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水文地理研究方面
本人对地理专业比较了解(其他不敢妄言)
回答如下:
1、先从兴趣爱好考虑:地理学专业方向分为三支: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有水文、地貌、气候、生物、泥炭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区域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地图、遥感、GIS等)。具体考试科目不同招考学校也不同,建议进一步咨询,有的放矢。
2、再从从就业方面考虑:
1、中学教师(初中、高中地理教师)
2、大学教师(城乡规划、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
2、城乡规划研究院(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3、国土资源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等)
4、公司(例如大名鼎鼎的北京超图信息公司等,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5、水文水利厅(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等)
6、环境保护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综合地然地理
等)
7、气象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自然地理学,研究方向为气候学等)
8、研究所(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各专业均需求)
9、其他就业方向(本人尚未了解到的)
3、从考不考高等数学考虑:据我了解东北师大三个专业都考高数(二),不考高数的我知道两所学校: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当然到相关网站查询各校的招生简章才是关键。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❷ 水文地理学的概况
17世纪以前,水文地理学的内容以记述各种水体为主;以后区域水文的定量描述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科转向以综合研究区域开发利用的内容为主。
比斯瓦斯认为,公元前3000年以前,人们对水文现象已有了初步的认识。16世纪时,欧洲出现了“水文地理学”一词,还用它来表示水道测深。英、法、荷兰与俄国在海军和航运部门成立了专门机构,进行河、海的测深和制图。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学者达维多夫和扎伊科夫等发表了《苏联水文地理》和《苏联水文地理概论》专着,详细地论述了苏联全国及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1964年联邦德国的凯勒发表了《水与陆地水量平衡-水文地理学导论》。
可以看到,达维多夫等人的着作所研究的区域很具体,属于区域研究的范畴;凯勒一书则带有抽象意义,偏重于学科方面的研究。1964年,美籍学者周文德在他主编的《应用水文学手册》一书中,更把水文地理学定义为论述地球表面所有水体的物理性质和条件的学科,还特别指出要为航运目的而进行水体制图,包括内河和海洋航道制图。
中国对水文现象的认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的传说时期。公元前七世纪,管仲曾将河流进行分类,并按水流特性开筑渠道,将水引到河流下游高地灌溉农田。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水文地理研究。对于水循环的观念最早载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黄帝内经·素问》中。以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和东汉王充所着的《论衡·顺鼓》等书中也有记载。而北魏鄙道元着的《水经注》,则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学研究的巨着。
中国现代水文地理学是1950年以后逐渐发展和成长起来的。195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文研究室成立,随后分别成立了冰川、湖泊、沼泽、河口和海洋等水体或水域的专门研究机构,进行了部门水文地理研究。当时,把水文地理与区域水文等同看待。1955年以后,郭敬辉发表了《中国地表径流》、《中国地表径流形成的自然地理因素》及《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罗开富等发表了《中国河水季节变化类型》。当时,把水文地理与区域水文等同看待。1960年以后,开展了水文区划、水文图集、中国自然地图集的水文篇及干旱地区的水文调查研究。1962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了陆地水文专业委员会,并于1978~1986年间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性水文学术会议。对活跃中国水文地理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❸ 中国地理学年会回执里面有一项,是否作学术报告,此学术报告是什么类型的,参加会议论文交流的PPT算不算
学者,指在大学或高等学府中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员,常常也是教师。学者通常都拥有高等学位。在美国,学者跟教授几乎是同义词。在英国,根据不同的学术级别分为院士、讲师、高级讲师或助理教授及教授。学者一词在英文中可对应于Academic或Scholar,这两者在英文中的意义稍有不同。后者也指在大学大量出现以前以研究为职业的人。学者一般不包括管理人员。
某些社会学家把学府划分成四种基本的历史类别:古代学府、早期学府、学术学会及现代大学。学府的模式最少有两种:自古代发展而成的欧洲模式,以及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十八世纪中期、汤玛斯·杰弗逊在十九世纪早期开创的美国模式。
学术界被取名为“学院”因它是在古老雅典之城市墙壁之外的一个圣所。它是以传说中的英雄Akademos命名,当中有几个橄榄树树丛、健身房和适合于亲密聚集的地方。在这几个花园中,种有大量植物,矗立着前园主的雕像,柏拉图在这里高谈阔论并启发他的追随者。这些不拘形式的聚会成为人所共知的学院。后来,柏拉图把他的聚会不断发展成为教育哲学方法。公元前387年,他建立了“旧学院”。
柏拉图的同事及学生建立了他的衍生方法。柏拉图的其中一位希腊学生阿凯西劳斯建立了“中世纪学院”。另一位学生卡涅阿德斯就建立“新学院”。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以他自己的理论来改进方法和在其它健身房建立了学苑。
❹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英文名: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缩写:GSC)是由全国广大地理工作者自愿组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公益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展地理科学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理学会拥有全国会员2万人,学会下设16个专业委员会、7个分会、6个工作委员会,联系地方学会31个(未含台、港、澳),学会理事会设有分会:沙漠、冰川冻土、环境遥感、山地研究、长江流域开发、沿海开放地区研究分会。专业委员会: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貌、气候、水文、化学地理、历史地理(附古地理组)、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世界地理、人文地理(附数量地理组)、海洋地理。此外,还有教育工作委员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对应国际地理联合会委员会和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这些分会和委员会开展的工作,对地理研究和科学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❺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
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交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上至大气圈对流层的顶部,下至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是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时间和空间是地理科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尺度,即地理科学研究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
地理科学是一门交叉性十分强的学科,和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计量学乃至心理学等许多学科都有关系。
综合部分高校的情况,地理科学较为典型的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绘学、地图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城乡规划、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计量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地质学与地貌学、水文学、地貌学、植物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师范类院校还开设有地理教学论等师范类课程。
前景
地理科学专业前景逐渐在变好,随着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纷纷涌现,如环境地理学、城市地理学、资源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医学地理学等,其科学价值也越来越高。可以说,随着经济开发以及环保的需要,加之地理学本身古老而又深厚的底蕴,地理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日益受到关注。
❻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的会议论文属于什么级别
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的会议论文属于什么级别
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简介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简称“浦山奖”)1,旨在纪念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杰出前辈浦山教授,推动中国世界经济的研究,培养世界经济研究人才,促进中外世界经济学术
❼ 中国测绘学会2019学术年会在哪里举办什么时间
2019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测绘学会成立60周年。2019年中国测绘学会学术年会将于10月15日-17日在江苏南京召开,本次学术会议规模大、规格高,将力邀全国会员单位代表、业界精英、专家学者等3000余人参会。
❽ 水文地理学的介绍
水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也是水文学下属的分支学科。各学者对水文地理学的含义认识不一致,有的强调对水体形态、性质的区域描述和测量制图;有的则强调水体与特定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的联系和相互作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有些学者提出了“地理水文学”一词,明确地指出要用地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综合、系统地去研究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 现代水文地理学包含“图”和“志”的研究,但其内容更广泛、深入。
❾ 水文地理的介绍
水文地理学(hydro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类水体性质、形态特征、变化和时程分配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它是地理学也是水文学下属的分支学科。 是用地理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综合、系统地去研究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
❿ 中国地理学史的地理研究
30多年来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主要成果如下:
①区划工作。据不完全的统计,截至1989年底,涉及有关区划的论文有数百篇,着作有数十本。中国地理学会于1954、1960和1962年专门组织3次全国性自然区划学术讨论会,较有影响的全国性自然区划有林超(1954)、罗开富(1954)、黄秉锥(1959)、任美锷(1961)、侯学煜(1963)、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赵松乔(1985)等提出的方案。区划工作以中国科学院自然区划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成绩最着,前者在1956~1959年陆续编写出一整套中国自然区划,计有《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中国地貌区划》、《中国气候区划》、《中国水文区划》、《中国潜水区划》、《中国土壤区划》、《中国植被区划》、《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与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其成果至今仍有价值;后者主持、领导了全国农业区划工作,在众多地理工作者、农业工作者努力下,完成了由农业自然条件区划、农业部门区划、农业技术改革区划和综合农业区划组成的中国农业区划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代表性着作有《中国综合农业区划》(1981)等。
②开辟或发展了自然地理研究的一系列新学科和新领域。在紧密联系中国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冰川学、冻土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化学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以及动物地理学研究、沙漠研究、沼泽研究、河口海岸地貌研究、物候研究等。并解决了或正在解决一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如沙漠防治、盐碱地改良、沼泽利用、农业气候研究等。代表性着作有《中国自然地理》(1979~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1965)等。
③深入开展了经济地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结合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主要对农业区划和农作物布局、土地利用、国土整治、工业布局和区域规划、生产布局,以及地区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基本矛盾等理论问题开展了讨论。重要着作有《中国农业地理丛书》、《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1980)、《百万分之一中国土地利用图》等。
④复兴人文地理学。自1980年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开展和复兴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城市地理、人口地理、旅游地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工作,发表了《人文地理学论丛》(1985)、《城市总体规划》(1985)、《中国人口地图集》(1987)等。
⑤建立和发展历史地理学。重要着作有《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1979)、《长水集》(1987)、《河山集》(1963、1981、1988)和 《中国历史地图集》(1982~1988)等。
⑥系统开展了中国地理学史的研究。重要着作有《中国古代地理名着选读》(第一辑,1959)、《中国古代地理学史》(1984)等。
⑦地图学成果。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航空摄影、卫星遥感、计算机制图等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在中国地图学领域出现了系列地图、动态地图、遥感数字制图、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方法和新形式。现地图投影的变换、比例尺的缩放和地图地理要素的选取与概括,都已能实现自动化处理。大型的地图集已有数十本(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人口地图集》、《陆地卫星影像:中国地学分析图集》(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病与环境图集》(1989)、《中国自然保护地图集》(1989)。《中国国家地图集》在编纂中,计划按普通地图集、自然地图集、农业地图集和历史地图集分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