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一地理知道两地所在时区怎么计算时差知道两地所在时区和其中一个地方的时间怎么算另一个地方的时间
东加西减的原理是对的,但上面的网友都忽略了跨日要加上或减去24小时。向西,结果小于0的,要加上24,西时间在东时间的前一天。向东,如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结果小于24,西时间在东时间的前一天;结果大于24的减去24得到时间,日期为东西两地在同一天。
以A地方做标准,向西算,如果结果B时间小于0,要加上24,得到B时间在A地方时间的前一天;向东算,结果B时间小于24,B时间在A时间前一天,大于24的,要减去24,得到B时间和A时间为同日期时间。
东八区和西八区,向西方向算相差经线相差240度,相差时间:240/15=16小时(每个时区15度)。西八区时间:11-16=-5时很明显西八区跟东八区不是在同一天,所以西八区时间是北京时间前一天的11+24-16=19时。向东方向算相差经线相差120度,时间相差120/15=8小时。西八区时间:11+8=19时,由于东八区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到西八区,所以西八区实际时间为东八区时间的前一天的晚上19时。
东京东九区向西到纽约西八区向西跨过255度,相差255/15=17小时,东京时间24日11点,纽约时间:11+24-17=18时,由于中间加上了一天时间所以纽约时间是23日下午18时
向东算,经线跨过105度,相差105/15=7小时,东京时间24日11点,纽约时间:11+7=18时,由于中间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小于24,所以纽约时间是23日下午18时
② 地理那个区时时间要怎么计算
一度经线4分钟,一时区15度,中央经线7.5度,不用计算公式,知道这个就行,去换算,打个比方,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120度,但是一个时区一共跨15度的范围,由中央经线个向东西跨7.5度,所以北京所在是东经116度,也属于东八区,假设北京的地方时是11点,北京的经度与中央经线差4度,一度就是4分钟,4度就是16分钟,东加西减,所以此时中央经线的时间是11点16分,中央经线的时间就是区时
③ 跨越几个时区的国家怎样确定时间
没有统一的标准,应该是习惯。例如我们国家统一用东八区的时间作为北京时间,全国通用,这是因为方便沟通,没有时间上误会。而美国本土有东部时间,中部时间和西部时间三个时间,就是按时区来划分的。西五区,西六区,西七区。还有夏威夷时间……
④ 地理题: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日期变化有四种乜
1、国际日期变更线通常是指人为规定的那条日期变更线,也就是可以认为是180度经线。
2、顺着地球自转(向东)跨过这条日界线,日期减一天;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跨过这条日界线跨日期加一天。
就只有这2种情况。
由于这条日界线基本和180经线重合,但是有2个地方很特殊,为了避免将一个国际划分在2个日期,日界线发生拐弯。所以跨过180度经线可能有三种情况发生:
1、顺着自转方向(向东)跨过180度日期可能减一天(日界线、180度重合),可能不变(日界线、180不重合);
2、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跨过180度,日期可能加一天(日界线、180度重合),可能不变(日界线、180不重合)。
⑤ 地理时间计算方法,跨时区计算的方法,最好给个公式,别给定义!追加分!
相差一个时区(经度15度)时间相差一小时。
简单计算口诀:
1.同一个时区的相差时间用减法,
2.不同时区的相差时间用加法。
3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是8点,问东1区几点。
根据上面口诀1,算:8-1=7,相差7个小时。再用口诀三,东一是在东八西边,减法。那就是8点-7=1点。
例如二,东八区是20点,求西6区时间:根据上面口诀2,算:8+6=14,那说明时间相差14个小时。再根据口诀三:20点-14=6点。
类推。。。。。。小同学,明白了么
⑥ 初一地理的知识——世界时计算中,各时区的时间,日期到底是怎样的规律
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标准的时间计量系统。地球自转的角度可用地方子午线相对于天球上的基本参考点的运动来度量。为了测量地球自转,人们在天球上选取了两个基本参考点:春分点和平太阳。
以春分点作为基本参考点,由春分点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恒星时(简称ST)。某一地点的地方恒星时,在数值上等于春分点相对于这一地方子午圈的时角。
以平太阳作为基本参考点,由平太阳周日视运动确定的时间,称为平太阳时(简称MT)。平太阳是美国天文学家纽康(S.Newcomb,1835 – 1909年)在十九世纪末引起的一个假想参考点。它在天赤道上作匀速运动,其速度与真太阳视运动的平均速度相一致,其赤经为:
a⊙=18h38m45s.836+8640184s.542T+0S.0929T2
式中T是从1900年1月0日12时起计的儒略世纪数。
以平子夜作为0时开始的格林尼治平太阳时,称为世界时(简称UT)。
世界时是由恒星时推导出来的,其转换公式为:
UT0=ST-a⊙-λ+12h
λ为观测地点的经度(东经)采用值。
各天文台通过观测恒星得到的世界时初始值记为UT0。不同地点的观测者在同一瞬间求得的UT0是不同的。在UT0中引起由极移造成的经度变化改正Δλ,就得到全球统一的世界时UT1。即
UT1=UT0+Δλ
Δλ=(xsinλ-ycosλ)tgφ
x、y是瞬间地极坐标。它同λ一样,都以CIO为标准。Φ为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UT1是全世界民用时的基础;同时它还表示地球瞬时自转轴的自转角度,因此又是研究地球自转运动的一个基本参量。在UT1中加入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改正ΔTs,可以得到一年内平滑的世界时UT2。即
UT2=UT1+ΔTS=UT0+Δλ+ΔTS
从1962年起,国际上统一采用的ΔTS表达式为:
ΔTS=0s.022sin2πt-0s.012cos2πt-0s.006sin4πt+0s.007cos4πt
t以年为单位,从贝塞耳岁首起算。
⑦ 求教:地理那个世界时区的日期变更怎么搞的不懂啊……(好乱)
是这样的,一天24小时,而地球上的时间是东面的时间比西面的时间早,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你可以这样去理解,将180°经线的时间作为一个标记点,比如说180°经线以东的西十二区现在的时间是2012年4月12日20点,那在180°经线以东15°经线的地方,也就是165°W所在的西十一区就是2012年4月12日的21点,150°W经线所在的西十区就是22点,135°W所在的西九区就是23点,120°W所在的西八区就是24点,也就是2012年4月13日的0点,依此类推,165°E也就是东十一区是4月13日的19点,而东十二区所在的时间就是4月13日的20点,你看是不是从东十二区向东越过180°经线日期要减一天,而从西十二区越过180°经线要加一天呢!而他们的时间是不变的
⑧ 地理怎样算时差,详细一点
地理时区&区时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 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 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x-1) h≤H<(x+1) 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⑨ 地理时区怎么样算日期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它们是中时区(零时区) 东1-12区 西1-12区
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 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 以东、西经180度为界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 称为区时
时区计算遵循“东加西减、同减异加”原则
遵循一张零时区居中的世界地图(西——0时区——东)
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则用已知时区的时间加上同减异加的结果
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西边则用已知时区的时间减去同减异加的结果
“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 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异”则相反
用这个规律
已知时区为东八区 所求时区为西三区 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西边 用减
即 9-(8+3)=-2 得到的是负值所以加上一天(24个小时 )=22
答案为前一天的22点 即3月2号22点
第二题
同上 22-(8+10)=4 即3月3号4点
⑩ 怎么算地理区时.日期变更的地理题又怎么算
算地理区时口诀是东东加,即东经度向东要加,
东西减,即东经度向西要减,
时区的跨度不能超过12
西西加,
西东减.
日期变更从东十二区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十二区要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到东十二区要加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