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究竟什么是“区位”
区位是地理环境之间的位置有两层含义:1地理位置(空间)2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② 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城市的地理区位因素宏观分析 :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二)城市内部的微观布局: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由距市中心距离和通达度决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势)、风向等,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社会、行政等)。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住宅区位于中央商务区周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另外常见的区位因素可列举如下:
农业区位选择:
①自然因素(光热水土):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酸性红壤适宜种茶树;甜菜耐盐碱)、地形平坦
②社会经济因素:科技(机械化、良种、水利、电气化)、市场(人口数量、饮食习惯)、交通运输(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劳动力(数量、素质)、工业(机械化、农药、化肥等)、政策
工业区位选择:
原料(农产品加工、钢铁)、能源(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工业)、劳动力(数量、素质)、市场(腹地)、交通、 农业经济基础(提供食品和原料)、环境(风向、河流)、 资金、政策、 自然因素(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城市区位选择:
地形(平原,热带地区分布于高原)、气候(降水和气温适中的中纬度地区)、 河流(供水和运输功能)城市多分布在河流运输的起止点,河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河流下游; 资源(多为资源型城市,如:攀枝花、包头、鞍山;大庆、玉门、克拉玛依、阿伯丁;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抚顺、开滦;约翰内斯堡); 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我国北方的城市多位于大道交汇处(如邯郸);南方多位于河流交汇处(如:武汉、重庆、宜宾);铁路枢纽(如:石家庄、郑州、蚌端口、宝鸡、株洲); 政治、军事、宗教(政治中心:雅典、罗马、西安、洛阳、杭州、合肥、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宗教: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 科技和旅游(筑波、硅谷;桂林、张家界)
交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view/982af8282af90242a895e52c.html
③ 从何角度去分析一个地区的区位优势
大到市域规划,小到景观或建筑设计方案,如果你从事的是规划设计行业,那肯定会跟区位分析打交道了。
区位分析既可以是精炼的文字,也可以是简明清晰的图件,但大部分情况下两者是兼备的。我们今天谈的主要是文字部分,兼顾部分配图的要领。
区位(location)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我们都知道李嘉诚先生的物业三原则便是“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也就是说房地产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区位!区位!区位!
同理,不管我们要分析的项目属于物业、景区、园区还是特定的行政范围,其区位决定了他未来是否适合发展某内容或某产业。
区位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对某地的具体区位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从中抽离出能够辅助决策的相关内容或结论,从功利的角度,你也可以理解为:分析完一大堆的内容后,得出什么结果?这个结果是否能支撑我后面的结论或决策?
区位分析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原则上来讲,我们呈现在方案中的分析内容,都是要支撑我们的决策结论的,否则,我们的分析毫无意义。
举例说明:经过研讨和多方调研之后,我们认为,某园区未来适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那我们的区位分析则需要为之服务,通过不同层面的区位分析,来得出此地适宜发展文创产业的结论。这是一种结果导向型的分析方法,当然我们不是不分析其他的区位条件,而是在综合分析了所有内容之后,只呈现对我们的决策结论有利的方面。这样,我们的文章读起来才会环环相扣,紧密协调,否则,就会造成分析和结论前后矛盾,令人不知所云等情况。回到我们的例子中,该园区如果要发展文创产业,则区位分析部分,则不能简单的分析其地理空间的分布,而是更多的从区域文化创意板块或格局中来分析其位置和未来可能的占位情况,而不是前面分析一堆交通、地理、经济的关系,然后后面很突兀的说:我们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WHY?
大致上来说,区位分析可分为交通区位分析、地理区位分析、经济区位分析、文化区位分析及其他与方案内容相关的区位分析等等。
交通区位,也就是项目地的内外交通条件。主要是系统分析项目的外部可进入性,当然,你也可以把内部的交通组织情况放到本部分来一起分析。你可以从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方面进行分别论述,也可以结合项目情况,选取适当的方面来分析。比如,某地要发展公路物流,那肯定要分析该地的高速公路网路,项目地与高速路出入口的关系,则航空、航运等则不是重点。再比如,我们的项目是某景区或旅游目的地,则要分析其机场、高铁站、交通枢纽等与项目地的联系等等。
地理区位,或者叫自然区位,我们关注的是当地的自然地理情况,很多同学可能觉得这部分很虚,就是从资料中摘取一部分进行罗列即可。其实不然。如果某地要大力发展农业项目,则当地的地理地貌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平原还是丘陵,山地还是河川,对其适合发展现代规划化的农业还是精品休闲农业有很大的不同;当地的风向、气候等条件,也对某些项目的选址和落位有较大影响;周边的地理山川对其景观布局亦是关系重大。如果写完方案后,我们发现我们的地理区位分析部分,仅仅是摘录了客户爸爸提供的资料,那显然是不合格的。
经济区位,这个就很重要了。项目是加在北京、天津之间还是夹在内蒙、新疆之间,他们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项目所在地在全省中综合经济发展条件怎样?是靠前还是垫底?周边有么有国家级城市群?我们在该城市群里是个什么地位?同样,切忌只是罗列说明一下当地GDP、增长率、人口等情况,因为那样毫无意义,这些数据客户爸爸比我们还熟悉哦,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些数据背后的东西。
文化区位,这个就比较“玄幻”了。也是很多专家在审核方案的时候,会细抠的部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分析文化区位,比如上面我们将的物流的项目,我们分析文化干什么?写作没有固定的范式,要量体裁衣,灵活判定自己的分析架构。那怎么来分析文化区位呢?以旅游类项目举例,当地发展是受燕文化影响还是更多的继承于齐文化?这个对其建筑形态、人文风俗是有很大影响的。再比如,项目地位于多民族融合聚居之地,则需要仔细分析不同的文化对项目的具体影响。又如,我们想独树一帜,则需靠考虑我们的文化特征与周边地区文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何处。综上,文化区位不仅仅是摘录县志、文史研究资料,更多的是要从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找出我们的特色或发展要点。如果你的方案中有专门论述文化的章节,此部分也可移到该章节下论述。
其他区位分析,则可视方案需要,灵活设置分析的内容。如上面讲到的文创产业园区的例子。
建议大家多看一下申论写作规范啊、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啊、学习下金字塔原理啊这些关于文章结构组织的内容,或者回顾一下我们高中写作文的要点。
虽然写文章忌八股,但遵循某些规则,会使你的方案更加出彩。比如:总分总,比如一三(开头亮结论,下面跟三个支撑)。反正要有你自己的论述的逻辑,忌胡乱堆砌资料。
团队中码字的和作图的往往不是一人,两人之间的协同和沟通很重要。有时候文案写的很棒,读来让人震撼,但是从配图中完全找不到文字中所提到的内容。有时候图件表达力超强,但文字读来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些都是一些反面教材。
总的来说,配图除了版面好看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说服力,让读者一眼能看到这张图想表达什么,引起视觉冲击力的地方,一定是我们的结论或引导读者去思考的部分,切不可喧宾夺主。此部分因我不是专业绘图人员,不做过度点评。
首先当然是找客户爸爸要喽。
要不到,退而求其次,我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获得相关的内容。
比如查文化区位,你要去的不是网络,而应该是当地的文史研究网站,比如X市地情网、x县方志网等。
比如查经济区位,你不仅仅需要看当地的资料,更要看上一级行政区的资料。我们查朝阳区在北京市的经济区位,我们看的一定是北京市统计年鉴,而不是朝阳区统计年鉴。
比如查交通区位,则要好好利用好高德、网络地图,但又要结合当地的交通规划,因为未来几年的新变化,高德是不知道的哦。
查地理区位,需要去翻地方志,其他地方的描述均不太好。
当然,如果你懒得去查去写,也可以通过一些在线智能分析工具来实现一键生成,比如微思智能写作的微思区位分析(wis where)工具,能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分析资料,但要写好区位分析,仅仅靠软件生成是不够的哦,还要多多磨炼,自己才能得到提升。
④ 地理中的区位因素是什么意思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比如某城市为什么什么空间地方,或者某事物存在某种联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区位因素: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不同的区位上,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状况不同,从而其区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异,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也就不同.
一般有3大类:第一是农业,第二是工业素,第三是交通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2,
工业区位因素:比较多
我列举几个你应该就能明白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技术指向和环境指向3,交通区位因素这个比较复杂
总体上我说下铁空水航管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其次是交通线路
还有什么港口建设的条件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等等
所有和交通有关的都是
区位选择就是相对区位因素而言,意思就是说哪种选择最好!
比如一个城市要中要建设一个工厂,具体建设在什么方向好,
就是区域选择
⑤ 如何进行地理区位分析
进行地理区位分析时,分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大类。
自然地理条件有:地理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海拔、河流等。
社会经济条件有:国家(地方)政策、宗教信仰、社会历史、产业基础、协助条件(例如工业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附近发达的农业)、交通、矿藏资源、军事战略等。
在答题时要分开答,例:
答:自然地理条件:①------②------③------④------⑤--------。
社会经济条件:①------②------③------④------⑤--------。
这样答就清晰明了,按点得分。
注:如果某地区在某方面不是那么突出,可以不答出来。
⑥ 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
自然地理区位注重所处地区的自然状况.如:气候条件,所处地形,距海远近等.
而经济地理区位则注重经济条件.如:经济发达与否,交通条件,市场状况,人口等.
⑦ 如何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地理位置: 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陆地面积377880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俄方名为“南千岛群岛”)领土争端,与韩国存在竹岛(韩方名为“独岛”)领土争端.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全国有16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富士山是全国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温泉遍布全国各地.境内河流流程短,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 资源: 资源贫乏,80%以上依赖进口.主要资源蕴藏量为:金矿689.6万吨,银矿1689.7万吨,铁矿62.1万吨,煤826.5万吨(以上数字为2000年统计).铅矿为4317.9万吨(1992年统计),铜矿为1155.3万吨(1996年统计).石油100%依靠进口.核能开发较早,截至2002年8月,拥有53所核能发电站,总发电装机容量为4590.7万Kw(千瓦).森林面积252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3,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木材52%依赖进口,是世界上进口木材最多的国家.日本山地与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为每年1353亿Kwh(千瓦时).日本的专属经济区面积约相当于国土的10倍,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资源量近年逐渐下降. 一、自然地理特征 1、领土组成 日本是东亚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北临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 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 日本是我国的近邻. 日本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 多山的地形 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仅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 日本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到的地震每年平均多达1500多次. 3. 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本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比较丰富. 4. 自然资源 日本大部分地区为森林覆盖,森林资源丰富.山间河流短急.水力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 1.发展经济的条件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多优良港口,海上航运便利. 不利因素:耕地狭小,矿产资源缺乏,许多重要的自然资源,需要从国外进口.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矿石、棉花等工业原料90%以上,甚至100%从国外进口. 2. 日本经济特点 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 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品. 三、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主要工业区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 2. 影响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是形成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有1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国内和国际交通的枢纽. 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横滨和神户是着名的海港. 四、日本的渔业,北海道渔场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着名的渔场,日本发展渔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和近海捕捞船队,沿海和陆上淡水养殖业也较发达. 日本的捕鱼量占世界第一位. 五、日本的农业 日本人口稠密,耕地很少,平均每人耕地不到0.1 公顷,现在专门从事农业的人也很少. 由于地块较小,日本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平原地区多生产稻米,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 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种植蔬菜,但蔬菜、水果仍需大量进口. 六、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日本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经过消化,成为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现代日本文化既有日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在古代,日本与中国等东方国家早有往来.日本不仅从中国传入了水稻、铁器,而且日本的文化、艺术也深受中国的影响,例如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等. 近代,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欧美文化的影响出深入到日本社会,例如许多日本人平时已不再穿传统的服装——和服,而穿上了西装. 饮食方面,由于大量进口小麦,吃面包的人逐渐增多. 在日本各地,人们可以看到本民族的神社,东方的佛教寺庙,又可以看到西方常见的基督教堂.
⑧ 地理位置和地理区位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区位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比如某城市为什么什么空间地方,或者某事物存在某种联系:一是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二是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联系区位因素: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不同的区位上,人口分布、市场供求、资源分布等状况不同,从而其区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异,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也就不同。
一般有3大类:第一是农业,第二是工业素,第三是交通1,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地形。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冷藏、良种、化肥、机械。2,
工业区位因素:比较多
我列举几个你应该就能明白原料指向,能源指向,劳动力指向,市场指向,技术指向和环境指向3,交通区位因素这个比较复杂
总体上我说下铁空水航管五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其次是交通线路
还有什么港口建设的条件
气候对交通的影响等等
所有和交通有关的都是
区位选择就是相对区位因素而言,意思就是说哪种选择最好!
比如一个城市要中要建设一个工厂,具体建设在什么方向好,
就是区域选择
⑨ 地理区位包括什么
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一般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⑩ 地理上所讲述的“区位”包括哪些因素
自然因素有:1气候(热量、光照、降水)2地形(山地、平原)3土壤4水源(特指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有:1市场2交通通达程度3劳动力4政策5科技6工业基础。
区位的内容涉及到农业和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运输点、线和枢纽区位、商业中心与网点区位等内容,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区位地理的教学功能,旨在揭示区位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讲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内容后,让学生对所学人文地理内容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其更深刻的认识区位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会正确评价区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及创新思维的能力,非常必要。区位因素在一定的时段内是相对稳定的,特别是自然因素,但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因素却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区位条件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进行讨论,联系我国沿海地区的对外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重点、热点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教学活动非常活跃,收到了很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