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风水学崇信“地理之道”,具体指的是什么
风水地理:“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我国先民堪舆风水理论总结为“地理五诀”(龙、穴、砂、水、向),是对人们居住环境的一种科学的高度概括。人们在追求与“地理五诀”达成和谐统一,实际上就是在追求与大自然在空间上达到和谐统一。
向:向指的是朝向,它具有矢量性。同一物体,随着参照物的不同其方位也不同,故不能单纯的说某一物体的方位是“XX”向。在风水家们利用罗经(罗盘)进行选址,或是对某建筑进行定向分金时,就是以其手中的罗盘建立起一个相对的坐标系,从而对穴场进行一些逻辑性的、适用性的分析和评价。看周围的环境是否能够满足“聚气”的要求,即整个穴场是否能够满足人类生存的各种需要。
② 地理是什么意思
地理(Geography)dì lǐ
(1)学科名,见“地理学”。
(2)中学基础教育开设课程,如:历史与社会。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词源出处: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故谓之理。”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籍包括了《尚书-禹贡》和《山海经》等。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在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第一次合成了geographica(geo+graphica)这个术语,意思是“地理”或“大地的记述”,并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着《地理学》。
③ 如何上知天命下察地理
这个问题太大了。所谓知天命察地理个人认为还是不能丢掉祖宗的东西,从头开始学,从历史看起,东周列国志,三国志等等史书,提高文言文水平。其次可研习周易,可先选带白话的方便初级理解,但周易的理解必须自己有独到的见解,不能只看当今的印刷体,独到的见解就需要在生活中自己多体会与所读结合起来,再次,可找地图观看,看不同时代地图,了解地缘知识。个人觉得天命也好,地理也罢,关键要通人事,这种人事更体现在有见识而不是仅仅平时所说的会来事,会办事。所以我个人认为无论天命还是地理都隐藏在民心当中。所读之书就是为了学会总结、学习的习惯,希望能够帮到你。
④ 什么是龙穴 寻龙十不葬是那十不葬
什么叫龙穴?龙穴长得什么样子?其实,所谓的‘龙’,就是‘山脉’,山脉的高低起伏,其行踪变化多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如传说中的龙一样,故称之。‘穴’,是指龙蟠踞而成的太极图,天生地成,不是人力可以造成、亦无法造假的太极中心点,这就是穴点。其实所有的地理经典、地理书籍,所谈的就是‘龙穴’。笔者的恩师,常带笔者作沙盘推演,寻龙点穴一番,起到点中穴点为止。
寻龙点穴需从九星入手,笔者的第一本地理书就是《入地眼全书》,此书乃地理启蒙书籍。认得五行九星之后,便能得龙,得龙便能观局,观局便能得砂,砂护则堂圆,堂圆则案紧,案紧则穴的,穴的则龙真,龙真穴的则砂环水绕,则可藏风聚气,如此便能夺天夺地之气,扭转干坤,为人植福矣!
一般真正懂地理的明师,若是没有龙穴,没有堂局,没有地灵的地方,他是不愿意作的,但是龙真穴的,天生地成的龙又不能乱做,因为有鬼神看守。而一般的堪舆师只论仙命、山头、分金、年向,只找空地以合年利配合庚,而寻龙点穴,亦只是说说而已,难怪演变成现代的知识阶级都视地理为无稽之谈。
地理之学,察地理、观天文,内帝都均需合三垣列宿,因一辈子的京畿,是万方的总枢纽,行使行政命令中心,亦为统治万民,天地至尊的地方。论地理,此处最重要,故必须上合天心,下合真龙正脉的成局。在天为帝座的星宫,在地为一辈子的帝都,而廿四方位天星,则以天皇星在亥,上映紫微垣,艮映天市垣,丙应太微垣,兑映少微垣,此四垣为天心的最贵。此四垣以紫微垣、天微垣,有立国建都的格局,而少微垣没有帝座,所以建国立都不取用。
杨公云:“紫微垣外前后门,华盖三台前后卫,中存过水名御沟,抱城屈曲中间流。”廖公云:“紫微西藩星有七,东方八星出华盖,杜星在后门,天床前面陈,中央一水直进入,抱城九回屈万山,簇拥书朝迎,拱极不虚称。”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宿,又名紫宫垣,主星有十五,位于罗经的亥方,以北极星为中枢。
垣分左右两垣,东藩八星,即左垣由南起: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少丞。在少卫的右方有御女,为三星连成的星座,位于紫宫内,其左有五星相连,为天厨。西藩有七星,南起:右枢、少尉、上辅、上卫、少卫、上丞。北极五星、勾陈六星皆在紫宫中,此宫为天子常居之所,左右环列、拱卫之象。
杨公云:“方正之垣号太微,横城水绕太微势,东华西华门水横,水外四围列峰位,此是垣前执法星,却分左右为兵卫。”廖公云:“太微垣局最方正,左右执法并西藩,上将次将先交相,上相连东藩,上相及次相,次将与上将,西藩九门分十星,一绕城横。”
太微垣以五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分左右两垣,东藩四星即左垣,由南起曰:上相、次相、交将、上将。西藩四星即右垣,南起曰:上将、次将、次相、上相。南藩两星曰左执法、右执法,两星之门叫端门。太微垣乃天帝南宫,又称天子之庭,太微垣为三垣的上垣,在罗经的丙方。
杨公云:“垣有四门号天市,百源来聚天市垣。”廖公云:“天市垣星廿二,名参车与地,国地中间有四门,东西南北分众水,分流来此聚,大河在东注,帝座居北市,楼南垣局总为祥。”天市垣为三垣的下垣,共有二十二主星,位于罗经的艮方。天市亦分左右两垣,左右各十一,环绕于帝座的东西二侧,作拱抱之象。其左垣为现今的武仙、天鹰、蛇夫等星座构成,其右垣为现今的巨蛇座。
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星各有有所司,各有所主,而与地理的形势配合,故产生不同的吉凶祸福。星体的光度、性能、五行的不同,故所主的感应亦随着变化不同。若以水城来论,紫微垣局直朝射入,水城直而曲;太微垣水城横而曲;天市垣众水进聚。不论何处,若发现有此格局之龙穴,不可轻开口,否则不是人祸,即是天刑。切记!切记!
杨公云:“辅为上将弼交相,破禄侍卫廉交将。
文曲分明是后宫,武曲贪狼帝星样。
更有巨门最尊贵,唤作极星是非妄。
三垣各有垣内星,凡是星垣皆向内。
垣星各有垣内星,若不明言疑是诳。
只到京师君便明,重重外卫内垣平。
此龙不许时人识,留与皇王镇家国。”
龙穴若有此垣局,不是三公即宰相地,所以公有交代,此龙不许识,识得之时不用藏,留与皇朝镇家国。三垣所出的人物,虽然是出将入相,但所出人物是有别的。紫微垣所出人物乃大武,势如破竹;太微垣所出人物为大文,方胜孔子;天市垣所出人物乃大富,富可敌国。以上乃是三垣列宿、帝都、龙穴的说明,但愿读者皆能明了。
【十不葬】
九歌十诀之一,是风水家关于葬地之龙、穴、砂、水的十种忌讳之形。其歌曰:“一不葬粗顽块石,二不葬急水滩头;三不葬沟源绝境;四不葬孤独山头,五不葬神前庙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冈缭乱;八不葬风水悲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龙虎尖头。”粗顽块石者,地多恶气。急水滩头,水煞直冲穴场而气随水泄,为空亡绝灭之地。沟源绝境,水脉到头而绝,气亦随变为死。孤独山头,四顾不应,缺依少凭,主生人孤苦。无依无靠。神前庙后,与神抵先灵争地气,多凶多熬。左右休囚者,形狭局促,穴受逼迫而不安。山冈缭乱者,主客不分,真应莫辨,有喧宾夺主之嫌。风水悲愁者,风啸水鸣,如泣如诉,主多惨痛之事。坐下低小者,如坐井观天,气象无尊严之意而多卑微之态,主子嗣下作贱事。龙虎尖头者,四应桀傲不驯,于主不利。
⑤ 地理什么意思
地理(Geography)dì lǐ
(1)学科名,见“地理学”。
(2)中学基础教育开设课程,如:历史与社会。
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许多学者把经济地理从人文地理中分离出来,这样地理学就分为三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⑥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 出自什么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出自什么?
该句典出自《周易•系辞上》中。
幽明:黑暗和光明。
【意思是】:〔仰望可以观察天文的规律,俯瞰可以观察地理的风貌,所以可以知道黑暗和光明的道理〕
附:“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
⑦ 古人常说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指什么
此词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自比管仲乐毅之贤,抱膝危坐,笑傲风月,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
⑧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中地理的文意是什么意思
地理的文意是大地山河动植的理则。
出处:《易传·系辞传上·第四章》
原文: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译文:
上则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文采,下则观察大地山河动植的理则,所以知道昼夜光明幽晦的道理。
《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
《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8)察地理之应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易传》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着作,属于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众多学者考证今本受道家阴阳家思想影响相当多,儒家伦理色彩较浓,而帛书本阴阳家自然色彩浓厚。
《易传·系辞》总论了《易经》大义,是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文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可以说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赏析:
文章强调了宇宙变化生生不已的性质,强调提出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它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肯定了变革的重要意义,主张自强不息,通过变革以完成功业。同时,它又以“保合太和”为最高的理想目标,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视和谐的思想。
⑨ 道家有什么神通一些常用咒语
多,我给你个《万法归宗》目录吧。光一本就有这么多法术,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道藏大把。
卷一
请仙箕法
焚香咒
咒纸笔墨文
请仙义
开坛召斗咒
请吕真人咒
请九仙咒
请太白仙咒
净口神咒
净身神咒
祝启文式
净水咒
画符请仙咒
画符各样式
祝关符使咒
请紫仙姑咒
请八仙咒
牧水书符咒
净心神咒
安慰神咒
净法界真言
护身真言
皈依真言
大明六字真言
葛仙治病法符
葛仙宝诰
治上部病诸病符
治中部病诸病符
治下部病诸病符
治疮肿痛秘诀
咒枣秘言
敕纸笔文
总敕符咒
兕枣秘诀
治诸疮毒火丹
治寒热等症火丹
秘传六甲天书上卷
六甲天书前序
六甲阻神名
六甲阴神名
六甲大神像
六甲神总咒
六甲印式样
六甲祭物料
六甲神坐式
走中破城咒
三员大将名像
修行戒忌
秘传六甲天书中卷
召五天女神序
天女溪女神咒
请圣神时节期
五斗八卦坛式
不用火煎造法
五天女名像
祭天女溪女物式
请五帝坛式
造木牛骡马法
召请圣神词式
秘传六甲天书下卷
天书佐国序
吞服飞身印诀
追月再现诀
九品仙助行功
六甲天书后序
十二溪女名像
祭三员大将礼仪
东华君脱谷法
玉帝破城法
卷二
煮黑豆隐家法
朝北斗星咒
六甲书符咒
隐身藏遮秘法
煮黑要隐家法
六甲总符咒
五方雷公印
冷启敬先生神术秘诀
请诀妙法
招欢乐法
和合咒言
催神咒言
和合秘法
避怪怪符
避矢石符
隐形秘法
引鼠善诀
和合要法
步罡秘诀
急催神咒
避灾祸法
避刀兵符
反凶为吉法
鸟卵蔽形法
太上金锁连环隐遁法
步阴斗图
踏魁罡步斗法
造令牌日期
修七种名香法
安精神咒
敕念总咒
合用物件
祭炼物仪
磨光秘法
金刚灵通宝剑法
逼天如意大法序
六甲六丁印
蹬水遁诀
请黑煞神咒
执草隐形避难法
葫芦上敕符
杏子假尸术
普召咒
信香咒
召土地咒
法灵符式。
移山换景法
神仙火坑法
六甲六庚神名
鞋遁秘浅
乌神铁甲报
喝钱呼色法
自鹤灵彰咒
紫芝灵禽咒
造鹤草二牌
混天咒
变食咒
脱身守尸咒
开金口咒
祖白鹤紫芝咒
自鹤符式
论鹤神所在
五鬼浑天法
开喉咒
九灵符
混炼柳灵儿法
取木咒
追瑰咒
现形咒
阴魂报宗
收魂咒
丁信神符
灵信香方
神印式
迷魂咒
八王名号
信美香方
万化无穷录通天如意大法
卷三
步天歌诀
格天规模祈雨序
祈雨礼仪
祈雨坛场用物
五方井土取水法
方圣水咒
龙神开光咒
净口咒
净土地神咒
净心香咒
净天地诸真咒
祈求甘雨咒
取白雄鸡血咒
祈雨登坛咒
净身心咒
金光咒
敕水咒
发文牒咒
祈祷木郎神咒
净心身咒
祈雨立神位式
护身咒
羽音姓水
春季雨晴星
秋季雨晴星
行文取水咒
祈雨口诀
北方玄天咒
雷门秘诀耿
夏季雨晴星
冬季雨晴星
炼田基神射法
告神祭文
供奉物式
弓上祭炼符
神箭射法
虚无真人造神弹法
弹法咒
神位式
阴阳遁秘诀
阴遁法
阳遁法
子遁法
九天玄女耳报
追神咒
开喉咒
填雷
樟柳耳报
请仙符
金光咒
鸣耳咒
订盟
求聪明咒
祭坛合用物件
开坛符
净天地咒
卷四
周易内秘丁甲大法
秘文序
净口咒
净天地咒-
总摄召神咒
一气咒
修炼科仪
掐九凤诀咒
仰启神咒
太阳灵符
太阳咒并符
太阴咒符
三台二斗符
开口咒符
安神咒符
神将现行咒
启圣科仪
焚钱财咒
书符科诀
净身咒
敕纸笔咒
孤虚法
取五方气入符
南斗六星
北斗七星
五斗名
追神咒符
鸣耳咒符
宣音咒符
金光咒
存想诀
焚心香咒
申奉状式
净口咒
敕口咒
祭神礼仪
六丁六甲祭咒
东斗五星
西斗五星
中斗三星
加入五卦
加入三台令中
玄女印式
六甲神名
护坛符式
六丁神名
丁甲天书秘傍耳报千里法
净口咒
鸣耳符咒
安神咒
六甲符并咒
追神咒
报却祸咒
六甲讳咒
请神符咒
开喉咒
神将现形咒
侍奉神位
集神咒
六丁六甲序
六丁讳咒
至刚道人秘术
珠泪传神
山鹊作画屏
山鸲报信
月蟾起死
北舍神悲
搬运秘法
六丁符咒
避兵咒
放火光法
萤火聚鱼
鸱投鬼神
龙衣益媚
破秽符
玉女过河罡诀
游仙梦法
陶朱公催花十锦术
养蚕秘法
止妨妙法
记女私法
咒镜子法
治羊不出法
毒雀死法
留鱼活法
除虱秘法
召禽鸟法
化火异术
行舟止风法
酉毛招风法
解锁奇法
子母钱法
夫妇相爱法
人不觉法
止淫妙法
求子奇法
治盗物法
断鼠穴法
摧鸡鸣法
避蚊虫法
招人沽酒法
化水异术
止风异术
招风异法
鲜缚奇法
门户自开法
结印诀法
顷刻开花法
开莲花法
造紫霞杯法
针刺手法
祈灶护福法
造琥珀杯法
邵康节先生观梅术
观天文之应
察地理之应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之应
草木之应
杂物之应
变物之义
禽兽之应
折字之应
玄黄克应歌
算大人病法
算小儿病法
自然磨法
卷五
底襟集天文秘旨(灵文左传遁书上卷)
聚气炼形法
炼形起手定意
踏罡步斗法
关鹤成祥法
就书五官法
生云雨符法
气生云雨符法
天水横流法
足底生云法
降龙伏虎法
伏虎符咒
任画禽鸟法
混元六甲咒符
纸墨笔砚法
扶乩降笔法
五官驱役神法
布雨断云法
断霓符
巽法为江法
召请十将法
乘云符法
降龙符咒
天门独步法
应喉咒法
底襟集地理秘旨(灵文左传遁书中卷)
捻土成兵法
吹毛为虎法
断带为蛇法
穿山透壁法
随形五破法
擦石为金法
金随气入咒
捻土成山符
化虎咒符
变蛇符咒
穿山符咒
五破符像式
如意符咒
偷身鬼代法
鬼代咒符
击雷咒并符
卵黄代形法
枣木为舟法
设席取酒法
振鬼击雷法
屏开仙洞法
代形咒符
飞浮咒并符
设酒取食咒
底襟集人事秘旨(灵文左传遁书下卷)
仙童赴体法
祭童耳报法
鸣儿咒并符
宣音咒并符
仙灵咒并符
借地加步法
退衣解带法
茶引春心法
不期自至法
佳人返步法
佳人反步法
和合秘咒
相思秘咒
解禳恶梦法
形变闺梦法
召仙画符咒
通仙咒并符
开喉咒并符
邀舞仙女法
仙灵歌曲
缩地咒并符
解带咒并符
春心咒并符
自来咒并符
佳人返步咒
月老配偶法
令妇思想法
相思秘符
解攘咒
形变闺女咒
定身黑眼咒
梦邀知事法
知事秘符
金蝉脱壳咒
安身秘符
知事灵报咒
金蝉脱壳法
⑩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什么意思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仰观、俯察、知幽明,其实省略了主语。
天文指的是天上的日月星辰这些天象纹理。古人通过仰观天文,以易学的根本思想和根本规律性来研究天象与四时的变化,就形成了天文历法之学。中国过去的星象之学中,往往都是把天上的星象变化和地上的人事变化结合起来的。在汉代的易学系统里面,尤其是孟喜、焦延寿、京房这一系列易学代表人物的学术里面,这些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天人合一”理念也是在汉代提出来的。这可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笼统的、表示人与自然和谐的 “天人合一”概念。在汉代,这个概念是很明确、很实在的,比如把天上的“五星”与人伦“五常”进行直接联系,哪颗星代表仁,哪颗星代表义,哪颗星代表礼,诸如此类,都是一一对应的。虽然这个理念看起来有点僵化,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星象学里面,实际运用起来又是非常普遍的,有时候还会意外地促成了一些自然科学上的探索和发现。
地理指的是山川河流、地形地貌。俯察地理,就产生了中国的堪舆风水之学。对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的人,往往会认为堪舆风水是迷信,实际上,堪舆风水学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地理学,是真正的自然科学。只不过,中国古代的科学,尤其在天文地理方面的科学,往往和命理、预测、鬼神这些观念联系在一起,大家就感觉是披了一层迷信的外衣。其实,这些东西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主体意思是人物达到了通灵万物的境界。
希望对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