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理中上升和下沉气流如何分辨 夏季受副高影响为什么就是下沉气流了
东北地区是积雪融水补给的。
通俗点说,
上升气流就是空气往上运动,由牛顿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这种气流就能向物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扰流板)
下沉气流就是空气往下运动,同上,就能给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力(飞机机翼)下沉气流就是空气往下运动由牛顿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这种气流就能向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在大气中主要表现为高压地带气流和低压地带气流相互循环流动,促使地球环境的干湿变化四季交替。
由于地球表面下沉气流的的向下运动促使上升气流向上运动彼此循环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主要表现为:
低纬环流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㈡ 河床抬升的原因有哪些
地壳运动、泥沙淤积、人为造地、……
㈢ 那些地质现象能够说明地壳曾经发生过抬升它们是如何说明的
地质地貌发生变化,比如盆地变成高山。
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一些地质现象。地质科学是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高度概括的哲学原理,可以从地质现象中得到生动的诠释。对于“一分为几”这个问题,也可以先从地质现象谈起。
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
在我国,“地质”一词最早见于三国时魏国王弼(226~249)的《周易注·坤》,但当时属于哲学概念。1853年(清咸丰三年)出版的《地理全书》中的“地质”一词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具有科学意义的概念。
(3)地理中的抬升有多少种情况扩展阅读: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地壳组成物质,各种地质作用,地壳变动,地质时期中生物的形态、分类和演化,地球形成和发展历史,海洋地质现象以及应用地质学的各种原理解决探明矿床、开采石油等实际问题。
地质泛指地球或地球某一部分中的性质和特征。包括其组成的物质成分。如地层和岩体的性质、矿物特性、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岩石和地层的形成时代、各种构造和变质作用及其现象、地层中所记录的地球历史中的生命演化情况以及可供利用矿床的赋存状况等。
㈣ 抬升情况与研究认识
工程于1998年10月蓄水,1999年9月观测,发现大坝与两岸山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抬升,范围自坝轴线上游500m,至下游约700m,抬升主要发生在中泥盆统云台观组石英砂岩及以上岩体中。抬升总趋势,沿上游至下游,升幅由大变小,河床大于两岸。至2004年底,河床坝内120m高程廊道,抬升35.2mm,两岸山体为19mm,坝与基础同步变形,相邻坝段变形差仅为1.1~1.9mm,表现为整体抬升。2000年冬季,采取限制性发电蓄水抬升库水位,使在233~235.94m高程运行达81d,获坝与山体抬升的升降与库水位升降密切相关,但变形滞后2~3个月,且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反常的抬升现象,引起业主、设计与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由业主组织、设计牵头,国内有关高校与科学院所等权威机构参与,进行系统专题研究,作了岩体裂隙水压增卸回弹扩容机理的物理性试验,模拟实际的三维仿真计算、大坝安全复核、监测成果分析等,多次邀请国内最高技术专家咨询论证,认为反常抬升,不致危及大坝安全,工程可正常运营,建议完善和加强监测工作。申请立项,进行专题研究。
3.4.2.1 形成机因的探讨
本工程的反常抬升变形,是世界水电史上的首例,已逾越经验知识范畴,因而必须遵循基本科学原理,开拓创新地进行研讨,查明形成机理及存在的风险度,确保工程安全。现将初步探索简介如下:
3.4.2.1.1 有关基本科学概念
(1)变形性质,工程区的宏观抬升变形,是与正应力应变相反的反应力应变。
(2)岩石是弹性体,遵循岩石力学加卸载循环试验中的应力应变规律。变形不能完全恢复时,是应变超越弹性极限产生的部分塑变所致。
(3)在未知深部三维应力时,深部垂直压力,按海姆假定计算。
3.4.2.1.2 反应力值概略求算
用式(1.27)得σ=εE用σt=-εE求反应力概略值。
式中:E为弹性模量,取岩层等效值22GPa;ε为抬升变形,因无变形循环曲线,采用中泓处抬升的月平均值-35.2/60=-0.587mm则σt=22×103×0.587×10-3=12.9MPa,这是神秘而巨大的魅力值。按变形循环曲线最大升高的那一单元计算,σt应更大。
3.4.2.1.3 影响因素检索
(1)地层中含膨胀性矿物?经研究原地下水位以上,蓄水高程以下的岩体中,没有遇水膨胀的膨胀性矿物;
(2)喀斯特水受山体来水及水库渗水所形成的扬压力?坝基与地下厂房的堵排措施完善,未发现堵排设施被破坏的现象;
(3)构造作用?本区属于构造活动相对微弱的稳定地区,宏观区域未发现构造活动的加剧现象,一般构造作用不会在局限区产生局部放大;
(4)坝基深部承压热水含水层的温度场的变化?经观测,蓄水前后坝下承压热水含水层温度没有变化,深部地下温度场无变化;
(5)承压热水含水层的承压水位被水库逼升100m所致?中泓处深部含水层顶板区,原受力状态时上部承受90多米岩体重力2.43MPa,下受1.11~1.17MPa承压力,处于三维压缩的暂稳状态,无抬升变形。工程实施后,上部增加了131m高的坝体重3.275MPa,使总承载重达5.7MPa,水库蓄水使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位抬升94~100m,使承压力增为2.1MPa,仍为三维压缩的暂稳状态,不会抬升上部地层。但1MPa的承受压力,作用于含水层,可产生一定的扩容影响。其影响值为:
ε=σ/E=1/22×104MPa=0.45×10-5m,仅为4.5μm,影响甚微,不是造成坝与岩体抬升的主要原因,是有微弱影响的次要原因;
(6)匿能———坝基地表至承压热水含水层间,地温温差势场所形成的匿动力,是一向上收缩的拉张力,为未被注意的巨大反应力能。
3.4.2.2 匿动力———温差应力
由于过去未重视熵情变化所形成的匿动力,故已有资料信息中无气温、库水表层、中层、底层水温的变化曲线,只能依据宏观简略、规律资料。作概略性假定。
3.4.2.2.1 熵情的环境特点
(1)浅的高温层,承压裂隙含水层的地下水经深循环增温、热水的传导与焙烤,使承压含水层成为53℃的高温层。依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地温要向上传播释放,其地温梯度为400℃/km,是一般地区的十多倍,火山地区的两倍。
(2)水库水对表层岩体形成低温层。此水库在防洪限制水位218.5m高程时,储水9×108m3,故其比热量大,水温随气温而变的变幅小,冬夏水温虽有变化,因无相应的成果,故以气象学家对各地季节划分的气温,以5d为一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为冬天,高于22℃的为夏天,10~22℃之间为春秋季节,参考上犹江水电站的资料,60d的库水平均温度。夏天为28℃。春秋为22℃,冬天为7~10℃。
3.4.2.2.2 匿动力的活动规律与特点
(1)反应力应变的活动规律。大水库的水温,短期内较稳定,但随季节的变化,亦随气温大的冷热变迁而降升,故库区基岩表层地温产生升降变化。当水温与地温升高,则研究域内温差应力就小,应变就小,只产生弹变;当水温与地温下降,温差应力就大,应变也大,除产生弹变外,并发生超弹性变极限的塑变。岩体中的离子产生位错变形,使变形不能完全恢复。
(2)岩石的传热特点。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就回归分析上犹江电厂、三峡船闸的监测成果,得温变影响最深部位的时间,滞后60~90d。天寒水温下降,库底地温受寒流的影响也下降,其冷锋不断向下缓慢浸透。初期冷热锋面在上部,原岩体的地温相对低一些,故形成的温差应力不大,加之灰岩整体性与强度高,只产生弹变,剩余能量则转变为压力与剪力被封闭。随时间延长,冷锋不断向深部推进,达稍软的隔水层区,冷热峰面温差增大并达到最大值,产生弹变与一定塑变及滞后现象。
㈤ 高一地理:第一题的红色框框中的“抬升”和“下沉”是什么意思
地层受挤压发生断裂后,地层先处于抬升状态(褶皱地层的最顶层发生被侵蚀现象 )。顶层岩石被侵蚀之后又有新的水平岩层形成,说明地层处于沉积环境——下沉
㈥ 高中地理:河谷形成除了流水侵蚀,一定有地形抬升吗请举例。
你好,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下切侵蚀与地形抬升有关。比如长江三峡的形成,地势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地貌。
㈦ 地壳强烈抬升会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
强烈太升会形成 大的山脉,这属于构造,也算是一种地貌。比如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喜马拉雅山的形成。高大山脉的形成往往伴随高原的出现,然后有河流的出现,河流下切,形成阶地等微地貌。
㈧ 高中地理里的抬升作用是什么意思
好的LZ
抬升作用一般说的是气象地理中的术语,
有2类:
是气团前进过程中,遇到高山,沿山坡向高空走的现象
是较暖气团遇到较冷气团,二者当然不会直接一遇到完全融合,较暖的气团密度小,较冷的气团密度大,于是他们形成下面这个倾斜的交界面,较暖气团沿交界面向上的现象
像这样就是抬升作用.
在之前理应已经学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还有物理也应该学过较暖的水蒸汽遇冷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雨)或者凝华成小冰晶(雪或者雹)
这样暖湿气团被抬升的结果便是形成降水/雪,而这一机理就是抬升作用
㈨ 什么是地形抬升作用
地形抬升一般指地壳因多种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形成的绝对标高的增加。
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中途不断大量降雨,因此只要山脉足够高,总会有这样一个高度,在这个高度以上雨量随高度增加而反而减少。因为这个高度上雨量为全剖面最大,因此一般称为最大降水高度。
最大降水高度的高低主要与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例如西非喀麦隆山面迎从大西洋上来的赤道潮湿西风,最大降水高度就在也麓,代本贾年平均雨量达到了10091毫米。墨西哥高原东西两坡也有类似情况。而在干旱地区,气流凝结高度很高,因此最大降水高度必也较高,甚至不出现最大降水高度。
最大降水高度还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热带信风带区域中,由于上空有干燥的信风逆温层存在,因此最大降水高度便限制在信风逆温层高度以下。例如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M auna Loa)东坡700米高度上午降水最大于5500毫米,而山顶329s米处却只有440毫米。小美洲沿海山地迎风东坡上也有类似情况存在。
㈩ 高中地理,解析说图中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所以水汽被抬升,是怎么抬升的,一定是这个走向才能抬升吗
有经纬度可知,此处位于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区。所以夏季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这个岛屿的走向正好与季风风向垂直。所以水汽被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