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理信息专业通常需要用到什么类型的建模
1、概念模型(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网路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2、逻辑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3、物理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在计算机内部具体的存储形式和操作机制,即在物理磁盘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统抽象的最底层.)
2. 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哪些
1、概念模型(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网路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2、逻辑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
3、物理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在计算机内部具体的存储形式和操作机制,即在物理磁盘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统抽象的最底层.)
3. gis中常用空间分析模型有哪些
不同的地理现象是不同的地理过程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些现象的不同特征,可以通过调查和试验数据展示出来。每次调查和试验,可以认为是地理现象的一次随机抽样。通过对调查和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获得对地理现象总体的认识。
统计方法:
统计学方法广泛使用于地理学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1.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记录、整理和比较数据,并将结果用图表进行显示。
2.抽样,为问题分析提供统计根据。
3.数据分析,探索数据中存在的趋势、点群以及简单的或多重的相关性。
4.假设检验,验证可说明具体现象的原因和起源的概念或模型。
5.定量预测,对具体问题提供解答。
模型分类:
根据统计相关模型的应用目的,将模型分为三类:1)相关分析;2)回归分析;3)因子分析。模型的数据分布假设是多元正态分布。
4.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焦超卫等,2005),它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是一种对空间起伏变化的连续表示方法。由于高程数据常常采用绝对高程(即从大地水准面起算的高度),DEM也常常称为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汤国安等,2005;徐崇刚等,2005)。
数学意义上的数字高程模型是定义在二维空间上的连续函数H=f(x,y)。由于连续函数的无限性,DEM通常是将有限的采样点用某种规则连接成一系列的曲面或平面片来逼近原始曲面,因此DEM的数学定义为区域D的采样点或内插点Pj按某种规则ζ连接成的面片M的集合:
森林景观格局与生态规划研究:以长白山地区白河林业局为例
尽管DEM是为了模拟地面起伏而开始发展起来的,但也可以用于模拟其他二维表面的连续高度变化,如气温、降水量等。对于一些不具有三维空间连续分布特征的地理现象,如人口密度等,从宏观上讲,也可以用DEM来表示、分析和计算。
5. 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空间数据模型有哪些类型
1、概念模型(场模型:用于描述空间中连续分布的现象;对象模型:用于描述各种空间地物;网路模型:可以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网络)
2、逻辑数据模型(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等)
3、物理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在计算机内部具体的存储形式和操作机制,即在物理磁盘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统抽象的最底层。)
6. 如何制作地理模型
将废旧物品去粗取精,使形成的教具力求结构简单,制作容易,使用方便,性能可靠,教学实用,易于推广。此课我准备的材料是:橡皮泥,刻度尺,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 水粉颜料。
五、采取一定的技术方法,制作改进 技术方法是通过手段将材料整合以达目的,是自制教具的保证。
1、实验方法简介 以木板为海平面,以5厘米为级差进行测量,先在山边木块上垂直地竖一根绿色标杆。
(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a.将橡皮泥在垫板上堆成山体状。要求捏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
b.用手擦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自然。
c.将直尺垂直摆放在山体旁,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出高程。
d.用细线小心地沿着记号处将山体水平切开。
e.将切下的山体块编号后分开摆放。
f.在山体上表面用水粉涂上不同的颜色。
g.将山体块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a.分别将取下的山体块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注出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b.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就得到了用分层设色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2、活动素材
(1)实验器材:橡皮泥,刻度尺,牙签,细线或细钢丝,垫板(木板、硬纸板、泡沫板均可),水粉颜料。
(2)每个小组一张活动任务表:描述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盆地和陡崖等部位特征及判断方法的表格;小练习一题。
(3)课外资料一份,进一步了解实际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步骤。
7. 总结描述三维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有哪些,哪些比较适合地理空间数据的建模
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和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
8. 栅格数据模型和TIN模型都可以表示连续分布的地理现象,它们有何区别
TIN属于三维数据,栅格数据不能统称为三维数据。其实要判断三维数据的方法很简单,有三个维度X,Y,Z即可。所以所有数字高程模型类栅格数据都是三维数据。
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律的网格,每一个网格称为一个单元,并在各单元上赋予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实体的一种数据形式。
栅格数据的获取途径有栅格法、转换法、扫描数字化和分类影像输入,其优势有数据结构更加简单、格式更加强大、对复杂数据集也可执行快速叠置等。
9. 地理模型有哪些怎样制作
任何一个地理模型,都表征着对一个地理实体的本质描述,既标志着对实体的认识深度,也标志着对实体的概括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地理模型代表着一种地理思维。在建立地
10. 说说地理空间模型是怎样建立的
建模的基本思路:确定区域范围-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空间数据库
首先,对现实世界进行区域选择,确定区域范围,对其进行抽象简化表达,建立概念模型。
其次,对概念模型中的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抽象概念集进行数据编码,表达和建立空间逻辑结构关系。
最后,对逻辑结构中的空间数据进行组织,建立空间数据库并存放于计算机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