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一地理如何识别哪半球什么季节
如果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是夏季,另一个半球是冬季。
如果哪个半球昼长夜短,那个半球就是夏季,另一个半球是冬季。
如果哪个半球的极圈以内出现极昼,那个半球就是夏季,另一个半球是冬季。
② 地理怎样通过晨昏线判断节气……
晨昏线和北极圈相切,北极圈位于昼半球-------夏至日;
晨昏线和北极圈相切,北极圈位于夜半球-------冬至日;
晨昏线同经线重合-----------二分日。
③ 地理判断晨昏线和节气
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随纬度的变化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④ 怎样判断地理图示中什么是春分日,冬至日,秋分日,夏至日
1、看太阳直射的纬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夏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冬至日。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往后直到6月22日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23.26‘N,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9月23秋分太阳直射赤道,然后南移,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后北移。春分日直射赤道。
2、看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昼夜一样长,就是春/秋分日,南半球昼长夜短,是冬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夏至日。
3、看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时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时是冬至日。
⑤ 地轴的倾斜方向怎样判断各半球的季节
当地轴倾斜时,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不断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时,北半球就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如果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是,情况就相反(教科书上应该有)。
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向垂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就始终在赤道上,同一地区就永远在一个季节中。
⑥ 这种图该怎么判断节气呢
第一步:确定南北极:因为地球至西向东转,此图符合左西右东的地图规则,所有上半球为北半球,下半球为南半球。(若箭头方向相反,说明是从南极方向俯视太阳系的图,但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图)
⑦ 地理,半球图怎么判断季节
你好,先判断南北半球,地球自转逆时针是北半球,顺时针是南半球。
如果是北半球,北极圈内极昼是6月22日,极夜是12月22日;
如果是南半球,南极圈内极昼是12月22日,极夜是6月22日。
⑧ 怎样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以下季节均以北半球为准)
1.根据地球公转速度(或公转位置图)判断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冬半年较短;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夏半年较长。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或日影)的变化判断
由于地球以一年为周期绕太阳运转,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例如,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在23°26′N,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地区是23°26′N,最小地区是南极圈以内,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地区是23°26′N以北,最小地区是赤道以南。
3.根据昼夜长短变化状况(或两极地区的极昼、极夜状况)判断
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的地区(24小时)是北极圈以内,最短地区是南极圈以内,昼达一年中最长的地区是北半球,达一年中最短的是南半球。通常昼长大于12小时为夏半年,小于12小时为冬半年。
4.根据晨昏线的移动判断
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零,把全球分为昼夜两半球,大气散射导致昼半球实际范围大于夜半球;随地球自转,晨线西移,昏线东移(速度为15°/小时)。冬半年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夏半年北半球晨线随纬度增大而西偏,昏线随纬度增大而东偏。
5.根据日出方位(或日出日落时间)判断
太阳总是东升西落,北半球太阳轨迹在南天空,南半球太阳轨迹在北天空;北半球夏半年,东北出,西北落,南北半球相同;北半球冬半年,东南出,西南落,南北半球相同。夏半年地方时日出早于6时,日落晚于18时;冬半年日出地方时晚于6时,日落早于18时。
6.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的移动判断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例如:当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西风带)影响时,可以判断季节为夏(冬)季。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夏)、干季(冬)。
7.根据海陆气压中心的盛衰判断
因为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水温度变化比陆地要缓慢得多。夏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高得多,形成低压;冬季,大陆上的气温比海上气温低得多,形成高压。例如,当夏威夷高压最强盛时,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8.根据海陆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等温线有规律地弯曲。如右图,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份正好相反。
9.根据季风的风向判断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着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夏季,大陆上气压比海洋上低,气压梯度由海洋指向大陆,所以风向是从海洋指向大陆,形成夏季风;冬季则相反,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世界上季风主要分布在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等。
我国的季风,东南大部分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受西南季风和东南风影响。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大陆的冬季风影响,寒冷少雨;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10.根据北印度洋洋流流向判断
以赤道为中心受季节影响,流向发生改变的特殊洋流系统。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11.根据气候特点和特殊天气现象判断
气候要素气温最热月(7月)-夏季最冷月(1月)-冬季
(海洋8月与2月)降水冬雨型-地中海式气候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如:华北春旱、江淮地区春末夏初的梅雨、东南沿海夏秋之交的台风、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的伏旱天气等。
12.根据河流流量变化判断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同河流的水源补给密切相关,各种类型的河流水源不同,因而径流季节变化的规律也就不同。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随降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如夏季青尼罗河水量在一年中达最大值。
(2)以冰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季,如塔里木河出现汛期,可以判断为夏季(最大水量出现在8月份),同样道理,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8-9月份。
(3)以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汛期则出现在春季;如松花江出现第一次汛期,可以判断为春季;第二次为8月份锋面雨。
13.根据对流层厚度变化规律判断
从赤道(17-18km)向两极(8、9km)递减。冬季对流减弱,厚度变小;夏季对流旺盛,厚度变大。
14.根据某些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变化判断
河流汛期流量增大,对海水的盐度起稀释作用,盐度降低。如:长江口盐度,由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变大,冬季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同海域盐度变大;夏季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同海域盐度变小。
15.根据雪线高低判断
雪线是多年积雪层的下限,为年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的高山雪线高度逐渐下降,同时雪线位置的升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夏季温度偏高,海拔较低处的冰雪消融,雪线偏高;冬季则偏低。当然海洋性冰川还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16.根据植被变化判断
由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有变化,导致植被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热带草原气候区,处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雨量充沛,则草木繁茂,冬季雨水稀少,则草木枯黄。
17.根据动物活动规律判断
驯鹿秋季从苔原带北部迁移到苔原带以南的针叶林中,以躲避冬天的寒冷,夏季返回,以躲避针叶林中蚊虫的侵扰。再如,当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聚集之时为冬季,而夏季在黑龙江扎龙;澳大利亚袋鼠冬季生育;我国秋季北雁南飞。
18.根据农业活动判断
农业生产活动具有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包括捕鱼、畜牧等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江南丘陵地区采摘新茶为春季;舟山渔场冬季为带鱼汛,夏季为墨鱼汛;天山的“高山移牧”,夏季在高山牧场,冬季在山麓草场过冬,即“夏山腰,冬山脚”;华北平原秋季收摘棉花。
19.根据臭氧层空洞面积大小判断
在对流层较低的地区上空容易出现臭氧的极小值分布区,如青藏高原、北极和南极地区。9-11月份,南极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3-5月份,北半球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出现臭氧分布的极小值。
20.其它
(1)春季:长芦盐区利于晒盐的时期,华北平原出现干旱,长城以北播种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2)夏季:到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索马里沿岸出现寒流。
(3)我国的气象灾害:冬季多寒潮、沙尘暴、干旱、暴雪;夏季多旱涝、暴雨、台风、冰雹、干热风。
(4)青海湖5月最佳观鸟时机(4月飞至鸟岛,5月产卵孵化,6月下旬飞走)。
⑨ 如何根据地理现象判断季节
1.根据洋流判断
由于有些洋流特别是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由于定向风的季节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流;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海水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2.根据渔汛判断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渔场。其渔汛也冬夏不同。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
3.根据植物景观判断
有些自然带特别是萨瓦纳带植物景观季节变化很明显。夏季雨量充沛,花草茂盛,充满生机;冬季干燥,草木枯黄。
4.根据动物迁徙判断
随着植被的季节变化,有些动物也相应发生迁徙,以寻找食物或相适应的生存环境。如热带稀树草原中的斑马、长颈鹿、角马等,都季节性迁移。
5.根据风向判断
有些风向是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无论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还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季节性都很强。
东亚季风:夏季——东南季风;冬季——西北季风。
南亚季风:夏季——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季风也很明显。夏季(1月),西北季风;冬季(7月),东南季风。
6.根据气压中心判断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些气压带被切断,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高被热低压切断,副高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夏威夷高压,北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切断,使之只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为阿留申低压,北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7.根据雪线高低判断
气温的季节不同,引起高山永久雪线高低的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升高;冬季,气温低,冰雪消融量小,雪线低。这样,可用雪线的高低来测定季节的变化。
8.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
在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弯,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低,是冬季。大陆等温线向北(高纬)弯曲,说明比同纬度海洋气温高,为夏季。海洋上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反。
9.根据北斗星斗柄指向判断
随地球公转,北斗七星(大熊座)绕着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斗柄的指向也就随季节发生变化。根据斗柄指向可判断季节。我国古代就有“斗柄指东,天下皆春”之说。
季节变化是半球现象。南北半球没有同时来临的季节。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则为秋季,北半球是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
⑩ 地理这种图怎么看节气(上面那四个)
图①表示节气是北半球冬至日,原因是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图②是二分日图,昼夜平分;图③是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图④是北半球夏至日,原因是图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