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读美国图,完成要求.(1)填写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农业带:③______,④______;城市:⑤______,⑥___
(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③是乳畜带,④是棉花带,⑤是圣弗朗西斯科,⑥是洛杉矶;
(2)①是苏必利尔湖,②是美国西部的主要山脉是落基山脉,它是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⑦是芝加哥,芝加哥是美国的交通中心,美国首都华盛顿,位于哥伦比亚特区.
故答案为:(1)乳畜带;棉花带;圣弗朗西斯科;洛杉矶;(2)苏必利尔;落基山;科迪勒拉;芝加哥;交通;华盛顿;哥伦比亚.
❷ 自然地理名称解释:陆地样带
可以利用为为了某项研究而在陆地表面设置的某些特殊地区作为典型地区。比如
全球变化陆地样带是由一系列沿着某种具有控制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组成生物圈—大气圈间的痕量气体交换和水分循环的全球变化驱动力温度、降水和土地利用梯度变化的生态研究站点、观测点和研究样地组成的研究平台其长度应不小于以确保覆盖气候和大气模式以及决策尺度并有足够宽度数百公里以涵盖遥感影像范围。
❸ 初一地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五带名称
五带名称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寒带气候
特征 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年有2次太阳直射 四季分明 冬季凉爽而短促,夏季严寒漫长
地区 北极圈以内 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 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 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 南极圈以内
❹ 求美国六大农业带{区}名称及其地理位置!
乳畜带,五大湖附近。
玉米带,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上游地区。
混合农业带,美国西部,大西洋沿岸。
棉花带,美国南部,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
小麦区,1.乳畜带东部,美国北部。2.玉米带西南部,美国中部。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美国东部,大高原上。
❺ 含有地理名称的有趣故事
1.牛郎织女与星空图
民间传说,织女下凡与牛郎过着男耕女织的自由生活,王母闻讯后强行将织女带回天宫,牛郎挑选着孩子追上天,狠心的王母又用金钗划出一道天河(银河)把他们隔开。仰望夜空,天琴座的织女星与邻近两颗较暗的恒星组成三角形,很象织布的梭子,天鹰座的牛郎星与两颗暗星组成“一”字状,象是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银河的走向与牛郎织女星的连线相垂直,就象把他们分隔在“河”两岸。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再去观察星空,就容易辨认出这两颗恒星和几个星座。
2..火烧葫芦峪与气旋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这场雨其实不是什么“天意”,恰恰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熊熊的大火使此山区的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低气压区形成气旋,其中心因空气上升冷却凝结而降雨。就是说,葫芦峪里下了一场气旋雨。诸葛亮虽然通晓天文地理,但毕竟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不识“气旋”是怎么回事,否则,他可能会用另外的战术来歼灭魏军。
3.借东风与季风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焦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而所谓“借”东风,其实是诸葛亮预测到冬至前后短时间天气反常现象,故弄玄虚而已。由这则故事能自然地引出季风、气候、天气等概念。
4.德军潜艇与密度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潜艇经常从地中海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在大西洋袭击盟军。盟军吃了几次亏,便派战舰守住海峡,用声纳监听,计划一听到潜艇的马达声便用深水炸弹将其炸毁。监听多日,毫无声响,德军潜艇竟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海峡,出现在大西洋中。原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入大西洋。德军利用这一点,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关闭所有的机器,借助海流而行,盟军守株待兔却让“兔子”在眼皮底下溜了。这股海流属于密度流,究其成因可引入课本要学的内容。
5.寻找石兽与流水侵蚀作用
清代学者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下面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之,石兽因重力作用朝着迎水流的方向倾倒,如此再三,便向上游移动了一截。可见老兵的判断是正确的,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使石兽能“逆水而行”。
6.海湾战争与自然带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截然相反,除政治原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越南地处热带季雨林带,在“胡志明小道”沿线,森林遮天蔽日,加上崎岖的山地地形,在空中很难观察到地面的军事动态。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也收效甚微。而伊拉克与科威特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地表平坦,植被极少,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伊军毫无隐藏可言,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注定了吃败仗的结局。由此可见,自然带与地形,对于空袭战,起了不可小觑的客观影响。
❻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学霸 自然带名称1之12
1热带雨林带 2热带草原带 3热带荒漠带 4温带荒漠带 5温带草原带 6亚寒带针叶林带 7高寒苔原带 8极地冰原带 9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10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2热带季雨林带
❼ 中国的地理名称
下面这些是中国几大分区的名称和所代表的位置,至于你说的关中什么的都是笼统的分区,是不规范而且划分也并不严格的,每一个省就有好几个方向说,说不过来
1.东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一部分,包括辽宁,吉林,黑龙,大兴安岭东部地区
2.西北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3.华北 :指中国北部2省2市1区所在的区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
4.华中 :在自然地理上指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巫山、雪峰山以东长江流域。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和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
5.华东 :一般指中国东部6省1市所在的区域,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
6.西南 :一般指西南部1市3省1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西藏自治区
7.华南 :指中国南岭以南及武夷山以东地区,包括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❽ 什么叫地理名称
就是在地理中专用的名词,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南回归线,北回归线,赤道,算地理名称。
❾ 地理名词有哪些
地理学常用名词
1.地理单元——按照一定的尺度和性质将地理要素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空间单位。
2.地理空间——地球表层现象的相关几何范围。实在、客观并界定了的,称绝对地理空间;个人或群体所感知到的各地理事件之间或地理事件各方面之间的几何关系,称相对地理空间。
3.地理过程——地理事物随时间的演变轨迹。
4.地理结构——一定尺度地理系统中各要素和各部分的空间格局和相互关系。
5.地理考察——以地理环境为对象的实地调查和观测,是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6.地理阈值——又称“地理临界值”。它将地理系统中的不同状态加以区分或分隔,对某一性质的表现范围加以限制和说明。
7.地理系统稳定性——地理系统在外部干扰下保持原状的能力。
8.地理系统敏感性——地理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程度和速度。
9.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表层。
10.地理因子——影响和决定地理现象的原因和条件。
11.地理要素——构成地理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组成成分。
12.地理分布——地理现象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的集聚或扩散。
13.地理界线——将地域单位或地理现象加以区分的线或带。一般处在地理要素或地域综合体特征变化最明显的部位。
14.地理位置——地理现象所在的地点。作为绝对的术语,是指经纬坐标网中的某个地点;作为相对的术语,是指在某个地域内的相对空间关系。
15.地理综合——地理学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将地球表层或某一特定区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
16.地理循环——地球表层具有时间上可重复性的现象。包括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等。
17.区域分析——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包括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整体中的作用,18.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其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19.区域分异——地球表层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
20.区域承载力——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资源能支撑的人口数量和人类活动强度。
21.地理系统——地球表层中所有地理要素构成的时间、空间动态整体。可以分为自然地理系统和人文地理系统,两者又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22.地球系统——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社会组成的作为整体的地球,包括了自地核到地球外层空间的广阔范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23.地球表层——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圈之间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圈层。
24.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25.景观——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
26.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27.水圈——地球表层由水和冰雪占有或覆盖的圈层,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上限到对流层顶,下限到深层地下水所及深度。
28.大气圈——地球最外层,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汽、氩、氦及其他稀有气体组成。
29土壤圈——地球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土层覆盖。
30.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31智能圈——生物圈的高级阶段,指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和社会化大生产使生物圈受到影响的部分。
32地圈——地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及地壳、地幔、地核等圈层。不同圈层之间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33地理纬度——地面上的法线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地理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量度,由0°到9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赤道以南称为南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