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气温分布规律是什么
气温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等温线与纬线大体上平行。同纬度海洋陆地的气温是不同的。夏季等温线陆地上向高纬方向凸出,海洋向低纬方向凸出。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前。
平均气温
指某一段时间内,各次观测的气温值的算术平均值。根据计算时间长短不同,可有某日平均气温、某月平均气温和某年平均气温等。
通常通过气温的平均情况来表达气温一天的状况,这就是平均气温。由于不同气象站,每天观测次数不等,中国气象部门统一规定,日平均气温是把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四次测量的气温求平均,还要精确到1/10度。
除了日平均气温,还有候(5天)、旬(10天)、月、年平均气温。以表达不同时段气温的变化特点。气象部门每天02时、08时、14时、20时(北京时)每隔6小时进行一次观测或者02时、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23时每隔3小时进行气温观测。为了特殊需要(如航空),甚至进行间隔1小时、半小时的气象观测。
② 全球温度地理分布的主要特征
1 大陆冬季较海上冷 夏季较热 (原因:大陆沙土的比热容较小)
2 等压线南半球呈带状分布 北半球呈块状分布 (原因:南半球大陆较少也较分散)
3 平原温度较山地高 (海拔加100m温度加0.6度的,顺便说句废话,气压会降低,然后沸点也降低所以煮不熟东西,也是会用到,所以想到就写了……)
③ 高中地理-怎样描述气温特征
气温:根据月均温具体数值或相关资料,描述或比较气温特征的主要点是:整体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是大还是小(是终年高温、还是终年严寒、还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是哪月气温高(夏)、哪月气温低(冬)。
④ 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三条)
1)、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太阳辐射的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同纬度海陆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致。
(3)、同纬度高原、山地的气温比平原、低地的气温低。这是地形因素的影响。
⑤ 地理——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三条)原因
下面列举了部分规律,一样对你有用:
1、由赤道地区向两级递连(可表述为气温的纬度差异);
2、同一纬度范围内,高山地区温度由低海拔向高海拔递减(气温的海拔高度差异);
3、受大气运动的印象,等温线与温度大致平行,这是气温的纬度分布特。
导致1、3产生原因是,在不同纬度上各个地区所受太阳辐射量不同,导致了不同纬度间的气温差异,等温线与温度大致平行多出现在热带或极地地区。他们的直接原因就是太阳辐射的不同!
2的原因是随着海拔的身高,气温会不断下降,理想状态下,海拔每升高100你,气温下降0.6℃!
⑥ 关于初一地理上的温度带是怎么划分的
中国的温度带的划分是根据地区的活动积温来划分的。所谓活动积温,就是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气温,大约是15°C左右。我们把日平均气温≥10℃的天数叫做生长期,把生长期内的日均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根据积温的多少来划分温度带。
中国的温度带 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⑦ 温度如何分布
你问的温度如何分布是指地球表面的气候温度变化吧。
从地理学来说应该是指天文气候带(天文五带)的划分。这是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位置(日照时间的长短、角度、极昼极夜)而划分。
天文五带是:
北寒带——北极圈(66.5N)以内;
北温带——北极圈(66.5N)到北回归线(23.5N);
热 带——北回归线(23.5N)到南回归线(23.5S);
南温带——南回归线(23.5S)到南极圈(66.5S);
南寒带——南极圈(66.5S)以内。
天文五带
如果说是气候带的划分与分布,则是依据温度、降水量和植物种类而划分,分布地区不太规则。
气候带的主要种类包括: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亚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亚热带草原、地中海式气候;
温带森林、温带季风、温带草原;
寒带森林、寒带草原;
极地苔原气候;
山地高原气候等。
⑧ 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中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根据各地≥10°C积温大小的不同,中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也可细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赤道热带、高原亚寒带、高原温带。
在各温度带中,寒温带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2%。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为高寒气候,占国土总面积的26.7%,其余占国土总面积的72.1%的地区属于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因此,中国以温暖气候为主。
(8)地理温度高低怎么分布扩展阅读: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其中分为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中温带(东北,内蒙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滇的南部,雷州半岛,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气候。
中国跨纬度广,热能分布因纬度而不同,存在着不同的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或以上,大多数木本植物或农作物生长活跃,所以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就是根据日平均气温≥10℃累计值为标准。
⑨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
最冷月均温低于0度是冬季寒冷,0~15度是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15度以上就可以算全年高温了。
夏季一般说25度以上是炎热,20度上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用夏季凉爽,如果全年都低于0度就可以说终年寒冷了。
热带是指全年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地区,通常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亚热带是估计我国的说法,按照我国的划分,是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通常年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南北温带是从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温度影响
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接收热量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到太阳落山以后,近地面的气温渐渐降低,地表的温度也随之开始下降。可见,日出日落,地温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同时随着四季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地温的高低对近地面气温和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生长发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动,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