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地理科目 > 如何判断地理等高线图

如何判断地理等高线图

发布时间:2022-06-01 19:14:39

高中地理:等高线图怎么看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㈡ 请问地理等高线这种图怎么看

1.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
2. 丘陵: 2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和缓。
3. 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
4. 高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缓。
形状特征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封闭,数值中高周低}
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形状与马鞍相似。
⑥缓坡与陡坡及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等高线越密集处,地形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处,坡度越舒缓。

㈢ 怎么看地理的等高线地图啊

①山顶: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②盆或洼地: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
③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两山之间
⑥线重合为悬崖。线越密集,坡度越陡;越稀疏,坡度越缓。

㈣ 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整也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圈上的基本地貌类型。
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②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③工厂区位的选择: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潭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从而确定工业部门的布局。
④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采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潭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⑤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㈤ 怎么看等高线

看等高线可通过以下知识点来判断学习:

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5)如何判断地理等高线图扩展阅读

地貌识记小口诀:

山顶凹地小环圈, 区别要看示坡线; 山顶短线向外指, 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 山谷曲线向里弯; 山背凸棱分水线, 山谷凹底合水线;

两山相连叫鞍部, 高低两组等高线; 群山相连最高处, 棱线称为山脊线。

㈥ 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一、等高线辨别地形

1、密集陡坡,稀疏缓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上疏下密为凸坡;上密下疏为凹坡;

2、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合在一起---表示陡崖;

3、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4、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5、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也叫山的垭;

6、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即凸低为高);

7、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即凸高为低);

8、峡谷:中间低,两侧高,且两侧等高线密集的地方(一对山脊线相对的地方)。

二、等高距常识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距表示,通常为20米。不同地图,等高距可能不同。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一是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二是一般情况下,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

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大;三是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的形状相似。

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四种;首曲线是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间曲线是用以显示曲线所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线是用以显示间曲线还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计曲线是便于在图上计算高程,从高程面算起,每逢等高距五倍处的首曲线描绘成粗实线。

三、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1、判断五大类地形

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广阔平坦;

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顶部(内部)明显稀疏;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坡度比较和缓);

山地: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弯曲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海拔无标准,中间低,四周高,内部地势起伏较小,等高线较稀疏,边缘地势陡峻,等高线较密集。

2、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①水系形状:

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判断河流流向: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平行山地中形成平行水系(山河相间)。

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因此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在山中行进,如需要寻找水源,首先要下到山谷中。

②水系流向: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时,流向与地下水位线凸出方向一致。在户外,能够通过等高线快速准确判断水系的流向,会让你准确辨别下游方向,快速找到水源。

③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大概流域面积,这样即可据酌情制定是否横渡的路线规划。在多雨季节,我们在集水线的半山腰也有很大机会找到水源。

④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及所处迎风坡、背风坡有关。此辨识有助于户外溯溪过程中查看地形与水位落差等,水流速,可否横渡等,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⑤河流外力作用: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下蚀(切割)作用为主,河谷多成“V”形,沉积物多体积大,重量大,河床多卵石为主;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旁蚀作用为主,河谷多成“U”形,沉积物多体积小,重量轻,河床多沙土或粘土。(如下图:)

3、判断气候

①气候特点分析:

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出行前,首先要确定地域气候。

②气候差异:

海拔高气温低。垂直递减率为0.60℃/100m。即每上升100米温度就会降低0.6℃。进行较高海拔登山活动,一定要提前学习此常识,并相应做好御寒准备。

盆地不易散热,气温偏高,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因此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具体递增温度参数,需根据盆地的大小和其他综合因素决定。

平原、高原因地形较平坦而风速大,因此,在高原或草原活动的时候需要做好提前防风的准备。

垭口因狭管效应而风速大,山地、盆地风速小,同理一些小区域范围内,也可以根据地势判断风力的大小,根据风的大小再去选活动或露营地点。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气压也与沸点成正比,一般由低海拔到高海拔活动的人多少都有一些高原反应,需在活动前知晓并预防,高海拔区域,水不会煮到沸点,所需烹饪食物的选择也要考虑。

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阳坡光照强,阴坡光照弱。长途穿越过程中,可以根据降水和阳光选择并制定一些避免恶劣气候的路线。

(6)如何判断地理等高线图扩展阅读

换算距离公式:

(1)1:2.5万地形图换算,1:2.5万图,用4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实例计算:在1比2.5万的地形图上,量得某线段长为8厘米,求相应实地医寓为多少公里?根据口诀换算:8/4 =2(公里)。相应实地距离为2公里。

量得从张庄到李庄实际距离为16公里,求在1比2.5万地形图上为多少厘米?根据口诀换算:16×4=64(厘米)。

在1:2.5万的地形图中,每4个厘米为实地1公里.

(2)1:5万地形图换算

1比5万图,用2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3)1:10万地形图换算

1:10万图,用1去乘除;乘得图上长,除得公里数。

㈦ 怎么看地理等高线图

看弧线弯曲的方向
1.
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 丘陵 如:哈萨克丘陵
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 山地 如:喜马拉雅山
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 平原 如:亚马逊平原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高原 如:青藏高原
周围高,中间地,四周山岭环绕---盆地 如:刚果盆地
2.(1)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2)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3)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4)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5)陡崖:等高线重合处为悬崖
3.地形剖面图画法:从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各点海拔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
注重点: ①剖面线连续多次经过同一条等高线时,多取几点;
②剖面线经过河流时,应画现河床

㈧ 地理等高线的判读

1、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③如果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表示陡崖。陡崖高度计算方法:(x-1)d≤ΔH<(x+1)d (d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即等高距,x为重叠的等高线条数)④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㈨ 初二地理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看

等值线读图题作为一种重要读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如何提高学生等值线读图题的读图技巧和读图分析能力呢?以下是笔者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作的一些探讨。
第一,应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1)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图上水平距离可换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性。地表每一种地貌形态在等高线图上都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缓陡。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第二,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关键。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4)两条等高线决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7)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8)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9)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第三,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见下表)
第四,学会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㈩ 等高线的判断方法

个人觉得,判断这个等高线,你只要联想到实际当中的山,从上空看,把各点映到平面上形成的,如山谷的等高线是向上弯的,并且等高线数值不断变大,联想下,看到过山谷映到平面上就应该是这样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判断地理等高线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7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1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2