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康熙地理测绘图叫什么意思

康熙地理测绘图叫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5-24 19:37:00

Ⅰ 康熙绘制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有怎样的意义

康熙还开展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即绘制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次测绘采用了比较先进的大地测量术和经纬度绘图的方法。到1716年,除新疆的少部分地方外,对大多数省区进行了测绘。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实测、比较精确的地图集,也是世界地理测量史一的伟大成果之一。

Ⅱ 康熙王朝里面的那个地图真的有吗

电视剧是编的,但历史上的确有这种图
即《内府一统舆地秘图》(又名《皇舆全览图》)。
清康熙四十年开始命测绘北京附近地图,亲自校勘,认为“远胜旧图,仍命测制各省全图”。
康熙四十七年(1708)“谕传教西士,分赴蒙古各地,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谕部臣选派干员,随往照料,并咨各省督抚将军,礼行各地方官,供应一切需要。”
钦天监汤若望﹑南怀仁(西洋传教士)奉敕在前明《万国图》、《堪舆图》等基础上编修地图。同年7月,由白进、费隐(德国人)、雷孝思、杜美德(法国人)、何国栋(中国人)等率领测绘队伍走遍全国,测绘了各省地图,1717年完成后返回北京。在杜美德主持下,又经过一年的时间,将各省分图编绘成一幅全国地图,这就是着名的《皇舆全图》。从四十七年至五十四年他们采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经纬度测绘法,梯形投影﹐先后在全国测定了630个测绘点。规定了统一的测量尺度。测绘完成后﹐均交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统一审校﹑缀合﹐五十八年完成。计全图一﹐离合凡三十二帧﹔别为分省图﹐省各一帧。呈上﹐定名《皇舆全览图》(一说为《皇舆全图》)。全图比例尺约为一百四十万分之一﹐纵横各数丈﹐山川﹑府州县城及镇﹑堡等﹐无不毕载。内地各省注记用汉文,满蒙地名用满文。《皇舆全览图》开辟了中国近代地图的先河﹐是当时最详细的地图﹐也是研究中国清代康熙以来历史地理变化的重要资料。该图铜版因于巴黎制造﹐故该图流传到了国外。在国内﹐该图定为内府秘籍﹐外间很少流传。直至1921年﹐清理清朝遗物时﹐才在渖阳故宫发现该图图版﹐后在该地石印﹐题名《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始公诸于世。

Ⅲ 测绘在古代是什么称呼

(3)康熙地理测绘图叫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三角学 漫话中国古代测绘

漫话中国古代测绘

王廷述

测绘是门古老的科学,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有文字记载就有了关于测绘的记述。《史记·夏本记》上说,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夏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山海经》也说,夏禹派大章和竖亥两位徒弟步量世界大小(大范围测绘)。这说明四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为发展农业,在与洪水的斗争中,就已经开展过规模较大的测绘工作。上面提及的“准”是测高低的,“绳”是量距的,“规”画圆,“矩”则是画方形和三角形的;还有个“步”,是计量单位,折三百步为一里。禹治水成功,促进了农业发展,使夏朝进入盛世,各部族和九州首领向大禹进贡图画、金属等物品,禹命工匠铸成九鼎,并刻上图,图上有九州的山川、草木、道路以及禽兽的分布情况,这就是古代的原始地图,供人们外出交往沟通、狩猎时参考。

《晋书》中有段记载,在夏、商、周三代,已设置了“地官司徒”官职,专司管理全国地图。可见,远在三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测绘了相当数量的地图,以至需专人管理。春秋战国时,地图已普遍用在军事上。

《管子·地图篇》说,凡主兵打仗,必须先看图,知地形,才不致失利。《孙子兵法·地形篇》也说,没有地图、不知地形,必败。当时地图都刻在木板上,包括山脉、河川、城镇、道路等相关位置,具有一定的比例,且广泛应用了指南针。

秦汉时期,统治者已把地图视为权力之象征,极为重视,以至有轰轰烈烈“图穷匕首见”的传奇故事。那时,地图的品种逐渐增多,有土地图、户籍图、矿产图、天下图、九州图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收集各类地图,“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思路、观念极其明确;而且,中央由“大司徒”专门管理,地方派“土训”管理(皆为管地图的官司职称呼)。到了刘邦打进咸阳,萧何立即把秦朝的地图全部安置于坚固的资料库里,之后它曾给汉朝带来很多潜在的好处。地图资料的积累也促进了天文测量的进步,在西汉时期,人们已能运用勾、股、弦和相似三角形来推算距离,测量面积的方法也增多了,它促进了测绘技术的发展。最能体现当时高超水准的,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该图是在两千一百多年前随葬入土的,而绘制的年代肯定更早。图的比例尺约1:18万,相当于古代一寸折十里的比例。地图内容详尽,山川走向、居民地的位置与现代地图比较相当吻合,符号设计也有一定的原则,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得最早的古代地图,比古埃及着名制图学家绘制的地图至少要早三百年,图的内容和适用性更是远胜埃及的古地图。东汉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大规模的治黄工程和社会生产得到较快的推进,也促进了测绘技术的进步。着名科学家张衡经过长期观测,发现地球是圆的,并沿南北极轴旋转,黄道是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交角为24度。这些重要的科学概念,为天文大地测量和大范围的地图测绘提供了理论基础。之后,中国又发明了计里鼓车,这是用齿轮等机械原理制作的测量距离和确定方位的工具,每走一里,车上木偶击鼓一下,走十里打镯一次,车上的指南针则记录着车子行走的方向。

皇舆 全图

三国之后,晋王朝建立,天下又出现统一的局面。这时出了个着名的制图学家裴秀。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制图六体》,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测量方法)、道里(测量距离)、高下(测量高低)、方邪(测量角度)、迂直(测量曲线与直线)。这六条测制地图的原则,除经纬线和投影之外,几乎把现代地图的测制原则全都扼要地提到了,这在中国制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代测制地图有着深远影响。在裴秀的指导下,组织大批测量和制图人员,编制了着名的《禹贡地域图》计十八篇,缩编了《天下大图》和《方丈图》。这些地图内容详尽,判读方便,流传了数百年。

唐朝初期,中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统治,皇帝曾规定全国各州、府每年要修测地图一次。可见当时已建立起对地图的实时概念。德宗皇帝曾令制图学家贾耽绘制全国大地图。贾耽组织人员,依据《制图六体》,历十六年完成《海内华夷图》。图的范围东西三万里,南北三万五千里,是中国当时疆域的范围,相当于当代一幅亚洲地图。可惜该图失传,但宋朝人曾参照原图缩制《华夷图》和《禹迹图》,刻在石版上,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唐代着名天文学家张燧,在世界上首次用科学方法测量子午线的长度。他根据不同地点的日影变化,求得北极星高度差一度,则地上南北距离差351里80步,且是不均匀的。这一发现比其他国家要早一千多年。

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曾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推行新法的六七年间,全国兴修水利十万余处,灌田三千多万亩,其间有大量的勘察与测绘工作。大科学家沈括曾主持治理一条840多里长的水渠,他采用“分层筑堰法”,测出长渠两端的高差为十九丈四尺八分六寸。沈括还奉旨用12年的时间修编了《天下州县图》,把图上的方位由8个增加到24个,提高了地图的精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沈括经过对北极星连续三个多月的观测,绘制了200多张北极星与磁北方向图,发现了磁偏角,这是个史无前例的发现,对测绘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比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要早400年。

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用自制的仪器观测天文,发现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33'05",而且每年都在变化。如果按现在的理论推算,当时这个角度是23°31'58",可见郭当时观测精度是相当高的,而这之前的张衡却认为这个角值是24°。在延续千年之后精度提高近30',尽管他们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却也算得上中国测绘史上一段佳话。郭还发明一些精确的内检公式和球面三角计算公式,给大地测量提供了可靠的数学基础。当时,为兴修水利,他还带领队伍在黄河下游进行大规模的工程测量和地形测量工作,使许多重要工程得以科学设计、合理施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一点更是值得一记: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郭守敬是第一位用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起始面的人。

明代的郑和航海图是我国古代测绘技术的又一杰作。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的索马里、阿拉伯、红海一带,使明初的海疆超过了汉代和唐代。郑和第七次出海的航海图一直保存到现代,是我国最着名的古海图,也是我国最早的一幅亚非地图。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测绘的发展上是个有作为的领导人物。他以计谋抵制外国传教士的阴谋活动,利用传教士的科学技术为其统治服务。康熙出生于指挥战争和巩固政权需要的年代,他领导了全国性的大地测量和地图测绘工作。他首先统一了全国测量中的长度单位,依据对子午线弧长的测量结果,亲自决定以二百里合地球经线一度,每里长一千八百尺,每尺为经长的百分之一秒。他还利用传教士培训测绘人才,购置测绘仪器,从北京附近开始,先后测绘了华北、东北、内蒙、东南、西南、西藏等地区的地图,然后编绘《皇舆全图》。干隆即位后,又编绘了《西域图志》和《亚洲全图》,这些图都是当时世界上极为重大的测绘成果,标志着中国测绘科技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包括这之前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古地图在内,它们对研究我国古今地理、水系、湖泊的动态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纵观中国古代测绘史,可以得知,它的进步、发展,几乎不具系统性和连贯性,也缺少完整的记载。即使有些系统性的积累和联系,也实在是太少了。在数以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的进步与发展,基本上是以朝代为单元,以个人出众的勤奋和才华而独立的。但是,以史为鉴的测绘成果,全都熠熠生辉,璀璨炫目,包括出土的测绘文物,还有面积巨大的地下宫殿、城廓和城池的遗址——虽然隐匿其后,似无踪迹,实为规划、设计,付诸的大量的测绘、放样工作更是鲜为人知……

中国古代的测绘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在历经数千年毫无松动的闭关自守、封建文化意识后,令人沮丧、悲怆!

测绘在中国是门古老的科学,尽管在历史上它们缺少应有的联系和连贯性,但绝不是为某些人所说的,它是从希腊、埃及传进来的。它是我们的祖先在屯田、垦殖、兴修水利以及古城建筑的规划设计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是随着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得以发展和提高的。古代许多测绘科技成果,在当时的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由于军阀割据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才使我国测绘科学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今天,强大的祖国正在迅速崛起,测绘科学技术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测绘工具也从过去的手工、机械、光学,发展为航测、遥感、激光、红外、电子等自动化仪器,我们可以生产出更多、更快、更准的各种测绘成果为四化建设服务。作为测绘工作者,我们要以古代科学家为榜样,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在新的长征路上贡献我们的才智和力量。

郑和 航 海 图

Ⅳ 《皇与全览图》的测绘历时了多久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康熙素以热心研习和倡导科学着称于世。传教士利玛窦和张诚带来的《坤与万国全图》与亚洲地图令他艳羡不已,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更使他亲身感受到了地图的重要性。于是,自1708年7月4日测量长城始,康熙组织了—次规模空前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

这次测绘工作,以10位传教士为主,组成数支小分队,奔赴全国各省区,对山水城郭逐一用天文观测和三角测量等西法测量。纬度主要通过观察太阳午正高弧或用天极高度、恒星中天高度测定,经度则主要采用月食经度法即在不同地点观察月食的食差来推算。前后共测得经纬点至少有641个。1718年,《皇与全览图》终于绘成。

该图先后制成木版、铜版和小页本三种版本。木版初刻本包括1幅总图、28幅省或地区图,修订后,分图增至32幅,而且西藏边缘标注了珠穆朗玛峰;铜版采用正弦曲线等积伪圆柱投影,1∶140万的比例尺,纬度5°为1排,共8排,41幅;小页本按省府绘制,计227页,未绘经纬线,只包括内地诸省。

《皇与全览图》不论在测绘规模还是在科学性上,都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它最早采用了以子午线上每度的弧长来决定长度标准;它因采用三角测量而使图中各地点的相对位置较精确;它首次发现经线1度的长度不等而为地球椭圆提供了新证据。此外,这次长达10年的测绘是一次大规模的西学东渐。传教士在把西方先进的地图地理学知识较全面地输入中国的同时,还在直接参与测绘的200多位中国人中间,培训了一批掌握西方测绘知识和方法的人才。

Ⅳ 清代的康熙皇帝在测绘的发展上做出过哪些贡献

清代的康熙皇帝在测绘的发展上是个有作为的领导人物。他出生于指挥战争和巩固政权需要的年代,对了解各地山川地貌格外重视,曾经亲自领导了全国性的大地测量和地图测绘工作。

康熙首先统一了全国测量中的长度单位,依据对子午线弧长的测量结果,亲自决定以200里合子午线一度,每里长1800尺,每尺为子午线长的1%秒。

他还利用传教士培训测绘人才,购置测绘仪器。从北京附近开始,先后测绘了华北、东北、内蒙古、东南、西南、西藏等地区的地图,然后编绘《皇舆全图》。

清干隆即位后,又编绘了《西域图志》和《亚洲全图》,这些图都是当时世界上极为重大的测绘成果,标志着我国测绘科技曾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包括这之前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古地图在内,它们对研究我国古今地理、水系、湖泊的动态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纵观我国古代测绘史,在数以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的进步与发展,基本上是以朝代为单元,以个人出众的勤奋和才华而独立的。但是,以史为鉴的测绘成果,全都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Ⅵ 康熙帝为何用三十年测绘完成《皇舆全图》

中国古代兵学和历史学非常发达,历代不论是皇帝还是一般的士大夫都很重视地图。历史学家读书的重要原则就是讲究左图右史,从大禹治水分九州开始对于历史地理就比较重视。

但是中国地图的测绘科学起步却非常的晚,对于地图的准确度和科学性还是自康熙皇帝在1718年颁布的新测绘的中国地图集《皇舆全图》才有改观。

不过测绘地图首先要有尺度,为了解决这个统一标准问题,康熙皇帝决定按照工部的1800尺就是180丈算为1里的长度标准。经过测算康熙时代的一华里就是先打的555.465米。如果现在阅读清朝的历史书籍对于若干里需要折算成现代的标准。

康熙皇帝的《皇舆全图》的测量方法是使用了天文测量和三角网测量方法结合,这种方法在当时还是非常先进的。《皇舆全图》在今天看来有点简陋,但是却是中国地理学的新发展的台阶。不过后来中国的地理学尤其是测绘学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吃了大亏,这也是后话了。

Ⅶ 康熙组织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主要内容及工作成果是什么

康熙组织的全国地图测绘工作,以10位传教士为主,组成数支小分队,奔赴全国各省区,对山水城郭逐一用天文观测和三角测量等西法测量。纬度主要通过观察太阳午正高弧或用天极高度、恒星中天高度测定,经度则主要采用月食经度法即在不同地点观察月食的食差来推算。前后共测得经纬点至少有641个。1718年,《皇A全览图》终于绘成。

Ⅷ 清朝前是谁给康熙画的疆域图

“康熙图”是由康熙帝亲自主持,以传教士雷孝思(Regis,Jean-Baptiste)、白晋(Bouvet,Joachim)、杜德美(Jartoux,Pierre)、托马斯(Pere,Thomas)等为主力,中国学者何国宗、索柱、李英等参加,【参见秦国经:《18世纪西洋人测绘清朝舆图中的活动与贡献》,《清史研究》1997年第1期。】各地官民参与的具有当时世界水平的一次规模宏大(先后测绘了全国641个点)且费时良久(1708—1718年)的疆域实测成果。此图采用梯形投影法,以经过北京的经线作为本初子午线,按1∶140万—150万的比例绘制,【汪前进先生认为,康熙铜版《皇舆全览图》采用的是正弦曲线等面积为圆柱投影(即桑逊投影),参见《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汪前进先生文。】范围涉及南到海南岛、北达黑龙江、东及台湾、西至哈密以东,即西至西经40多度,北至北纬55度的广大地区。【参见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地学史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第324—327页。】关于此图,李约瑟赞之曰:它“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种,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中国在制图学方面又再一次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5卷,科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246页。】
但“康熙图”所展示的疆域,西仅止哈密。1760年干隆帝根据新疆等地区的实测资料,对“康熙图”加以补充修订,完成了“干隆图”的绘制。该图将“南至琼海,北至俄罗斯北海,东至东海,西至地中海,西南至五印度南海,合为一图”,【邵懿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第278页。】较“康熙图”范围大一倍多,是一幅名副其实的亚洲地图。

Ⅸ 谁绘制了《皇舆全览图》

康熙学了数学与天文,因而对地理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学会了使用测量仪器,每行到一处,就要测量那里的地势,调查当地的地貌、地质、水文、土壤等。他不但测量该地距京师的里程,还要测量那里的纬度,并把这些情况记录下来,收入他撰写的文章、上谕中。例如,他在亲征噶尔丹的行军途中,就详细地调查过所经之处的风物、地理情况,把记下来的材料寄给留在北京的皇太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二十一日,他在给皇太子的信中叙述了行军中的饮水问题,说:“自出喀伦未见寸土,其沙亦坚硬,履之不陷……营中军士凿井甚易,一人可凿二三十处。因水泊中取水嫌远,均于近帐房处凿井。

可凿井的地方也很易认识。蒙古语叫‘善达’之处,地洼而润,掘未二尺即可出水;叫‘塞尔’的地方,山涧沟径,掘仅尺余即可及泉;有称‘布里杜’者,是一种丛草间积留的潦水,水质不佳;叫‘窥布尔’的,水流地中,以手探之泉即随出,故野驴以蹄趺之而饮……”可见,他对所经地方是做过详细调查的。

他在沙漠中行军,往往发现有贝壳。这种东西引起了他很大兴趣。他联想到当地蒙古人关于洪水的传说,推测这里在洪荒时代很可能是一片泽国。这和近代学者的某些科学推论是很接近的。

康熙在世时,还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这就是在辽阔的中国疆土上进行实测、绘制地图。这项工作是由外国传教士与中国工作人员共同完成的。这次测绘工作进行了多年,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大地测量术和用经纬度绘图的方法。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除今新疆等少数地区外,对大多数省区进行了测绘。这次测绘的成果,便是一部《皇舆全览图》。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全实测、比较精确的地图集,也是世界地理测量史上的伟大成果之一。康熙曾对大臣蒋廷锡说:“此图是朕费三十余年心力才完成的,山脉水道合乎《禹贡》。你可以将此图和各省分图让九卿们细阅,倘有不对之处,可以面奏。”可见康熙很以《皇舆全览图》为自豪,但他又不拒绝别人批评。

Ⅹ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的制图过程是怎样的

康熙皇帝玄烨是一个有自然科学兴趣和素养的明智皇帝,他深知精确的地图对处理政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于1686年曾在批谕中说:“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万里之远,念切堂阶。”于是他希望绘出“务求采搜闳博,体例精详”的图,使“厄塞山川,风土人物,指掌可治,画地成图”。在一系列科学的准备工作之后,在北京附近试测、试验,取得典型经验,从中确实看到新图优越性后,遂下令在全国进行测量和制图。主要技术人员是传教士白晋、雷孝思、杜德美、费稳、麦大成、潘如、奥古斯丁、汤尚贤等;还有汉、满、蒙、藏的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那海、李英、照海以及钦天监喇嘛楚儿心藏布兰木占巴,理藩院主事胜住等大批中国籍测绘人员。从1708年开始,至1718年的十年间基本完成。其范围之广,测绘内容之精详,测绘手段之先进,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是在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完成本国大地测量的情况下,率先进行的。并以此为据绘制成了全国地图。测量的地区,西北至新疆哈密一带,西南远至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以及深入到恒河河源,并在公元1717年由中国籍测绘员发现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并在清初的《皇舆图》上,首次标明此峰。这比印度测量局的英国测量员埃非尔士于1852年始测量此峰,早了135年。东北深入到黑龙江、辽东一带。东南到了福建、台湾、海南岛。测得经纬点,除西藏另计外,共641个,几乎遍布中国广大疆域之内。测量的方法,采用天文测量和大地三角测量法。当时测定纬度,主要采用太阳正午高弧定纬度法。而北极星定纬度法,由于夜间实测不便和仪器不精,实际采用较少。当时经度测定,主要采用月蚀经度法,即在不同地点观察月蚀的差时,以此推算经度。有时利用月蚀观测困难,“又采用了审慎而周密的三角控制网的测算,测量出一连串三角形,并通过平面三角计算,得各点座标,用望远镜测定夹角,并先对基线作准确的测量,然后用三角法运算,由近及远,或用已知测绘点反求、复测……使新测地图具有相当的精确度,成为中国地理地图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阅读全文

与康熙地理测绘图叫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