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川万源自身有什么发展优势呢
同时万源还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目前在境内可以观赏到各种不同的风景,比如八台山风景区等都是理想的去处。虽然它现在的知名度不高,也没有被更多人熟悉起来,但它的潜力很足,拥有众多的优势,加上还有高铁的助力,最终会有更大的突破,也能快速崛起。对于四川最有发展实力的县城,如今已成功撤县立市,未来发展一片光明,不知你对这个县城有什么看法呢?是否期待这条铁路路线可以早日开通?
❷ 我的家乡万源作文
我的家乡在长春,长春一年四季的景色非常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四季很迷人。
春天,天气渐渐地暖和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迎春花开了,一片片金黄色的花瓣张开了笑脸,好像在迎接春天的到来。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小草从的面钻出来,湖面上的冰融化了,他们给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新装。
夏天的景色更加美丽。葱葱茏茏的白杨树上长着密密层层的枝叶,像一排排强壮的哨兵在放哨。南湖开满了荷花。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好像画家的斗笔,蘸上了粉红色的颜料。开放的荷花,有的展开两三瓣,有的全部展开。粉红色的花瓣中露出一丝黄色的花蕊和嫩黄色的莲蓬。翡翠般的荷叶露出清晰的叶脉,像一个个大圆盘浮在水面。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泛起一层层鱼鳞般的波纹。荷花荷叶随风飘动,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翩翩起舞。
秋天到了,天气凉爽了。柳树的叶子由绿变黄了,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照翩翩起舞。松树、柏树、杨树向一排排坚强的哨兵排成整齐的队伍站在秋风中,依然那样翠绿。绿油油的小草由绿变黄了,枯黄的小草在秋天种吹拂下像一块块软绵绵的大地毯。
冬天,是一个快乐的季节,是一个冰天雪地的季节。小朋友们在冬天里嬉戏、玩耍。有的小朋友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的滑雪橇。雪人站在雪地上很可爱,它们高兴地看着小朋友做游戏。冬天下着鹅毛大雪,天地都变成了白色。我爱冬天。
我喜欢家乡的四季,我爱我的家乡。
❸ 家乡变了,万源,作文。
过去,家乡那条窄窄的泥路令人心烦。每当刮风下雨时,泥路坑坑洼洼的,虽然穿了雨鞋,但一不小心就会摔倒。如今那雨天稀泥乱溅的小路不见了,在人们眼前的是一辆辆崭新的汽车在既宽敞又平坦的马路上来回奔驰。
家乡的生活变得富裕了,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过去,人们住的草棚、平房己经消失了。现在的客厅也比过去的破屋旧房大得多。过去贫穷的生活已远离了我们。以前别说家具、电器,有自行车已经算不错了。现在家家户户新添了空调,家中的电器、家具也是琳琅满目,多得数也数不清。
以往,人们穿得衣服都是补了又补。而人们现在穿得衣服又整洁又漂亮,而且价钱也很贵。但是人们的生活变了,钱袋也鼓了,还怕买不起吗?以前人们吃的都是咸菜之类的,而现在肉呀鱼呀是常吃的,生活越来起好了。
家乡的环境也变美了,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年四季瓜果满园。将会迎来远方朋友,品尝名优水果。使我们的生活富裕,收入更高。家乡搞起了卫生平安村,再也看不见污水纵横、垃圾成山。使我们的生活更卫生、安全,身体更健康,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
社会进步了,祖国变美了,我的家乡也变得美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家乡还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❹ 万源发展方向和前景
当前,万源旅游业正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原则,坚持“构建一个中心(太平镇)、突出两大主题(白沙、旧院片区,官渡、大竹片区)、建设三条精品线路”(太平镇至八台山—龙潭河—李家俊烈士故居自然观光、休闲与红色旅游线;太平镇至鱼泉山—玄祖殿战斗遗址—大竹河观光、漂流、红色旅游线;太平镇至花萼山“穿越巴山丛林、追寻革命先烈”旅游线)的思路。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市场开拓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力争把八台山创建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台山-龙潭河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大竹河、鱼泉山、烟霞山创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万源大酒店、怡和紫金大酒店创建为四星级宾馆,穗丰大酒店创建为三星级宾馆;努力打造万源市成为川陕渝结合部文化旅游中心和环秦巴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实现旅游业成为万源经济的主要支柱。
❺ 写四川省万源市最近几年变化的作文,自己写的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山清水秀而又贫穷落后的。我的家在离市区几百里远的山沟里。上高中之前,我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老实说我对家乡的发展或是变化向来不是很关心。上高中以前没有这种意识,上了高中之后没时间关心。连两年多前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上大学,又懒得去关心了。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速度跟珠三角的城市比起来实在太令人失望,提起来就伤心。
不过要说家乡的变化,我想或许可以这样做个简单的、表面的概括吧:钱多了,人“懒”了;楼高了,水脏了。
改革的春风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似有若无地吹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在此之前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努力地在土里刨食。只是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给我们的回报却并不多。村里除了种地再没有多少其他的收入,许多人有手艺、能吃苦,但是没个施展手艺的去处。八十年带末几年,村里人不再指望那块地了。听说大山外面的城市里有金子捡,纷纷走了出去。青年人,中年人,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想出去捡点金子回来。他们一去就是一年半载的,回来时虽然不是满身金银,总比土里刨出来的多。于是在家里歇上十几二十天的又出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孩子。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连十几岁的小孩子在教室里也坐不住了,许多都挤南下打工的列车。农村劳动力少了,以前辛辛苦苦开荒开出来的地没几年又长满了野草。近几年水田也荒了许多,种地太辛苦,家里有了钱,谁还愿意自找苦吃呢?以前春节刚过没几天,田头地角便都是忙碌的身影。如今没过元宵下地似乎是很丢脸的事了。留在家里的农村妇女农闲时隔三差五就会聚在一起打牌消遣,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啊!晴天迎着朝露出门,披着星光回家,雨天便是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没几天歇的。
这几年村里的楼房就像雨后的春笋般不断从各个角落冒出来。三层四层,有的外表装修得很漂亮。即使只是一层的,算不上楼房,看起来毕竟比那些泥砖瓦房要顺眼得多。室内的装修就更不必说了,光滑得照得出人影的地砖啦,华丽的墙纸……简直是拿钱往墙上贴,拿钱往地上铺了。就是只刷上白白的石灰看上去也亮堂多了,不再像泥砖瓦房那样阴暗、压抑。
但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是溪中的水越来越脏了。以前用不起自来水,村里人的用水都取自那条横穿村庄的小溪。村里人清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里的大水缸挑满水,以备一日之用。我们小的时候还经常在小溪里游泳。有时口渴了就着溪水猛喝一气。现在别说挑溪水做饭,就是洗菜拿回家还要用自来水再洗上一两遍。夏天看到这些脏水,我们不再有跳下去的冲动。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情景如今是看不到了。溪水中、溪边随处可见的是各种各样的垃圾,那些塑料袋有的早就变色了,但就是不肯化掉。村民习惯将所有的垃圾随手倒入溪中,他们相信溪水会带走这些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或是堆在门前的空地上,积多了便点上一把火,于是谈笑间,垃圾灰飞烟灭了。
可以预计将来村里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钱会越来越多,楼会越来越高。人会越来越“懒”吗?但是水会越来越脏吗?村里人的这种“懒”,老一辈的人是看不惯的。不过这也正说明了生活的变好啊!得益的是家乡的后代。水的越来越脏,村里的小孩子怕也是早就习惯了吧。受害的不也是他们吗?
❻ 四川万源市出产什么
最主要是茶叶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2000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66平方公里 (2001-2003年无变化)。耕地面积为90.80万公顷。2001年略有减少,为29.08万公顷。人均耕地2000年为人均0.055公顷,2001年为0.054公顷。 平坝、丘陵土地肥沃,有机物含量丰富,主要分布在开江县、达县、通川区、大竹县、渠县等地。 境内潜在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低产田土、低产园地、低产林地、低产水面土地有57.6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林地、园地、养殖水面之和的47.67%。以大竹县、达县、宣汉县万源市较多。 待开发土地资源为27.03万公顷,占辖区面积的16.31%。以万源市、宣汉县、达县较多。
【矿产资源】 全市已发现矿物38种,产地25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28种,产地146处;可开发利用的28种,已开发利用的21种。
一、能源矿
石煤 已探明储量7.63亿吨,其中保有储量5.80亿吨,表外储量1.22亿吨,炼焦用煤6.39亿吨。主要分布在达县(含通川区)、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及开江县、万源市境内。
天然气 已探明储量2000亿立方,可开发量900多亿立方,埋藏深度3000至5000米,主要分布在开江县、宣汉县、达县和大竹县境内。以开江县为中心,包括周边的宣汉县、梁平县、开县地质带 (大天池)天然气储量900亿立方。
二、金属矿
铁矿 保有储量3743万吨,预测储量14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万源市红旗、长石、城区、关坝、水田、沙滩等地。 达县新兴,宣汉县新华、樊哙、漆碑、天生、上峡等地也有分布。
锰矿 万源市大竹河田坝一仙鹅一带,发现一处锰矿。矿床延伸30余公里,仅在北段8公里地区内探明菱锰矿表外
D级储量113.5万吨。矿石中锰最高含量36.27%,最低 11.1%。
钒矿 主要分布在万源市大竹河蒲家坝、隔档溪地区,D级保有储量,五氧化二钒42.88万吨,矿石5918万吨。
铝土矿 分布于万源市花尊山一带,长18公里,厚度0.43至3.2米。探明储量84万吨,平均品位35%-51%。
三、非金属矿
石灰岩 万源市、渠县、通川区境内局部地区探明保有储量5亿吨。大竹县、宣汉县、达县都有出露。全市地质储量20亿吨左右。
石膏 已探明储量2.3亿吨,主要分布在渠县、万源市、达县等县的一些地区。
岩盐矿 达县铁山背斜北端含盐块区,面积12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亿吨以上;宣汉县西北含盐块区,面积14平方公里,远景储量4亿吨以上;通川区罗江、宣汉县王家含盐块区,面积12平方公里,远景储量0.9亿吨以上。
富钾卤水 已探明储量1.3亿立方,主要分布在宣汉县境内。
白云岩远景储量2272万吨,硅石远景储量5亿吨,钾盐矿远景储量1000万吨,钡矿远景储量20万吨以上,铸石远景储量5亿吨以上,大理石远景储量2000万立方以上。
其他非金属矿产耐火粘土地质储量500万吨,磷矿保有储量631万吨,硫铁矿200万吨,膨润土 (俗称白泥巴)保有储量11.76万吨,页岩、粘土矿695万吨。
水能资源 年平均降水量为207亿立方米,年径流总量为105.7亿立方米,过境水量145.685亿立方米。溪河分布广,水资源发电潜力很大,水力蕴藏可开发量为44万千瓦。 2000年发电量为20.07亿千瓦时,供电量为25.27亿千瓦时。2001年发电量为20.30亿千瓦时,比2000年增加5.1%;供电量为29.26亿千瓦时,比2000年增加15.8%。
中草药资源 全市普查鉴定的2158种植物中,可供药用的有1652种,现已收入标准的有500多种。大宗品种有30多个,畅销国内外市场。达县出产的白芷、红花、百合、乌梅;宣汉出产的黄连、党参、大力子、厚朴;开江县出产的香附子、山植;万源市出产的陈皮、党参、柴胡、杜仲、天麻。渠县出产的白芷、川芎等均为大宗产品。其中天麻、杜仲、黄柏、厚朴、首乌等颇负盛名。
动植物资源 全市共有脊椎动物400余种,其中兽类60多种,鸟类230多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0多种,鱼类85种。有国家、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兽类14种,鸟类20种,两栖类1种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省重点保护的兽类3种,鸟类12种,爬行类2种;属四川省林业厅公布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250种。
全区有野生植物5000余种,分属201科、1269属,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南北植物兼备等特点。除稀珍保护植物31种,占全国列为保护类的8.8%左右外,还有药用价值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淀粉植物、纤维植物、单宁植物、菌藻类植物和花卉等。
旅游资源 达州市的名山大川、河湖风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自然景色绚丽多姿,被明代着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达州市历史悠久,庙宇古塔,石刻雕塑遍布全境;历代能工巧匠、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
革命文物亦为丰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达州市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无产阶级革命家刘伯承、徐向前、李先念、王维舟和李家俊都曾在这块土地上战斗过和生活过,留下诸多文物可供后人瞻仰。在已公布的全国和全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中,达州市有15处。主要名胜古迹有:通川区的龙爪塔、夏云亭;达县的真佛山、铁山森林公园;开江县的金山寺;万源市的花萼山、观音峡、八台山以及万源保卫战陈列馆;宣汉县的百里峡、王维舟纪念馆和红四方面军第33军纪念碑;渠县的汉阙、汉代宕渠城遗址、文庙、三汇文峰塔;大竹县的竹海公园等。
森林资源 全市主要乔木和灌木有73科192属357种。现有林业用地622087公顷,占幅员面积的37.5%。其中有乔木林地403048公顷,灌木林地72768公顷,疏林地4820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5013公顷,迹地5020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21%。
达州市有经济林木面积42092公顷,占林业用地的6.77%。主要有:木本油料的油桐、油檄揽、油茶、核桃等;木本食物的板栗、柿;木本药材的杜仲、黄柏、厚朴、银杏等;水果类的柑桔、苹果、梨、桃等。林化、林副类的生漆、银耳、木耳等;还有桑、茶等。特别是油桐、生漆等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和全省颇有名气。
草资源 全市草场植物约有100科475种,其中可供牲畜采食的植物约432种。在饲用植物中,禾本科约73种,菊科45种,豆科44种,莎草科18种,杂类295种,可供引种驯化栽培的15种。
全市天然草场面积389840公顷,占幅员面积的23.5%。全市成片草场面积111处,面积为90666.67公顷,占草场总面积的23.26%,其中面积666公顷(万亩草场)以上32处,面积共52000公顷,主要分布在万源市、宣汉县、达县。全市草场资源的年产草量6438554吨,其中可利用量396679.6吨,利用率61.61%。
❼ 谈谈你对万源,宣汉,城口三地旅游携同发展的建议
这几个地方地理位置比较相近,山水相连,人文民俗也比较相近相通,可以一起协同发展,进行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性和联动性,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可以互相促进发展,达到共同繁荣。
❽ 如何利用红色革命精神促进宁夏经济发展
历史步入近代以后,中国被列强欺凌,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都对中国的出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但他们都先后失败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为首的早期革命者在俄国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救亡图存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之下,以王维舟为首的一批热血青年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回到家乡达州,他们积极地开展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1927年8月达州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即中共大竹县特别支部。党的支部成立后,他们除了引进了《新青年》《共产党》《先驱》等刊物外,还在家乡办起了《晨光》《人格》《大竹青年》等进步刊物宣传革命思想。
1929年,王维舟等人领导了固军坝起义并成立“川东第一路游击军”。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大竹创建了杨通苏维埃,并领导发动了“虎南暴动”,建立了虎南游击根据地。王维舟在开江县建立中共广福特支委员会,创建了有1 000多人参加的“川东游击军广福支队”。1931年重建的川东游击军,牵制了刘存厚、刘湘两个师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红四方面军主力作战。1932年年底,红四方面军开创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意义和作用,认为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1]。1933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统一指挥下,“从2―6月,历时4个月的作战,共毙敌1.4万余人,俘敌近万人,粉碎了田颂尧的‘三路围攻’。”[2] 1933年8―10月,徐向前又接连指挥了三个战役。三次战役使川陕根据地扩大到42 000多平方公里。西抵嘉陵江,东至万源、城口,南达营山、渠县及开江、开县。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川陕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块最大的红色区域。1934年,在徐向前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六路围攻”特别是万源保卫战的伟大胜利。我军在东、西两线共歼敌8万多人,缴枪3万多支,炮百余门。后来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说:“反六路围攻,是我们在四川打得最艰苦的一个战役。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也可以说是战役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战果辉煌的一个战役。”万源保卫战的胜利是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重大转折,是红军由防御转为进攻的起点。它“严重打击了四川军阀的反动势力,锻炼了红军和川边广大人民,恢复并扩大了苏区,取得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最为辉煌的胜利”[1]。万源保卫战展示了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反“六路围攻”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万源保卫战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反“围剿”的斗争,形成了与中央根据地互相呼应的有利格局,为中央红军入川减轻了压力。抗日战争时期,“从1937―1945年的八年时间里,达州各地共有179 102人参军,在前线阵亡53 774人。在后方,达州人民积极出工出力支援抗战,全市先后共出动48 750余名劳工修筑汉渝公路、梁山机场,在修建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至少有1 135人,伤者无数。”[3]解放战争时期,达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了“大竹苏家沟战斗”“虎南二月暴动”“渠县龙潭起义”“华蓥山联合大起义”,涌现出了诸如唐虚谷、陈尧楷、邓兴丰等无数革命烈士,达州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
由于战争的破坏,建国之初,革命老区经济千疮百孔。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怀和正确领导下,革命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老区地处边远的深山和少数民族地区,地形复杂,高山险阻,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畅,教育、卫生、文化投入不足,造成了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的问题,这使革命老区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克服老区的这些不利因素,加快老区的发展,力争老区人民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的人民一起在建党一百周年之时同步迈入小康社会,这是摆在我党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摆在老区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加快老区经济发展,让老区人民摆脱贫困,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当下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中央、省市要继续加大对老区财政扶持力度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进入快车道,2010年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老区经济社会和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近些年,老区的贫困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12年3月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曾指出,财政部将加大对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在“十五”期间,对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采取了财政倾斜政策,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投资近80亿元,用于老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公路交通建设、小流域治理等与民生紧密联系的社会建设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的成绩。实践证明,党中央只有加大对老区人民的财政投资与政策倾斜力度,才会加速老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前进步伐。除中央外,各级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重视老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方面,广东省的经验值得学习。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支持省内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重点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老区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达州作为四川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四川省也要充分利用达州地区丰富的农业、工业、交通、矿产资源,加大达州的开发,在对外招商引资时,更多地倾向于达州市,以便又快又好地加快老区发展,增加人民的福祉。 对老区的扶持不能做表面文章,要重视建立国家、省市部门对老区建设的政策保障机制,做到关心老区常态化、制度化。老区发展了,才能保障我国各族人民同步迈入小康。从国家到省市对老区的关心将会给老区人民建设家园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它也是老区人民自力更生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国家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人才扶持力度
现代社会发展,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老区人民由于贫穷落后,无法吸引更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到此创业。这也是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中组部、团中央从中央国家机关和东部省市选派“博士服务团”,到四川、西藏、新疆、贵州等地支援服务。自1999年以来,国家派出的十多批博士志愿者服务团为西部地区引进1 447个项目,资金3 642亿元,撰写调研报告2 086篇。此外,他们还举办了各种讲座,为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人才,有效地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匮乏状况。博士服务团受到了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除了国家对老区的人才支持力度外,老区的各级政府也必须牢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引进方面舍得投入。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实施人才创业的帮扶工程。通过人才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老区人民的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大老区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尤其需要培养当地土生土长的,用得着、留得住的科技人才。让这些科技人才和当地人民建立帮扶平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更好地促进老区致富发展。
老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小学、初中教育要常抓不懈。特别是在当下,大学生择业困难,在“读书无用”错误观点的误导下,很多家长不重视教育,导致适龄儿童辍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我国专门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短缺,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贯彻职业教育法的精神,通过职业专门学校为地方培养更多的专门人才。利用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加大对农民务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个人根据各自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及劳动技术含量,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作为地方大学,政府要充分地促进其发展,发挥大学资政育人、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地方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创造高层次人才研发、创业的优质环境,做到对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三)大力发展红色生态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红军长征期间在四川的时间较长,在达州这片土地上更是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据有关学者研究,目前达州保存有影响的革命遗址遗迹600余处。每一处遗迹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镌刻着军民的鱼水深情和红军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新时期国家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素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达州旅游事业的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新时期鼓舞达州500多万人民艰苦创业的典型教材。
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当中。尤其是近些年,旅游业发展在第三产业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达州作为革命老区,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这为老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各地经济发展几乎成为各部门发展经济的一个共识。达州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不为众人所知,可以说很多的红色遗迹“养在深闺”。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思想、先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应当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化为鼓舞老区人民新形势下艰苦奋斗的不竭动力。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为老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老区人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吸引大批外出务工劳动者返乡就业,降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比例,提升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4]通过红色旅游,还可以带动人们勤劳致富的信心,增强自我摆脱贫困的主动性。
在开发红色旅游的同时,还可以利用南方自然环境的优美,高森林覆盖率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做到红色、绿色相结合,“开展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农业休闲旅游、地质风光游、客家风情游为辅的旅游活动模式,把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起来。”[5]既让游人在红色旅游中陶冶情操,又能在绿色生态的环境中放松工作中的身心疲惫,寻找一片精神休憩的家园。在开发红色旅游的时候,要统筹全局,加强区域开发、连片开发,打造一些精品旅游路线。
但是,必须要注意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要吸取其他地区发展旅游导致的环境破坏问题,走出一条与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路子。“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老区人民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6]
(四)更新观念,创新老区精神
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滞后,受恶劣的地理环境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这样的思想是一定要克服的。外因固然重要,但内因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老区人民更要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战争年代勇往直前、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新形势下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克服困难,实现革命老区的可持续发展。
老区要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立足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老区大多位于山区和半山区,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是最佳的产业选择。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加快建设一批有规模、有品牌、标准化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符合条件的老区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达州作为四川的农业大市,物产丰富,境内出产的优质黄花、香椿以及富硒茶、油橄榄都是无公害产品。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要加强农业、工业相结合的产业链意识,在发展原生态农业的同时,形成一批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带动农业人口增产增收。二是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达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的含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气资源、铁矿、锰矿等矿产资源,都为达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后发赶超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但是作为后发赶超地区,在开发这些矿产资源的时候,必须注意合理开采,更多的是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一些循环经济,加大对产品产业链开发的科技含量,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杜绝因矿产开发所带来的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五)加大革命老区的对外宣传与合作
由于交通、地理条件的限制,更由于在当下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更多的人把注意力集中于经济方面,文化精神被很多人忽视。目前,对革命老区,除了老区人民和从事党史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外,缺乏更多的人去关注它,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在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中,虽然很多的革命老区纪念地被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到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外地受教育者较少。要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老区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这种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例如电视、报纸、电视剧作品、网络等手段。重视一些全国性的关于革命老区发展的组织机构的扶持与宣传,前面提到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他们在宣传老区,支持老区发展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各革命老区要和老促会积极联络,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和老区促进会一起宣传自我,打造自我,创新自我。一些学术性的革命老区团体,他们除了研究老区革命红色文化外,还承担了探讨老区发展的重任,例如全国革命老区高校举办的每年一届的联席会议,对老区经济、社会、教育等发展提出了很多可行可参、加速老区发展的宝贵意见。通过革命老区高校联席会议,各高校不仅交流自我发展的成功经验,而且也分享与学习兄弟高校发展的优秀成果,更主要的是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接触增加了各老区发展之间的深刻了解,加强了东西部革命老区,南北革命老区的合作,这也是老区发展所必须的。达州的红色资源极为丰富,近些年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了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中心不断推出研究力作及发表一些学术性的文章,对宣传达州革命红色老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对四川革命老区的宣传上了一个新的高度。2014年,在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四川革命老区发展中心承办的革命老区振兴暨纪念万源保卫战胜利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了解了达州、走进达州、宣传达州、弘扬长征精神,意义深远。同时对于革命老区的进一步研究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老区建设是新时期一项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国计,又是民生;既要满足国家战略的需要,又要满足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期盼。实践经验证明,要加(下转68页)(上接43页)快老区建设发展,必须既要发挥国家力量在老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民间力量和个人力量。在新时期、新机遇面前,达州百万人民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努力发扬革命战争年代不畏艰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争取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文明、富裕、和谐的小康社会。这片红色的土地必将在新时期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❾ 万源八台山作文春天
忽然,风起了。吹的路旁的柳条发疯一般的肆意狂舞,漫天黄沙,翻滚。沸腾。它把多日累积的压抑,多日累积的烦恼,多日累计的忧愁,全部释放出来,它发泄着,发泄着。这时的风声也不是一个“萧萧”就能形容得了了,我听得见,它的怒吼,我感受得到,它在咆哮。一声,一声,都沉重的,完完整整的捶打在我的心上。太重了,太重了,我终于承受不住,也和着风,吼了起来。歇斯底里。
面临着中考的我,成绩却总是不理想,我努力了,我承认我真的尽力了,可当一模成绩下来后,从未感受过的绝望,铺天盖地的朝我涌来。我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盼,我还要对得起我自己,不给自己留下什么遗憾。可事实是残酷的,它就在那摆着,赤裸裸的摆着,它倔强的不肯带一点粉饰,毫不留情的捶打着我的胸口,撞击着我的心。
我也有承受不住的时候,我也会失望,我也会心烦,我也会压抑,这一切的一切,都凝聚在这一声歇斯底里的的吼叫中。这一刻的我,仿佛已被点燃,与这沙,与这风融合在一起,发了疯一般的发泄着……
毫无预兆的,大雨倾盆而下,把大街上本就匆匆的行人都淋回了家。我倔强的仰起头,一个人走在雨里,任凭它风吹雨打。在雨水的冲刷下,疯狂的我已渐渐平静了下来,低下头,任泪水与雨水一同顺着脸颊滑下。蓦然,我看见了路旁一朵娇嫩的花,还未完全开放,已被摧残的伤痕
❿ 宣汉万源山作文四百字
当黑暗袭来的时候,天空昏暗,一点点的光明也被吞没;夜色冰冷,一点点的风也会变得刺骨寒冷;绝望升起,一点点的希望也被无情的掐死绝望的人呀,听到没有?远方是黑夜的鬼魅在跳舞,树影的魔鬼在唱歌,邪恶的气息如雾般蔓延我抱着手臂走夜路,冰冰冷冷的空气弥漫全身,这段到家的路似乎变得格外的长,长到通向绝望的尽头,我加快脚步,心里却一阵害怕。没有光明的世界,如同死了一样可怕。整个世界就好像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只剩下我一个人走向黑暗的殿堂。我眯起眼,放大瞳孔,却没有一丝光明的迹象,我就像是一个瞎子,徒劳的躲避黑暗。灯!五彩缤纷的灯!你们去了哪里?冰冷弥漫了开来。“刷拉拉”一旁的灯亮了,我一愣。心中的晦涩、阴暗全都没有了。这一路的街灯一直通向无尽的前方,但我觉得,前方是天堂。一个个灯泡里射出的光线组成了一个圈,开拓了前方的路,照亮了心里德灰暗。就那么一瞬——即使他们有些昏暗,但他们在我眼中是如此的耀眼、夺目。我迈步向前——恐惧去了哪里?天!也许是去了矮小的阴影里;冰冷去了哪里?天!也许是逃到了破旧的木屋里;黑暗去了哪里?天!也许是躲到了冰冷的角落里即使没有鲜花掌声,一路的光明就让我觉得无悔无畏。街灯没有霓虹灯绚丽,没有日光灯的明亮,没有台灯的环保。但,霓虹灯不过是为了吸引视线,日光灯太过于懒惰,只有人按了开关才会亮,台灯太过于自私,只为主人而亮。有没有一盏灯如街灯一般,在你快堕入深渊时,如一双有力的大手把你拉起,重见光明;有没有一盏灯如街灯一般,义无反顾地站出来为所有人而亮,如公平的象征,点燃希望;有没有一盏灯如街灯一般,即使昏暗不堪也会用自己的光芒试着照亮他人,如埋没的雷锋精神,散去雾霾?那是太阳啊。从深渊里拉起,给予光明的希望,散去黑夜的雾霾。那也是街灯啊。回到家,我望向窗外——那一排排街灯。希望笑了,光明笑了,感动笑了。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