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西省南昌市去年的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和答案,急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我国水量最大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7、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8、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9、长江上中游分界线是宜昌,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口,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是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旧孟津。
10、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13、我国最长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龙山、天山的冰雪融水。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14、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具有“塞上米粮川”美称的是河套平原。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边的汉江。
❷ 为什么要开发西部呢(八年级地理)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差别很大,造成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东部与中西部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差距很大。同时由于东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而西部相对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国家为了使西部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同时缓解东部地区人口与资源矛盾突出的状况;为了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协调发展而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❸ 南昌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南昌市地处江西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位于东经115°27'至116°35'、北纬28°10'至 29°11'之间。东连余干、东乡、南接临川、丰城、西靠高安、奉新、靖安,北与永修、都昌、鄱阳三县共鄱阳湖,南北最大纵距约121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108公里,全境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湖中的洗药坞,海拔841.4米。全境以鄱阳湖平原为主,东南相对平坦,西北为丘陵。
南昌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日照充足,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南昌市是“夏炎冬寒”的典型城市,夏天炎热,有火炉之称;冬天较寒冷。年平均气温17℃-17.7℃,极端历史最高气温,40.9℃,极端历史最低气温-15.2℃。南昌市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且作物生长旺季雨热匹配较好,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气象条件,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是,由于每年季风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气温变化较大,降水分布不均,高温干旱,低温降雪冷害和暴雨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发生较频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年降雨量1600-1700㎜,降水日为147-157天,年平均暴雨日5.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5%。
年日照时间1723小时,日照率为40%,7、8月最多,2、3月最少。光照分布与农作物生长旺季基本同步,对农业生产有利。太阳辐射南昌为太阳辐射观测二级站,进行总辐射和净辐射观测。平均总辐射量为4279.02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净辐射量为2078.67兆焦耳/平方米。由于风力受地形和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南昌、新建、进贤均有部分地区临鄱阳湖,风力较大,属风能可利用区;安义不临鄱阳湖,除特殊地形外,风力较小,无利用价值,年平均风速2.3米/秒。年无霜期251-272天。适合植物花卉生长,是营造“花园城市”的理想地区。
南昌市自古就是一座水城,具有“西山东水”的自然地势,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东方水城,城市因水而发,缘水而兴,南昌市古民谚就有“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之称。水网密布,赣江、抚河、玉带河、锦江、潦河纵横境内,湖泊众多,有青岚湖、军山湖、金溪湖、瑶湖、白沙湖、南塘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南昌市市区湖泊主要有城外四湖:青山湖、艾溪湖、象湖、黄家湖(含礼步湖、碟子湖、孔目湖),城内四湖:东湖、西湖、南湖、北湖。
❹ 南昌初二要地理,生物会考吗,注意是;会考=初中以后不用读了。我在外地不清楚
一般不要会考,要看学校而定,一般到了初3才要会考
❺ 南昌市中考要考地理和生物吗
现在西安中考地理和生物还不计入总分的,只是在初二的时候组织会考,只要考的不是特别差,问题就不大,但是,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开始,比如北京今年(2017年)新初二就已经实行3+3模式,如果选择了地理、生物,那不但算入总分,而且直接关系升学的。
❻ 江西省南昌地理特质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线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 105、320、316国道纵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可达全国各大城市;水运经赣江入长江出东海。南昌的自然环境优美,山环水绕,风光绮丽。西挽西山,北望梅岭,赣江穿城而过,“城在湖中,湖在城中”。
❼ 南昌人口、地理面积和文化水平情况
南昌位于东经 115°27′~116°35′,北纬28°09′~29°11′,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滨临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南北长约112.1公里,东西宽约107.6公里。总面积7402.36平方公里,平原占35.8%,水域占29.8%,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平均海拔22米。西部是西山山脉,最高点梅岭主峰洗药坞,海拔841.4米。
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人口:据公安户籍统计,南昌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491.3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7.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2.76万人,增长2.2%。据2007年全市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458.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63‰,死亡率为5.79‰,自然增长率为7.84‰。
从业人员:全市年末社会从业人员271.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2万人,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77.42万人,第二产业60.44万人,第三产业134.13万人。年末在岗职工59.04万人,增长5.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人数38.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4万人。
城镇再就业:我市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万人,安置“4050”等困难群体1.3万人;城镇就业培训人数5.4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万人,跨省劳务输出24.5万人。
全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南昌教育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基出力,作出了新贡献。
学前教育实现低龄化。 2007年,全市注册幼儿园453所,在园儿童80407人,是30年前的4.7倍。目前,全市学前教育朝着“办园多元化、入园低龄化、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保教科研化”方向发展。按城乡类别分,城市幼儿园141所,县镇幼儿园229所,农村幼儿园83所;按举办部门分,教育部门办幼儿园72所,民办幼儿园353所,其他部门办幼儿园28所;按所占比例分,民办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62%,民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数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59%;按在园儿童年龄分,城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为73.2%,学前第四年低龄早教幼儿入园率为69.8%;按办园水平分,全市省级示范幼儿园29所,占全省级示范幼儿园的27.4%,市一级一类幼儿园17所。
义务教育实现公平化。 2007年,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9.3%,分别较30年前增长15.8%和27.8%;升学率分别为100%和89.7%,分别较30年前增长17.1%和33.3%;辍学率分别为0.33%和2.38%,分别较30年前下降1.81%和2.72%。1997年,我市基本普及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通过了省政府验收,提前三年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目标。此后十年间,我市高标准普及、高质量巩固九年义务教育,2007年通过了国家“两基”复查。在普及、巩固的基础上,“十五”以来,我市用和谐社会标准统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先后实施危房校舍改造、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十大工程”,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均衡发展,致力办好每所学校。目前,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农村学校办校条件极大改善,校际间办学差距日益缩小,全市义务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弱势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适龄少儿免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实现普及化。 2007年,全市普通高中92所,在校学生9.5万人,较30年前分别增长16.5%和201%;每万人口高中在校学生210.9人,高中阶段入学率为87.6%,较30年前分别增长96.7%和31.2%。从2002年起,我市加快高中教育普及进程,高中阶段入学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民受教育年限目前已提高到12年。拓展优质高中教育,做大12所省级重点中学,做强24所省级重点建设中学,2007年城区74%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重点中学和重点建设中学,优质高中教育供给水平逐年提高。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中职学校逐年增加,招生数年递增20%以上,区域内中职学校、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学生比例日趋合理。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学科竞赛年年摘金夺银,2007年普高学生获全国五大联赛一等奖42个,职高学生获全国中职生技能竞赛奖11个。
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2007年,全市普通高校46所,在校学生48万人,分别是30年前的4.1倍和39倍。现有综合大学11所,理工院校17所,农业院校2所,医药院校3所,师范院校3所,财经院校6所,政法院校2所,艺术院校2所,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较齐全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招收研究生院校8所,2007年研究生招生3991人,毕业生2861人,在校生11878人。招收本科生院校19所,2007年本科招生57428人,毕业生37232人,在校生208092人。在校生万人以上规模的院校16所,其中,南昌大学5万人,南昌理工学院4.5万人,江西师范大学3万人。1978年,全市高考录取4968人,录取率为13.69%。从1999年起,高校连年扩招,全市高考录取人数持续飚升,2000年突破万人大关,2003年突破2万人大关,2004年突破3万人大关,2007年录取3.3万人。高考录取率连续9年稳定在54%以上,最高年份达79.72%,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性跨越。
成人教育实现终身化。 30年来,全市逐步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和技能培训,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教育需求。2007年,全市形成职工教育与管理干部教育相结合、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函授教育与脱产教育相结合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239369人参加50万科次成人自学考试,报考人数占全省的64%,考试科次占全省的60%;21543人参加成人高考,报考人数占全省的32%;成人高校发展到44所,毕业生2239人,招生20982人,在校学生62779人。成人中等教育蓬勃发展,成人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发展到200余所,年培训人次达20余万;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到9所,毕业生3315人,招生3609人,在校学生6604人。社区教育全面展开,城区、街道、社区三级办学网络逐年完善,386所社区学校常年开展多层次非学历教育、休闲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农民教育持续开展,96所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定期组织实用技术培训、文化补习。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建设学习化城市。
教育民生工程体系化。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基础教育投入,认真实施教育民生工程。2007年,中央、省、市、县区四级财政向全市中小学补助经费1.15亿元,免除56.6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人均170元;补助经费857.48万元,向11.17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免费提供教育科书,人均77万元;补助经费694.8万元,向2.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生活费,人均278元;补拨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3409.5万元,人均提高34.5元;补拨农村城市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1214.4万元,小学人均210元,初中人均400元;向0.8万名高中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642万元,人均800元,同时免除每年800元学费;向2万名中职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3000万元,人均1500元;向1763名考取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资助金881万元,人均5000元。市政府制定了以政府资助为主导、财政拨款为基础、社会积极参与、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资助政策,建立了覆盖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全方位资助体系,完善了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拨付制度,资助政策体现了普惠性。
如今,南昌教育正以省委、省政府支持南昌一步做大做强做优为契机,以“大气、开放、诚信、图强”城市精神为指引,着力提升教育的优质化和均衡化发展水平,努力构建与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与教育规律相符合的区域教育强市,努力唱响“学在南昌”品牌,为建设“两篇文章”作出新的贡献!
❽ 请从地理学角度对南昌这么热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真点的答案
首先南昌靠近热带,处北半球亚热带内,受东亚季风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内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南昌是北面基本敞开,东、南、西是山区,整个呈口袋形,北方冷空气长驱直入,受南岭山脉的阻挡,东西又没法散开,流置在市内,与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汇,空气里的湿度很大.但是南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简单的来说就是冬天冷死人,夏天可以把人烤熟.
满意的话就设为满意答案吧!
❾ 救命啊..关于南昌市初二会考的.!
应该可以的,会考成绩只是作为参考用的,主要还是要看中考成绩的,放心吧!教育局不会因为一次的成绩去定你们的去留的。
❿ 江西南昌人文地理
人的尊重是相互的,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南昌外来人口也比较多,还是要小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