汽车导航,现在的汽车导航还基本是运用GPS进行定位的,GPS+BDS双模定位也逐步开始运用,众多国内导航厂商都已经推出相关产品,例如凯立德的北斗导航仪等等。
在行业应用中的了解并不多,但都处于试行状态,像电力系统的授时中心系统等,还有渔业定位系统等。

㈤ 我国北斗导航系统所属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GPS
北斗导航系统类似于目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同样具有GPS的定位导航功能。

㈥ “北斗一号”导航系统可以运用在哪些方面

“北斗一号”导航系统运用非常广泛,用在交通管理上,可以使始点和终点的管理者都能很清楚地了解交通工具的行驶情况,用在农业上可以用农用导航系统进行位置准确的灌溉,用在一些交通不发达地区,如西藏,进藏车队就算遇上大雪封山,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后方也可以判断出准确的位置。

利用若干颗导航定位卫星组成卫星导航系统,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它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和海拔高度。

㈦ 北斗导航详细介绍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
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
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编辑本段]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号发送给用户。
“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一55°,东经70°一140°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
[编辑本段]与GPS系统对比
1、覆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一140°,北纬5°一55°。GPS是覆盖全球的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
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
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位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能继续工作了。
4、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
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但最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少的初步起步系统。此外,该系统并不排斥国内民用市场对GPS的广泛使用。相反,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中国的GPS广域差分系统。可以使受SA干扰的GPS民用码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级修正到数米级,可以更好的促进GPS在民间的利用。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着我军高技术武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
[编辑本段]双星定位不同于“多星”定位
“一代‘北斗’只用双星定位,比GPS等投资小、建成快,”范本尧说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也对一代“北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定位系统具有自己的特点。”
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颗卫星(GPS还另有3颗备份卫星,GLONASS则因经费问题损失了几颗卫星)组成网络。这些卫星不中断地向地面站发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GPS接收器利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确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根据无线电波传送的时间来计算它们间的距离。等计算出至少3~4颗卫星的相对位置后,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角学来算出自己的位置。每个GPS卫星都有4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同时还有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记载着其他卫星的现在位置和运行轨迹。当GPS接收器确定了一个卫星的位置时,它可以下载其他所有卫星的位置信息,这有助于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卫星的信息。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黄秉英研究员说,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
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最初来自于陈芳允先生的“双星定位”设想,正式立项是在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用户终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与GPS系统不同,对所有用户位置的计算不是在卫星上进行,而是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户的位置及时间信息,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
有源无源是关键不同点
“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无源定位,”范本尧说,“这是它们质上的不同点。”
所谓有源定位就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的传输,通讯就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国国情。GPS和GLONASS没有设计通讯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需要地面站中转服务的无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讯服务。
区域性基于技术水平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一代“北斗”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全天候、全天时用于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标。“区域性是我国双星定位的技术特点、水平以及国家需求决定的,”范本尧说。
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
“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只有两颗定位卫星,不能覆盖整个地球,如果在较低轨道上绕地运行,每天就要有一定时间不能监控我国所在区域。
二代“北斗”可称“中国的GPS”
“我国发展二代‘北斗’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会停掉一代,另外发展二代,”范本尧说,“我们会在一代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卫星数,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体水平。”这位将继续承担二代“北斗”设计工作的科学家说:“二代‘北斗’可以称为‘中国的GPS’,不过它仍然会比GPS多一个通讯为发展我国二代“北斗”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准备。范本尧举例说,此次定位的“北斗”一号备份卫星上新装载了用于卫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够参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精确定格在几个厘米的尺度以内。这颗卫星已定位成功,表明这种技术是有效而可靠的。这样,当我们不断发射新的卫星构建二代“北斗”体系时,众多卫星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构成符合标准的网络。此外,“北斗”一号的3颗星寿命都是8年,专家正不断研究,预计下一次发射的卫星寿命就能达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卫星的寿命都是12年左右,GLONASS卫星的寿命则是3到5年。
“20世纪原子钟最辉煌的应用莫过于由它构成了全球定位系统的核心,”黄秉英说,导航星和地面站全离不开它。目前的原子钟主要有3种:铷钟、铯钟和氢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原子钟正是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必需的。在结构方面,铷钟最小体积已达到6立方厘米;在频率稳定度方面,氢钟最好;而在长期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方面,则以铯钟最佳。目前,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家授时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称为“激光冷却-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的铯钟,我国的授时基准---UTC(NIM)都是由它提供并不断同国际基准校正的,而“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更大的效益。
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组成。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野外作业、水文测报、森林防火、渔业生产、勘察设计、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其他有特殊调度指挥要求的单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时等综合服务。
200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需要,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及周边国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军队、公安、海关等其他有特殊指挥调度要求的单位。
[编辑本段]北斗系统三大功能
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
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
由于对包含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的数据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同时车辆与调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实际上也是一种数据的通信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会超过GSM短信息的长度范围。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业务基本可满足系统通信的需要。 其次,通过短信息方式发送数据其成本代价远远低于其它方式(如通过话音信道)。
与其他无线电台等传统方式比较,采用GSM短信息网络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 速度快,实时性好,不掉线;
2、 可以双向通信,及时返回终端信息;
3、 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
4、 由于控制中心无须专门设置大功率发射电台,将大大降低安装费用;
5、 覆盖面广受地理环境
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编辑本段]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服务提供商
目前有五家,以神州天鸿(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和北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最为出色。
神州天鸿公司的网址是:www.chinatopcom.com
北斗星通公司的网址是:www.navchina.com
[编辑本段]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民用终端设备行业标准
《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遇险报警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0-2004)
《北斗一号民用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1-2004)
《北斗一号民用车(船)载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标准编号为JT/T592-2004)
[编辑本段]北斗应用五大优势
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
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无通信区;
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采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
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可同时解决“我在哪”和“你在哪”;
自主系统,高强度加密设计,安全、可靠、稳定,适合关键部门应用。
[编辑本段]“北斗一号”GPS 汶川地震中起重要作用
“北斗一号”在通信中断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系统在通信中断的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救灾部队携带的北斗系统正在陆续发回各种灾情和救援信息。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监测到,一支携带了“北斗一号”终端机的部队,从中午12时开始,沿着马尔康、黑水、理县到汶川的317国道,以每小时6公里左右的速度一路急进。6个小时前进了近40公里,已经进入汶川县境内,离县城还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
由于通信受阻碍,位于北京的卫星导航定位指控中心初步判断该部队隶属四川武警总队。指控中心正在进一步了解情况。
[编辑本段]北斗卫星系统将首先应用于北京奥运会
从12月5日开幕的2007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获悉,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初步应用阶段,具备区域导航能力,2008年该系统将首先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拥有5颗导航卫星,2008年前还将发射一些卫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在发布会上说,2003年,我国已建立起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具有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定位、授时、报文等功能,并已在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等民用领域使用。随后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功能更趋完善。
据悉,该系统08将为北京奥运会的交通调度或场馆监控服务,届时,将把自身具备的监控功能和北京交通部门所提供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叠加,使驾驶者不仅能知道哪条路线距离最短,还能结合道路的实时情况,寻找到一条用时最短的线路。据估计,2010年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上海使用。
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㈧ 北斗三号的新科技采用了哪些新技术

北斗三号的首批组网卫星(2颗)以“一箭双星”的发射方式顺利升空,它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建造“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其中采用了原子钟、星间链路最新的技术。

原子钟——导航系统的心脏

星间链路的概念并不新鲜,GPS也采用了这一技术,叫做Crosslink。该技术的大概原理是通过卫星间的相互通信,对卫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这就缩减了对地面基站的依赖度,并加强其完好性。通过该技术,GPS星座可以在失去地面支持情况下仍旧维持一段时间的正常运转。

但是GPS的Crosslink采用的是波束角较宽的UHF(Ultra High Frequency)频段。理论上来说,当两个卫星进行通信时,波束角越宽,意味着发送信息的范围就越宽,卫星在发出信息时有更大几率将信息发送给非目标卫星,这样就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而北斗采用Ka星间链路(Ka波段是电磁频谱的微波波段的一部分,Ka波段的频率范围为26.5-40GHz。Ka代表着K的正上方(K-above),Ka波段大致上的频率范围是30/20GHz。Ka频段具有可用带宽,干扰少,设备体积小的特点。常用于卫星通信),Ka频率高,波束角相对比较小,也就是说能够保证本卫星发出的信号只被想让接收信号的卫星接收,不会发到别的卫星那儿,保密性得到加强。同时,更高的频率也意味着卫星间通信的效率可以更高。所以,北斗三号的性能在未来的发展非常值得世界期待。

㈨ 在使用导航中运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如何应用

(1)车载导航仪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信号接收机)。
(2)如果要确定车辆所处的位置,使用的卫星不能少于(三)颗。
(3)该系统能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三维”指的是(经度、纬度和海拔)。

㈩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PS C.GIS D.WPS

选B;
3.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哪一类现代技术()
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
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能用于__________工作()
①调度指挥②导弹发射③搜索营救④交通运输⑤资源调查
A.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⑤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测速外,还能提供的服务是()
①授时②通信服务③气候异常监测④农作物长势监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北斗"卫星属于定位系统,因此属于GPS,能准确确定物体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速度,所以可以应用于交通、搜索、调度指挥和导弹发射等领域,而监测作物和气候需要用遥感。
【答案】3.C4.B5.A

阅读全文

与北斗导航运用了哪些地理技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