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初中地理安徽板土像什么

初中地理安徽板土像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27 12:54:03

‘壹’ 求,初中地理总复习的板书,每张要记的内容啊~~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七章:世界的区域

(一)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运用地图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3、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亚洲的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亚洲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着,大陆性气候分布广。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4、亚洲地广人多,约有36.8亿的人口,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等6个国家。
5、亚洲共有1000个左右的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分别创造了各自的文化。亚洲的三大文明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6、亚洲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中国家。
(二)欧洲西部
1、运用地图说出欧洲西部所处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
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沿海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内陆地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北部为寒带气候。
3、欧洲西部主要为发达国家,工业以制造业为主,传统的畜牲业发达。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

(三)南极洲

1、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南极洲的几个世界之最: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跨经度最多、气候最寒冷。

3、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4、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干燥、烈风、严寒。

5、南极洲矿产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稀少。

(四)日本

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最高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着名的活火山,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日本的工业布局为临海型,为了便于引进原材料、输出工业产品,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 俄罗斯的工业都临近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主要工业区有莫斯科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六)美国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美国的主体部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为最大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专门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七)澳大利亚

1、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上,东临太平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3、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为大面积的平原,地下水丰富,有典型的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大盆地),东部为大分水岭。

4、墨累河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从东南部注入印度洋。

5、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气候具有半环状分布的特点,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面积大。

6、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独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

7、澳大利亚羊的数量特别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8、澳大利亚农牧业占重要的地位,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9、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品出口比重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0、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贰’ 跪求安徽省马鞍山市初中地理生物会考重点内容

会考专题安徽省地理
一.位置、行政区划和人口
1.安徽省位于我们伟大祖国的东部
(1)从纬度上看,安徽省地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2)从海陆位置看,安徽省属于内陆省份,与长江三角洲相接,距海不远。
2.行政区划
安徽省简称皖。全省划分为17个省辖市。通常称淮河以北称为皖北,淮河与长江之间称为皖中,长江以南称为皖南。省会合肥。
3.人口大省
(1)人口总数居全国第8位。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数量迅速增加。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速度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人口形势十分严峻。
(2)人口密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淮北平原、长江沿岸平原人口密度高
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明显 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人口密度较低
(3)全国劳务输出大省 (4)少数民族多,人口数量少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城镇化加快;人口老龄化速度开始加快;人口受教育状况显着改善。
二.自然条件
1.平原、山地、丘陵相间的地形(见安徽地理P13页)找出:
北部淮北平原;中部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 ;南部为长江沿江平原 和皖南山区 。全省最高峰:黄山主峰莲花峰 。
2.温和湿润的季风气候
安徽省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为: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温和湿润,夏雨集中。
(1)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
淮河以北为暖温带(温度带)半湿润(干湿地区)地区
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温度带)湿润(干湿地区)地区<巢湖地区属于淮河以南地区>
(2)降水分布特点:南多北少,山地多,平原和丘陵地区少。
(3)旱涝灾旱频繁,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次数最多,范围最广,危害最大。其中淮河流域尤为突出。
3.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三大流域
①淮河横贯安徽北部
②长江自西南向西北横贯安徽,有“八百里皖江”之称
南部的③新安江,属钱塘江水系
(2)安徽省最大湖泊④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有“皖中明珠”之称。
4.过渡性的植被和土壤
(1)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征,自北向南依次为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地植被呈垂直分布。
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品种繁多。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经济林。
(2)土壤呈现自北向南过渡的明显特点,淮北地区主要为棕壤,江淮地区为黄棕壤和黄褐土,皖南为黄壤和红壤。在江淮和皖南地区有大片肥沃的水稻土。
三.经济发展
1.农业大省
形成了淮北的小麦、长江流域的水稻和油菜、淮北和沿江的棉花、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林、茶等优势产业带
2.矿产开发—五大优势矿产 :
煤炭:储量居华东地区首位,集中分布在两淮地区。
铁矿:分布遍及全省,以马鞍山、当涂、繁昌、庐江等地最为集中。
铜矿:主要分布在沿江的铜陵、池州、怀宁、庐江等地
明矾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也比较丰富。
3.工业
(1)以淮南和淮北煤矿为中心的两淮能源基地历来是长江三角洲的能源供应基地。
(2)冶金工业
“钢城”马鞍山是华东地区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
有“古铜都”之称的铜陵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电解铜生产基地
(3)汽车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建成了合肥、芜湖等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
(4)家用电器工业闻名全国,合肥、滁州、芜湖是全省重要的家用电器工业中心。
(5)高新技术产业:建成了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交通运输
(1)铁路:是安徽省交通运输网的主体
主要铁路
南北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阜淮线-③淮南线-④皖赣线、合九(九江)线
东西向:⑤陇海线、宁(南京)西(西安)线、宁铜(铜陵)线、铜九(九江)线
(2)公路运输:是安徽省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
已形成以合肥为总枢纽,以芜湖、蚌端口、阜阳、安庆等为区域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3)内河航运:长江、淮河、巢湖在全省内河航运中占重要地位,芜湖、合肥是全省重要的内河港口。
(4)民用航空:合肥、黄山是国家一类空港口岸
5.城市格局“一点两线”
(1) 以a合肥为中心点的省会经济圈
(2)以b马鞍山、c芜湖、d铜陵、e安庆(简称宜)为重点的皖江沿线“马芜铜宜”城市群
(3)以f淮南、g淮北、h蚌端口为重点的淮河流域“两淮一蚌”城市群
四.文化与旅游
1.地域文化: 影响深远的有徽州文化和桐城派等。
2.丰富的旅游资源
(1)长江以南
五大名山
A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B九华山: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齐云山:道教名山
清凉峰、牯牛降:生物资源丰富,风景优美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桃花源里的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新安江、C太平湖以及众多的洞穴等; 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地
(2)长江以北
D天柱山、E琅琊山、巢湖、花亭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别山区的五大水库(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和F天堂寨
歙县、安庆、寿县、亳州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临涣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等革命纪念地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2、初见成效的环境保护工作
一方面加强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水、土地和矿产等资源,强化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措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另一方面,坚持以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酸雨控制和城市及矿区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3、“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马鞍山市和荣获“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的颍上县小张庄、八里河等环境保护先进典型。
4、生态省建设
巢湖属于江淮丘陵岗地生态区—巢湖盆地农业与城镇生态亚区。巢湖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点内容:实施水土保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田还湖,从根本上解决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问题;治理巢湖污染,重点建设巢湖重点水域功能区。

‘叁’ 安徽风土人情 地理介绍

1、安徽称为中国戏曲之乡,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分别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坠子戏、花鼓灯、推剧、嗨子戏、文南词、目连戏、含弓戏、四平调、洪山戏、太湖曲子戏、怀腔、弹腔等等。

2、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

3、徽州人主食为大米,喜籼米不喜大米。山居农户多以小麦、玉米为食,辅以大米、山芋,毛豆、茄子、扁豆、丝瓜、南瓜、荠菜、韭菜等为小菜,腊月家家杀猪,腌制火腿,春上户户晒咸肉。

4、一日三餐:徽州人的一日三餐,城乡有别,城里人习惯早、晚吃稀饭,中午吃干饭,是因为徽州是缺粮之地,长期养成了节约粮食的习惯。农村则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吃的硬些。

5、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

‘肆’ 初中地理基本知识

中国地理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图被形象地比作一只头朝东尾朝西的金鸡。

中国最南端位于北纬4度左右,南海的曾母暗沙。最北端位于北纬53度左右,黑龙江的漠河,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南北距离约为5500公里。最西边位于东经75度左右,帕米尔高原。最东边位于东经135度左右,乌苏里江和黑龙江的交汇处。东西跨经度有60多度,跨了5个时区,东西距离约

5200公里。

从地理上看,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界线。但人们常常将长江一线作为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中国分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860个县级行政单位

23个省为:福建(闽/福州),江西(赣/南昌),浙江(浙/杭州),湖南(湘/长沙),湖北(鄂/武汉),江苏(苏/南京),山东(鲁/济南),河南(豫/郑州),安徽(皖/合肥),四川(蜀/成都),贵州(黔/贵阳)、广东(粤/广州)、云南(滇/昆明)、海南(琼/海口),山西(晋/太原),陕西(陕/西安),河北(冀/石家庄),辽宁(辽/沈阳)

吉林(吉/长春),黑龙江(黑/哈尔滨)、甘肃(甘/兰州),青海(青/西宁),台湾(台/台北)

5个自治区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西藏自治区(藏,拉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4个直辖市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各省份介绍

1、有古代历史的博物馆之称的是陕西省

2、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称长安),是我国着名的“千年古都”。

3、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4、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的中心,简称“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春市是中国的“汽车城”。

5、有“北大仓”(粮仓)之称的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也是最东的省份,简称“黑”。

6、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兰州市。

7、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这是我

国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宁市。

8、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萨市,在藏语中是“圣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这里一年四季晴空万里,日照时

间长,人们把它叫做“日光城”。

9、云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春城”。这里冬天不冷,

夏天不热,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10、“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

11、贵州省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

12、因为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省。

13、湖北省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汉市,水陆交通便利,夏季气温高,有“火炉”之称。

14、湖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经全省,所以简称“湘”。

15、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所以简称“赣”。

16、安徽省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它简称“皖”。

17、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的山东省,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所以简称“鲁”。

18、山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济南市,是中国着名的“泉城”。

19、江苏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简称“苏”,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着名的“六朝古都”。

20、浙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21、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

22、福建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

23、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境内有“海上花园”与“钢琴之岛”之称的鼓浪屿是着名的旅游景点。

24、福建省对面是中国的宝岛台湾,简称“台”,台北和高雄是两个最大的城市。

25、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宁市。区内的桂林、阳朔一带是世界闻名的景旅游区,有“桂

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称。

26、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27、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的海南省,简称“琼”,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

28、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毗邻港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大洋州、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简称“粤”。

29、广东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广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历史,也是中国南方最大商贸中心。

30、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这里的““绵绣中华”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实景微缩景区。

31、已经回归祖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32、云南物产丰富,有许多闻名中外的物产,如专治听候打创伤的云南白药。

3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世界称为“东方瓷园”。江西省景德镇是中国的“瓷都”。

34、江苏省的宜兴有“陶都”之称,其紫砂工艺品最为独特。

35、杭州出产的丝绸不但花色繁多,而且质量精美。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着名的“丝绸之府”。

36、海南省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37、西藏有三大特产:藏羊、牦牛和酥油草,统称“藏北三宝”。

38、西域三绝为吐鲁番的热、巴里坤的凉、安西的风

我国一些城市的别称

泉州:鲤城

福州:榕城

拉萨:日光城

重庆:山城

漳州:果城

鞍山:钢都

景德镇:瓷都

宜兴:陶都

南京:石头城

昆明:春城

广州:花城

上海:不夜城

惠州:鹅城

聊城:凤凰城

四川:天府之国

南昌:英雄城

中国的山

中国着名的大山脉有:喜玛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唐古拉山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祁连山、横断山等。

喜马拉雅山脉:呈弧形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绵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中国四川省西北部,长达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尔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脉:横亘在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D?D长江的源头。

秦岭:西起甘肃省东部,东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国南北之间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大兴安岭:北起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纵长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脉:自北向南横亘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南北长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连山脉:绵亘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连山主峰海拔5547米。

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西藏、四川和云南三省区交界处,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

台湾山脉:纵贯台湾岛东侧,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历史相传的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

泰山古称东岳,是一座历史名山,联合国将泰山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

泰山脚下的岱庙是历代皇帝举行大典、祭祀泰山神和居住的地方,它与北京故宫、曲阜孔庙一起誉为中国三大宫殿建筑群。

华山雄奇险峻,自古有“华山天下雄”之称。

恒山最奇特景点是悬空寺。它建造在3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

衡山是古代传说中的火神祝融埋葬的地方。

衡山脚下的南岳庙,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是五岳寺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嵩山的名胜古迹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少林寺。

相传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林寺,创立名闻天下的少林拳。

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按佛教的传说,它是观音菩萨说道的地方。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境内,是地藏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境内,相传是普贤传道的场所,所以山上的寺庙大多供奉普贤菩萨。山下和山顶气温相差15摄氏度,垂直变化明显,动、植物品种很多。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伍’ 初中地理复习资料

6《初中地理》网络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归纳,囊括80%考点!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比较吃力,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

‘陆’ 初中地理主要讲什么内容,简单的说

1、地球和地图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2、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3、天气与气候

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4、世界的气候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5、发展与合作

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初中地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手册

‘柒’ 安徽省的地形及气候

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东南部。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45%。乡镇1850个,省会合肥市。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将全省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自然区。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中部江淮之间,山地岗丘逶迤曲折,丘波起伏,岗冲相间;长江两岸和巢湖周围地势低平,属于着名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但气候条件分布差异明显,天气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土地资源: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动植物资源: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分布集中。已发现各类矿产13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67种,已开发利用的有49种,保有储量居全国10位的矿产有38种。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全省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1.92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和潜在价格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均名列前茅。


人口统计
2005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43‰,比上年上升0.81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23‰,上升0.73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6.2‰,上升0.08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省内民族主要为汉族,汉族人口为5948.4万人,占99.3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37.6万人,占0.63
%。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此外还有满、蒙、壮、畲等52个少数民族。
文化程度
2005年末,全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个,当年招生8198人,在学研究生21505人,毕业生4148人。普通高校81所,当年招生19.9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1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当年招生27.6万人,在校生63.3万人。普通高中760所,招生43.5万人,在校生117万人,毕业生30.1万人。普通初中3188所,招生112万人,在校生344万人,毕业生112.5万人。小学20142所,招生81.5万人,在校生584.1万人,毕业生116.2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7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54%;普通初中和小学学生辍学率分别为2.4%和0.73%。各级各类成人学校毕业生数91.9万人。全年共扫除文盲8.6万人。

‘捌’ 初中地理题

你好,你要的答案是:1.B 2.B
分析:1.在海洋内部和陆地内部也存在着水循环运动。陆地循环通过蒸发或植物蒸腾形成水汽,水汽凝结又形成陆地水。这就是水的陆地循环,但不论是其发生的空间领域,还是参与的水量,陆地循环都不如海陆间水循环的规模大。因此,海陆间水循环对自然环境及人类影响最大。
2.人类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地表径流,但随着技术发展人们对大气降水,地下径流等都可以产生影响。按照水循环的分类,海陆大循环,陆上水循环,海洋水循环三部分,对每一部分人类都能产生一定影响。

‘玖’ 2010年安徽初中地理生物会考纲要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往往彼此交错连接,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第二单元
9、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镜臂—握镜的部位。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细胞质内含有许多与各种生命活动有关的微细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物质——遗传物质。
1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植物细胞除了和动物细胞一样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外,一般还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用滴管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口腔腮壁处轻轻刮几下,(3)把牙签上附着的一些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几下。(4)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留下气泡。(5)经碘液染色后。(6)把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1)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2)叶绿体: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3)线粒体: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0、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①根、②茎、③叶, (属于营养器官)
④花、⑤果实、⑥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形态结构:多种多样的,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命活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
25、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肝炎等,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艾滋病也是由病毒引起的;口蹄疫,鸡瘟以及众多的植物病毒,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口服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又叫小儿麻痹症),口蹄疫,鸡瘟等动物病毒也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进行防治,这些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一般具茎、叶,根为假根。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贯众、胎生狗脊、满江红。
28、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② 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芽、胚轴,看看它们各有什么。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① 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② 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③ 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9、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裸子植物: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常见的被子植物: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见七年级上册P90页
30、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有种皮和 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 有种皮和胚 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3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
外界条件: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2、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水分、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33、桃花的结构
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36、导管的功能
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7、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
条件:光能、叶绿体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氧气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第四单元
39说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书P9)
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体内三大主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4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书P32图、P34解读曲线图)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
消化道是一条长长的管道。消化腺可分为两类:
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肝脏,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肠腺。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脂肪、甘油和脂肪酸
蛋白质 氨基酸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胃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 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 唾液淀粉酶
胃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 胃蛋白酶
小肠 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 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
2、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3、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书P43)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吸入的气体,顺着支气管在肺叶里的各级分支,到达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了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1)血浆(形态):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A.红细胞:(形态)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特性)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功能):有运输氧的功能。
B.白细胞:(形态):有细胞核,成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作用
特性: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C.血小板:形态: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 概念和功能 管壁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 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 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图)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P69图)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发生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
>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鲜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输尿管、膀胱和尿管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还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书P80)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P81图)(P82图)
尿液的形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系。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
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尿的排出: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眼球的结构: (图)与视觉形成有关的主要结构是: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
中枢神经系统 ——脑:1.小脑2.脑干3. 大脑
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2.脊神经3.脊髓
神经系统的功能 :受刺激后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等简单反射,以及望梅止渴、谈梅分泌唾液等复杂反射。
望梅止渴等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反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1)生长激素的作用:
侏儒症患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身材矮小。
巨人症患者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身材过高。
(2)甲状腺激素:
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幼年缺碘会引起呆小症。
(3)胰岛素(胰岛分泌)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59.技能训练:[设计对照实验]
见上年级下册课本P109页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61. 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62.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63. 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64. 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65. 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66.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
有 :1. 鞭毛 2. 荚膜3. 细胞壁4..细胞质5.DNA区域6.细胞膜
没有:1.叶绿体2. 成形细胞核
(3)细菌的生殖方式:①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由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②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 芽孢。
④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⑤芽孢小而轻可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不能萌发成细菌。
69.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型: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生活,并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无机物。
70.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1.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1.个体微小,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2.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 3.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真菌: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7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① 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无机盐。②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③ 与动植物共生:1.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2.根瘤(根瘤菌与植物共生)
72.技能训练:[评价实验方案]
见八年级上册课本P69页
第六单元
7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74、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7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阅读全文

与初中地理安徽板土像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