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词.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通过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㈡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立德树人简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起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帮助,让他们都有自我表现、自我成功的机会,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和自信心。这既是小学数学教学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对暂时后进的学生充满爱心和信心,用满腔挚爱和热忱,营造出祥和的心理环境,消除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置身于教师的期望之中,在无卑无怯、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中抬起头来学习。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师爱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能激起后进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㈢ 高中教育如何做到立德树人
需要端正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式,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有必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细化到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中,认真修订课程标准。学校不能把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每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教学不是贴德育的标签,而是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育人因素,各科教学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课程改革需要与儿童青少年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在课程改革中统筹各个学段,使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要特别注意各学段年龄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
立德树人需要利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包括家长的资源、社区的资源、社会各种文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形成教育合力。
㈣ 在教学中如何做到立德树人
在教学中想要做到立德树人,那么作为老师一定要树立好良好的榜样作用,因为你的言行举止会被学生模仿,会被学生看见。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文明的言行举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语言方式,以自身优秀的品德和语言去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学方式。
㈤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把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第2页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创新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
新课标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二、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
在第3页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在第4页提到“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新课标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三、地理课程的结构设计
在第5页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中提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在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在学生发展方面,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新课标下的地理实践力培养
四、地理课程的教学评价
第34页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到“加强地理实践。地理实践是支持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应将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要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宗旨,与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去观察、行动和思考,并在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中进一步提升理性认识,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 。……地理实践活动因其特殊性,还会在客观上强化学生与真实联系引发其感悟、欣赏、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变化。同时,也会出现跨学科的教育机会”。
㈥ 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1)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可以见缝插针地、适时地、就地取材地培养孩子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或推荐学生在课外时间读好书,更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心得与体会或收获!
(3)“立德树人”之路任重道远,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不是一阵风,一股潮流。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数十年如一日,实实在在地成为价值的追求。课堂教学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努力让孩子们拥有坚强的意志、理性的思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并影响着孩子的人生。
㈦ 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具体方法措施来践行“立德树人”呢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这目标贯穿学校的方方面面,方法也就多种多样,而最看好的是: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一来到学校,我们学校都要召集学生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由团支部书记根据立德树人要求制定好计划。每周进行一个方面的讲话,这讲话以班级代表为主,学校领导为辅,各班再围绕讲话在周会召开主题班会,使这方面的教育深入人心。而后学生会干部也重抓这方面的检查,每日及时公布。到周未降旗学校领导针对评比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既有理论的指引,又有实践的指导,立德树人真正入脑入心。立德树人并不难,难的是上梁要正,下梁才不歪。
立德树人,拓展思路。
立德树人,必须努力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既要做到培养全面的人,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又要做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德为首,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既要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又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管理思想、管理作风等各个方面。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道德形成的规律。既要重视课堂教学,又要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德育,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
㈧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做到立德树人
1、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还应该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要给别人一滴水,你自己必需要有长流水。所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我们应该具有活动老学到老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较高威信。如果是满足于现状,那只能被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淘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要有把难题变成乐趣的能力,要经常听取有经验的教师们的建议,听他们上课,学习他们好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只有不断专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加强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增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2、以德为先
良好的师德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人,不管她学历有多高,不管她教学经历有多长,教学经验有多好,没有崇高的师德,也是没有用的。教师应该当好学生的人生的引路人,用自己好的作风,好的思想、好的道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那么学生就真正能做到“不令则行”。如:我们能做到不讲粗口,上课不迟到,不接打手机,说道做到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够持久、深刻、直接地影响学生。
3、爱的教育
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爱我们的学生。心中有爱,才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用自己的爱心,换起孩子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经常与孩子们沟通,找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流,和他们游戏,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大母子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让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反之,学生不喜欢你,那他们就会处处抵触你,挑剔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那无论你知识有多渊博,学历有多高,都引起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有责任感,有事业心
教师,社会给了无数的光环,而也给教师提出了许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对待,用心对待,用心耕耘。我们是学生生活上的服务生,是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那么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无论是成绩好的优等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现在我们学校里的教师有三种:一是把学生的事当作学校的事去坐;二、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三是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前一种是得过且过,第二种是任劳任怨,而第三种则是爱的真谛。只有真正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人才会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这样才生活得快乐,教育得幸福。
㈨ 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常言说,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有机融入到教学目标中去,要重视和加强地理课外活动,充分挖掘地理课外活动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地理教学工作中,强化有用地理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