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地理划分的三个阶梯的依据是什么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糸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陆架。
海拔和自然环境是主要依据。
‘贰’ 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的原因是什么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对我国环境的影响:(1)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使我国形成大面积比较湿润的地区;
(2)西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3)西北地区地势高,自然环境垂直分异明显,使我国的生物品种更加丰富.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1)东部地区地势低,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
(2)许多大河发源于西部高山高原区,向东奔流沟通东西交通;
(3)许多大河在流经阶梯过渡带时,落差很大,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
(4)西部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可以发展高寒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种植;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可以开发太阳能资源;
(5)西部地区还可发展特色旅游业.
不利的影响:
(1)东部沿海地区地势过于低平,在旱季海潮易由河口上溯,形成咸潮,使沿海地区土地盐渍化,导致土质下降
(2)西部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不利于交通线建设及线路维护,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
(3)东部地区地势低平,也会加剧洪水灾害
‘叁’ 中国地理三大阶梯
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及内部的柴达木盆地).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主要包括塔里木、准格尔、四川盆地,及内蒙古、黄土、云贵高原.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肆’ 中国地形三大阶梯是什么
中国地形的三大阶梯由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如图突出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中国地形三大阶梯概括
主要根据海拔,气候条件,农业种植,水资源,地理形势等来分的。
第一阶梯盆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一千到两千米。有大兴安岭,阴山,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分别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五百米以下。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陆架。海拔和自然环境是主要依据。
‘伍’ 地理中的风化岩石 为什么会变成阶梯状的
这叫差异风化,形成的原因正如resourcewatch所说,成夹层或者互层的岩石软硬有差别,软弱的岩层如泥岩容易被风化,坚硬的岩层如砂岩不易被风化,这种风化差异就形成了类似阶梯状的形态。
‘陆’ 什么是第一阶梯,第二阶梯,第三阶梯
1、中国第一级阶梯,位于我国西部,含青藏高原与柴达木盆地两部分,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2、中国第二级阶梯,位于我国中部及北部,含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六大部分,位于祁连山、横断山脉之东,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以西,昆仑山脉以北,平均海拔1000-2000米。
3、中国第三级阶梯,位于我国东部,含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六部分,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之东,平均海拔200-1000米。
(6)地理上的阶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中国山地面积占了65%,平均海拔875米,高过世界平均值750米。因为山多,中国地势变化跌宕起伏,非常激烈。最高点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点新疆艾丁湖海拔相差9003米,这是世界绝无仅有的最高差了。
最高处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四周全是高山天团。北边是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是岷山、横断山脉。南侧是世界高山界扛把子——喜马拉雅山。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喜马拉雅就承包了10座。其中,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青藏高原内部由一系列东西向或者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构成,山脉海拔都在5000到6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是第二级阶梯。主要由高原和大盆地组团出现,其中还有一些高山。例如青藏高原北侧,位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天山山脉。深居内陆,干旱少雨,盆地中荒漠广布。其中包括中国灭霸——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青藏高原东侧的第二级阶梯上从北到南依次是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海拔1000-2000米。
沿着大兴安岭、雪峰山一线以东就是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主角是平原、丘陵和低山。自北向南是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不到200米,平坦肥沃好种地,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还有长江以南海拔不到500米的丘陵。第三阶梯也有些海拔1000多米的山,例如长白山、泰山、黄山、武夷山。
受地势影响,陡坡山地成为中国交通发展的主要地形障碍。跨越第一和第二阶梯的川藏线,一到雨季就是崩塌泥石流。第二三阶梯之间的湖南矮寨盘山公路,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修。因为交通阻碍和农业条件限制,中国近70%的人口集中生活在第二第三阶梯200米以下的平原。
中国着名的江河大多发源于第一和第二级阶梯,自西向东流淌。沟通了中国东西部之间的交通,让沿海和内陆人口、物资可以流动,文化可以交融。西方文明也从海外沿着河流滚滚而上,形成了重庆、武汉这样内陆通衢的商业城市。中国大部分水利枢纽都分布三级阶梯交界处。
‘柒’ 中国的地形三大阶梯怎样划分
无法用语言表达,复制的.你看下.
中国的地形,从总体上看,是山地多,平地少。粗略估计,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2/3以上,平地不足1/3。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4(其中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占1/4),在500米以下的占1/4(见中国的山地)。
全国地势,西高东低。高山、高原都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丘陵和平原主要分布在这一线以东。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西部的高原、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这西高东低的地形,按海拔的差别,略呈阶梯状,可以分为以下较明显的三级阶梯。
第一级最高的阶梯 为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积广达230万平方公里,在它的南沿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拔立于印度次大陆印度河-恒河平原之北,山脉主脊海拔平均7000米左右,矗立于中国、尼泊尔边境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848.13米;它西与帕米尔高原相接,北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东以横断山脉同第二阶梯区分,地势从海拔 4000米以上急剧下降到海拔1000~2000米的下一级高原、盆地。
第一级阶梯面的形成是印度板块不断插入青藏高原底部所致。每当印度板块北移,青藏高原亦相应上升。从4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开始,印度板块就不断北移,到现在,这一板块已大部分插入到青藏高原下面,把青藏高原抬高为世界最高的高原,这里地壳厚达70公里,超过一般地壳厚度35公里的一倍。高原面上横亘着几条近乎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北而南依次为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为6000~7000米。 CHINAGEO中国地理网
第二级阶梯 介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 其中包括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海拔一般为1000~2000米,惟四川盆地较低,海拔在500米以下。
这一级阶梯面有些在 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已经形成,比较年轻的部分也都有3000万年的历史。它经受地壳运动的次数较多,地壳断陷和抬升也较显着。断陷的地方往往成为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而在这两个盆地之间的天山山脉却拔地而起,最高达7000多米,但在山顶部还保存着广阔的高原地面,表示它原为一片低平的平原。在这一阶梯面上,耸立着不少高山,也深陷入一小滂地。阿尔泰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秦岭等就是在这个高原面上升起来的,它们的顶部也还保留着平缓的山顶面。深陷的盆地可以吐鲁番盆地(见吐鲁番市)、四川盆地为代表。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艾丁湖湖底,低于海平面155米。四川盆地以3000米的落差与第一级阶梯相接。
第三级最低阶梯 在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的部分为第三阶梯。自北而南,有海拔200米以下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有江南广大地区海拔数百米的许多丘陵、盆地;还有海拔 500~1500米的辽东半岛丘陵、山东半岛丘陵、浙闽丘陵(见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和海拔达3000米以上的台湾山地。 来源:中国地理网
这一级阶梯的地形面受破坏较烈,原来的古陆已被断裂、切割、剥蚀成现在的丘陵状。广大平原发生于沿岸沉降地带,生成年代较新。有一些沿海地区仍在不断淤积成陆。由海岸线向东,则是碧波万顷的海洋,沿海岛屿(见中国的岛屿)和南海诸岛星罗棋布,在水深不足200米的大陆水下延伸部分,是浅海大陆架区域,也属于第三级阶梯。
中国这种西高东低、面向大洋逐级下降的地形特点,一方面有利于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对中国东部的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阶梯状的地形,使河流形成较大的多级落差,从而蕴藏着有利于多级开发的丰富水力资源。
‘捌’ 我国为什么分为三大阶梯地理
主要根据海拔、气候条件、农业种植、水资源、地理形式等来分的。
简介/我国地理阶梯划分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现出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依照这样的地势特点,被划分为三级阶梯。三级阶梯包括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其中,第一级阶梯为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在这三个区域中,第三阶梯为平均海拔最低的。多为平原,丘陵地形。第二阶梯位于第三阶梯和第一阶梯之间,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区域内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和山地为主。
分区/我国地理阶梯划分
第一阶梯
第一阶梯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230万平方公里。在其南部边沿地带为喜马拉雅山,山脉主脊平均海拔7000米,拔立于印度次大陆印度河-恒河平原之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耸入云,位于中国和尼泊尔的边境地区,海拔8844.43米;西面与帕米尔高原相连。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为界,与第二阶梯划分开。其中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位于第一阶梯的北边方向,横断山脉位于其东面。青藏高原的形成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有很大关系。该地区还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地热资源,冰川资源,盐,石油,煤,及金属矿藏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第二阶梯
第二阶梯位于青藏高原和第三阶梯之间。其中,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与第三阶梯区分。该区域地形区多为高原和盆地。它们包括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拔在1000米—2000米。四川盆地海拔相对较低,约为200米—500米。在这一区域内还有山脉分布,包括阿尔泰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秦岭等。其中,阴山和贺兰山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秦岭划分了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吐鲁番盆地艾丁湖湖底海拔低于海平面155米。第二阶梯的煤,天然气,石油资源丰富。贵州被称为“煤海”。
第三阶梯
第三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该区域地势较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平原从北向南依次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区主要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另外,南岭一带及台湾山脉为第三阶梯海拔较高的区域,海拔在3000米以上。水深不足200米的沿海大陆架也属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热量充足,环境条件优越,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玖’ 自然地理基础
中国地貌总轮廓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形成陆域三级阶梯和海域一级阶梯。黄河、长江等主要大江大河发源于西部的山区,顺着地势的倾斜东流入海。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分别由两条山岭组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一级阶梯位于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西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面积230万Km2,是中国地形上最高的一级阶梯。青藏高原上分布着几条近东西向的山脉,自北向南依次为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唐古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的形成对我国自然地带的影响巨大。它本身为独特的高寒区,同时挡住了南面大洋水汽的北进,在其北面形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第二级阶梯位于青藏高原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海拔一般为1000~2000m。主要地形为海拔在1500m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山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第三级阶梯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地区,海拔一般在500m以下。自北而南,有海拔200m以下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海拔500~1000m的辽东半岛丘陵、山东半岛丘陵、东南沿海丘陵、两广丘陵等。由大陆向海洋延伸的大陆架,水深一般在200m以内,也属于第三级阶梯。
我国地貌包括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原等类型,其中山地丘陵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23%、高原占26.04%、盆地占18.75%,平原占11.98%。由此可知,平原少、山地多是我国地貌主要特征之一。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平原和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按照出露的岩石性质,分布有岩溶地貌、丹霞(砂岩)地貌、花岗岩地貌、黄土地貌等。我国碳酸盐岩裸露面积为90万Km2,其中西南分布有成片裸露岩溶山区,面积54万Km2,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裸露岩溶区。
中国地壳表层第四纪沉积物自北而南分布有沙漠、黄土、膨胀土、红土及东南沿海的淤泥质软土。沙漠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土地上,以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最大,连同戈壁总面积达128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3%。黄土分布在沙漠的外缘,西起昆仑山,东南到淮阳、秦岭山地,总体呈带状展布。黄河中游地区黄土分布最为集中,其覆盖面积约30万Km2,覆盖厚度约100~200m,构成了独特的黄土地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膨胀土主要分布于中南各省,如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陕南、安徽等处。红土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区,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东部、两湖和两广北部等地区最为发育。中国东部、东南沿海、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及新淤滩地,广泛分布着淤泥质软土。
‘拾’ 中国地理中,第一、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如图突出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
(10)地理上的阶梯怎么形成的扩展阅读
三大阶梯简介:
1、第一阶梯
青藏高原,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之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2、第二阶梯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有: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3、第三阶梯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