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一地理经纬度时间怎么计算,
1.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每个时区内使用相同的时刻,不同的时区有不同的时刻.全球有24个区时(标准时).
②时区的名称和分布:0°经线所在的时区(东经7.5°与西经7.5°之间)叫中时区(或零时区),由此向东,每隔经度 15°,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中时区向西,每隔经度15°, 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经度7.5°,它们之间的钟点相同而日期不同.
③中央经线和时区界线;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其他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是15°的整倍数,即15°乘以该时区的编号数.例如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 (15°×8=120°).
④区时和区时的换算:各时区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刻,作为全区各地统一使用的时刻,这种适用于同一时区的时刻,称为区时.区时和时区的含义是不同的.区时是时间概念,时区是空间概念.区时和时区是有联系的占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也就是说,两个时区之间有几条时区界线,它们之间的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它的区时较早.例如,当东八区是12点钟时,东九区已是 13点钟(下午1点)了,而东七区还在上午11点钟.
Ⅱ 吗呀,地理经度和纬度的时间咋计算,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的分别
时间计算: 时间的计算和纬度没有关系,只和经度有关。每个15个经度是1个小时,即1个经度是4分钟。比如说0度经线是12点整,则东经15度是13点整。南北回归线的分别:简介南北回归线就是南纬北纬纬度为23°26′的那条纬线。 南回归线是太阳在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最远位置,大约在南纬23°26′,与纬度线平行。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并始终在南纬23°26′附近和北纬23°26′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 热温带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特征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公转轨道平面)永远保持66°33′ 南北回归线的交角。也就是说,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在绕着太阳旋转。这样,地球有时是北半球倾向太阳,有时又是南半球倾向太阳,因而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随时间而发生南北的移动。到夏至这一天,太阳光直射北纬23°30′的纬线上。过了夏至,太阳光逐渐南移,北半球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逐渐减少。北纬23°30′的纬线是太阳光在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冬至时太阳光直射在南纬23°30′的纬线上,冬至过后,太阳光又开始逐渐北移,到夏至时,再次直射北回归线。南纬23°30′的纬线则是太阳光在南半球上直射点的最南界限,因此把这条纬线称为南回归线。分界线北回归线标志塔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66°30′)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0′)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1985年以前,地球表面的回归线的唯一标志是我国台湾省嘉义县的“北回归线标”石碑,它表明北回归线从那里经过。1985年7月15日,我国在广东省从化县又建立了一座高达27.55米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塔身呈火箭形,东、西、南、北各有拱门。塔底正中铺有大理石,以红色玛瑙嵌入中圆点,以示太阳直射位置。顶部是直径为120厘米的铜球,球中间通有圆孔,供太阳直射校验之用。 具体情况可见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Ⅲ 时间与经度怎么换算
经度每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换算是按东西( 东加西减)进行。
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换算时按东西(东加西减 )进行。
某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5点,则该地的经度为东经75度。从0°经线开始,向东向西各7.5°为中时区,从中时区开始,向东向西每15°为一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东西12区各7.5度,合并为一个时区。
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3)地理经度怎么算时间扩展阅读:
从0°经线算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作代号。东经180°和西经的180°重合在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
在地图上判读经度时应注意: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小到大为东经度;从西向东,经度的度数由大到小,为西经度;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每15个经度便相差一个小时。
Ⅳ 经度和时间的计算。
地球上的每一个地点都有地方时,每一经度1°都相差4分钟.每一经度1'都相差4*60/60=4秒钟。以下的差别太小
因为东经111°46'在东经120°的西面8°46',所以它的时间比东经120°晚8*4'+46*4''=32'+184''=33'24''就是33分18秒
Ⅳ 地理时间与经度计算
根据题意,该地在北京以西06:40-05:37相差一小时三分,时间差化为经度差为15度45分(一小时=15度,1度=四分钟,1度等于60分《化为经度》),所以该地为东经104度15分.
北京05:37,则差29度,也就是相差1小时56分钟,拉萨时间是03:41
(73度)为05:12,则相差47度,也就是3小时8分钟,北京时间08:20
如果要算北京当地时间的话,以116度为准,都是运用时间与经度换算,来计算差值,再加减,看看就会纸袋怎么算了
Ⅵ 如何根据地球中的经纬度,或者时区计算时差
时区计算时差方法:两个地方的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
地球表面按经线从东到西,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1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1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1小时(向西减1小时,向东加1小时),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
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
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6)地理经度怎么算时间扩展阅读:
经度与时区的换算方法:
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7.5度,即东西方向跨越15度,以东八区为例,其时区范围是东经112.5度至东经127.5度。用该地的经度除以15度,当余数小于7.5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7.5度时,商数加1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如已知某地位于145度E,用145/15,商数为9,余数为10>7.5,商数加1即为该地的时区数,所以该地位于东10区。再假如某地位于65度W,用65/15,商数为4,余数为5< 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则该地位于西4区。
Ⅶ 高一地理经纬度时间怎么计算
地理经纬度时间为每15度(经度)相差1小时,东半球和西半球各180度,总共360度平分24小时。东经180度和西经180度是同一条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条线的西侧为东半球时区,而东侧为西半球时区,在这条线的东西两侧从时间上相差24小时。
Ⅷ 地理知道经度怎么算时区
我不知道你是想问
告诉你时区怎么算经度?
还是
告诉你区时怎么算经度?
如果告诉你时区,那第几时区,就用几乘以15°,如果是东时区,就东经多少度,如果是西边的时区,就西经多少度。算出的是该时区的中间经度哦。
告诉你区时,也只能算该时区的中间经度,具体做法是:用告诉你的时间减供抚垛幌艹呵讹童番阔去零时区(即0°)的时间,差如果是正值,就为东经,差如果是负值,就为西经。然后取你求出的时间差绝对值,根据每15°1小时。每1°4分钟求出相差的经度,再加上东还是西即是当地时区的中间经度。
Ⅸ 地理怎么用经纬度求时间
首先看给出的基准位置和所求位置是不是在同一半球; 如果是的话,向东移动一个时区就增加一小时,向西移动一个是去就减少一小时,每个时区是15度经度。时区和纬度没关系的。 24个时区×15度/区=360度 零时区 7.5°W~7.5°E 时区中心线 0° 东一区 7.5°E~22.5°E 时区中心线 15°E 东二区 22.5°E~37.5°E 时区中心线 30°E 东三区 37.5°E~52.5°E 时区中心线45°E 东四区 52.5°E~67.5°E 时区中心线60°E 东五区 67.5°E~82.5°E 时区中心线75°E 东六区 82.5°E~97.5°E 时区中心线90°E 东七区 97.5°E~112.5°E 时区中心线105°E 东八区 112.5°E~127.5°E 时区中心线 120°E 东九区 127.5°E~142.5°E 时区中心线135°E 东十区 142.5°E~157.5°E 时区中心线150°E 东十一区 157.5°E~172.5°E 时区中心线165°E 东十二区 172.5°E~180° 时区中心线 180° 西十二区 180°W~172.5°W 时区中心线180° 西十一区 172.5°W~157.5°W 时区中心线 165°W 西十区 157.5°W~142.5°W 时区中心线150°W 西九区 142.5°W~127.5°W 时区中心线135°W 西八区 127.5°W~112.5°W 时区中心线120°W 西七区 112.5°W~97.5°W 时区中心线105°W 西六区 97.5°W~82.5°W 时区中心线 90°W 西五区 82.5°W~67.5°W 时区中心线 75°W 西四区 67.5°W~52.5°W 时区中心线60°W 西三区 52.5°W~37.5°W 时区中心线45°W 西二区 37.5°W~22.5°W 时区中心线30°W 西一区 22.5°W~7.5°W 时区中心线 15°W
Ⅹ 地理怎样算时差,详细一点
地理时区&区时
⒈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 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 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x-1) h≤H<(x+1) 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